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
詩歌評論家鍾嶸在《詩品?序》里說:「氣之動物,物之感人,故搖蕩性情,形諸舞詠。」天地之間有氣息流轉,這些氣會在世間萬物中流動,比如樹,比如草,比如朝陽和彎月,氣的流動造就了萬物的蓬勃生機;繼而,萬物的生機感染著人心,使人的情感和心靈獲得寄託;人沉浸在萬物生機之中,和萬物交融,就會「手之舞之,足之蹈之」,寫成詩詞,歌而詠之。
《離騷》稱:「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遲暮。」屈原的生命一直在路上,在政治動蕩的路上,在遷徙流浪的路上,看著春秋輪替,時光在他的眼中跑得比什麼都要匆急。草木的凋零,美人的遲暮,都是夢想在時間中的消逝。
崑曲《玉簪記?琴挑》一折,書生潘必正在一個秋分時節,忽然深夜夢斷,出場唱了一支曲子《懶畫眉》。「月明雲淡露華濃,欹枕愁聽四壁蛩。」一個人靠在枕上,聽見四壁蟋蟀的叫聲。「傷秋宋玉賦西風,落葉驚殘夢。」睹秋色,聽秋聲,他也想起了宋玉;殘葉落地,啪嗒一聲,在寂靜的秋夜彷彿驚雷,驚破了他的殘夢,所以他披衣起來,要去白雲樓下「閑步芳塵數落紅」,去細數落紅繽紛。讓這麼多撲簌而下的花瓣,不枉來人間一回。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落紅有情,首先在於愛花人有心。
秋葉落,秋花殘,秋情深,秋恨起,在這樣的時節,為什麼人們會如此傷感,如此「悲秋」呢?清代詩人趙翼說得好:「最是秋風管閑事,紅他楓葉白人頭。」這一句詩何等明快!明快中又有著何等驚心!就是這點秋風,它從人間閑閑走過,楓葉在秋風中老去霜紅,黑髮在秋風裡染成白雪。這個時節,看著轉瞬即逝的年華,在眼前越來越美麗,越來越沉鬱,步履匆匆,走得越來越急。
詞人吳文英說:「何處合成愁?離人心上秋。」「憂愁」的「愁」字怎麼合起來的?分離的人看秋色,秋色壓在心上,愁緒漸起。人間如果沒有分離,沒有牽掛,單是望著秋色,何來那麼深的感慨呢?只有離人望秋色,心中才有不安,這一點不安就叫做愁。「縱芭蕉不雨也颼颼。」「秋雨芭蕉」,總讓詩人們想起急迫的時光,流逝的年華。但在這個不堪別離的秋天,芭蕉展開它寬大的葉片,即使沒有寒雨,也會覺得秋風颼颼,如此急促,如此清寒。
「都道晚涼天氣好;有明月,怕登樓。」別人都說晚秋的天氣多好,但他們都是沒有心事的人。有心事的人在光耀的明月之下,怎麼敢登樓啊?樓頭月色迎著颯颯秋風,人實在擔承不起……今天多少哀愁,乍看是起之無端,其實和季節流光若有若無踩過心上的腳步有關。
文 | 三度
品讀更多經典古詩詞與精美文章,歡迎關注微信訂閱號:唐詩宋詞品讀
很高興能夠在這個紛紛擾擾的世界裡與你相識。每天推送經典古詩詞與精美文章品讀,讓我們在這浮躁的年代,靜下心來,陪三度君一起品讀鑒賞那些快被時光遺忘的經典古詩詞,修身養性,傳承經典,約否?






TAG:古詩詞品讀之家 |
※心,應往何處看
※心往何處看?
※如何處理你的心上人
※何處飲春醪,何處寄余心
※人從何處來?到何處去?
※禪心已失人間愛,踏盡紅塵何處是吾鄉
※心若有桃源,何處不是水雲間
※人工合成胚胎即將到來,沒有人知道如何處理它們
※心若相依,人生何處不相逢
※自信心從何處來
※你若內心平和,何處不參禪?
※生人走後,魂歸何處?
※該如何處置出軌後回心轉意的男人
※輾轉千里人何處,風殘冷月心如苦!
※重要的不是你身處何處,是你要往何處走
※成功女性何處覓?
※情在何方,愛歸何處?
※想念是一種痛,未來何處才能再相逢
※人心無限 何處安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