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大部制」改革:朱元璋為何廢除丞相?

明朝「大部制」改革:朱元璋為何廢除丞相?

從「三公九卿」「三省六部」到中書門下、樞密院……中國古代政府機構經歷了多次改變 製圖 徐支兵

明朝「大部制」改革:朱元璋為何廢除丞相?


清代南書房 資料圖片


從傳說中先秦時代按照圖騰命名的龍官、鳥官;到秦漢時期強調人治的「三公九卿」的出現,一時間丞相位高權重,連皇帝都得去丞相府議政;而隋唐時期「三省六部」的設立,讓「部」第一次以清晰的面貌出現在世人面前,這六個部究竟掌管了國家的哪些方面,和我們今天常說的「外交部」「國防部」是一個概念嗎?再到宋朝的「中書門下」和「樞密院」的建立,看似掌管著文武二柄,實則已經被皇帝牢牢把控著;明朝洪武十三年後,更是連丞相都不再設,由出身秘書的「內閣」成員充當皇帝心腹;清朝時的「南書房」「軍機處」看似重要,其實都是大臣在「兼職」。


南京大學歷史系老師武黎嵩說,中國古代的「部」從漢萌芽開始,到清末新政前,基本保持穩定不變,雖然各部門的名稱可能會發生改變,但職能基本不變,保證了政策的延續性。在中國古代這種靜止的農耕社會裡,統治者一直維持著一個小規模政府,在機構設置上盡量不折騰。中國古代政府機構究竟經歷了哪些變化,請跟隨我們一起去尋找答案。


最早的官員叫龍官、鳥官商朝時,保姆是高官

中國最早的職官據說要上溯至三皇五帝時,當時以部落圖騰為標誌,作為官名,所以都叫龍官、鳥官……後來又把金木水火土和春夏秋冬結合起來,封以官職。堯舜時便有天官、地官、春官、夏官、秋官、冬官。


《禮記》中稱「夏後氏官百,天子有三公、九卿、二十七大夫、八十一元士」,可見夏朝已有相當規模的政府系統。商朝時,政府組織機構更加強化,分為掌國政的卿事寮和掌神職的太史寮兩大系統。寮,即尞(燎),《說文解字》中解釋:「燒柴祭天也」,政府部門在屋內開會需燒柴照明,「寮」便成為政府部門的名稱。寮又通「僚」,「群官為僚」,所以也可以理解為職官系統。據文獻記載,當時「尹」和「保」是國王手下的最高官,又稱「相」。保,原為保姆,姆,女師也。起初是貴族家庭的保育人員,保姆往往是王的心腹,由保育人員成為匡輔大臣。


漢朝時,丞相位高權重皇帝都要去丞相府議政


秦始皇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中央集權的君主專制大帝國,但他沒法包攬一切,於是便創建了一套政府班子。設丞相為文官系統的首領,太尉為武官系統的首領,又設御史大夫,讓他獨立於文武行政系統之外兼掌監察和會計(資料收集)。此外設立宮廷服務系統,管理皇族家務。


「漢承秦制」,漢朝基本承襲了秦朝那一套官僚制度和組織機構,以秦製為藍本,建立了「三公九卿」的政府體制。漢朝的三公沿襲秦朝的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其中丞相地位最高,御史大夫比丞相和太尉要低一個等級,他是丞相的副手;而太尉也常由丞相兼職。三公辦公的地方就叫「府」,即行政機構。西漢初年,丞相權力相當大,竟然有和皇帝朝堂一樣的百官朝會殿,甚至連皇帝也要親臨其殿議政,丞相府成為國家的領導機關和決策機關。

丞相的權力非常之大,除了個人才能外,主要因為他們有一個聽命於自己的官員班子,丞相府成為了國務行政管理的中心,府內設諸曹機構。相府里幾乎所有的公務人員都由丞相自己決定,丞相大可以把自己的心腹全部安插進來,通常情況下丞相的意見和決策,皇帝也多需聽取。武黎嵩打了個比方,「漢朝時丞相和皇帝之間,就類似於董事長和總經理的關係,具體的行政事物,實際上都是丞相在處理。」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歷史 的精彩文章:

唐朝法律歧視「二奶」:妾乃賤流 扶正必判刑
慈禧的失蹤鬧劇:八國聯軍以為太后嫁了李鴻章
宋美齡惟恐蔣介石大權旁落:絕不「休假治療」
古代公車:輕車簡從可能丟官 宋朝以後流行坐轎
志願軍搶修朝鮮鐵路橋:防細菌彈 下潛冰河

TAG:環球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建立新朝後,立志改革的王莽,為何改革「改」到王朝覆滅?
明代張居正改革之謎:一場改革竟為明朝續命
搞改革,宋有王安石,明有張居正,清朝有誰?
晚清官制改革:慈禧反對袁世凱廢除軍機處
張居正與海瑞:改革名臣為何互不相容
「王安石變法」使宋朝改革成功了嗎?
明朝宰相改革家張居正,下場為何如此之慘
袁世凱:大清國改革為何這麼難?
明朝宰相改革家張居正,下場為何如此之慘|
為何說張居正是明朝最後的改革家?
徐慶全:文字改革毛澤東為何採納「漢語拼音方案」?
明朝大改革的開啟者
明朝的改革开放急先锋
隋朝的興起與改革:因過於偉大而滅亡的朝代
孝文帝的漢化改革曾引起北魏朝廷的分裂?
印媒:印軍改革理論障礙清除,頒布聯合作戰條令,未來有何措施?
明朝後期一代賢相張居正改革失敗原因是什麼
王兢:建文改制中的官制改革 之一
強極一時的北魏迅速衰亡真相:始於魏孝文帝的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