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為什麼針灸如此有效?西方科學有解釋

為什麼針灸如此有效?西方科學有解釋

為什麼針灸如此有效?西方科學有解釋



不僅僅中國人(或亞洲人)相信並接受針灸治療病痛,西方人也同樣如此。現在有越來越多的人對針灸治療感興趣,例如,美國每年就有3百多萬人接受針灸治療,並且這個數字還在繼續增長(1)。

為什麼針灸能夠治療病痛?這對於西方人來講一直是個謎。最近幾年,西方的科學家對針灸的這一神秘之處進行了科學研究,從生理、生化上直接解釋了針灸的多種療效作用。毫無疑問,這樣的研究結果對於促進西方人認識並接受中醫針灸這一有效的自然療法是非常有意義的,也為中醫針灸的延續和發展起到了推動性的作用。


以下是多項對針灸的部分研究結果:


消炎和止痛。一項發表在《分子神經生物學》雜誌上的研究結果顯示,針灸能夠減少促炎細胞(M1巨噬細胞)的產生,同時增加抗炎細胞(M2巨噬細胞)的產生。M2巨噬細胞是抗炎物質IL-10的來源,IL-10具有抗炎、止痛和消腫的作用(2)。


美國波士頓大學醫學院的研究表明,針灸能夠激發止痛受體的活性(意思是讓體內的止痛物質發揮其止痛的效果),並增加局部神經傳遞質腺苷的濃度,腺苷具有緩慢降低大腦活動、誘導睡眠的作用。如果疼痛傳導神經的周圍具有足夠的腺苷,那麼疼痛就會被抑制(3)。

刺激電磁場信號的傳導,從而能夠釋放止痛物質;激活體內天然的鴉片肽系統,幫助減輕疼痛和誘導睡眠(1)。


可能對降血壓有幫助。針灸可能會抑制TNF-α和ET(二者是收縮血管、升高血壓的物質)的產生,從而起到了降血壓的作用。研究者觀察電針治療一周的結果,發現70%的患者其血壓具有一定程度的下降,收縮壓平均下降了6—8 mm Hg,舒張壓平均下降了4 mm Hg(4,5).


可能對纖維肌痛(fibromyalgia)具有幫助。西班牙的臨床試驗結果表明,經過10周的針灸治療,肌纖維痛根據打分的結果,疼痛的程度平均減輕了41%,疼痛減輕可持續1年(6)。


另一項研究觀察了55名長期疼痛的兒童,這些兒童接受8次、每次30分鐘的針灸治療,結果表明,針灸具有明顯的減輕疼痛的作用,並提高孩子的生活質量(7)。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醫學院的臨床觀察表明,僅僅8周的針灸治療,就明顯的改善了乳腺癌患者的疲勞、焦慮和癌抑鬱的癥狀(8)。

中國成都中醫藥大學對膝骨關節炎針灸治療的臨床觀察也顯示出明顯的效果,如果結合推拿效果更佳(9)。


世界衛生組織曾經對針灸治療的臨床試驗進行了全面分析和廣泛的審核,最後確認,針灸治療以下疾病是有效的(10):


化解或抵消化療和放療的副作用


過敏性鼻炎


膽絞痛

抑鬱(包括神經抑鬱症和中風後的抑鬱)


急性細菌性痢疾


原發性痛經


急性腹痛(胃潰瘍,急、慢性腸炎和胃痙攣)

面部痛(包括顱頜紊亂症)


頭痛


原發性高血壓


膝蓋痛


白血球減少症


腰痛


晨起噁心


噁心和嘔吐


脖子痛


牙痛


肩周炎


術後疼痛


腎絞痛


風濕性關節炎


坐骨神經痛


扭傷


中風


網球肘


此外,儘管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針灸對以下疾病也已經被證明是有效的:


肚子痛(急性胃腸炎或胃腸痙攣)


痤瘡


面癱


支氣管哮喘


癌症疼痛


心臟神經機能症


慢性膽囊炎急性發作


耳朵痛


不孕


面部痙攣


痛風性關節炎


失眠


乳汁不足


肥胖


經前綜合症


慢性前列腺炎


嗓子痛(包括扁桃體炎)


急性脊椎痛


脖子僵硬


慢性潰瘍性結腸炎


作者:石英(養生有道),加拿大註冊全面營養師;《國際標準協會食品與保健品專委會》副主席;《遼寧大學中國民生法制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所著的書有《現代食品與疾病,天然食品與健康》和《別讓吃藥添新病》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養生有道 的精彩文章:

芽菜和幼苗,它們是養生的超級營養食品
食用醋的10大治療作用

TAG:養生有道 |

您可能感興趣

幽靈有科學解釋嗎?
如果科學都無法解釋,那為什麼不能當真
活人祭爐造好劍?有什麼科學解釋么?
幽靈事件有科學解釋嗎?
尿中為什麼有那麼多泡沫?終於有了科學解釋
鬼魂 是「科學無法解釋」嗎?
幽靈現象有科學解釋嗎?
很多事 為什麼要解釋 有什麼好解釋
科學家能解釋埃及金字塔具有保鮮功能是怎麼一回事嗎?
靈異事件,科學如何解釋?
這些未解之謎,很少有人知道,科學目前還沒有辦法解釋!
如果有人不解地問你,為什麼那麼愛狗?你可以科學地給他解釋
無法解釋,科學家也無法解答的「簡單」問題
無法用科學解釋的事件,未解之謎你了解多少?
什麼才是「有福之人」? 大唐無神論者是如此解釋的
這些事科學至今無法解釋!
這就是有時會感覺似曾相識的科學解釋!
世界上有鬼嗎?科學家竟是這麼解釋的
你有過「似曾相識」的感覺嗎?科學界對此的相關解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