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廷退位後的臨時大總統之爭的背後

清廷退位後的臨時大總統之爭的背後

清廷退位後的臨時大總統之爭的背後



當辛亥革命起來之後,孫中山先生當時還在美國。他得知革命軍已經起來了,就從美國趕回國內。不久,就到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可是他知道革命軍的力量在當時還很難達到北方,知道自己兵力抵不過袁世凱的兵力,為了把袁的勢力拉過來,以求得全國的統一,孫中山先生決定把大總統的位子讓給袁世凱,但有一個條件,就是要袁世凱南下就職,政府設在南京,不設在北京。這個計劃很有意思,就是要袁世凱離開他那個老巢,這樣就可以在政治上開展一個新的局面。

清廷退位後的臨時大總統之爭的背後



儘管讓袁世凱做總統,可是這樣一來,政治空氣和政局就不相同了。因此,南京方面派了蔡元培、宋教仁等六人為「迎袁特使」,來北京迎袁世凱南下就職。袁世凱很狡猾,他曉得南下於他不利,所以他就趁著迎袁特使到北京的時候,搞了個「兵變」。那是1912年陰曆正月十一日傍晚,那時候市民都還不知道,各戲園子還在唱戲。那天晚上,我正陪著母親在大柵欄廣德樓看戲。大家正看得熱鬧,突然間鑼鼓停止了,台上出來一個人,他說:「外邊兵變了。到處搶東西,戲演不下去了,請大家各自回家去吧!」戲不演了,大家只好從戲園子里出來。我親自看見變兵朝天放槍,到鋪子裡面來搶東西。街上碰見闊人就搶錢、搶表。熱鬧街道都放火燒;那次,東安市場就給燒著了。我當時住在崇文門外花市南邊的纓子胡同,我們家的房子有個樓,上樓頂看到城裡各處都起火了。

清廷退位後的臨時大總統之爭的背後


變兵還有意把六位特使的館驛包圍起來,嚇唬他們。歡迎袁世凱的六位特使,這時還沒有見過袁世凱。這個變動來了,袁世凱卻先派人去安慰他們,表示北方形勢很亂,非他坐鎮不可,表示他不能南下就職。六位特使沒有辦法,只好回南京再開會商議。商議結果,最後只好同意袁世凱留在北京,政府也只好遷就他設在北京,孫先生讓位,把大總統的位置讓給了袁世凱。

清廷退位後的臨時大總統之爭的背後



當時南京公布過一個臨時約法,約法的起草人就是宋教仁。也有個議會,就叫臨時參議院。臨時約法由臨時參議院通過,最後由臨時大總統公布。沒有辦法,只好承認臨時大總統袁世凱在北京就職,臨時參議院也只好北遷了。臨時參議院的組織內容,前後有變化。開始,由各省都督推派三個人到南京組織臨時參議院。後來起了變化,三人改為五人,不由各省都督派遣,而由各省參議會推舉。

清廷退位後的臨時大總統之爭的背後



說到我自己,清廷退位之後,革命暴力是用不著了,我們京津同盟會的一般同志,不少人轉入文字宣傳工作,都去辦報了。我們當時辦的報紙名叫《民國報》。《民國報》的社長大家推舉甄元熙擔任,總編輯是孫炳文。當年我是二十歲,孫炳文大我九歲,孫是一位老大哥。我當時的職務是外勤記者,任務就是對外採訪新聞,偶爾也寫一點短評之類的文章。我在文章上的署名沒有一定,有時是寫「壽民」,有時還寫成「瘦民」。我們這位孫炳文大哥,有一次在給我寫扇面題詞時,在稱呼上給我寫了「漱溟」這兩個字。我一看,這兩個字比我的「壽民」、「瘦民」兩個字好,從此我就改名為梁漱溟,這名字一直用到現在。

清廷退位後的臨時大總統之爭的背後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劍鈞文化 的精彩文章:

一盤棋局,皇上就輸掉了一座莫愁湖?
蔡元培的骨氣與北大的正氣
你知道齊白石是怎麼成功的嗎?

TAG:劍鈞文化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最後一位太監,清帝退位後入宮,臨終前說出溥儀生理缺陷
歷史上結局最好的亡國之君,退位後退隱山林,子孫開創日本新時代
最後的王朝,溥儀退位後,大批宮女何去何從?
在玄武門之變中被逼退位的唐高祖李淵,之後的人生怎麼樣?
近代最悲慘的皇室家族,退位後慘遭滅門
清帝退位後,宮女下場凄慘,有的竟然淪為娼妓
史上被逼退位的太上皇是誰?退位之後過著怎麼樣的生活?
清帝退位前本是一個只管發銀子的衙門,退位後卻組織宗族開墾荒地
中國最後一道聖旨,可悲又偉大,和溥儀退位毫無關係!
武昌起義之後與清帝退位
清朝最後的鐵帽子王:碌碌無為卻官至內閣總理,主張清帝自行退位
大清滅亡,最後一位皇帝溥儀退位,這國庫裡面的錢財去哪裡了?
他是中國最後一位太監,清帝退位四年後凈身入宮,曾險被溥儀槍斃
溥儀退位後,滿清皇室們都去了哪?最後一種最為可恥
清朝皇族為何能在宣布退位後全身而退,有一個關鍵的人物不得不提
帝制的終結——清帝退位影響始末
最後的沙皇——主動退位後被全家槍殺的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
溥儀退位之後,宮中的宮女如何安排處理?
中國最後一位太監,為了富貴自練葵花寶典,沒想練成後皇帝退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