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佛寺中出家人的掛單規矩

佛寺中出家人的掛單規矩

掛單規矩乃中國佛教叢林制度所特有,是破除私有私我觀念,最前進的社會理想的實現,希望能夠傳流不斷。千里求師,出外參方,掛單為必要的手續。如果進客堂想趕齋而不懂掛單規矩的話,除了吃不到飯,還會挨罵,甚至被趕出去。


掛單又稱掛搭、掛錫。單,指衣單行李;搭,指動作,初入叢林者,將衣缽掛在僧堂單位鉤上;錫,指行腳比丘所持的錫杖。


掛單分:趕齋、一宿兩夕、三天單、水火單與海單。

佛寺中出家人的掛單規矩



一般叢林寺院客堂門外,高懸一牌子,寫著:無衣缽戒碟者,概不掛單。古代行腳者外出,必須攜帶衣缽包被條包(即現代的行李)。行腳者到寺,一般先從天王殿入,禮彌勒、韋馱菩薩、大雄寶殿各三拜。


行腳者外出,必須攜帶衣缽包、被條包。行腳到寺不可徑入殿堂。應先卸下行李,放在客堂門外柱腳。進門走兩步半,問訊坐下。行李若放在門右,則坐在左側長凳上;放在門左,則坐在右側長凳上。以能照看到自己的行李為準,以免被馬流僧所竊。坐姿宜掛腿坐,雙手冬抄夏搭,不宜盤腿。

有照客或工友走到面前,合掌問:「老菩薩!來有何事?」行腳僧合掌答曰:「打擾常住,掛上一單」或曰:「前來趕齋。」若是懺悔堂則云:「回堂親近諸位上人。」(剛到則不宜說親近常住,待掛單幾天互相觀察後再作決定。如要討單,再穿袍搭衣帶具到客堂向知客師討單。)


照客師知其來意,轉白知客師,先在房門外彈指三下後說:「知客師慈悲,有老菩薩來掛單。」知客師出來,不打招呼,徑走到客堂門口,向外先看有無衣單。此時行腳者照舊坐著,也不要理睬,因不知其人是否為知客師。(若進客堂久坐無人招呼,可輕咳幾聲以令人知。)等知客師從門口走回,同掛單者坐在同一側椅子上,在將坐尚未坐下時,趕緊站起說:「頂禮知客師父。」知客師答:「問訊。」依命問訊,等知客師命:「坐下。」則坐。否則不能坐。知客師站立,也須站立。


知客師坐穩後,一般先問:「老菩薩(或上座師)何處髮腳?」(即問從何而來。)則答:「自某地來。」問:「到常住這邊有什麼好事?」答:「打擾常住,掛一單。」問:「衣缽常住何處?」答:「懺悔堂某地某寺。」問:「得戒和尚上下?」答:「上某下某大和尚。」問:「大師傅是誰?」答:「上某下某律師。」問:「老常住在哪座寶山?」答:「小廟某地某寺。」問:「師父上下怎麼稱呼?」答:「恩師上某下某和尚。」問:「曾到此間否?」答:「初到此地(或曾到此地)。」


知客問話宜溫文有禮,語氣平和。行腳者則宜惟恭維謹,小聲而答。


知客師詢問後,認為滿意。即喊:「送單。」此時行腳者說:「頂禮知客師父!」知客師說:「問訊。」依命問訊。照客接說一聲:「請!」行腳僧背起行李,跟照客走。亦可由知客師親自送到上客堂。到門外敲小板三下。屋內寮元師聽到,即招呼香燈師掛帘子。知客師站門外,寮元師站門內,相對合掌。知客師說:「寮元師慈悲,有行腳的師父來了。」寮元師說:「請進!」知客師父與行腳師父進堂,知客師說:「禮佛三拜!」行腳僧即把行李放在地上,依言向上三拜。拜畢,知客師說:「頂禮寮元師父!」寮元師說:「問訊。」即說:「送知客師父。」知客師說:「免送!」即出去。行腳僧自己呼:「頂禮東西兩邊老菩薩。」在上客堂先住的師父則答:「問訊,接駕!」行腳僧人依言問訊。此時寮元師指定單位,行腳僧即解開行李,鞋放在床下,鞋尖朝外與橙齊。衣缽包掛在裡面牆上。具、海青摺好放在凳子與床齊。七衣搭在單上竹竿上。被長三摺,兩頭向內摺四分之一,再合摺形如龍口;缽夾在中間,如龍含珠;具則夾在中間似龍吐舌,人坐在凳上打坐,膝與邊齊。

要離開時,先自己呼:「老菩薩們看衣單。」(意思是我要走了,你們檢查自己的東西,避免將來發生物品遺失嫌疑自己)。收拾行李,先用衣缽盤將具海清、三衣、缽包妥,再捆其他行李,鞋子插在外邊。收拾好後、放在地上。先禮佛三拜,再呼:「頂禮東西兩邊老菩薩」同住者應答:「問訊!送駕,有緣再會。」行腳僧將行李背起,自行上路。


如持方便鏟、背蒲團掛單。蒲團放兩邊柱腳,方便鏟靠兩邊柱擺,則為銷假;若壓蒲團,鏟向內放,則是掛單;鏟向外放,則為趕齋;如蒲團、方便鏟直對客堂,則是會客。


掛單後首要三事:一知廁所(燈),二知用餐處,三知寺院作息時間。


回寺院三要:一要頂禮諸佛,二要頂禮恩師(堂頭大和尚),三要巡寮頂禮班首職事。


戒牒三不:一不得在火邊看,二不得在船上看,三不得給別人看。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教非物質文化遺產 的精彩文章:

TAG:佛教非物質文化遺產 |
您可能感興趣

中醫世家為何家規不許碰冷飲?這規矩頗有些不近人情
自幼家貧苦練書法,以貼法立規矩,以碑學養氣象,終成書法名家
威廉王子夫婦帶娃出訪,壞了王室的一條規矩
中醫世家的這一規矩:不準家人跟孩子碰它,你還在碰嗎?
慘劇!華人赴美旅遊卻家破人亡,美國這些規矩一定要懂!
輪到中國立規矩!曾在西方禁運清單中,現對美國出口作出嚴格限制
美國神秘的天空村,村民都是各行業專家,這裡的規矩是不能開燈
講規矩的《師父》,折射出了《心理罪》的原罪
關羽墓中有何古怪?千年來無人敢盜,盜墓行業中有條死規矩
此人靠搶錢發家成首富,首開美女陪酒業先河,但定的規矩更嚇人
上海灘的規矩與野心家
出來混要講規矩,論家法我只服洪興十三妹吳君如
中國人請客吃飯的規矩
古代青樓從業的規矩,堪稱行業模範先進,客官你怎麼看?
看看家鄉對於搬家的一些「老規矩」,或許就是「新規矩」
佛教信眾去寺院「掛單」都有什麼規矩?
家裡要有規矩,家運才能興旺!
單獨和異性在辦公室要開著門這是規矩
中國人為什麼不守規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