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創意 > 一百年來,他是玩物勵志第一人

一百年來,他是玩物勵志第一人

玩家


Player


多年前的北京朝陽菜市場,

清晨開市鈴一響,


就會看到一個笑呵呵戴眼鏡的大爺,


提著籃子直往裡沖。


他跟那兒買菜賣菜的人都很熟,

大家都以為這肯定是哪家酒樓的大師傅。

一百年來,他是玩物勵志第一人



他不是廚子,做菜卻是專業水準,


素菜葷做,葷菜素做,

能把白菜做出糖醋裡脊的味兒,


一道京蔥跟海米做的「燜蔥」,


連汪曾祺都連聲誇讚它「蓋過所有菜」。

一百年來,他是玩物勵志第一人


不僅愛吃,


愛玩也是從小就玩出了名。


弄鴿子、鬥蟋蟀、


架鷹捉兔、挈狗捉獾,

方圓幾里找不到他這麼能玩會玩的。

一百年來,他是玩物勵志第一人



就連上大學以後,他也沒消停過。


上課常是胳膊駕著大鷹,


懷裡揣著蛐蛐兒籠。


有次上中國歷史課,


蛐蛐不安分地叫了起來,


氣得老師把他趕出了教室。

一百年來,他是玩物勵志第一人



有人說他是紈絝子弟,


祖父是前清工部尚書,


伯祖是光緒三年的狀元,


父親王繼增是外交官,


母親金章是著名的花鳥畫家。


他卻玩物喪志,給家族抹了黑。

一百年來,他是玩物勵志第一人



他不以為意,


他用行動證明,


玩物喪志和玩物勵志之間,


只有一線之差。

一百年來,他是玩物勵志第一人



他就是「京城第一玩家」王世襄。

一百年來,他是玩物勵志第一人



王世襄說,他從小就對自己感興趣的事尤其上心,不但要玩,還要玩得有水平。於是,他花了很多心思來研究這些「業餘愛好」。

一百年來,他是玩物勵志第一人



「玩也要認真玩,


如果連玩都玩不好,


還能做什麼?」

一百年來,他是玩物勵志第一人



起先他在故宮博物館工作,


後來因為文革變故被「開除」了。


遠離了主流意義上的文博界,


他不再有機會接近那些他鐘愛的文物,


卻割捨不了自兒時就開始的愛好。

一百年來,他是玩物勵志第一人



「人生快事莫如趣。」


於是他每天起早貪黑,


開始鑽研收藏、鴿哨、葫蘆等「偏門」學問,


並且樂此不疲。

一百年來,他是玩物勵志第一人



風起雲湧的時期,


他不問政治,常常騎著自行車,


穿梭在大街小巷,


與工匠、民俗藝人混在一起。

一百年來,他是玩物勵志第一人



他說人人都有一根「賤筋」,


就看長在哪裡了。


為了研究自己喜歡的東西,


就算人家給個冷屁股,


自己也要把熱臉貼上去。


經過幾年的潛心研究和艱辛勞動,


他完成了數十萬字的著述:


《畫學彙編》、《清代匠作則例彙編》、《雕刻集影》等。

一百年來,他是玩物勵志第一人



不論玩樂還是學問,亦或是吃,


王世襄都講究孜孜不倦,勤奮耕耘,


雖然興趣五花八門,


做學問也常出旁門左道,


但終究憑著這份「講究」,


成果碩然,成一家之言。

一百年來,他是玩物勵志第一人



愛玩鴿子,


就把鴿子玩出學問,


還撰寫了《明代鴿經清宮鴿譜》、


《北京鴿哨》等專業書籍。

一百年來,他是玩物勵志第一人



難忘兒時玩蛐蛐兒的美好,


就一股腦鑽研蛐蛐,


寫了《蟋蟀譜集成》,


堪稱一部蟋蟀譜叢書大全。

一百年來,他是玩物勵志第一人



又迷上裝蛐蛐的葫蘆,


就自己親手種葫蘆。


研究中國獨有的「范匏」(模子葫蘆),


還撰寫《談匏器》,


呼籲大家重視這一傳統技藝,


竟讓這瀕臨滅絕的傳統工藝絕處逢生。

一百年來,他是玩物勵志第一人



上世紀五六十年代,


北京的傢具都很便宜,


很多人都賤賣那些明清傢具。

一百年來,他是玩物勵志第一人



王世襄覺得很可惜,


在街上看到就買來背回家,


還經常大老遠跑到附近河北村縣買,


收集起來堆在家裡研究,


慢慢就成為了專家。


他寫的《明式傢具萃珍》一書,


堪稱研究明清傢具的經典。

一百年來,他是玩物勵志第一人



他說:「中國人的生活,中國人的工藝美術——生活習俗,以及遊藝情趣等,最能體現中國人的偉大。現在這個北京城,越來越不像過去的老北京了,就是那些故舊的東西、傳統的東西,都已經被西洋東西全取代了。我覺得,這很不合理,而且很危險,實在不應該!中國的傳統文化需要保護搶救的實在太多了,希望人人都不要數典忘祖才好。」

一百年來,他是玩物勵志第一人



每件藏品都有它獨特的藝術魅力和動人經歷,


王世襄把它們一一著錄於《自珍集》中,


取敝帚自珍之意,


將其中故事娓娓道來,


讓更多人可以了解中國傳統文化的瑰麗。

一百年來,他是玩物勵志第一人



他在收藏這些藏品時,


既無顯赫的社會地位,


又無雄厚的資金支持,


全憑自己的學識與眼力,


點點滴滴集腋成裘,


其間付出的心血非「甘苦」二字可以道出。

一百年來,他是玩物勵志第一人



夫人袁荃猷的支持,


是他最大的慰藉。

一百年來,他是玩物勵志第一人



王世襄編寫明清傢具研究書籍,


有美術功底的袁荃猷就給他畫實物線圖。


夫婦二人經常在一起討論研究,


為了共同的愛好和理想。

一百年來,他是玩物勵志第一人



正是妻子的理解和支持,


讓王世襄得以更專心地投入到研究之中。

一百年來,他是玩物勵志第一人



後來曾有香港友人願意出資,


購買他珍藏的明清傢具。


王世襄開出的條件只有一個:


這《明式傢具圖錄》上的80件傢具,


要一件不留地捐獻給上海博物館。

一百年來,他是玩物勵志第一人


一百年來,他是玩物勵志第一人



一個真正的收藏家,


對待文物的看法都是聚散有時,


而王世襄最終選擇了「散盡」。

一百年來,他是玩物勵志第一人



這是一個文物家、收藏家的


大開悟、大智慧、大境界。


也正是因為王世襄的豁達,


這些藏品也有了更多的前世今生。


2000年,86歲的王世襄將自己一生所寫的大部分文章交由三聯書店以《錦灰堆》為名出版,書中涉及傢具、漆具、竹刻、工藝、則例、書畫、雕塑、樂舞、憶往、遊藝、飲食、雜稿等十二類。

一百年來,他是玩物勵志第一人



2003年,荷蘭王子約翰·佛利蘇專程到北京為89歲高齡的王世襄先生頒發「克勞斯親王獎最高榮譽獎」。

一百年來,他是玩物勵志第一人



他獲得此獎項的原因在於,他的創造性研究已經向世界證實:如果沒有王世襄,一部分中國文化還會處在被埋沒的狀態。

一百年來,他是玩物勵志第一人



王先生曾坦言:「我對任何身外之物都抱『由我得之,由我遣之』的態度,只要從它獲得過知識和欣賞的樂趣,就很滿足。物歸其所,問心無愧,便是圓滿的結局。」

一百年來,他是玩物勵志第一人



2009年11月28日,


這位自學成才的文博大家,


這位窮其一生、


玩得專心致志、痴迷不悟、忘乎所以的老人、


盡興而去。

一百年來,他是玩物勵志第一人



「 世好妍華,我耽拙樸。」


這樣的老人,


以後沒有啦,


沒有啦!


廣告時間

一百年來,他是玩物勵志第一人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牆藝術 的精彩文章:

奈良美智:他用筆畫出的怪小孩,治癒了全世界人民
她在中國深山裡無人問津,卻驚艷了國際時尚圈!
餅乾竟然還可以畫畫,你知道嗎?
鑽石、萌寵……你想要什麼,他用手部彩繪就能「變」給你!
當藝術遇上手機殼

TAG:牆藝術 |

您可能感興趣

他被故宮開除,卻是一百年來,「玩物勵志」第一人
一生娶了這麼多年輕女人,太勵志了!
三十五句古人勵志經典,讓你振奮一整年!
三十五句古人勵志經典,讓你振奮一整年!
厲害了,第一次知道這四位男神都是瘦身勵志達人,特別是第一位男神
這三大生肖,年輕時一無所有,晚年卻上演鹹魚大翻身的勵志傳奇
這是我這個夏天見過的最勵志日本西瓜,沒有之一!
新年上班的第一天,不來一口勵志雞湯怎麼行!
一生娶這麼多年輕的女人!太勵志了!
一點勵志 像灰太狼一樣,活出一個勵志人生
天王蓋地虎,身高一米五,這是個勵志的男人
看看三十歲了這些人都在幹嗎,我又勵志了一回
做一個愛笑的人,每一天給自己最勵志的開始
戒色一年三個月:我們總是羨慕那些很勵志的人,殊不知我們也可以是那其中的一個
這麼多人的勵志故事,為什麼你不能是其中一個?
二十歲出頭,你一無所有,但你卻擁有一切_青春勵志
勵志故事:那一年我長大了
20年磨一劍!這可能是今年健康界最勵志的故事了
薛之謙的這十年,是一個斜杠青年人生大反轉的勵志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