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梅花觀與您欣賞 八大山人 朱耷字畫 6000萬一只鳥
在中國美術史上,
隱逸著一位亦僧亦道、
亦畫亦詩的人物,
他行為怪異,時而瘋,
時而啞,時而又無比正常;
他身世特殊,
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七子朱權的九世孫,
從一出生,就背負了家國衰亡的劇痛。
他的名號三百多年來為世人驚嘆不已。
他就是開一代畫風,
獨步古今的藝術大師
——朱耷。
朱耷,號八大山人,他少年時就聰慧過人。在家庭的影響下,受過良好的文學、藝術的熏陶,八歲能作詩,十一歲能畫青綠山水,還能懸腕行書。朱耷從小接受的是傳統的儒家教育,讀的是「四書五經」。
群雁鳴集圖
少時的朱耷滿腔熱血,一心想通過科舉考試,用自己的真才實學報效國家,但明朝的《國典》規定,明宗室子孫不得參加科舉考試。為了參加科舉考試,朱耷放棄了爵位,以布衣身份應試,在大約十五歲那年便考取了秀才,這在眾多宗室王孫中無疑是一個創舉,贏得了族人和師長的稱讚。
松鹿圖
然而,正當他滿懷信心參加下一輪考試時,他矢志效力的明王朝迎來了滅頂之災。也正是這一年,朱耷的父親病逝,隨後他的妻兒也跟著相繼離世,國破家亡的殘酷事實,沉重地打擊了八大山人,更為嚴重的是,他這個末路王朝的子孫隨時都有著被殺頭的危險。
山水
為了躲避滅頂之災,朱耷隱姓埋名,遠逃江西奉新縣山中藏身。就這樣躲了三年,朱耷看明王朝大勢已去,復國無望,於清順治五年,在奉新縣耕香庵落髮為僧。到了三十六歲那年,朱耷棄僧入道,在南昌創建了青雲譜道院,並在此隱居,過著「一衲無餘」與「吾侶徙耕田鑿井」的勞動生活,從而得以專心從事書畫創作,這段時期也正是八大山人朱耷後來取得非凡書畫造詣的一個關鍵時期。
荷花翠鳥圖
康熙十七年(1678),八大山人朱耷五十三歲時,臨川縣令胡亦堂聞朱耷大名,便以修《臨川縣誌》之名將其召入府中,意圖誘使他為清王朝效力,但他仍一心忠心於明室,於是整日佯裝瘋癲,一會兒大笑,一會兒又大哭。一天傍晚,他突然撕裂自己的僧袍,投入火中燒毀,獨自走回南昌。
虯枝蒼鷹圖
六十二歲那年,他把青雲譜道院交由他的道徒塗若愚主持,獨自居住在章江門外一座陋室里,靠賣畫為生,孤寂貧寒地度過了他的晚年。公元1705年,這位藝術大師溘然長逝,享年八十歲。
八大山人部分拍賣作品記錄及賞析:
《仿董巨山水》5635萬2011年中貿聖佳秋拍
八大山人《仿董巨山水》軸,為紙本水墨畫,縱124.5厘米、橫30.5厘米。畫面為水墨疏淡的山水畫,運筆極其簡練,格調荒疏中又略見生機,是八大山人山水畫的典型面貌。畫面的上方有作者自題一段:「董、巨墨法,迂道人猶嫌其污,其它何以自處耶?要知古人雅處今人便以為不至。漢老同學以為如何?癸未禊日,八大山人臨。」 癸未為清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703年),此畫屬於八大山人晚年的作品。
《孤禽圖》 立軸6272萬2010年北京翰海秋拍
《孤禽圖》,水墨紙本立軸,103.5×44公分,鈐印:八大山人、涉筆、普字堂。題字「賢昭陽涉事」,落款「八大山人」。整幅畫的畫面,僅在中下方,繪一隻水禽,鳥的眼睛一圈一點,眼珠頂著眼圈,一副白眼向天的神情。禽鳥一足立地,一足懸,縮頸,拱背、白眼,一副既受欺又不屈,傲兀不群的情態。形象洗鍊,造型誇張,表情奇特,構圖奇妙,筆法雄健潑辣,筆勢朴茂雄偉,墨色淋漓酣暢。流露出憤世嫉俗之情,透露出雄健簡樸之氣,反映出孤憤的心境和堅毅的個性,具有奇特新穎,出人意表的藝術特色,乃是八大山人藝術成熟期的精品。
《書畫合璧冊》(九開)6325萬2011年北京翰海春拍
這本九開冊頁系八大山人晚年所作。從這些斗方中,我們看到了露根欲倒的松樹、閉目無言的八哥、有葉無花的素瓶,也看到了無根的水仙、稀疏的竹葉,還有孤芳自賞的荷花、棲身破葉的寒蟲,在在都飽含強烈的情感,帶有不可明言的寓意。而那隱藏葉後只露小半身的長喙鳥,似乎更是一種自喻,讓人聯想到他的出家避世、他的孤傲不羈。
《荷石棲禽》7475萬2011年北京長風春拍
此《荷石棲禽四屏》,其造型奇古、筆致活潑、水墨淋漓、頗具真趣,此乃八大山人晚年的精品力作。八大山人晚年特別愛畫荷花,有多幅作品傳世,他曾寫詩稱道:「若個荷花不有香,若條荷柄不堪觴。百年不飲將何為?況值新曹琥珀黃。」單足立於危石之上的無名小鳥,靜中有動,危中求靜,或翹尾鼓腹、巍然屹立雄視下方,蔑視一切;或豎毛振羽、張嘴鳴叫、一觸即發。圓眼傳神,各具情態、惟妙惟肖、頗為生動,將鳥賦予了人格化;所畫之石亦有反常態,上大下小,岌岌可危,險絕之勢油然而生。
《仿倪瓚山水》8400萬2009年在北京匡時春拍
《仿倪瓚山水》是一件八大山人的傳世名作之一,八大現存的各種山水作品大多是比較小幅的,且一般以局部山水的題材出現——這顯然與他明朝遺老的特殊心態有關,在他的認識里,目之所及,不過殘山剩水、枯枝敗葉,而這顯然也是他後來一度遁入空門的直接原因之一。對於胸羅萬象、心吞天地的八大山人而言,真正能發抒和體現其包容宇宙的藝術心胸和視野的,自然只有《仿倪瓚山水》之類的巨幅作品;也只有其177×93厘米之巨的尺幅,才足可羅致八大山人充盈胸臆、流轉天地的塊壘之氣。
同時,《仿倪瓚山水》也是八大極為稀見的設色山水作品之一。不過,《仿倪瓚山水》最重要的藝術意義還不在此。儘管《仿倪瓚山水》以仿倪瓚的面貌呈現,是八大山人極為稀少的以仿倪瓚為名的山水作品,畫面別有一種倪瓚雲林式的淡泊、寧靜,但仍然非常鮮明地編織進了八大山人獨特的山水情感體驗,融入了他的招牌式的冷寂、枯索和蒼涼。《仿倪瓚山水》將雲林招牌式的「三段式」發展成「五段式」,一帶縱向而平遠蕭索的山巒被分割成三段,近處的兩段都點綴著荒寒的孤村、枯寂的疏林、離索的亂石;中間留白成橫向的遠近兩條水系,寂寞流過,遠端的水系大片留白,只在一角綴以兩葉風帆,不僅暗示水系的位置,更以其極動之勢反襯畫面前段孤村、枯樹、亂石的極靜。三段山巒、兩段水系,兩兩呼應,截取任何三段都可稱一幅完滿的雲林山水,卻又窮極變化,令人展軸之下,乍覺平靜淡遠,細賞之下,又覺愁緒萬端、凄涼莫名,正如鄭板橋所謂「橫塗豎抹千千幅,墨點無多淚點多」。
《山水卷》1.16億2012年廣州皇瑪夏拍
這是迄今為止所知存世尺幅最大的八大山人山水作品,從款字寫法斷定七十後所作,作品結構嚴謹,秋山靜寂,驟風雨地,一氣呵成,元氣淋漓,天真平淡,蕭散雅拙。題識:八大山人寫。鈐印:八大山人、何園。題籤:八大山人山水真跡,1991年春節,杭人唐雲時八十一。引首題字:八大山人山水。戊辰冬仲,壯暮翁謝稚柳在廣州珠島賓館。鈐印:稚柳、謝。
《竹石鴛鴦》1.18億2010年西泠秋拍
朱耷的《竹石鴛鴦圖》,此作之妙,尤在筆墨。八大山人在70歲前後,書畫用筆由方轉圓,從務追險絕歸於平正深厚之上來。在書法上,他捨棄了過往追求歐陽詢、黃山谷、董其昌等各家風格及病癲後的狂縱行草,更深溯於蘊藉含蓄的魏晉風格。而在繪畫上,他把書法用筆融入到物象的塑造之中,中鋒行筆,渾厚蒼雅。尤其在他的花鳥畫創作上,把明代由沈周開創的意筆傳統推向了極致。
在這幅作品中,作者以起伏變化的運筆勾勒坡石輪廓,枯濕並用,線條圓轉而帶篆意;樹葉葉面先以淡墨點出,再以濃墨寫出筋脈,花朵則直接以筆勾出;禽鳥點染並用,無刻畫之跡。地坡著草,濃淡相間,疏密有致;最後施以濃墨點苔,提醒畫面,或圓或尖,或亂或整。整幅畫作,用筆可謂縱之橫之,無不如意,含蓄蘊藉,毫無筆仗鋒芒之嫌;用墨則濃、淡、枯、濕、干、焦相互生髮,層次豐富,有「墨分五色」之妙。
八大山人其他精品欣賞:
-----------------------------------------
我們有時候認知不了世界,那是自身智慧的不足,所謂學到的知識學問,有時候就是通向智慧的障礙需要堪破!(吳圓康)
感謝您關注我們江南道教全真嗣龍門派公眾號!
貧道乃金蓋山欽褒玉清贊化雲巢宗壇古梅花觀監院,全真嗣龍門派掌教弟子吳圓康(俗名:雄白、字:雄柏),現任湖州市道教協會副會長、江南道教雜誌社總編;





TAG:江南道教全真嗣龍門派 |
※八大山人一隻鳥6000萬,他畫得究竟是什麼鳥?
※八大山人是指幾個人?畫了一隻鳥賣了6000萬,他究竟畫了一隻什麼奇葩鳥?
※欣賞.八大山人的字
※經典‖八大山人 唯一12米長卷巨制 《河上花圖》
※八大山人20封親筆書信
※八大山人千萬級拍品全賞
※開眼!八大山人唯一12米長卷巨制《河上花圖》
※八大山人:寥寥幾筆,便是千萬!
※八大山人字畫值多少錢一平尺
※古帖欣賞系列——八大山人千字文
※八大山人千萬級拍品首次「曝光」!
※八大山人花鳥作品 欣賞
※八大山人《 荷花翠鳥圖軸》賞析
※張大千:畫魚,我最佩服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畫鹿
※八大山人草書欣賞:唐詩四條屏
※清四僧:八大山人朱耷畫選
※「國畫精賞」張大千仿八大山人荷塘雙禽圖
※八大山人最精美的高清大寫意花鳥長卷,千萬別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