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習佛法是避世的表現嗎?
佛陀到舍衛城游化,住在祇樹給孤獨園中。一位名叫傷歌邏摩納的婆羅門拜訪佛陀並提出了問題:「世尊!我們婆羅門自己從事祭祀,也教人家貢獻祭祀,這樣大家就一同得福,所以祭祀是一種得福無量的行為。然而,一旦出家成為沙門,就只是在調服、安頓自己,讓自己一個人得到成就而已,所以沙門出家只是為了個人的行為。」佛陀回答:「摩納!自解脫者如法修行證悟涅槃,並為人宣說證悟涅槃的修行方法,勸勉他人也同樣地來修學、證悟;他人再為他人說法,輾轉傳播開來,讓許多人也能得以修學成就!摩納,你應該如此理解出家修行!」
佛陀在世時,他的教法並非當時印度社會的主流,那時的印度,以祭祀為主的婆羅門教始終占著主導,他們宣說「祭祀萬能」,能為大眾帶來普遍的福德;而剃髮出家隨佛修行卻是只求自己解脫的行為。這就類似於我們這個時代,修習佛法被認為是消極避世的表現。殊不知,遵照佛陀的教誨得到解脫,並以此解脫的體證勸勉他人,使他人也能夠通過修習得到解脫,這才是佛法的真正意義所在,才是佛家慈悲的真正本懷。所以我們盡己形壽皈依佛法僧,其實也都是為了這惠及眾生的慈悲事業。正所謂:悲智雙運,自覺覺他。
【原文】
佛游舍衛國,在勝林給孤獨園。傷歌邏摩納問曰:「瞿曇!梵志如法行乞財物,或自作齋,或教作齋。瞿曇!若自作齋,教作齋者,彼一切行無量福跡。沙門瞿曇弟子剃除鬚髮,著袈裟衣,自調御,自息止,自滅訖。如是沙門瞿曇弟子行一福跡,不行無量福跡,因學道故。」世尊告曰:「摩納!於意云何?若使有一沙門梵志自行如是道、如是跡,行此道、行此跡已,諸漏已盡,得無漏,心解脫、慧解脫,自知自覺,自作證成就游,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彼為他說,彼亦自行如是道、如是跡,行此道、行此跡已,諸漏已盡,得無漏,心解脫、慧解脫,自知自覺,自作證成就游,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辦,不更受有,知如真。彼為他說,他為他說,如是展轉無量百千。摩納!此所說義,應當如是。」
編輯 | 近水
插畫 | 智渡
責編 | 素嫻






TAG:般若丈室 |
※真正的佛弟子,不是宣揚「世界末日」的預言家,不是神神叨叨盲目崇拜的迷信者,不是避世的隱居者,不是外道的靈修者……
※避世絕俗!楊麗萍是真女神還是假清高?
※孩子避世頭上的螺旋圈怎麼產生的?有什麼寄義?
※諸葛亮後人聚居的「避世奇村」,你難道不想去看看嗎?
※嬰兒避世戴面具,然而事實太駭人!
※這7家時髦避世的酒店,不用提前辦簽證說走就能走!
※看到這些隱秘在深山裡的避世秘境,讓你懷疑人生
※孩子即將避世了, 眷念美妙一刻的3種方法
※母愛是最佳的開心素, 從避世起先養育愛笑好孩子
※孩子順利避世, 跟著護理的一聲尖叫, 寶媽瘋掉了
※郭靖黃蓉為何不選擇像楊過小龍女一樣避世做一對神仙眷侶
※不要把「學佛」當成逃避世俗的借口!
※佛教消極避世,學佛是迷信?
※銀屑病患者的避世天堂
※「閉嘴」的阮籍和「避世」的嵇康
※英國白領避世小島的茅屋,卻說找回人性!
※尼泊爾最後的游牧民族,在原始文明和現代中過著避世的生活
※孩子方才避世時為何要打小屁屁?
※北大的教師夫妻,避世山林27年,這才是真正原生態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