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文俱佳——清代何紹基行楷書《鄧石如墓志銘》墨跡
何紹基(1799-1873),晚清詩人、畫家、書法家。字子貞,號東洲,別號東洲居士,晚號蝯叟。湖南道州(今道縣)人。道光十六年進士。咸豐初簡四川學政,曾典福建等鄉試。歷主山東濼源、長沙城南書院。通經史,精小學金石碑版。據《大戴記》考證《禮經》。書法初學顏真卿,又融漢魏而自成一家,尤長草書。何紹基著有《惜道味齋經說》、《東洲草堂詩·文鈔》、《說文段注駁正》等。
何紹基出身於書香門第,其父何凌漢曾任戶部尚書,是知名的藏書家。何紹基兄弟四人均習文善書,人稱「何氏四傑」。晚年主持蘇州、揚州書局,校刊《十三經註疏》,主講浙江孝廉堂,往來吳越,教授生徒。一生豪飲健游,多歷名山勝地,拓碑訪古。
光緒四年(1873年),何紹基病逝於蘇州省寓,葬於長沙南郊。
何紹基的書法成就很高。各體書熔鑄古人,自成一家。草書尤為擅長。何紹基的楷書取顏字結體的寬博而無疏闊之氣,同時還摻入了北朝碑刻以及歐陽詢、歐陽通書法險峻茂密的特點,還有《張黑女墓誌》和《道因碑》的神氣,從而使他的書法不同凡響。何紹基的小楷兼取晉代書法傳統,筆意含蘊,行草書融篆、隸於一爐,駿發雄強,獨具面貌。他的篆書,中鋒用筆,並能摻入隸筆,而帶行草筆勢,自成一格。何紹基書法,早年秀潤暢達,徘徊於顏真卿、李邕、王羲之和北朝碑刻之間,有一種清剛之氣;中年漸趨老成,筆意縱逸超邁,時有顫筆,醇厚有味;晚年何紹基的書法已臻爐火純青。 濟南大明湖歷下亭楹聯杜甫名句「海右此亭古,濟南名士多」,即為他所書。歷下亭東壁仍存其《重修歷下亭記》石刻。
鄧石如(1743-1805),清代碑學開拓者和奠基人。鄧派(亦屬皖派)篆刻領軍人物、細朱文發展轉折人物。在中國書法、篆刻史上佔有重要歷史地位。初名琰,字石如,避嘉慶帝諱,遂以字行,後更字頑伯,因居皖公山下,又號完白山人、笈游道人、鳳水漁長、龍山樵長,安徽懷寧人。






TAG:書法家論壇 |
※何紹基行楷書《鄧石如墓志銘》墨跡,太美了!
※明代文彭草書《滕王閣序》墨跡
※元代趙孟頫行書墨跡《書贊》
※趙孟頫行書墨跡《書贊》
※祝允明行書墨跡欣賞《瓊林玉樹圖歌》
※明代王鐸《行草詩稿墨跡》欣賞
※文徵明的書法老師李應禎行書墨跡
※王福庵隸書《千字文》,人書俱老的墨跡
※宋代薛紹彭行草書法墨跡鑒賞
※明代書畫家宋珏書法墨跡欣賞
※明代倪謙書法墨跡《錄鄭洪詩札》
※清梁詩正行書墨跡欣賞《跋仇英清明上河圖》
※奇妙!清朝大臣梁詩正行書墨跡《跋仇英清明上河圖》
※沈周尺牘書法墨跡欣賞《致唐寅書札》
※張瑞圖行書欣賞《歷代名家墨跡論書卷》
※清朝大臣梁詩正行書墨跡《跋仇英清明上河圖》
※領袖小楷書《離騷》石碑與墨跡以及譯文
※唐寅書法代表作《漫興墨跡》欣賞
※元代黃溥書法墨跡《和韻詩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