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感悟中醫:中醫是用智慧看病

感悟中醫:中醫是用智慧看病



中醫書友會第1043期


每天一期,陪伴中醫人成長



I導讀王老師說說他感悟的中醫,說的我們好感動。他說「中醫用智慧看病」「做有文化的中醫」「中醫不能西醫化」「天不絕中醫」……對於中醫,您有怎樣的感悟呢?(編輯/王超)



感悟中醫

作者/王昆文






  • 什麼是中醫?




「中」與「和」是天下的根本,把它貫徹到醫學和人們的生活中去,這就是中醫。中醫離不開人們的生活,正所謂「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因此,中醫就是天下最根本、最符合自然之道的醫學。



我對中醫下的定義是:中醫就是中國人的生活方式在醫學上的反映,就是效法自然,以自然為師,以陰陽自和為基礎,重視並強調人的整體性、非實體性、自我感覺及七情,以直覺思維、司外揣內的四診方法做出判斷,並以調理、治本與自和為治病原則,以防患於未然且執簡馭繁的醫學知識體系。




中醫學的本質就是「法自然」的「道」,以及研究人怎樣「法地、法天、法道」。「法自然」是沒有止境的,無限的,因而這個「道」就顯得無限的大和遙遠。中醫學的生命力蓋在於此。



弄清中醫學的本質,就是要批駁某些人所宣揚的所謂「中西醫學在科學本質上的趨同性」。如果中醫的本質「被科學」了,中醫也就完蛋了,或者消亡了。




今天中醫學即使被擺上了現代科學的手術台,任人擺布,但這個手術最終也只能以失敗告終。突出中醫特色,不是「要與現代科學對立」,而是要走一條不受現代科學制約與改造的路。





  • 中醫文化




中醫文化就是以「中」為主位、君位、準繩和圭皋的文化,就是「執中無權,猶執一也」的文化。「中」就是「一」,就是「道」,因此它(中醫)歸根到底是效法自然的。中醫學的性質、面貌和發展,不是由「科學」決定的,它也決定不了。再先進、發達的科學,在充滿無窮威力和奧秘的大自然面前,都顯得渺小。試看錢塘江的大潮浩浩蕩蕩,如萬馬奔騰,是何等壯觀!






  • 自然是偉大的老師




大自然蘊藏著無窮無盡的奧秘,中醫在向大自然的學習中變得聰明睿智。所以我說,自然是中醫偉大的教師。是大自然的無窮奧秘、神奇絢麗、多姿多彩,啟迪了,蘊育了,教導了中醫,也豐富和完善了中醫。






  • 科學與中醫




在醫學這門領域,應當是現代科學向中醫「問道",而不是中醫「問道」於現代科學。「會當凌絕嶺,一覽眾山小。」在研討人體複雜的生命現象及其深層次規律的這一範疇中,中醫無疑是居於「絕嶺」,而科學不過是要小於它的「眾山」。我們不能把主宰健康的權力交給科學,也不能把中醫和人異化為科學改造的對象。




最好的醫學不是什麼科學的醫學,而是自然的醫學,即「道法自然」的醫學。對此我深信不疑。






  • 中醫學的特色




我認為中醫學的特色應當是:順天應時,陰陽自和,以自然為師,重視人的非實體性及養生,強調或重視人的自我感知與自我調和,重視七情致病,執簡馭繁。再一言以蔽之,中醫學的特色只有六個字,即:致中和,法自然。




中醫與「玄」——我們大可不必談「玄」色變。「玄」的本意是深奧難解的意思,世界上的許多事情(尤其是牽涉到人的生命活動問題)本來就如此,不是都一目了然,也不是都能說得或解釋得一清二楚。中醫正因為「玄」,才充滿了神奇奧妙,才值得人們推崇學習,才出了一代又一代的名中醫。《內經》理論之美,也正在於此。




《內經》的思想美——《內經》是傳經佈道之書。這個「道"就是養生卻疾之道,這個思想就是所謂「法自然,致中和」的思想,這是中醫學的本質與靈魂,也是中醫學的優勢和生命力所在。




中醫藥文化的核心價值觀是:天人合一;整體觀與動態平衡;致中和;道法自然;心為君主,重視七情;治人與治未病;執簡馭繁;化不可代,陰陽自和。






  • 所謂「玄生神」




「玄」就是陰陽不測的意思。陰陽的變化是無窮無盡、千姿百態的,難以意料,有時就像劃破長空的閃電雷鳴,讓人驚嘆它的奇異。自然界和宇宙是玄遠幽深的,在這玄遠中就蘊含著無窮無盡的陰陽變化及其奧秘,這就是所謂「神」。因此我們不必迴避中醫的玄秘性,因為大千世界本來就如此。






  • 所謂「神轉不回」




「神」就是自然界以不可抗拒的規律循環旋轉,如春夏秋冬四季循環,如木、火、土、金、水五氣循環,不衍其序。若四時顛倒,五行倒置,則稱為「回」,回則不能旋轉,從而失去生機。




我看中醫藥文化——所謂中醫藥文化,是指中醫藥學發展到較高階段所表現出來的、以文字記載為主的、反映中醫藥發展歷史方方面面的物質和精神財富的總和。




中醫學是形而上者,它必須以「文」為載體,而「道」則是主宰。羅浮道人曰:「文而無道,焉以宰之?」一個高素質的中醫,必然具有中醫藥文化的深厚底蘊。






  • 治病需要靈感




所謂靈感,就是醫生智慧的火花在對疾病診治的過程中所隨機觸發的突髮式的閃現。由於這一觸發,往往會使醫生看清疾病的本質和癥結。作為一個臨床醫生,尤其是傳統的中醫,其靈感的有無十分重要,有靈感與缺乏靈感,其治病效果大不一樣。






  • 中醫是用智慧看病


?




中醫是用智慧看病——當然,這是中醫看病的最高境界。由於各人的智力有高低,因而看病的效果也有差異。所以有人說:「病無常形,醫無常方,葯無常品,在人之善學善用耳。」






  • 醫學需要「象思維」




對人的非解剖結構和無形的功能態(即如中醫學所謂的「證」及病機等)的認識、把握與探索,在醫學上屬於更高級別的層次,這就需要「象思維」。它包括直覺、頓悟、意會、揣度等,而不是僅僅停留在依靠病人身體上所發現的形跡。






  • 中醫重視感覺




中醫之所以有力量,之所以神奇,就在於它十分看重並利用了人的感覺——這個由造化自然加工了億萬年的、不能被現代任何精密儀器所具有或代替的東西。因此,感覺遠比指標重要,而且更可靠。中醫就是憑藉病人和自己的感覺來診治疾病。






  • 「醫者意也」並不錯




靈感就是對疾病病機的捕捉,雖然它是一閃現的東西,但卻需要長期的積累,也很難傳授。所以說,「醫者,意也」這句話是有道理的。






  • 聞診主要是聽主訴




聞診主要是指聽取病人的主訴,而不僅僅是聽聲音和聞氣味。如果那樣,就把聞診的重要性和診斷意義大大地降低了。






  • 好一個「化」字了得




每一個人體內都內藏化解疾病、保持健康的神機;每一種疾病都能通過自我調節而痊癒。醫生的任務只是用藥物或其他方法促進其調理,促進其轉化,使「失和」的生命過程轉向和諧。這就是中醫治病的出發點,所謂「化不可代,時不可違,無代化,無違時,必養必和,待其來複。」






  • 做有文化的中醫




當今的中國,不缺乏所謂「科學的中醫」(即以科學為時尚,為真理,為標準),但缺乏有文化的中醫。這裡的「文化」,是指中醫藥文化或中華傳統文化,因為它是中醫的根,也是中醫的外展形象。所謂「有文化的中醫」,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即:有醫德,有醫術,會宣講,能著述,會傳承,有貢獻,是明醫。






  • 中醫決不越俎代皰




「中」就是有節度,「和」就是調和而使之和諧。而這都是通過人體自身的調節功能來實現的,中醫就是要儘可能的調動和促進這種功能,但它決不越俎代庖。






  • 中醫不能西醫化




中醫不能走西醫實體化、技術化(機器化)和科層化(高度細化)的所謂「科學範式」的道路。在一個發源並傳承了中醫數千年的國度,今天還要把它作為一個需要實現的夢想(中醫夢),豈不令人唏噓!






  • 醫乃仁術




人吃五穀生百病,醫有良方起沉痾。常將人病如我病,救得他生似我生。




不是中醫,勝似中醫——我所欣賞和特別推薦的兩本書是《問中醫幾度秋涼》(艾寧著)和《閑情偶拾》(清代李漁著)。它們不是醫書,但可以當醫書讀;二書的作者不是中醫,但勝似中醫。其對醫學的見解,不在許多醫生(包括筆者本人)之下。






  • 中醫應回歸民間




中醫中藥可以不退出國家醫、教、研、防體系,但重點是一定要回歸民間。回歸民間,是回歸其本位,回歸自然發展之道。有人說,沒有私有化就不會有中國三十多年的大發展;我要說,同樣,沒有私有化就不會有中國醫療衛生改革的成功。如果醫療機構的所有權都落實給個人,那就根本用不著政府出面來操心其經營,也用不著大量的政府財政投入,而醫療的服務質量卻反而更好,所謂「看病難,看病貴」的難題自然迎刃而解。






  • 天不絕中醫




中醫之所以不絕,在於有個「天」。「天」是什麼?就是實實在在、牢固地存在於無數患者心中的療效與信仰,就是人心,就是深入人們骨髓與血脈的東西。人心就是天意,就是力量。人心永存,中醫永存。








I 版權聲明




  • 本文為作者投稿授權中醫書友會編校發表。作者/王昆文。編輯/王超,校對/張術強。



  • 版權歸相關權利人所有,未經授權禁止轉載


I 投稿郵箱  tg@linglan.com


靈蘭中醫App是在中醫書友會基礎上傾力打造的手機軟體。可實現精華文章分類查閱、專題匯總,臨床病歷收錄整理,快速復盤參考,並可搜索海量專業文獻,是中醫成長得力助手。請長按識別下圖二維碼或點擊左下角「閱讀原文」直接下載,也可在各大應用商店搜索【靈蘭中醫】。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醫書友會 的精彩文章:

小續命湯加味治療面神經麻痹
治病用灸,如做飯需薪
辨外感內傷,拓展用經方
活血化瘀與婦人病

TAG:中醫書友會 |

您可能感興趣

中醫,用智慧看病
從生活中感受中醫
中醫能治病嗎 中醫科學嗎 中醫的未來是什麼
老中醫說:傷口久不癒合, 如何中醫中藥治療
什麼樣的中醫才是厲害的中醫
甲亢病人如何選擇中醫治療?中醫大夫這麼說
你還在用中醫治療癌症嗎?看看中醫是如何看待癌症
中醫經典:怎樣用中藥捍衛健康
誰說中醫是慢郎中?中醫治療急症、凶症,效果神奇!
誰說中醫是慢郎中?中醫治病見效並不慢!
感受中醫藥魅力
老中醫行醫感悟:治療咳嗽有跡可循!
醫◎太醫說 你不知道的中醫!
中醫教你用中醫讓負面情緒消失
什麼樣的中醫,才是好中醫?
中醫養生保健:你應該如何用中醫美容?
中醫治病 這些急症可以找中醫也有效
韓國繼承中華民族的中醫精髓,卻把中醫說地一無事處!
中醫文化:中醫是怎麼認識「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