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用中醫整體觀念治療前列腺炎

用中醫整體觀念治療前列腺炎

如果想看更多前列腺炎治療康復保養、飲食禁忌和前列腺炎治療的中藥經典方劑等等的好文章,請先閱讀此文,與我一起同60多萬前列腺炎病友一起尋找戰勝前列腺炎之路!


經常有人問我這樣一個問題「我的前列腺炎嚴重嗎,能治好嗎」,這樣的問法是以管中窺豹的方式來認識前列腺的毛病,前列腺為什麼會發炎而久治不愈呢,為什麼手上、腳上、身上割一個口子能很快癒合,而前列腺發炎了卻一直好不了呢?難道說前列腺是個死體,不是我們身體的一部分,不會自我修復嗎?下面我就用中醫整體理念來給你剖析一下前列腺炎是一個什麼樣的疾病,為什麼治來治去卻總治不好?

用中醫整體觀念治療前列腺炎


所謂整體,就是事物本身所存在的統一性、完整性和聯繫性。也就是說,事物是一個整體,事物內部的各個部分是相互聯繫不可分割的,任何部分,只有置於整體之中才能正確的被認知;事物與事物之間也有著密切的聯繫。中醫學的整體觀念既重視人體自身的統一性和完整性,又強調人和自然環境、社會環境之間是相互影響,且不可分割的整體。這個思想貫穿於生理、病理、診法、辨證、養生和治療等整個中醫理論體系之中。


1.人體是一個有機整體具體體現在三個方面:


【1】人體結構的整體性:人體臟腑器官在結構上是相互關聯、不可分割的,每一個臟腑器官都是機體整體的一個組成部分。

【2】人體生命基本物質的同一性:精、氣、血、津、液都是組成各臟腑器官,並維持其功能活動的基本物質,這些物質分布並運行於全身,以維持機體統一的功能活動。


【3】人體功能活動的聯繫性:形體結構和生命基本物質的統一性,決定了功能活動的統一性。機體整體統一性的形成,是以五臟為中心,配合六腑,通過經絡系統「內聯臟腑,外絡肢節」的作用實現的。五臟是構成整個人體五個系統的中心,通過經絡系統,把六腑、五體、五官、九竅、四肢百骸等全身組織器官有機地聯繫起來,構成一個表裡相聯、上下溝通、密切聯繫、協調共濟、井然有序的統一整體,並通過精、氣、血、津液的作用來完成機體統一的功能活動。心理和生理是人的兩大基本功能活動,心身之間存在著相互依賴、相互促進、相互制約的協同關係。所以,古人強調:「形與神俱」、「形神合一」,認為人的正常生命活動是心理和生理功能的有機融合。人的各個臟腑、組織、器官有著不同的功能,這些功能都是整體功能活動的組成部分,它一方面受到整體功能活動的制約和影響;另一方面又影響著其他臟腑器官的功能活動,從而使身心功能活動表現出整體統一性。


2.人與自然界的統一性人類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存在著人類賴以生存的必要條件。大自然存在的陽光、空氣、水、生物圈等,構成了人類生存、繁衍的最佳環境。自然界的變化,必然直接或間接影響著人體的生理活動。所以人體內的生理活動與自然環境之間存在著既對立又統一的整體關係。這就是中醫學認為「人與天地相應」的觀點。


【1】晝夜晨昏對人體的影響:晝夜晨昏的變化,對人體生理也有不同影響,而人體也要與之相適應。如《素問。生氣通天論》指出:「陽氣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氣生,日中而陽氣隆,日西而陽氣已虛,氣門乃閉。」說明人體陽氣在白天多趨於表,夜晚多趨於里的現象,也反映了人體陰陽(如體溫的升降,精神的興奮與抑鬱等方面)與自然界陰陽之間存在著適應性的自我調節變化。對疾病過程影響也發現:一般病證,大多是白天病情較輕,傍晚加甚,夜間最重。正如《靈樞。順氣一日分為四時》所說的:「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晝安,夕加夜甚」。這是因為,在一日之中,正氣表現出朝始生、午最盛、夕始弱、夜半衰的波動,從而影響到邪正力量的對比,病情也因此呈現出周期性的起伏變化。


【2】季節氣候對人體的影響:四季氣候的更替變化,使人表現出規律性生理適應過程。如:《靈樞。五癃津液別》指出:「天暑衣厚則腠理開,故汗出……。天寒則腠理閉,氣濕不行,水下留於膀胱,則為溺與氣。」《素問。八正神明論》說:「天溫日明,則人血淖液而衛氣浮,故血易瀉,氣易行;天寒日陰,則人血凝泣而衛氣沉」。這說明人體隨春夏秋冬氣候的交替變化而出現相應的變化。

【3】地區方域環境對人體的影響:由於各個地區都有它各自的自然環境和條件,因此各地區的氣候、地理環境和生活習慣等也都存在差異,如南方的氣候較熱,而多潮濕,故人體的腠理較疏鬆;北方的氣候較寒冷,而多乾燥,故人體的腠理較緻密。揭示人們生活在特定的地理環境中,久而久之可逐漸在功能方面表現出某些適應性變化。一旦異地而居,環境突然改變,初期多感不太適應,所謂「水土不服」,需經過一定時間,通過機體本身的自我調節,才能逐漸地適應環境的變更,有的甚至會因此而患病。人與天地相應,不是消極的、被動的,而是積極的、主動的。人類不僅能主動的適應自然,更能主動的改造自然,和自然作鬥爭,從而提高健康水平,減少疾病。


3.人與社會環境的統一性人生活在自然環境中,也生活在複雜的社會環境中;人體的生命活動,不僅受到自然環境變化的影響,也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社會性是人的特徵之一,社會環境不同,可造成個人身心功能與體質的差異。一般來說,良好的社會環境,有力的社會支持,融洽的人際關係,可使人精神振奮,勇於進取,有利於身心健康;而不利的社會環境,可使人精神壓抑,或緊張、恐懼,從而影響身心健康。政治、經濟、文化、宗教、法律、婚姻、人際關係等社會因素,都影響人體的各種生理、心理活動和病理變化,人體必須進行自我調節,與之相適應,才能維持生命活動的穩定、有序、平衡和協調,這就是人與社會環境的統一性。人對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的適應能力是有限的,而人與人之間也存在著較大的差異。一旦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的變化過於劇烈,或由於個體本身適應及調節能力偏弱,不能對自然環境、社會環境的變化作出相應的調整,就會發生某種疾病。所以因時、因地、因人制宜,是中醫治療學上的重要原則。


4.前列腺之所以發炎是因為充血時間過長或者細菌侵擾所致,前列腺腺體免疫力降低所致。但是發炎了如果身體陰陽平衡是會自我修復的,因為前列腺我們身體的一個活體,我們的白細胞是能夠殺死細菌、微生物細胞的,一個健康的人的免疫力是能夠維持人體的正常健康的。但是前列腺一旦發炎就好像成了一塊臭肉一樣,再也不會癒合傷口了。這是為什麼呢,難道我們的免疫力喪失了嗎?為什麼我們手割了口子,大腿、胳膊鋸了都能長好癒合,為什麼前列腺爛了就不會自己長好呢?這就要脫離前列腺來看我們的身體了,我們的身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所謂整體,即是指事物的統一性和完整性。中醫學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構成人體的各個組成部分,在結構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相互協調、相互為用的,在病理上則相互影響。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人體以五臟為中心,通過經絡系統,把五臟、六腑、五官、九竅、四肢百骸等全身組織器官聯結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並通過精、氣、血、津液的作用,來完成人體統一協調的機能活動。這就是「五臟一體觀」的基本內容,反映出人體內部器官是相互關聯而不是孤立封閉的一個統一的有機整體,是整體觀念的主要內容之一。


在整體觀念指導下,中醫學認為人體正常的生理活動一方面依靠各臟腑組織發揮自己的功能作用,另一方面則又要靠臟腑組織之間相輔相成的協同作用和相反相成的制約作用,方能維持其生理上的平衡。每個臟腑都有著各自不同的功能,但又是整體活動下的分工合作和有機配合,這就是人體局部與整體的統一。人體又通過經絡系統聯結全身上下內外,把臟腑組織、肢體官竅等聯結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前列腺發炎可能有不同原因,或因充血過久,或因細菌侵擾,或因外傷所致,但是其傷口癒合卻離不開人體的良好的整體環境的保障。舉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如果你是一個正常人手腳磕碰一個傷口是不是有一兩周時間就能癒合了,可是重度糖尿病人如果手腳有了傷口卻一直不會癒合,這是為什麼,就是因為人體內環境不好,達不到傷口癒合的條件,西醫講的是血糖過高,而中醫沒有這些指標的概念,中醫學裡只有陰陽和寒濕熱的區別,傷口不能癒合是陰陽不平衡了,體內寒濕熱過剩了,所以傷口才不能癒合!

用中醫整體觀念治療前列腺炎


5.有些人會經常問我一個問題,我的前列腺炎能治好嗎?這是個無知的問題,希望以後的前友不要再問這樣的問題!前列腺炎為什麼不能治癒呢?你給我個解釋它為什麼不能治癒?如果你手被刀割了一個口子你會問我這口子能好嗎?不會吧,同樣前列腺炎就是前列腺發炎了,爛了一塊,僅此而已,調理好你的身體內環境前列腺傷口就會像你的手上割了一個口子一樣,在你自身免疫力的作用下自己慢慢癒合,前列腺炎就治癒了,道理就這麼簡單。你要洗洗腦了,把你的前列腺病和你的身體結合起來看問題。前列腺發炎是事實,但是那是你身體出問題的一個紅燈而已,你前列腺發炎是身體陰陽、氣血出了問題了,因體內環境或寒濕、或熱濕了。你的著眼點應該是調理好你的身體,身體好了,陰陽平衡了、氣血運行通暢了,既不寒濕也不熱濕了,你的前列腺炎會在你自己的免疫力的保護下自己康復的!為什麼西藥消炎藥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呢,就是因為西藥消炎藥只能給炎症位置起作用,卻不能解決你的身體的整體問題。你得前列腺炎的原因是手淫過頻傷陰過度,陰液虧損則導致內火滋生,內火泛濫身體就會大量調水以治火,而水液調運依靠脾臟的運化的,長期超負荷運轉脾還是運化不完,多餘的水濕就會造成體內水濕過剩,脾瀝濕又惡濕,水濕泛濫會導致脾陽不振,即為脾陽虛,脾虛則水濕不能輸運而導致體內水濕更勝,這就是形成體內濕熱過剩的原因。大家都知道吃的過飽或者油膩吃的太多就會腹脹體倦乏力,就是因為飽食過度或者油膩過多脾臟鍵運不利導致腹脹氣血不暢,才會出現這樣的情況。而水液過多一樣是在加重脾臟的負擔,脾臟負擔過重就會過勞成虛。這就不能不說到脾的生理功能了,下面就介紹介紹脾臟在中醫觀念中的概念。


6.脾在人體里數六腑之一,其功能為運化、生血通血、升情,小小脾臟關係著人體的微循環系統,脾臟鍵運則身輕體健,脾陽不振則虛弱無力。


【1】脾主運化:運,即轉運輸送,化,即消化吸收。脾主運化,指脾具有將水谷化為精微,並將精微物質轉輸至全身各臟腑組織的功能。實際上,脾就是對營養物質的消化、吸收和運輸的功能:飲食物的消化和營養物質的吸收、轉輸,是在脾胃、肝膽、大小腸等多個臟腑共同參與下的一個複雜的生理活動,其中脾起主導作用:脾的運化功能主要依賴脾氣升清和脾陽溫煦的作用:脾宜升則健。「人納水谷,脾氣化而上升」(《醫學三字經·附錄·臟腑》),「脾升而善磨」(《四聖心源》),水谷入胃,全賴脾陽為之運化。故「脾有一分之陽,能消一分之水谷;脾有十分之陽,能消十分之水谷」(《醫原》)。

脾的運化功能,統而言之曰運化水谷,分而言之,則包括運化水谷和運化水液兩個方面。


(1)運化水谷:水谷,泛指各種飲食物。脾運化水谷,是指脾對飲食物的消化吸收作用。脾運化水谷的過程為:一是胃初步腐熟消化的飲食物,經小腸的泌別清濁作用,通過脾的磨谷消食作用使之化為水谷精微(又稱水谷精氣);二是吸收水谷精微並將其轉輸至全身;三是將水谷精微上輸心肺而化為氣血等重要生命物質。概言之,脾主運化水谷,包括了消化水谷、吸收轉輸精微並將精微轉化為氣血的重要生理作用。飲食人胃後,對飲食物的消化和吸收,實際上是在胃和小腸內進行的。「脾主運化,胃司受納,通主水谷」(《類經,藏象類》)。胃主受納水谷,並對飲食物進行初步消化,通過幽門下移於小腸作進一步消化。但必須依賴脾的磨谷消食作用,才能將水谷化生為精微,「脾之所以消磨水谷者,非為磨之能礱,杵之能舂也,以氣吸之,而食物不墜焉耳。食物入胃,有氣有質,質欲下達,氣欲上升,與胃氣熏蒸,氣質之去留各半,得脾氣一致,則胃氣有助,食物之精得以盡留,至其有質無氣,乃縱之使去,幽門開而糟粕棄矣」(《醫述》引《醫參》)。食物經過消化吸收後,其水谷精微又靠脾的轉輸和散精作用而上輸於肺,由肺臟注入心脈化為氣血,再通過經脈輸送全身,以營養五臟六腑、四肢百骸,以及皮毛、筋肉等各個組織器官。「飲食先人於胃,俟脾胃運化,其精微上輸於肺,肺氣傳布各所當人之臟,濁氣下人大小腸,是脾胃為分金爐也」(《醫權初編》)。 總之,五臟六腑維持正常生理活動所需要的水谷精微,都有賴於脾的運化作用。由於飲食水谷是人出生之後維持生命活動所必需的營養物質的主要來源,也是生成氣血的物質基礎。飲食水谷的運化則是由脾所主,所以說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故曰:「一有此身,必資谷氣,谷入於胃,灑陳於六腑而氣至,和調於五臟而血生,而人資之以為生者,故曰後天之本在脾」(《醫宗必讀·腎為先天本脾為後天本論》)。但「五味人口,藏於胃,脾為之行其精氣」(《素問·奇病論》),人以水谷為本,脾胃為水谷之海,故又雲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這一理論在養生防病方面,具有重要指導意義。脾的運化功能強健,習慣上稱作「脾氣健運」。只有脾氣健運,則機體的消化吸收功能才能健全,才能為化生氣、血、津液等提供足夠的養料,才能使全身臟腑組織得到充分的營養,以維持正常的生理活動。反之,若脾失健運,則機體的消化吸收功能便因之而失常,就會出現腹脹、便溏、食欲不振以至倦怠、消瘦和氣血不足等病理變化。


(2)運化水濕:運化水濕又稱運化水液,是指脾對水液的吸收和轉輸,調節人體水液代謝的作用,即脾配合肺、腎、三焦、膀胱等臟腑,調節、維持人體水液代謝平衡的作用。脾主運化水濕是調節人體水液代謝的關鍵環節。在人體水液代謝過程中,脾在運輸水谷精微的同時,還把人體所需要的水液(津液),通過心肺而運送到全身各組織中去,以起到滋養濡潤作用,又把各組織器官利用後的水液,及時地轉輸給腎,通過腎的氣化作用形成尿液,送到膀胱,排泄於外,從而維持體內水液代謝的平衡。脾居中焦,為人體氣機升降的樞紐,故在人體水液代謝過程中起著重要的樞紐作用。因此,脾運化水濕的功能健旺,既能使體內各組織得到水液的充分濡潤,又不致使水濕過多而瀦留。反之,如果脾運化水濕的功能失常,必然導致水液在體內的停滯,而產生水濕、痰飲等病理產物,甚則形成水腫。故曰:「諸濕腫滿,皆屬於脾」(《素問·至真要大論》)。這也就是脾虛生濕、脾為生痰之源和脾虛水腫的發生機理。脾運化水谷精微和運化水濕兩個方面的作用,是相互聯繫、相互影響的,一種功能失常可導致另一方面的功能失常,故在病理上常常互見。


【2】脾主生血統血:脾主生血,指脾有生血的功能。統血,統是統攝、控制的意思。脾主統血,指脾具有統攝血液,使之在經脈中運行而不溢於脈外的功能。


(1)脾主生血:脾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運化的水谷精微是生成血液的主要物質基礎。故張景岳說:「血……,源源而來,生化於脾」(《景岳全書·血證》)。脾運化的水谷精微,經過氣化作用生成血液。脾氣健運,化源充足,氣血旺盛則血液充足。若脾失健運,生血物質缺乏,則血液虧虛,出現頭暈眼花,面、唇、舌、爪甲淡白等血虛徵象。


(2)脾主統血: 「脾統諸經之血」(《名醫匯粹》),「人五臟六腑之血,全賴脾氣統攝」(《沈注金匱要略·卷十六》)。脾氣能夠統攝周身血液,使之正常運行而不致溢於血脈之外。脾統血的作用是通過氣攝血作用來實現的。脾為氣血生化之源,氣為血帥,血隨氣行。脾的運化功能健旺,則氣血充盈,氣能攝血;氣旺則固攝作用亦強,血液也不會逸出脈外而發生出血現象。反之,脾的運化功能減退,化源不足,則氣血虛虧,氣虛則統攝無權,血離脈道,從而導致出血:由此可見,脾統血,實際上是氣對血作用的具體體現,所謂「脾統血者,則血隨脾氣流行之義也」(《醫碥·血》)。但脾之統血與脾陽也有密切關係。「脾統血,血之運行上下,全賴於脾。脾陽虛,則不能統血」(《血證論·臟腑病機論》)。因脾失健運,陽氣虛衰,不能統攝血液,血不歸經而導致出血者稱為脾不統血,臨床上表現為皮下出血、便血、尿血、崩漏等,尤以下部出血多見。脾不僅能夠生血,而且還能攝血,具有生血統血的雙重功能。所以說:「睥統血,脾虛則不能攝血;脾化血,,脾虛則不能運化,是皆血無所主,因而脫陷妄行」(《金匱翼·卷二》)。


【3】脾主升清:升,指上升和輸布;清,指精微物質。脾主升清是指脾具有將水谷精微等營養物質,吸收並上輸於心、肺、頭目,再通過心肺的作用化生氣血,以營養全身,並維持人體內臟位置相對恆定的作用。這種運化功能的特點是以上升為主,故說「脾氣主升」。而上升的主要是精微物質,所以說「脾主升清」。脾之升清,是和胃之降濁相對而言。脾宜升則健,胃宜降則和。脾氣主升與胃氣主降形成了升清降濁的一對矛盾,它們既對立又統一,共同完成飲食物之消化吸收和輸布。另一方面,臟腑之間的升降相因、協調平衡是維持人體內臟位置相對恆定的重要因素。脾氣之升可以維持內臟位置之恆定而不下垂。脾的升清功能正常,水谷精微等營養物質才能正常吸收和輸布,氣血充盛,人體的生機盎然。同時,脾氣升發,又能使機體內臟不致下垂。如脾氣不能升清,則水谷不能運化,氣血生化無源,可出現神疲乏力、眩暈、泄瀉等癥狀。脾氣下陷(又稱中氣下陷),則可見久泄脫肛甚或內臟下垂等。

用中醫整體觀念治療前列腺炎



據了解英草前列貼治療前列腺方面的疾病是一個很好的選擇。英草前列貼採用100%純中藥製成,安全、有效、無毒副作用。英草前列貼中的葯分子結構小,有多味促進透皮吸收作用的藥物,藥物易穿透脂膜,透皮透脂功能強、靶性效果強,能對腺體直接給葯,使用方便,治療效果顯著,且對皮膚刺激性小、安全有效,更能方便前列腺患者使用。


關注我們的微信公眾號: neibingwaizhifa (長按可複製),獲取更多相關知識。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藥內病外治法 的精彩文章:

TAG:中藥內病外治法 |
您可能感興趣

中醫思想治則之整體觀念與皮膚保養
中華引導學的整體觀念
發燒的治療與觀念的糾正
美體新觀念
用觀念和方法來調整情緒
重新整頓你的訓練觀念
中國首屆中醫藥健康養生高峰論壇舉行 探尋中醫養生觀念與實踐
從我的臨床實際談整體觀念(二)
安全生產監管觀,請了解這十種觀念
儒家以禮為基礎的法治觀念與制度
性教育的缺失,性觀念的開放,醫療條件落後導致艾滋病在非洲肆虐
重構中國文學的世界觀念體系——「中外文學交流史」寫作的觀念與方法
要知道育嬰的二新觀念與舊觀念
從台北的素食解讀健康飲食觀念
康德的觀念論的先驗本性
醫學研究證實性愛有諸多益處,顛覆傳統中國觀念!
三位一體的財富觀念
家庭教育的觀念誤區和解決辦法
連載|整體觀念和辨證論治|白話中藥綜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