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琴事-千年古琴「松石間意」

琴事-千年古琴「松石間意」


琴事-千年古琴「松石間意」



本文來自殷悅老師於【巫娜古琴傳習】全國學員群內的主題分享。

2010年12月5日在北京保利5周年秋季拍賣會上,這張「松石間意」琴經過數十輪的競價,以1.3664億元成交,創造了世界樂器拍賣最高的記錄。不僅保存完好,著錄詳盡,還成為北宋官琴現存於世的唯一典型和清宮藏琴的標準參照。


「松石間意」琴,這張凝結了宋徽宗和乾隆兩位帝王藝術理想和審美情趣的宋代古琴,究竟有著怎樣的魅力?



琴事-千年古琴「松石間意」


宋徽宗的《聽琴圖》


宋徽宗時代古琴藝術大放異彩,這源於這位書畫皇帝對於藝術的痴迷追求。風流天下的宋徽宗不但書畫冠絕一時,操琴之技、嗜琴之心亦堪稱一絕。徽宗時,祭祀、朝賀的大樂中僅古琴就要用二十多張。宋徽宗甚至在內府辟出一個「萬琴堂」,專門搜羅天下的名琴。唐代雷威所制的「春雷」琴被宋徽宗收入囊中,成為「萬琴堂」重器。有專家曾推測《聽琴圖》中徽宗所彈奏的古琴便是這張響徹千古,大名鼎鼎的「春雷」琴。元朝時,春雷琴成為金章宗完顏璟死後的陪葬品,在地下18年後被挖出,才重見天日。


宋徽宗不僅搜琴,斫琴也非常精妙。在宋代以前,制琴是無定規的,古琴分為「官琴」和「野斲(zhuó)」,是兩宋獨有的現象,其他朝代雖然也有宮廷製作,但在工藝上與民間製造並無區別。



琴事-千年古琴「松石間意」


「松石間意」龍池內右刻「宣和二年御制」


在北宋宣和二年(1120年),宋徽宗命東京(今開封)官琴局御制「松石間意」琴,不過「松石間意」這個名字卻不是當時就有。此琴的式樣比一般官琴有所創新,並不能歸為一般的樣式,琴通體極長大,項與腰皆作凹入半月形,龍池鳳沼皆為長方,池內右刻「宣和二年御制」。這一式樣在《歷代琴式》中並無記載,古琴收藏大家楊時百先生曾以「宣和式」為它命名。宋代官琴流傳至今的寥寥無幾,這張獨特的「宣和式」琴已成為現代人了解宋代官琴定式的典範。



琴事-千年古琴「松石間意」



「松石間意」漆面局部

「松石間意」琴上板(琴面)梧桐、下板(琴底)梓木,琴漆栗殼色,漆色斑斕秀麗,漆質堅實耐磨,由鹿角灰內雜大量硃砂,局部還雜有顆粒較粗的金銀粉末,屬琴家最為看重的「八寶灰」胎。


古琴雖然是由木質材料製作,卻是一件可以保存百年甚至千年的樂器。木材歷經歲月、在不同的環境中長年風化,漆面會產生裂紋,形成了各種不同的花紋,這就是斷紋,《琴箋》中說:「古琴以斷紋為證,不曆數百年不斷」。如今我們見到的「松石間意」琴,琴面以大蛇腹斷為主,兩側多細密冰裂、牛毛等多種紋樣,琴背則全為分布均勻的細密流水斷,這些也是專家推測其「年齡」的一個依據。


公元1127年4月,北宋覆滅,金人擄掠宮中文物藝術品運往燕京,整整裝了2050車。元代皇帝並不喜歡古琴,宮中收藏的遺琴往往賞賜給當時嗜琴的儒臣,古琴只在民間流行,主要還是在漢人之間,琴文化陷入歷史上的一個低潮期。明代朱元璋推翻元朝之後,為了鞏固政權繼續發揚儒家思想和傳統文化,使居住江南的古琴家來至京師活動,古琴在皇家關注之下,逐漸興盛起來,擅長古琴之士日增。我們在這段風雲變幻的歷史中,沒有發現「松石間意」琴的蹤跡,北大中文系教授王風認為,此琴之所以完好如初,有賴於其上佳的保存條件,明代或許也存於紫禁城,甚至不能排除宋元明清四代宮廷遞相承繼保管的可能性。


乾隆御題的唯一古琴

康熙年間,「松石間意」琴已是清代宮廷藏物。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琴工王漢章對其進行修整,重新配上琴弦。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雍正下令將宮中古琴換弦、軫足,軫上配五色絨,添穗子。今天「松石間意」的青玉軫足,便是那時所配。



琴事-千年古琴「松石間意」



「松石間意」青玉軫足


這一年,雍正下令對皇家收藏古琴系統清理,集中紫禁城、景山、中南海、暢春園、靜明園五處120張琴,雍正一一看過,將103張送進圓明園,「松石間意」琴便在其中。


乾隆六年(公元1741年),大臣梁詩正、唐侃均奉命將圓明園中藏琴重新鑒別分等,並由清宮內務府造辦處特製隨形琴盒保存。宋徽宗御制琴「松石間意」被重新裝盒,即為該琴現有御制琴盒。此琴保存至今,琴體完全宋時原貌,琴匣及琴上配件全部清宮原物。



琴事-千年古琴「松石間意」



「松石間意」乾隆皇帝題詩


第二年,即1742年乾隆親自品鑒了「松石間意」琴,並寫下一首七言古詩刻在琴背項間:


「古錦囊韜龍門琴,朱弦久歇霹靂音。


安得伯牙移情手,為餘一寫山水心。」


「松石間意」琴背原未刻字,琴名及題詩均是乾隆這時所為。此數年間,乾隆有關古琴的詩只有這一首,在這麼多古琴中選擇這張鐫刻,可以推想他的偏愛。


「松石間意」,典出南朝沈約《宋書》,「嘗從太祖登鍾山北嶺,中道有盤石清泉,上使於石上彈琴,因賜以銀鍾酒,謂曰,相賞有松石間意」。「太祖」是指宋文帝劉義隆。「松石間意」琴隨後深藏圓明園中,而後圓明園遭焚毀,大部分金玉書畫和古琴遭火厄,「松石間意」卻能夠逃離此劫,可謂僥天之幸。圓明園遭火焚後,「松石間意」琴流出清宮,被北京琉璃廠「蕉葉山房」的「古琴張」張蓮舫覓得,在琉璃廠出售,當時開價「二千金」,是一般名琴的十倍以上,這成為此琴流出皇家後的最早記載。


購得這張「松石間意」琴的「蕉葉山房」,店主張蓮舫的父親張瑞山,本是清末的一位古琴家,可能是因為要價過高,開價兩千金的「松石間意」在琉璃廠並未順利出手。1952年「三反」運動後,蕉葉山房將秘藏的這張「松石間意」送到上海求售,被著名琴人樊伯炎重金購藏。樊伯炎(1912-2001年)名樊爔,上海崇明人,著名琴人、畫家,吳門畫派傳人,上世紀四十年代與山水畫家吳琴木、徐紹青、吳孟歐四人,並稱「上海畫壇四公子」,其父為上海著名畫家樊少雲。


此後,「松石間意」琴便再一次銷聲匿跡,60年間未露真容。此次也是在秋拍徵集即將截止之際才花落保利。1.36億元的天價在古琴拍賣歷史上留下了重重的一筆,更成為「松石間意」琴流傳史上的一個重要音符。跨越了890年的古色琴音又在世人的耳畔迴響,餘音繞梁之餘,數百年前的皇家華貴之氣撲面而來。



琴事-千年古琴「松石間意」



「東坡居士琴」


另外與之同名的還有一款「松石間意」是由蘇東坡提名後在民間文人間流傳,為與這款松石間意區別又被稱為「東坡居士琴」收藏在重慶博物館。



琴事-千年古琴「松石間意」



殷悅


殷悅,自幼學習民樂,後畢業於中央民族大學音樂教育專業,曾在中央音樂學院研修兩年,後跟隨巫娜老師學習古琴至今。中國民族管弦樂學會會員兼考級比賽評委,曾多次獲中國音樂學院優秀教師獎和園丁獎。現為巫娜古琴傳習主課老師。


親愛的琴友們,


巫娜古琴十分重視每一位的想法,


希望大家互通有無,讓巫娜古琴更有效的陪伴!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巫娜古琴 的精彩文章:

古琴傳習-《古音正宗》話虞山
古琴傳習-怎樣識得減字譜
古琴傳習-一曲《幽蘭》,「如幽匪藏」

TAG:巫娜古琴 |

您可能感興趣

琴事-千年古琴「松石间意」
琴事 琴僧
琴事 古調
琴事-兩漢琴人之蔡邕
琴事-我與古琴相見歡
琴事 烏夜啼
東坡《雜書琴事》之天陰弦慢
琴事 荒海移情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