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免戰牌」在中國古戰場出現過嗎?是否真的頂用呢

「免戰牌」在中國古戰場出現過嗎?是否真的頂用呢

「免戰牌」在中國古戰場出現過嗎?是否真的頂用呢



>

《說岳全傳》中,岳雲是一個威風凜凜的少年英雄,他的出場,非常有意思:


說,岳飛和金兀術各率大軍相持於牛頭山上,戰事陷入僵局。金兀術為速戰速決,派軍師哈迷嗤回國搬勇猛過人的金蟬子前來助戰;又派部將薛里花豹冒牛皋之名前往岳家莊,企圖誘捕岳飛家眷,逼使岳飛投降。岳飛的兒子岳雲一下子就識破了金兀術的奸計,和岳家莊眾少年奮起抵抗,殺了薛里花豹。得知牛頭山軍情緊急,岳雲率岳家眾少年奔赴牛頭山,看到了父親在營帳前掛出的免戰牌,大感不忿,揮錘擊碎了免戰牌。岳飛為了整肅軍紀,下令將岳雲斬首。時值金蟬子又來叫陣,宋軍連日來都敗在金蟬子手下,無人敢應戰。這種情況下,岳雲請求父親讓自己戴罪立功,提錘上馬,和金蟬子大戰三百回合,最後奮起神威,一錘將金蟬子打落馬下,大獲全勝,解了牛頭山之危。


這個情節充分地展示了少年英雄岳雲的神勇蓋世、天下無雙。

「免戰牌」在中國古戰場出現過嗎?是否真的頂用呢


但也給讀者留下了一個揮之不去的問題:岳飛在營帳前掛出的免戰牌是個什麼玩意?這個牌牌是岳飛獨創還是古已有之?抑或歷史上從來沒有、只出現在戲曲小說之中?


對於這個問題,得從中國古代戰爭規則說起。


三皇五帝的事多出自神話傳說,不能當作歷史。從西周共和行政第一年算起,中國的歷史進入了有系統文字記述時代,中國算是進入了「信史時代」。


也就是說,中國的歷史就應該從這兒算起。

在西周初年,周公踐天子之位以治天下,制定了一套完備而嚴謹的典章制度和禮節儀式,內容涉及政治、經濟、法律、道德和風俗習慣等各方面,成為調整社會生活的根本規範。


公元前722年,北方少數民族犬戎攻入鎬京,周平王東遷,西周滅亡,進入東周。這個時候,儘管諸侯坐大屢抗王命,但大家都是「兄弟之國」、「甥舅之國」,周天子還是名義上的「共主」,周禮仍然是處理國際關係的準則,尊王有朝聘禮,外交有會盟禮、戰爭有軍戎禮。


國學泰斗錢穆先生說:「當時國與國間交涉往來,仍多少遵守著周公所定封建制度下的一切禮文來維繫。」


這裡,就說一說戰爭中的軍戎禮。


這個時期的戰爭參與者都是貴族,身份最低的也得是一個「士」。所謂「戰士」一詞就因此而來。平民和奴隸是沒有資格參戰的,這些人只能參與戰爭的後勤保障工作。所以說,這是貴族的戰爭,必須講究貴族禮儀、貴族風範。

比如說,戰爭的開始,必須經過宣戰環節。您要打仗,可以,但必須先發布宣告,先禮後兵,禁止不宣而戰,絕對鄙視偷襲一類行為。


宣戰的程序是這樣:先是向對方宣布絕交,然後派遣使節到交戰方請戰,交代清楚之所以要交戰的理由,約定日期會戰,共同選擇一處比較平坦,比較寬闊的土地作為戰場。


派使者到敵方請戰,這對後世來說,不啻於送使者上屠宰場。但在春秋時期,使者都是很安全的。因為大家都恪守「兩軍交戰,不斬來使」的信條。而且,使者代表的是國君,殺了使者等同於殺國君,勢必會引起公憤,招致天下唾棄。


如果請戰通過,則戰爭就會開始;但請戰沒通過,那麼戰爭就打不起來。

由此,免戰牌就在這個環節誕生了。


當然,有人會奇怪:人家來請戰,您有拒絕的可能嗎?


有的。那時候講究的是「師出有名」,這戰爭不是說打就能打,其中明文記載的限制就有「不伐喪亂」、「不加喪,不因凶」、「禁滅同姓國家」等等,即不允許乘敵國國君去世或鬧災荒等重大變故之際發兵攻打,國君同姓的國家不能互相攻伐。


另外,在戰爭中,無論哪一國的國君,都會得到敵我雙方戰士的尊敬。


比如說,晉楚鄢陵之戰中,晉軍主將郤至在戰鬥中三次遭遇到了楚王,他二話不說,立刻跳下戰車脫帽行禮。看見對方行禮,楚王也不能沒有表示,讓大臣賜一張弓給郤至。郤至當然不能接受,只是行了三個肅拜之禮,然後找楚將對決去了。

「免戰牌」在中國古戰場出現過嗎?是否真的頂用呢



這個時期的戰爭主要在於迫使對方屈服、或報仇雪恨、或爭霸、或宣示國威。形式類似於一種競技,目的不是消滅對方,吞併其土地、奪取其財富。在晉楚城濮之戰中,楚將子玉就這樣對晉文公說:「讓我和您的將士打鬥遊戲一番,您在車上慢慢欣賞就好了。」(原文是「請與君之士戲,君憑軾而觀之。」)直接把戰爭說成了尚禮的遊戲。在宋文公十六年,楚莊王圍困宋國都城五個月,城中糧盡,宋國國相華元出城拜見楚軍主將子反,說,你們不能再圍困下去了,我們沒有糧草了,認輸了。子反於是向楚王報告,誇張地說,城裡面餓死了很多人,百姓析骨而炊,易子而食。楚王聽了,鼓掌說,行了行了,我們剩下的糧食也不多了,收兵!


所以說,儘管史書定義了「春秋無義戰」,但春秋期間的每場戰爭傷亡數目一般都不大,無怪乎清人顧炎武在研究春秋的戰爭後說:「終春秋二百四十二年,車戰之時未有殺人累萬者。」


戰爭中還規定了「兵以鼓進」、「未成行列不擊」、「不殺俘虜」等作戰原則。


正是由於有了「兵以鼓進」原則,才會有曹劌論戰的「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的高論。齊魯兩軍對壘,齊軍擊鼓要開始攻擊,但魯軍沒有擊鼓回應,那麼齊軍就不能發起進攻。

「免戰牌」在中國古戰場出現過嗎?是否真的頂用呢



不過,春秋末期,宋襄公嚴格遵守了「未成行列不擊」的戰爭規則,一定要等對方擺好陣勢才開打,結果吃了大虧,遭到了國人的指責,這只能說是規則已經被其他人玩壞了。


至於「不殺俘虜」這項,內容極其寬泛的,捉到了俘虜,不能殺,還要提供吃喝、禮送出境,程序太麻煩。所以,在戰鬥中能不捉俘虜就不捉,直接驅趕他們走就好。晉楚邲之戰時,晉軍敗了,四散奔逃。其中,一輛晉軍戰車在敗逃過程中陷進泥坑裡,馬也不聽使喚。在後追上來的楚軍也不能裝作沒看見,只好跑過來幫忙,幫晉軍修好車軛,再繼續追趕。可晉軍戰車的質量實在不敢恭維,沒幾步又壞了。楚軍只好不厭其煩地幫他們修好,然後再追。但追了到五十步就遵守規則不追了。吃了敗仗的晉軍不忘調侃一下楚軍,說:「我們晉國很少打的敗仗,對逃跑沒什麼經驗,還是你們楚國人對逃跑比較在行。」


不難看出,貴族戰爭的原則就是:點到為止。


錢穆先生因此說:「當時的國際間,雖則不斷以兵戎相見,而大體上一般趨勢,則均重和平,守信義。外交上的文雅風流,更足表現出當時一般貴族文化上之修養與了解。即使在戰爭中,尤能不失他們重大人道、講禮貌、守信義之素養,而有時則成為一種當時獨有的幽默。」


話說回來,既然免戰牌出現在崇尚禮義的春秋時期不是什麼新鮮事,那麼,在以殺傷對方來目的的後世殘酷的戰爭中還有沒有出現的可能呢?


還是有的。


岳飛掛免戰牌的事雖然出自於戲曲小說,但與岳飛掛免戰牌類似的情節在歷史上還是屢見不鮮。

「免戰牌」在中國古戰場出現過嗎?是否真的頂用呢



比如劉備東征,遇上了一天到晚龜縮在營寨里的陸遜。史書雖然沒有明確交待陸遜掛沒掛免戰牌,但劉備只能幹瞪眼地跟人家乾耗。


本來,對這樣一場敵我雙方都傾力以搏的大戰,如果彼此都是有備而來,都對勝利充滿信心,就會同時追求縮短戰爭周期、減少戰爭消耗的目的,一般情況下,兩軍相遇就會列陣對打。


但因有一方覺得自己戰力不足或者有某些其他的戰略意圖,就採取通過「免戰」的方式來拒絕出戰。


當然,另一方可以單方面直接進攻。


但在古代的攻防戰中,往往防禦的一方會比較占天時地利的優勢,軍營一般都會根據地形地勢建設,而軍營的外面會密密麻麻插滿鹿角尖刺,在尖刺後面,撒滿棘藜,再配備有弓弩手,盾牌兵,長槍手……這一層層密不透風的防守,在雙方軍力對等的情況下進攻的一方很難達到預期的戰爭成果。


反過來,營寨扎得不好,下場就會很慘了。


上面提到的劉備,久攻陸遜不下,為了避酷暑,移師到密林中結營,結果被陸遜一把火燒盡了爭天下的賭本……


營盤結得結實,就擁有了掛免戰牌的資本,無懼敵人的攻擊和挑釁,牢賓地掌控著戰爭的節奏。大唐開國,李世民在高墌城外就扎穩了營寨,以「免戰」的方式避開了西秦薛仁杲的鋒芒,讓戰爭的發展方向始終按照自己預設的軌道上進行,從而奪取了最後的勝利。

「免戰牌」在中國古戰場出現過嗎?是否真的頂用呢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沙龍 的精彩文章:

古代也有艷照門,主角是集文學、史學、書法諸家於一身的清朝重臣
「關公戰秦瓊」並非軍閥的專利,史學泰斗司馬遷也犯有這錯誤
他是最能打仗、最會打仗的開國元帥,有一大憾事,世人為之慨嘆

TAG:歷史沙龍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現在需要一場戰爭?
在中國結束了二戰的最後一戰,可交戰雙方竟是他們!
這場揭開中國近代史屈辱開端的戰爭,真的是因為武器落後慘敗的嗎
中國最強「點穴戰」導彈是誰?美國終於說出了它的可怕之處
假如中國再次陷入戰爭,「汪精衛」還會再出現嗎?
美軍竟想用核潛艇來踢開中國的防守體系,竟然真的這麼牛?
當年它的出現讓美國驚慌不已 中國極力隱藏的它 如今在哪裡?
蘇聯支援中國抗戰的戰鬥機:還能再短小再Q一點嗎,但是戰功卓著
對越反擊戰中越南有優秀的將領嗎?和中國比何如?看完你就知道了
朝鮮把坦克炮裝在戰艦上!別笑 其實中國和很多國家也用過
英稱中國根本打不起一場大規模現代戰爭?真相曝光讓敵方退避三舍
誰還敢對中國動手?中國自信的真實底牌:三位一體的核戰體系已成
在中國,醫生工資是否過低?如果是,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狀況?
這個國家可真行!向中國出口戰機卻不願交出該機密 背後總留一手
入選最具影響力的一百場戰役前十的中國戰役是?
中國真正的兄弟是誰?戰爭若爆發可能只有他們將誓死站在中國一邊
這款怪物戰機差點對中國扔下核彈 最終下場如此憋屈
美國雙航母戰鬥群齊出,中國只需這樣即可無視!
為何中國的歷史記錄是世界上最完備的?「以史為鑒」真的有用嗎?
中國是出狙擊手的大國 如今的反恐戰線又有新人湧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