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堂今日17:25播出:《古詩詞中的養生經1》
專家:汪紅兵,北京中醫醫院延慶醫院執行院長、北京中醫醫院消化科主任醫師,副教授。
宋代由於政治、經濟、文化、哲學、醫學等諸多因素影響,迎來了歷史上的黃金養生時代,上至皇帝,下至平民百姓沒有不熱衷養生的,尤其是文人,形成了宋儒養生流派。中醫中藥是中華文明的寶庫,將詩文與中醫藥聯繫在一起,就形成了風格獨特、匠心獨具的「中藥詩」或「中藥文」。今天《養生堂》就給大家介紹宋詞中的夏季養生方法!
更多內容請點擊http://btv.btinme.com/bjws/yst.html
>
夏天濕氣最盛,我們處在比較濕潤的環境當中,此時如果正氣不足,抵抗力弱,就會感受濕邪致病,也就是最容易感受外濕侵犯。中醫認為脾主長夏,主運化水濕,喜燥惡濕。濕邪過盛,最易困脾生濕。當然如果濕邪長期停留在體內,往往可以導致一些不利的後果,最常見的就是濕邪可以使疾病的病程延長。而且中醫認為腫瘤的形成與痰、濕、飲密切相關。那古詩詞中有什麼能夠應對這些問題呢?掃描並關注養生堂微信公眾號,答案在等著您。
專家在節目中介紹了一種中藥,它的歷史能追溯到唐朝,出自東南亞,越南,泰國等地,印度很早就開始使用它,後來唐朝引入。最早傳入中國確實當香料來用的,後來發現其氣味芳香、能化濕開胃,可以溫暖腸胃、健脾消食,所以用來入葯。辛溫化濕而不太燥,行氣調中而不傷正氣,被稱為是「醒脾調胃要葯」,是用來祛濕的中藥之一。您知道它是誰嗎?敬請關注本期《養生堂》為您帶來的《古詩詞中的養生經》更多內容請點擊http://btv.btinme.com/bjws/yst.html






TAG:北京衛視 |
※《康縣詩詞》2017第40期
※2017古詩詞學習之旅第101期:越女詞
※推出詩人蘇池/蒼煙里詩詞五首欣賞 2017年第127期 總第127期
※《昏庸詩苑》第045期詩詞歌賦總第830期
※今晚21點15,《中華好詩詞》向各位老師獻禮!
※毛主席詩詞欣賞系列之《四言詩.奮鬥》約1917年至1918年
※2017第108期,同題詩詞
※古詩詞課堂101
※第220期 詩詞中的中秋味道
※中國畫-24節氣24副畫24首詩詞~
※水晶詩社2017年第036期格律詩詞《醉花陰》
※2017年第17期詩詞新作選登
※古詩詞課堂106
※黃鶴詩苑?個人專刊第007期‖文刀555:詩詞
※1208-1235渠清源詩詞1月合集28首
※七夕古詩詞51—75首,收藏
※七夕古詩詞25—50首,收藏
※千古詩詞聚賢庄·第251期
※古詩詞課堂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