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用「平常心」摶壺,用「厚道德」做人

用「平常心」摶壺,用「厚道德」做人

喜歡紫砂很容易,要精通紫砂,卻是很難很難,要在紫砂上有成就更難。而且中國的紫砂文化出自於宜興,宜興的紫砂技藝傳統傳內不傳外,一個非宜興籍的藝人想成為名家更是廖廖數幾。但是一個人做到了,一個祖籍廣東省河源市龍川縣、現居住惠州的人做到了,他就是進德堂的堂主——張德華。


2011年的冬天,在紫砂的聖地宜興丁山鎮,我有幸向現已仙逝的中國研究員級高級工藝美術師、江蘇省工藝美術大師、江蘇省陶瓷藝術大師、當代紫砂壺製作大師凌錫苟老師學習了幾天。雖在短短的幾天時間裡,學習到了紫砂文化的很多知識,有想到的請教凌錫苟老師的問題都請教到了。當請教到有關授徒的問題時;凌錫苟老師說第一要人品好,還要考察有沒有藝術天分,有的話才收。

用「平常心」摶壺,用「厚道德」做人


>


正是基於這樣的理念,經過長時間的考察,凌錫苟老師感念於張德華的多年虛心求教和藝術修為,專門在宜興賓館舉行了「凌錫苟傳藝張德華弟子儀式」。儀式當天,宜興政界、紫砂界、新聞界名流雲集,在眾人的見證下凌錫苟親授愛徒「壺藝傳情」牌匾,鼓勵醉心於紫砂壺製作的非宜興籍愛徒,為紫砂壺製作技藝增光添彩。充分體現到了凌老師對張德華的認可,也充滿對他的期待。


受凌錫苟藝術思想的熏陶,加上張德華對藝術的大膽創新,近年來的作品愈來愈展示出自己的率性風格,生活中的細節,一草一木、一花一葉,甚至山川河流都可以在他的作品中找到體現,他創作出的一批造型美、做工精、原創性的作品不斷地在紫砂藝術界內獲獎。面對著那麼多的稱號與榮譽,張德華一步都沒有放鬆,他不斷地追求。他將他師傅凌錫苟給他的「平常心」條幅作為誡條,勸誡自己凡事以平常心對待。

用「平常心」摶壺,用「厚道德」做人



在外面,張德華獲得了很多的榮譽,作為非宜興籍的紫砂名人,他在宜興所受到同樣的認可與尊重。與張德華一起在宜興的親身見聞中可以看到,他師傅凌錫苟老師與他的感情如同父子。雖然是短短的幾天時間,只要張德華不用去應酬,他師傅凌錫苟老師都會讓他一起陪家人吃飯。他與師姐劉小清、師兄凌偉的感情如同親姐弟、兄弟。

用「平常心」摶壺,用「厚道德」做人


到了每一個名家居所、每一個工作室,從雙方率真的感情交流中可以看到,他都受到尊重。當時在宜興他的工作室,看到了他的幾個徒弟,他尊崇師傅的教誨,言傳身教,將紫砂的技藝無私地傳給了他們,同時亦教會他們做人的道理和需要有上進的心。


當他回顧一路走來的歷程,他會有感觸;當初20歲出頭的他隻身一人,千里迢迢來到宜興採購紫砂壺。因常年往返宜興,使張德華有機會和宜興的廣大制壺藝人結為朋友。大家熟了之後,張德華便十分注意與藝人們交流,認真看他們制壺,並逐漸體會到紫砂壺藝術的內涵。因此而對紫砂壺有極大興趣,但由於紫砂授徒的傳統規矩,一直不敢明著去和別人學習制壺技藝。

用「平常心」摶壺,用「厚道德」做人



直到有一次,一名要好的紫砂工藝師看出他的興趣,便和他談及明代供春如何去偷學金沙寺僧人做壺,最終以自己的技藝而成一代宗師。受到啟發,他才開始有了學習自己做紫砂壺的想法,自此,張德華更加經常往返宜興,不斷留心紫砂壺的製作工藝,看了一兩年之後張德華買來紫砂泥和工具,從「偷學」邁向了試做。試做之初,他經歷了許多技術上的困難,生性好學謙遜的他,把制壺當做一門學問來做,不懂的時候就問,然後再改正。

用「平常心」摶壺,用「厚道德」做人



由於是偷偷試做,而且無人知曉,加上他率真的性格,在宜興的朋友多,所接觸的藝人也很多,大家對他的提問都以為僅僅是一名紫砂壺經銷商的經銷學問來看,到他的問題太多是有問必答。

用「平常心」摶壺,用「厚道德」做人


經過了一段時間的奮鬥,當張德華認為自己怕作品過得了眼時,才將作品拿去給工藝師們評價指點。當他將自己製作的壺拿去求教時,工藝師們對他制壺工藝的基礎大為吃驚,不敢相信是出自於他的手,也深深為他執著紫砂工藝偷偷學藝的精神所感動,於是許多藝人們也拿出看家本領,對其技藝進行指點和改進。這讓張德華覺得十分感動,在宜興拜百師學藝,在民間藝人那裡學習到了技藝。同樣他也會將紫砂技藝無私地傳承下去,無論是在宜興,還是在外地,讓紫砂藝術發揚光大。


1


張德華他除了在紫砂業內的付出,在對社會公益事業、茶文化的宣傳與推廣也不遺餘力。2012年,製作了價值不菲的整紫砂作品,作為參賽的獎品,支持惠東的首屆龍舟賽。2011年西子茶友會惠州發起了的茶文化傳播「茶漂流」活動,當張德華獲知這一信息,即時表態大力支持活動。

用「平常心」摶壺,用「厚道德」做人



拿出了自己心愛的作品作為漂流壺,還捐出了價值一萬多元的紫砂作品作為「茶漂流」活動的獎品。西子茶友會多次組織了喜歡紫砂的茶友們前往惠東進德堂參觀學習,每一次張德華都要會熱心地擔當這些菜鳥們的顧問。面對菜鳥們的對紫砂的最菜鳥的問題,張德華都會很耐心去、由淺至深去解釋,直到這些菜鳥們初步了解。

用「平常心」摶壺,用「厚道德」做人



為了讓菜鳥們用最簡單的方法去認識紫砂的燒結,張德華專門準備了紫砂泥片,分成兩半,一半直接陰乾,一半按正常燒好。這讓菜鳥們驚喜,原來紫砂是那麼的神奇,燒好前與燒好後的顏色差異那麼太,從而增加對紫砂技藝的熱愛。


每次組織茶友到惠東進德堂學習,張德華都會一如既往地為茶友們介紹紫砂技藝,現場針對各種壺形作介紹壺的來由,怎樣去區分模具壺與手工壺。並帶茶友們親臨不向外開放的工作室,探秘紫砂技藝的製作。當茶友們面對一大堆叫不出名稱的工具,要放在保溫箱的紫砂泥料,石英砂的妙用時唧唧稱奇。

用「平常心」摶壺,用「厚道德」做人



張德華現場為茶友們示範了做壺的技藝,茶友們看到一塊方正的紫砂泥,經過切割、拍打、壓片、劃一划、還蓋上內印,在瞬時間便立起了一個壺身。就這樣;張德華的舉動即時激起了茶友們的好奇心,紛紛地參與了紫砂壺的製作之中。張德華用很巧妙的方法,讓來學習的茶友們用最短的時間,學習到了最多的知識。他的這種無私的教習深深打動了參與者的心,每次參加過學習活動的茶友都會與張德華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幾個月前在進德堂才看到張德華創作一個作品,一個小小的猴子,很小很有意思。右手擋在了眼前作向遠眺望狀,左手還在不停地抓屁股,放大了可看到清晰的毛髮。

用「平常心」摶壺,用「厚道德」做人



張德華告訴我們,這是他正在構思的一個作品「馬上封候」的壺鈕,將準備燒製成型。當我們還沒來得及看到張德華的這一件新作品,在最近的紫砂藝術品拍賣中,就獲悉到了編號為4212張德華制馬上封候壺成交價為人民幣46000元。

用「平常心」摶壺,用「厚道德」做人



張德華對這些成果,與獲得的稱號一樣,已是一種平常的心態,正如上次見面,只是淡描輕寫的一句;「又拿了一張中國陶瓷藝術大師的證書。」他現在只醉心於藝術創作之中,同時在想怎樣去傳承紫砂技藝,怎樣去將他的藝術去傳播給更多的人。


--------------------------------------------------------------------------------------------------------------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壺紫砂 的精彩文章:

歲月有痕,輕捻時光

TAG:千壺紫砂 |

您可能感興趣

平常心也是無心的妙用
平常心是道,怎樣才算平常心?
用平常心認識道士
平常心是道?什麼是平常心?什麼是道?
平常心是道,道在心自安
什麼是平常心
平常心
得失心與平常心
不要有討好別人的心,要用平常心
怎樣理解「平常心是道」?
我們的心,是平常心么?
平淡之人有平常心
愛情里的平常心
我是平常心嗎?
佛教故事:平常心是道
平常心與敬畏心
心靈之旅:修得一顆平常心
德比戰·平常心
星云大师:平常心是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