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霸王項羽「仁義」嗎?

霸王項羽「仁義」嗎?

點擊音頻,欣賞屠洪剛的《霸王別姬》


霸王項羽「仁義」嗎?


「我站在烈烈風中,恨不能盪盡綿綿心痛。望蒼天,四方雲動……劍在手,問天下誰是英雄」,悲劇英雄項羽的形象在我腦海中是威武強悍的,如歌中所唱。楚漢相爭,風起雲湧,項羽帶給人們對歷史無盡的思考,其失敗的原因前人也概括得不少了。我一直認為在項羽的字典里沒有「仁義」二字,他是一個不知仁卻又要問鼎中原的人。項羽的「不知仁」一是不知真正的仁義,二是不識大體、不知決斷。

說項羽有「仁」,是韓信說的;否定其「仁」,也是韓信說的。韓信和劉邦一起討論天下形勢時分析項羽為人,說:「項王見人恭敬慈愛,言語嘔嘔,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飲;至使人有功,當封爵者,印刓敝,忍不能予,此所謂婦人之仁也。」(《史記·淮陰侯列傳》)韓信這段話有兩層意思:


一是項羽講「仁」。霸王待人接物,態度恭敬,說話溫和(這跟我們想像的以及影視作品中出現的形象好像不大一樣),甚至為別人生病而落淚,把自己的食物分給他,這還不夠仁嗎?


但是,韓信接著分析第二層意思,等到下屬立了功,應當封爵拜官時,項羽就慳吝得很,把大印拿在手裡把玩不已。韓信說項羽表現出來的只不過是徒有其表的「仁」,是「婦人之仁」。

霸王項羽「仁義」嗎?


劉邦:我才是識才之人。

霸王項羽「仁義」嗎?



項羽乃匹夫之勇,婦人之仁!

婦人之仁


什麼是婦人之仁?


從正面意思來講,本來是說女子心腸柔軟,有同情心,用韓信自己的例子說最好。韓信在沒有發達之前,曾經饑寒交迫,在河邊釣魚,遇到一位漂洗衣物的老婦人。老婦人見韓信飢腸轆轆的樣子,就給他提供飯食,幫助韓信度過了人生中的「冬天」。這種「仁」是善良、有同情心,在女子身上這是一種美德,可用來形容堂堂男子、尤其是爭奪天下的楚霸王,就不是什麼好詞了。

霸王項羽「仁義」嗎?


「仁」有大有小,項羽的「仁」僅限於些小恩小惠,徒有其表,而且還因人而異。陳平說項羽「其所任愛,非諸項即妻之昆弟,雖有奇士不能用」。對於能幫助他定天下的謀臣策士,卻吝嗇到不肯封賞。這就像一個懵懂頑童,拿著花花綠綠的鈔票,卻捨不得花,緊緊地攥在自己手裡,滑稽可笑。韓信、陳平、張良等人紛紛離他而去,「范增一去無謀主,韓信原來是逐臣」。相比之下,劉邦卻是表面上「慢而侮人」,實際上懂得「與天下同利」。所以說項羽根本不知道在他「力拔山兮氣蓋世」的背後還需要一顆「仁心」。

霸王項羽「仁義」嗎?



西楚霸王項羽之墓

烏江項王廟


(清)嚴遂成


雲旗廟貌拜行人,功罪千秋問鬼神。


劍舞鴻門能赦漢,船沉巨鹿竟亡秦。


范增一去無謀主,韓信原來是逐臣。


江上楚歌最哀怨,招魂不獨為靈均。


對於百姓,項羽更是毫無仁義之心,缺乏「大仁」。農民出身的朱元璋說「項羽南面稱孤,仁義不施,而自矜功伐」。要知道,各路諸侯起兵反秦的根本原因就是「天下苦秦久矣」,百姓渴望得到拯救,「若大旱之望雲霓」。項羽不僅做不到推己及人,廣行「仁義」,解民倒懸,反而殘酷暴虐,動不動就殺人,一言不合就把人「烹之」。


項羽攻佔並燒毀咸陽之後,想要東歸彭城,韓生說他「沐猴而冠」,項羽聽見這話,便把韓生扔進鍋里煮了;項羽和劉邦對峙不下時,也想把抓來的劉邦老父親煮了,逼劉邦退兵,後來在項伯的勸說下才罷休;項羽攻打外黃一時沒有打下來,後來外黃已經投降,但項羽仍然憤怒不已,「悉令男子年十五以上詣城東,欲坑之」。

霸王項羽「仁義」嗎?



朱元璋:項羽不仁!


項羽的殘暴野蠻,使得自己失去了民心。鴻門宴之後,項羽屠燒咸陽秦宮室,所經過的地方無不殘破不堪,「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而劉邦入關中之後做了什麼呢?他體察民情,收攬民心,與秦人約法三章,廢除秦朝嚴苛的法令,使秦人唯恐劉邦不到秦地為王。兩人相較,高下立判。後來項羽兵敗,「至陰陵,迷失道,問一田父,田父紿曰:『左。』」,「公道自在人心」,連田間地頭最下層的百姓都不願意幫助項羽,這還不能說明問題嗎?在整個《項羽本紀》中筆者找不到一點項羽的「仁心」惠及百姓的記載。

霸王項羽「仁義」嗎?



火燒咸陽宮


有人說,項羽兵敗時迷路和受騙,都是一種」偶然」,正是這種偶然導致了項羽最後的失敗,似乎有些為之遺憾。其實這是一種必然!而項羽對此的認識僅限於「天亡我也,非戰之罪也」,把自己的失敗歸罪於「上天」「命運」,太史公對此毫不客氣地予以批評「身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豈不謬哉」!


如果非要說「天亡我」,那麼這個「天」就是民心。歷史選擇了劉邦,拋棄了項羽。起兵抗秦時,「天時地利」,大家的客觀條件都相差無幾。「天意何曾袒劉季」,別人有的條件,項羽都有。「人和」也是可以做到的,但項羽沒能做到,徒逞匹夫之勇,喪失人心。從這個角度說「天亡我」一點沒錯。

霸王項羽「仁義」嗎?



西楚霸王聖祠


住谷城之明日謹以斗酒牛膏合三十二弦侑祭於西楚霸王之墓(之一)


(清)王曇


秦人天下楚人弓,枉把頭顱贈馬童。


天意何曾袒劉季,大王失計戀江東。


早摧函谷稱西帝,何必鴻門殺沛公?


徒縱咸陽三月火,讓他婁敬說關中。

霸王項羽「仁義」嗎?



項羽的「婦人之仁」還表現在其處事姑息優柔,不識大體,不明形勢,不能作「丈夫之決」。眾所周知的「鴻門宴」上放走劉邦,貽害無窮,就是最好的證明。要注意的是,項羽並不是出於「仁慈」,下不了手而放走劉邦。項羽的殘暴前面已經說過了,他怎麼可能對劉邦大發善心呢?項羽不殺劉邦是因為劉邦放低身段,卑辭陳情,滿足了項羽的虛榮心;項伯周旋,打消了項羽的殺心;樊噲等人義正言辭,使得項羽不願意背上「人有大功而擊之」的「不義」名聲。再從當時的實力對比上,劉邦也絲毫不是項羽的對手,這也讓項羽產生了麻痹思想。項羽既沒有見微知著的洞察力,也沒有審時度勢的判斷力,被劉邦矇混過關,令同情項羽的人們扼腕嘆息,更讓范增徒喚奈何!但我以為,不必替項羽遺憾,他的性格見識已經決定了他的選擇,失敗是必然的,只是遲早的事。

霸王項羽「仁義」嗎?



項羽的不識大體、任人唯親,使自己失去了賢人的輔佐。項羽的剛愎自用、殘狠貪婪使得自己失去了楚國貴族的支持——楚懷王手下各位老將都說「項羽為人彊悍滑賊……諸所過無不殘滅」。


造成項羽所作所為的根源就在於太史公所說「奮其私智而不師古」「欲以力征經營天下」,即典型的有勇無謀。孫子說「上兵伐謀」,而從事政治更需要「謀略」。從項羽的一生看,他是軍事上的天才,卻是政治上的白痴,讓人無奈!


本文為「桃李國學堂」原創


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部分圖片和音樂來自網路,如涉版權請聯繫刪除

霸王項羽「仁義」嗎?



本期作者:張懷民


首師大附中語文老師

霸王項羽「仁義」嗎?



欄目主持及作者


徐德琳


北京八一學校


語文高級教師


海淀區學科帶頭人

霸王項羽「仁義」嗎?



責編 方舟


北京師範大學古典文獻學博士


導師 李山教授


現任商務印書館編輯

霸王項羽「仁義」嗎?



美編 金莎莎


北京師範大學畢業生


山東大學儒學高等研究院


碩士研究生


請輸入標題


後台輸入關鍵詞,搜索您喜歡的文章:【意象】【趙九九】【視頻】【論語】 。也可以通過底部菜單欄,訪問各個欄目及專題文章。


桃李國學堂


·捧在手心裡的經典·


文章原創|版權所有|投稿轉載請聯繫


taoliguoxuetang@163.com


公眾號主編:李山


總監:楊春俏


編輯部主任:海彥、宛陵


本版責編:方舟、金莎莎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桃李國學堂 的精彩文章:

過常寶:邂逅在溫柔的夢境里
馬瑞芳:官封弼馬溫,這可是孫悟空妥妥的黑歷史啊
經典故事:申侯之死,看看申侯是怎麼死的?
過常寶:孤獨也是一種清狂
31遊子吟〖為孩子集齊必背古詩詞

TAG:桃李國學堂 |

您可能感興趣

西楚霸王項羽為何敗給痞子劉邦?
誰滅亡大秦帝國:陳勝?項羽?劉邦?
劉雲鶴為項羽故里篆書「霸王鼎」銘文
楚漢爭霸:誰才是真英雄!劉邦何以大敗項羽?
楚霸王項羽的堂弟項莊:對項羽忠心不二的人
西楚霸王項羽的五大忠臣良將
劉邦真是仁義之師?曾經與項羽聯手「屠城」
王者榮耀:項羽重做霸王出世!
楚霸王項羽和虞姬怎麼認識的 蒙恬和項羽誰更厲害
劉邦和項羽,誰是真英雄?
楚霸王項羽與劉邦的爭鬥為何會輸得精光?
揭秘:楚霸王項羽與劉邦的爭鬥為何會輸得精光?
鴻門宴上項羽為啥不殺劉邦?並非項羽一念之仁
項羽真的是有勇無謀的莽夫嗎?鴻門宴沒殺劉邦才成就的西楚霸王!
王者榮耀力能扛鼎的西楚霸王項羽
劉邦項羽之爭 劉邦和項羽誰才是真正的英雄
楚霸王項羽兵敗垓下的故事
項羽和劉邦,你更敬佩誰?
楚霸王項羽與劉邦爭鬥為何輸得精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