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民國時期中國參加的三次奧運會

民國時期中國參加的三次奧運會

民國時期中國參加的三次奧運會



民國時期,我國曾經參加過三次國際奧林匹克運動會,一次是1932年7月在美國洛杉磯舉行的第10屆奧運會,一次是1936年8月在德國柏林舉行的第11屆奧運會,還有一次是1948年在英國倫敦舉行的第14屆奧運會。雖然這三屆奧運會上,中國派出的代表加起來總共不到兩百名,且無一名運動員獲得一枚獎牌,甚至很少有人取得複賽權,但是這些運動會的參加推動了中國體育的發展,擴大了中國在世界上的影響,對近代奧林匹克運動知識在中國的普及和傳播起到了一定作用,也為中國後來在國際體育界佔有一席之地提供了經驗。

1932年美國洛杉磯奧運會:張學良慷慨解囊 劉長春單刀赴會


1932年7月30日至8月14日在美國洛杉磯舉行的第10屆夏季奧運會是一次趨於規範化的奧運會。此次的參賽國家共37個,運動員超千人,運動項目14種117項。參賽國中首次出現的是中國和哥倫比亞。


早在1922年,國際奧委會正式接納遠東體育協會中國負責人之一的王正廷為委員,使中國與奧委會發生了初始關係。1931年,國際奧委會正式接納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為正式委員,這為中國正式參加奧運會打下了基礎。此前,中國雖有選手自行出現在1912年法國巴黎的第八屆奧運會上,也有觀察員參與了1928年荷蘭阿姆斯特丹的第九屆奧運會,但都算不得中國正式參加奧運會。


1932年美國洛杉磯召開第10屆奧運會時,中國政府由於條件不具備,原不打算派運動員參加,然而,此時正值1931年「九·一八」事變之後,日本帝國主義已公然侵佔了我國東北,並扶植成立了其傀儡政權——滿洲國。為使「偽滿」獲得國際社會承認,以達到其分裂中國的罪惡目的,日本企圖從體育方面打開缺口,讓「偽滿」這個怪胎混進國際文化體育交流活動,因此竟電告國際奧委會,擬派兩名東北運動員劉長春和於希渭,以「滿洲國」名義參賽,並大造宣傳聲勢。

劉長春,時為東北大學體育專科學生,1909年出生於遼寧大連,是當時全國短跑賽紀錄的保持者。此時,正在北平的劉長春獲知此事,十分震驚,他立即表示,拒絕代表偽滿洲國參加奧運會。但要使日本人這場陰謀不攻自破,中國人必須派遣自己的運動員參加奧運會。迫於強大的輿論壓力,國民黨政府最終決定,派劉長春、於希渭作為運動員,宋君復為教練員,沈嗣良為領隊,代表中國參加奧運會,但參賽經費無處著落。


張學良,時任北平政務委員會常務委員,兼任東北大學校長,他對劉長春的骨氣深感佩服。1932年7月1日,東北大學學生召開畢業典禮,張學良身著戎裝到場,他在會上莊嚴訓示:「決定捐贈8000銀元特派應屆畢業生劉長春和於希渭為運動員,宋君復教授為教練,代表中國參加第十屆奧運會。劉長春同學此次參賽為有史以來第一次,意義無窮。」(一說,張學良將軍捐助1600美元,讓劉長春代表中國去參加奧運會,劉長春欣然同意。)終於,在張學良的慷慨力挺下,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主席王正廷,與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董事、南開大學校長張伯苓進行磋商,張伯苓急電奧委會,為劉長春和於希渭辦理報名手續。奧委會很快複電同意。


7月3日,劉長春和教練宋君復乘美國郵輪威爾遜總統號離開碼頭,準備單刀赴會,前往洛杉磯參加奧運會。在海上顛簸航行了20多天後,劉長春、宋君復一行於7月29日,即第10屆奧運會開幕前一天,抵達洛杉磯。30日,在奧運會開幕式上,劉長春執旗前導,沈嗣良、宋君復以及在洛杉磯臨時找的3位在美人士劉雪松、申國權、托平共6人組成了中國代表團,在第8位出場。劉長春作為僅有的一名運動員參加了奧運會。第三天即7月31日,運動狀態還沒恢復過來,劉長春就參加了當日舉行的100米預賽,8月2日又參加200米跑預賽。由於旅途勞累、體力不支,這兩項比賽他均在預賽時即被淘汰。其100米成績為11.1秒,名列小組第五,遠未達到其國內最好成績(100米10.7秒);200米成績為22.1秒,名列小組第六。而原定參加的400米跑則因體力不支而放棄。

民國時期中國參加的三次奧運會


第十屆奧運會(一九三二年美國洛杉磯)


1936年德國柏林奧運會:譚江柏一路賣藝 符保盧獨領風騷


1936年8月1日至16日第11屆夏季奧運會在德國柏林舉行。中國派出了一支百餘人組成的代表團,隊伍空前龐大,也是舊中國派出的人數最多的一個代表團。其中運動員69人,包括女運動員2名,分別參加籃球(14人)、足球(22人)、游泳(2人)、田徑(23人)、舉重(3人)、拳擊(4人)、自行車(1人)等7個項目的比賽。另外,還有一支10人左右的武術(當時稱國術)表演隊和30多人組成的體育考察團。代表團的政府代表為戴季陶,總領隊王儒堂(即王正廷,字儒堂),總幹事沈嗣良,總教練馬約翰。(一說政府代表郝更生、沈嗣良、陳時,總領隊馬約翰)


鑒於上屆的教訓,國民黨政府下令中華全國體育協進會於1935年開始準備,提前培訓和選拔高水準的運動員。這年7月至8月,山東大學舉辦了暑期訓練營,進行男子田徑、男籃等項目的訓練。參加的運動員有劉長春、符保盧、王士林、牟作雲等56人。


全國體協一面積極地選拔運動員,一面還不遺餘力地籌措參賽經費。最終以教育部出資17萬,募捐3萬,加上足球隊赴南洋巡迴賽的門票收入才勉強出征。

1936年的中國,正處於抗日戰爭爆發前夕,政府的資助遲遲未發,各選手因而無法前往柏林。當時,擔任中國足球隊隊長的李惠堂,想出了一道妙計——帶著球員沿途進行足球比賽,以此募集經費,直至抵達奧運會場為止。


譚江柏就是當時效力於國家隊的足球名將之一,為香港著名歌星譚詠麟的父親,是香港足球界有名的抗日球星之一。1936年,時為廣州交警的譚江柏在香港銀牌賽決賽中聲名鵲起,他與當時足球隊中的李惠堂一起,締造了香港足球二戰前後的輝煌。譚江柏以頭槌著稱,故有「譚銅頭」雅號。1936年奧運會前,譚江柏和李惠堂領銜的中國隊坐船沿東南亞一路前往德國參賽,耗時半年與外國球隊踢了27場球才籌足盤纏及時抵達。雖然最終0比2首戰強手英國隊惜敗,卻由此贏得了在東南亞無與倫比的名聲。 參加第11屆奧運會的其他中國運動員自1936年6月26日在上海乘船離境,經過近1個月的水陸旅行,於7月23日隨團抵達柏林。由於代表團對於運動員的生活條件注意不夠,代表團又從上海坐船出發到義大利,再轉坐火車,不少運動員暈船,嘔吐20多天,到了柏林只休息一個星期就上場比賽,所以許多運動員仍未能在賽場上發揮正常水平。男女短跑全國紀錄保持者劉長春和李森及有「美人魚」之稱的泳壇名將楊秀瓊,全國自行車冠軍華僑運動員何浩華等均在預賽中被淘汰;男籃比賽雖戰勝了法國(45∶38),但負於日本(19∶35)、秘魯(14∶32)和巴西(21∶29),而未進入決賽。


在舉重項目中,我國3名選手分別參加了次輕量級和輕量級兩個級別的比賽。由於集訓時間短,乘船時間長,體力消耗大,比賽經驗不足等原因,比賽結果成績均不理想。


唯一使人欣慰的是,在田徑賽場上,來自上海的選手符保盧以撐竿跳高取得了複賽權。符保盧原名符保陸,字寶盧,1914年生於哈爾濱。他自幼喜愛運動,1927年,13歲的他在哈爾濱舉行的首屆聯合運動會上,一舉奪得了童子組50米、100米和200米賽跑的三個單項亞軍,獲得個人總分第二名的好成績,此後轉而加強了撐竿跳高的訓練。1930年4月,在杭州舉行的第四屆全國運動會上,符保盧以3.28米的成績奪冠,從此名揚全國,被譽為「撐竿跳高大王」後,他曾多次刷新全國跳高紀錄,並以4.15米(一說4.01米)的最高成績保持了20年之久。然而在第11屆奧運會上,由於代表團的疏忽,他這個比賽的「獨苗」竟連一根竹竿都未有配備,以至於每次試跳都要點頭鞠躬向日本選手借用一根長度僅4.15米的舊竹竿。在這樣的條件下,符保盧最終也在後面的比賽中敗下陣來,以3.85米排名17的成績無緣獎牌,中國代表隊就此全軍覆沒。

民國時期中國參加的三次奧運會



第十一屆奧運會一瞥(一九三六年德國柏林)


1948年英國倫敦奧運會:何浩華自費參賽 樓文敖痛失獎牌


柏林奧運會之後,由於二戰爆發,原擬在1940年、1944年舉行的第12、13屆奧運會流產。1945年戰爭結束,奧運會才走出黑暗時代。此時,中國第一位國際奧委會委員王正廷和體育家袁敦禮、董守義等人提出請求第15屆奧運會(1952年)在中國舉行,引起了國人的興奮。由於種種原因,此項提議未獲通過,而1948年的第14屆奧運會則在英國倫敦如期舉行。


這屆奧運會參賽國家和地區達到了59個,開創了新的紀錄。本屆奧運會,中國派出了33名男運動員參加了籃球(10人)、足球(18人)、田徑(3人)、游泳(1人)和自行車(1人)共 5個項目的比賽 ,另外還有二三十人的隨團人員共同出席運動會。代表團以王正廷為總領隊,董守義為總幹事,馬約翰(未去)為總教練。


為了能夠參加奧運會,足球隊和籃球隊紛紛提前出發,雙雙採取先赴南洋表演比賽的辦法以門票收入補貼路費。足球隊提前在5月1日出發,經東南亞、菲律賓、泰國至新加坡、緬甸及印度等地,做表演賽。籃球隊也在7月10日出發,經香港、新加坡、曼谷等地,與當地球隊進行練習賽。結果,一路上隊員們含辛茹苦,勞累不堪。終於在1948年7月29日第14屆倫敦奧運會開幕前抵達了目的地。


開幕式上,中國代表團由足球領隊容啟兆在前率領,籃球隊員黃天錫掌旗,以英文字母順序第14個進入會場。比賽時,實力較好的足球隊,由於單淘汰賽首戰就遇到土耳其,以0比4受挫遭到淘汰。籃球隊雖然在預賽中取得了3勝2負的好成績,甚至以125比25的大比分戰勝伊拉克,但由於以39比44敗給智利(本屆奧運會第6名),32比51敗給菲律賓而無緣晉級前16強,只能打17到22名的落選賽。落選賽成績分別為42比34勝瑞士、54比25勝英國,最後一戰38比54敗給義大利,最後名次為第18名。


其他項目,如田徑、游泳、自行車等選手實力與歐美選手仍有很大差距,也都未能通過預賽。但在參加這屆奧運會的選手中間,有兩位運動員卻使人不得不提。一位是旅居荷蘭自費前往參賽的華僑自行車選手何浩華,另一位是差一點就為中國奪取第一枚奧運會獎牌的聾啞田徑選手樓文敖。


何浩華是居住在荷蘭的華僑,有名的自行車運動員。1948年他自費報名代表中國參加第14屆奧運會自行車比賽,直接從荷蘭趕到倫敦,發誓要為祖國爭奪榮譽。比賽中,他一路領先,但臨近終點時,被後面衝上來的自行車撞倒,左臂嚴重骨折,最終飲恨賽場,代表團和國民黨大使館認為他是自費運動員,竟無一人去看望他。這位愛國華僑怎麼也想不到會這樣慘遭不幸。他哭著打電話給身居荷蘭的妻子,他妻子趕來倫敦後才把他送進醫院治療。在奧運史的官方記載上留有「華僑自行車選手何浩華在1000米爭先賽中因摔傷而落選」一句。


樓文敖寧波鎮海人,長期居於上海,是個聾啞人,作為一名長跑運動員,他在參加第14屆奧運會前曾多次赴美參賽,並在1948年5月在上海舉行的第7屆全運會上一人奪得了5000米和10000米兩項長跑比賽的冠軍。當時,他的萬米成績為32分47秒,根據奧運會紀錄30分11秒排列,如果他能在奧運會上發揮出最高水平,有可能奪得前六名,如果能達到訓練時曾出現過的31分,則有望奪得世界第三。正是出於這樣的考慮,儘管他是聾啞人,代表團還是讓他參加了第14屆奧運會。


在倫敦,樓文敖出戰萬米比賽,並第一次參加了馬拉松賽。萬米比賽時,教練為了增加他獲得好成績的砝碼,給他換上了長跑專用的跑鞋——釘鞋,不料平時只穿慣膠底運動鞋的樓文敖並沒有適應釘鞋的感覺。起初一切還很順利,他從起跑開始就一直保持在第一集團,許多記者都認為樓文敖在訓練時留了一手。然而,中途不幸事情發生了。隨著樓文敖「啊」的一聲慘叫,他的腳被鞋底突出的一顆鞋釘不偏不倚地頂在支撐點上。樓文敖一陣疼痛,不得不減慢腳步,他無奈地看著後面的選手一個個趕超了過去,自己卻無法運足氣力再次加速,終於落得後一個到達終點的結局,而此時他的腳下已經血跡斑斑。有了一萬米比賽的教訓,為了讓樓文敖能夠跑好馬拉松,全隊上下開始為樓文敖尋找合適的跑鞋。但戰後的倫敦一片蕭條,想在當地臨時購買已來不及,而尋遍全隊,又只找到薄底的跑鞋,註定要失敗的樓文敖只好穿著不合適的跑鞋加入了馬拉松比賽。賽場上樓文敖曾一度排在第二位,這樣的成績讓中國代表團興奮不已。然而,倫敦高低不平的道路以及腳底磨起的血泡,讓這位聾啞人吃夠了苦頭。20公里之後,他已是強弩之末,慢慢地,腳步由快至慢,最後竟沉重得無法抬起,當他一個人孤零零地站在賽道上時,眼中盡含著淚水。就這樣,他只獲得一枚一萬米的紀念章,與奧運會的正式獎牌失之交臂。作為殘疾人參加第14屆夏季奧運會,樓文敖是唯一一個,在歷屆比賽中也不多見。後來有人認為:「如果當時有殘疾人奧運會,樓文敖必將為中國爭得名次。」


8月15日,第14屆奧運會的賽程已全部結束,中國代表團仍然延續了「零」的紀錄。然而,更讓他們頭疼的是,比賽完之後,竟然不能很順利的走人,因為經費不夠,代表團團長王正廷為了機票費,向倫敦中國銀行經理協商,由大使館出面擔保向中國銀行借款,先把代表團送回國內,他自己留在倫敦,等政府撥款到之後再離開。結果大使館知道當時政府已無心力支付款項,不願出面擔保,使得王正廷與兩者之間氣氛搞得很僵。後來,王正廷向在美國紐約的孔祥熙求援,孔祥熙匯款3000美元,再加上向他人借來的錢,並把剩餘糧食販售等,總算勉強湊足機票錢,大使館才出面擔保,代表團才能順利回到國內,結束了這一次最艱難的奧運之旅。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民國歷史 的精彩文章:

二戰戰時中國的民生相
台灣街頭的美國大兵
老照片:抗戰勝利後的青島
你熱愛戰爭的唯一原因,是因為沒有參加過戰爭……
讓林徽因張愛玲告訴你,她們的校服有多美

TAG:民國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民國時期中國汽車製造公司的成立
他是中國奧運先行者,是唯一連續參加過三次奧運會的民國體育人
位列「民國四公子」之首,民國時期的大玩家
美國社會學者拍攝的民國時期頤和園
民國時期的儒學
民國時期,美國評選當代最偉大的中國人,他的得票數僅次於孫中山
中華民國時期的全民選舉
民國時期的袁大頭三年銀幣
民國時期的十大高手
當時民國最大的戰艦,為國民黨所有
考古學之勃興與民國時期的中國美術史
民國時期上海富人的宴會場景
民國時期,中國學生怎樣過萬聖節
民國時期,駐紮在威海的英國艦隊
民國時期的山西
直擊:民國時期的中國銀行總行,美國大兵與我們一起歡慶日本投降
民國時期三十所著名大學的校訓
民國時期的十大女神 民國時期有哪些女神
民國時期的中南海舊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