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王陽明讀書五要,步入心學大境界!

王陽明讀書五要,步入心學大境界!

讀書,只為成聖賢


王陽明幼年讀私塾,他有一天問老師:「何謂第一等事?」這話的意思其實就是問,人生的終極價值到底是什麼?他的老師吃了一驚,從來沒有學生問過他這樣的問題,他看了看王陽明,思考了一會,才做出他自認最完美的回答:「當然是讀書做大官啊。」


王陽明顯然對這個答案不滿意,他看著老師說:「我認為不是這樣。」老師不自然地「哦」了一聲:「怎麼?你還有不同的看法?」王陽明說:「我以為第一等事應是讀書做聖賢。」

現在很多人讀書為了什麼?大部分人為了考試、為了升值,還有人為了消遣娛樂;還有人為了求知,為了做學問。但王陽明跳出了上面這些所有的窠臼,他提出的讀書做聖賢,可以說超越了上面任何一個目的。

王陽明讀書五要,步入心學大境界!



背誦經典,一條必經之路

現在很多人反對背誦經典,尤其反對孩子背誦。王陽明不是這麼想的。他三十七歲被貶到貴陽。王陽明到龍場驛發現,這個地方的人很野蠻,沒有接受什麼教化。一個讀書人來到這樣的地方,他還是不忘教育,他想,應該教這些野人讀讀書。那他的隨身行李都丟了,哪有書呢!於是自己默寫,把他讀過書一字一字地寫出來,他想教野人們讀《易經》,他就把整部《易經》寫出來,可能寫了好幾部呢。


王陽明到了三十幾歲的時候,他還沒有忘記他小時候所背過的書,從此可見,他小時候是背得很熟的,而且他是整本背的。現在有不少人反對讀經,理由是:叫我們小朋友背書背書,只會背書。背書有什麼用?我就跟他說,王陽明可以默寫經典教學生,背書背書,或許到時就有用!


王陽明在一封家書中說道:


「諷之讀書者,非但開其知覺而已,亦所以沉潛反覆而存其心,抑揚諷誦以宣其志也。凡此皆所以順導其志意,調理其性情,潛消其鄙吝,默化其粗頑,日使之漸於禮義而不苦其難,入於中和而不知其故。」


王陽明告訴我們,我們自己背誦經典、教育孩子背誦經典,不僅是為了開啟他們的智慧,也是藉此使他們在反覆思索中存養他們的本心,在抑揚頓挫的朗誦中弘揚他們的志向。

所有這些都是用來順應他們的天性,引導他們的志向,調理他們的性情,潛消默化他們粗俗愚頑的秉性,這樣使他們每天在學習禮儀方面有所進步而不覺得艱難,性情在潛移默化之中達到了中正平和。

王陽明讀書五要,步入心學大境界!



以無心之心讀書


王陽明在《傳習錄》中說,如讀書時,良知知得強記之心不是,即克去之;有欲速之心不是,即克去之;有誇多鬥靡之心不是,即克去之:如此,亦只是終日與聖賢印對,是個純乎天理之心。任他讀書,亦只是調攝此心而已,何累之有?」

讀書時,良知清楚強記的心不對,就克去它;良知清楚求速的心不對,就克去它;良知清楚有好勝的心不對,就克去它。如此一來,總是成天與聖賢的心彼此印證,就是一個純乎天理的心。


這就告訴我們,當我們過了背誦經典的階段後,讀書不要刻意去強記,不要刻意去求速度,也不要心裡想著與別人比誰讀的多,因為這樣會妨礙我們與書本的對話,心中有掛礙,就無法與聖賢之道理相印證,最好的狀態就是以無心之心讀書,正如《金剛經》中所言,無所住而生其心。

王陽明讀書五要,步入心學大境界!


讀書,養不動心


《孟子》上記載,孟子自稱「四十不動心」。王陽明也十分強調不動心的功夫:


「孟子集義工夫,自是養得充滿,並無餒歉;自是縱橫自在,活潑潑地:此便是浩然之氣。」


王陽明提出「此心不動,隨機而動」的八字真言時,正值江西的寧王造反,而他作為當地的最高官員負責平叛。當時,他的一個下屬抱著一腔愛國熱情想與寧王奮不顧身地作戰時,王陽明問,兵法的要義是什麼?這個下屬答不上來,而王陽明隨即講了他的兵法要義,就是這八字真言。


後來有弟子問,老師您用兵如神,到底用的是哪家兵法?


王陽明一笑道:「兵法,我倒是讀了很多。不過,我哪家兵法也沒用,我只是學問純粹,養得此心不動而已。此心不動,就可隨機而動,在戰場情況朦朧不明時,瞬間能發現問題所在,能做到這點,就可百戰百勝。」


「此心不動,隨機而動」。意思是,他的心是空的,而對方或大形勢一旦有什麼動向,他可以瞬間覺察到對方的漏洞,隨即作出決定,而這決定總是最好的決定。


但如何才能養成這種不動心,王陽明給出的答案是讀書。王陽明舉例說,自己喝和朱宸濠對戰時處於劣勢,他向身邊的人發布準備火攻的命令,那人無動於衷,他說了四次,那人才從茫然中回過神來。


這種人就是平時讀書不到位,一臨事,就慌亂失措。那些急中生智的人的智慧可不是天外飛來的,而是平時讀書純篤的功勞。

王陽明讀書五要,步入心學大境界!



讀書,發明本心


《傳習錄》上記載,一朋友問王陽明:「讀書不記得如何?」


王陽明回答說:「只要曉得,如何要記得?要曉得已是落第二義了,只要明得自家本體。若徒要記得,便不曉得;若徒要曉得,便明不得自家的本體。」


王陽明說「曉得」是第一義,「記得」的第二義,二者有境界高下之分。因為記得只是你記住了書中的話,曉得則是你從自心中發現了書中的那些道理,這就是讀書以發明本心。王陽明的回答是:「只要理解了就行,為什麼非要記住?其實,理解已是次要的了,重要的是使自己的心的本體光明。如果只是求記住,就不能理解;如果只是求理解,就不能使自心的本體光明了。」


有朋友問:「看書不能明如何?」讀書讀不明白,該怎麼辦?


王陽明說,「此只是在文義上穿求,故不明如此。······須於心體上用功,凡明不得,行不去,須反在自心上體當即可通。」


王陽明的心學就是一條光明大路。而心學的讀書法則就是,不苛求你記住,也不苛求你全部理解,聖賢所要求的是讓你通過讀書而使自己心體光明。


按照王陽明的讀書節段,我們可以分成三個階段,第一個是背誦階段,這一階段是打基礎的階段,一定要背誦經典,將重要的經典默記於心。第二階段就是用心揣摩,爭取將看到的內容全部理解;第三階段就是自得於心,「夫學貴得之心,求之於心而非也,雖其言之出於孔子,不敢以為是也。」你所理解的知識只要和你的心相印證契合,它才是真知識,如果不能和你的心相契合,那縱然是孔聖人的言語,也不是真知識。


讀書的目的是培養自家心體。如果我們讀書,不能觸動我們的內心,不能再我們內心發現、昌明良知、道理,那麼我們將什麼也得不到。因此,王陽明讀書的最高境界和他心學的主張是一以貫之的:「虛靈不昧,眾理具而萬事出。心外無理,心外無事。」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學 的精彩文章:

最後的成功屬於真誠的人!
他才是史上最牛父親,3件事教出六個風雲人物!
從心性深處彰明仁政的孟子
《紅樓夢》中最經典的7副對聯 洞見真正的大智慧

TAG:心學 |

您可能感興趣

健身如何起步?致剛步入大學的你
暑期閱讀為您步入大學做好準備
明年桃花旺盛,有可能步入婚姻殿堂的三大生肖
李希望:步入渤海灘
朱清時 《物理學步入禪境:緣起性空》
緣於一堂課,命運自此步入陽關大道!
魅力女性課程就是一展步入美麗的明燈
探討太極拳圓襠,步入太極殿堂的必須之路!
由於康熙帝的勵精圖治,使大清王朝開始步入輝煌盛世。
宋仲基宋慧乔将步入婚礼殿堂,你们猜,她开始准备什么了?
又一美女老總!大連博陽總經理王俊奇步入足壇
「詩意丹青」——臧新明專訪暨作品展帶您步入詩畫相融之境
步入紅塵,心中有夢
北京中式家居,一步一景,步步入畫
揭秘范鎮能步入仕途是靠歐陽修岳父的提拔嗎
《歡樂頌》五美步入婚姻殿堂,婚紗照大比拼,最美的卻是她
此人一意孤行才使秦國步入強國之路!不是秦始皇
太急了?這些星座一談戀愛,就想要步入婚姻殿堂!
我國大中小學教材建設步入新的歷史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