膈俞穴:治療嘔吐,呃逆,氣喘
取穴方法:
定位此穴道的時候一般採用俯卧的姿勢,膈俞穴位於身體背部,當第七胸椎棘突下,左右旁開二指寬處。
主治疾病:
膈俞穴的主治疾病為:慢性出血性疾病、貧血、呃逆、神經性嘔吐、蕁麻疹、皮膚病等。
補充內容:(國家針灸穴位取穴標準)
膈俞穴 Gé shù
〖取穴方法〗該穴位於背部,當第7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
〖解剖〗在斜方肌下緣,有背闊肌,最長肌;布有第七肋間動、靜脈後支;布有第七或第八胸神經後支的皮支,深層為第七胸神經後支外側支。
〖主治疾病〗嘔吐,呃逆,氣喘,咳嗽,吐血,潮熱,盜汗。
〖人體穴位配伍〗配內關穴、足三里穴治嘔吐、呃逆;配足三 里、血海穴、肓膏治貧血。
〖刺灸法〗斜刺0.5~0.8寸。
〖附註〗
(1)八會穴之一,血會膈俞。
(2)參考資料:據報道,用人工放血造成家免的貧血狀態(紅細胞在400萬/mm2以下,血紅蛋白在65兩以下),針刺「膈俞」、「膏盲穴」,結果與對照組相比,大大提前糾正了貧血狀態,迅速恢復正常。
〖穴義〗心下膈膜中的濕熱水氣由此外輸膀胱經。
〖名解〗
(1)膈俞。膈,心之下、脾之上也,膈膜也。俞,輸也。膈俞名意指膈膜中的氣血物質由本穴外輸膀胱經。本穴物質來自心之下、脾之上的膈膜之中,故名膈俞。
(2)血會。因本穴物質來自心之下、脾之上的膈膜之中,為血液所化之氣,故名血會。
〖氣血特徵〗氣血物質為心血液的氣化之氣,性濕熱。(微觀下的血液微粒則當看成是氣態物)
〖運行規律〗所散之熱循膀胱經上行,冷降之液循膀胱經下行。
〖功能作用〗散熱化血。
〖治法〗寒則補而灸之,熱則瀉針出氣或補血水針。
?????⊙版權聲明:文章源於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投稿信箱:tg@weizy.cn(歡迎您原創投稿)
⊙責任編輯:於淼(微信號:cn13510120837)
⊙註:本文內容僅為普及中醫常識,不做為處方,如有需要請在醫生的指導下服用。
推薦2016最HOT微信號
易經風水論壇
推薦理由:最大的易經風水愛好者論壇,微中醫旗下精品號,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易經之美,你我共賞,易經之道,你我共析,歡迎愛好者,歡迎新朋友!
傷寒論經方學堂
推薦理由:傷寒論經方學堂,學經典,用經典。每月我們舉辦「傷寒論導讀班」,歡迎加入,一起學習吧!
媽媽兒推學堂
推薦理由:兒推即小兒推拿,孩子感冒咳嗽發燒不吃藥,不用抗生素,不打點滴,可以試試小兒推拿的方法,簡單實用!
黃帝內經
艾灸一學就會
推薦理由:弘揚中國艾灸文化,普及艾灸知識.專業艾灸學習、養生、保健!訂閱完全是免費的~
微信直播課|傷寒論導讀班第二期
微中醫旗下精品微課,現在報名享全網最優價398元(含12節課,7月6日晚開課)



TAG:針灸 |
※治療嘔吐,呃逆,氣喘
※【每日一穴】膈俞穴:治療嘔吐,呃逆,氣喘~
※三焦俞穴:治療,腹脹,嘔吐,泄瀉
※公孫穴:治療胃痛,嘔吐,腸鳴,腹痛,泄瀉
※彧中穴:緩解治療咳嗽氣喘、嘔吐、胸痛、不嗜食等
※【腎經】彧中穴:緩解治療咳嗽氣喘、嘔吐、胸痛、不嗜食等
※【每日一穴】三焦俞穴:治療,腹脹,嘔吐,泄瀉~
※足三里:胃痛,嘔吐,呃逆,腹脹,腹痛,腸鳴,消化不良
※公孫穴:胃痛,嘔吐,腸鳴,腹痛,泄瀉
※【腎經】靈墟穴:緩解治療咳嗽氣喘、胸滿、痰多、嘔吐、肋間神經痛等作用
※可以治療反胃,嘔吐清水、泄瀉的胡椒
※陰都穴:緩解治療胃痛、腹脹腸鳴、嘔吐、泄瀉、便秘等
※咳嗽、氣喘、胸脅支滿、嘔吐找:神封穴
※【腎經】陰都穴:緩解治療胃痛、腹脹腸鳴、嘔吐、泄瀉、便秘等
※能治療眩暈耳鳴,嘔吐,吐血,衄血,崩漏下血等病症的礦石
※肝炎的噁心嘔吐 肝已經被壓的喘不過氣!
※急救降壓止嘔吐,頭痛胃痛大便秘,咳嗽鼻血有奇穴!
※下脘穴:治療腹脹、嘔吐、腸鳴、消化不良等
※嘔吐、呃逆,穴位幫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