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非理性繼續蔓延,韓國娛樂業在中國遇到了大麻煩

非理性繼續蔓延,韓國娛樂業在中國遇到了大麻煩



「國家利益」究竟為何?它是否應該把市場經年累月的努力破壞殆盡?


韓國組合 EXO 原定於 8 月底在上海舉行演唱會,但在距離開場一個月的時候,忽然宣布取消。幾乎在同時,社交媒體開始流傳消息稱,「廣電總局向各大電視台下令,不可邀約韓星演齣劇集或者上節目,包括綜藝、戲劇、廣告、商演等。」




這是一個未經證實的說法。不過在 8 月 1 日,新浪娛樂報道,廣電總局確有意向針對韓國藝人在華演藝活動進行限制,但準確來說應為「調控」,審批方面的政策將收緊。



比起內地媒體,韓國媒體措辭更為直接,韓國《首爾經濟報》稱中國對韓國明星將開始管控,具體措施包括禁止新成立的韓國文化產業公司投資、禁止韓國偶像組合進行一萬人以上的公演,禁止新簽約的韓國影視劇放映,禁止韓國演員出演中國電視劇。




簡單來說,在這項禁令生效之後,韓國娛樂業幾乎與大陸徹底絕緣。有消息稱,這一禁令與美國在韓國布置薩德反導彈系統有關,中國方面認為這一行為威脅了國家安全。




目前,這一條例尚未明確以白紙黑字的形式下達,但有業內人士表示,確實已經接到了相應的通知,雖然具體細節無法透露,但確實會給中韓娛樂合作帶來很大的衝擊。



「我們目前正在操作一部中韓合拍電影,但依照現在的形勢,只能觀望一陣子了。」這位不願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對《好奇心日報》表示。




要觀望的項目不止一個。韓國《中央日報》報導,韓星劉仁娜出演的電視劇,在大陸播出前,戲份已被全部刪除;韓國導演申宇哲,和優酷網合拍電視劇的計劃,被優酷叫停。韓國 SBS 電視台與北京電視台 6 年的長期合作的合同,也被消極處理。



或許白紙黑字的通知永遠不會出現,但能在中國站穩腳跟的企業,早已經不需要落在筆頭上的文件,便能「聞弦歌而知雅意」,以往的各類禁令,也很多時候只是口頭通知,但最終卻迅速落實。




在中國,文化總是受到政治管控。中日關係緊張的時候,日劇、日影幾乎在國內絕跡,曾經勢頭甚猛的日本流行文化從主流視野中消失。



1998 年,韓國出台《國民政府的新文化政策》,把文化產業上升到國家戰略,這一策略收效明顯。據韓國文化體育觀光部統計,韓國文化創意產業產值從 2008 年到 2012 年連續 5 年實現了 18.5% 的出口年均增長率,多達 51.9% 的韓國企業的銷售額都受到「韓流」在世界範圍內走紅帶來的有利影響。




北大文化產業研究所所長陳少峰認為:「韓國文化產業出口的比例佔到 70% 左右,而這其中出口中國的估計有將近一半。在過去一段時間裡,中國對韓國的文化貿易由於政策優惠逆差是比較大的,這本來是著眼於中韓友好關係的一種讓步,但現在如果對方不友好,那我們也沒必要維持這樣的格局。」




這一傳言已經在韓國的二級市場引發了反應,最近三天,韓國的主要娛樂公司市值縮水近 4000 億韓元,約 24 億人民幣。




韓國娛樂產業,無疑將因為失去了中國市場,而遭遇重大打擊。




不過,日劇消失的時候,損失主要由日方承擔,韓娛被禁的時候,這損失有很大一部分將落到中國公司頭上。




對中國來說,幾乎每隔一段時間,總會有一個韓國歐巴來成為中國娛樂圈的焦點,這一循環已經延續了近二十年,不過如今在這些歐巴的身後,中國人的身影越來越明顯。




譬如新近的宋仲基,他依靠在愛奇藝平台播出的《太陽的後裔》大受歡迎,甚至獲得了「國民老公」的稱號。其實在這部劇尚在製作的時候,華策已經投資了製作公司 N.E.W,並且與愛奇藝聯合成立公司,方便內容購買。最終,愛奇藝成功以單集 150 萬元的價格買到這部劇——比起正在熱播的各類奇幻劇,這個價格實在太便宜了。




不只是愛奇藝,中國大型娛樂公司幾乎都在與韓國公司合作。




今年 2 月,阿里音樂宣布與韓國著名娛樂公司 SM 娛樂結成獨家戰略合作夥伴,阿里巴巴集團更投資 1.9525 億元人民幣,拿下 SM 娛樂 4% 的股份。




寰亞影視更早早簽下 SM 公司所有藝人在中國的所有代理活動,成為 SM 的獨家代理人。




今年 3 月,華策影視與韓國 CJ E&M; 正式簽訂戰略協議,對外宣布 2016 年雙方在全網劇製作領域打造高成本高回報的精品大製作。




同樣在 3 月,華誼兄弟通過在香港上市的公司入股以藝人經紀事務見長的 SIM,收購推出過《來自星星的你》的 HB 娛樂公司,共斥資 4 億多人民幣。




這僅僅只是最近的幾個範例,在與韓國合作的公司上,我們可以輕易找到華策、華誼、騰訊、萬達、愛奇藝等娛樂巨頭的名字。




韓國綜藝也給中國從業者帶來了很多靈感,在中國取得成功的綜藝節目,有很多是從韓國買來的版權。從湖南衛視的《我是歌手》、到浙江衛視的《奔跑吧兄弟》、再到燦星製作的《蒙面歌王》和《了不起的挑戰》,這些節目佔到了韓國熱播綜藝的七成,是全國綜藝節目數量的將近一半。




就像和好萊塢的合作關係一樣,當中國和海外的從業者合作時,市場是一個重要的考慮,其次便是技能。中國的娛樂業正不斷學習韓國的製作經驗。參與了《奔跑吧,兄弟》的浙江衛視節目中心主任周冬梅說:「這和付費學習是一樣的,如果我們把 MBA 的老師請到浙江衛視給我們 50 個骨幹上課,對於整個頻道來說一定獲益匪淺,值得去做。」




這樣的學習需要時間。儘管中國長期被指責創造力缺乏,但是隨著新鮮血液進入娛樂業,它有可能和市場需求一起推動體制上的變化,以及產品創新上的改變。好萊塢是一個鮮明的案例,中國以龐大的市場容量、快速流動的資本吸引了大量的製作人員,中國和美國的電影業正在互相熟悉。什麼時候會出現多少優秀的作品雖不好說,人才的培育是切切實實發生的事情。




韓國之於中國的娛樂業,作用也是類似的。




另外一方面,韓國文化振興院已經預測了 2016 年會發生「中國資金的擴散,中國文化的逆襲」——中國資本將對韓國文化產業持續投入並擴大影響力,同時中國製作的文化產品也可能進軍韓國。




但倘若限韓令與當初的限日令一樣落實並嚴格執行,宋仲基和《太陽的後裔》也只能成為「一代人的共同回憶」,成為亞文化群體的「接頭暗號」。而如果韓國製作團隊撤出,可能中國的娛樂行業就要不得不另闢蹊徑,尋找更「安全」的突破口。




這一切都是政治環境突變之後公司們不得不面對的情況。中國的文化行業向來在政治的管制之下,從某種意義上,無論是公司還是消費者都已經「適應」了這一點。




2014 年,《生活大爆炸》從搜狐下架,廣電開始實施「限外令」,規定外國電視劇必須經過審查之後才能在中國內地播放,那時候大家在社交網站上紛紛哭喊奔走。而後,無論是對網播劇題材的限制,還是對手游在 App Store 上架前的審查,一切都是熟悉的,只不過每次被「處理」的項目不同而已。




不過,這次的「限韓令」卻製造了一點不同——相比以往社會輿論的怨聲載道和沉默,這次的管制引發了一片歡呼。




新浪娛樂微博發布了「限韓令」的消息後,到目前為止,已經有近四萬條評論,遠遠超過其前後微博的評論數量。熱門評論大多簡潔明了,「禁得好」獲得了一萬多人點贊支持,「這回支持廣電」則獲得了近一萬七千次贊同。




「雖然我也有喜歡的韓國明星   但我支持廣電   這是政治問題    韓國都跟我們對立了我們還要供著他們?」在另一條點贊數量達到一萬六千次的評論里,有評論如是說道。(評論中錯別字和排版保留原文模樣。)




另外的主流評論還包括:韓國明星賺了中國人的錢,回到自己的國家「卻傷害了中國人」,這種行為「不可容忍」。以及,這些韓國偶像「男不男女不女」,「本來就討厭他們,封了正好」。




韓國擁有世界上最強的造星體系,明星如同工業產品一樣被製造出來,然後輸送到全球各地。這種文化生產力可能是全球文化近 10 年來最不可忽視的現象。事實上,他們不僅僅改變了娛樂業的運營規則,也完全改變了商業世界的潮流話語權。崛起中的韓國美妝產品和時尚行業就是最好的寫照。




所有環節結合在一起的「韓國力量」,不僅培養了粉絲,還培養了有史以來最「完整」的粉絲。喜歡韓國明星的大多是年輕人,他們感覺自己正與偶像、也和其他粉絲一道,共同面對這個世界,加上各種消費,全方位響應自己認可的這種生活方式。




這種粉絲的熱情讓另外一個人群、也就是宣稱「封了正好」的人群異常反感。他們認為,這種「腦殘」的行為正好反映了他國文化對於本國青少年異常深層的滲透,這不僅「危險」而且相當「不可理喻」——考慮到這些偶像的審美取向,這挑戰了傳統觀念中男女分明各司其職的審美理念。




這讓擁護「限韓令」的聲音變得空前響亮。何況這些聲音里,並不缺乏以往幾次政治背景事件里那個最主流的詞語:國家。




「國家面前無偶像。」這些天微博上不斷出現這句話,大概意思是,倘若你的偶像破壞了你的國家利益,那麼便應該拋棄這個偶像。當然,「國家利益」究竟為何,通常最終解釋權掌握在國家手上。




以拋棄偶像、攻擊藝人的方式,來表達政治見解,這一現象在中國社交媒體上越來越頻繁出現。香港藝人何韻詩因為曾經參與 2014 年「雨傘運動」遭到法國化妝品牌蘭蔻棄用;今年初,台灣在韓藝人周子瑜因為揮動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受到中國大陸網友抨擊;趙薇被指在新片中用「台獨」影星,受到批評,而趙薇也不得不在電影殺青後表示換主角……在這些事件里,多數明星因為涉及國家統一或者主權等「民族大義」問題而遭到批評——至於這些批評的聲音里,有多少人真正明白「國家」、「主權」、「民族」的含義,則未可知。




在遍布社交網路的輿論大潮里,這些概念顯得不可辯駁,也讓舉著這些概念行事的人顯得無比「正義」。




這些聲音化成統一的壓力,不由分說把市場經年累月建立起來的競爭機制、產品機制和人才培養機制破壞殆盡。




不知這些誇獎「限韓令」做得好的人,是否能意識到,廣電正是用同樣的方式,嚴密監管著中國文化產業的每一個角落,以及每一個可見的精神世界。




「國家面前無偶像,國家利益高於一切」,在這個旗號之下,我們會發現,自己的選擇正越來越少。







延伸閱讀




韓國娛樂在中國這麼火,會重蹈台灣娛樂被吞噬的命運嗎?





「騰百萬」那個價值 50 億的電商故事,為什麼兩年就說完了?





國產恐怖片《中邪》被看好,它的導演原本是橫店的一個臨時演員






滴滴確認收購優步中國,持續兩年的專車大戰結束,接下來呢?







- 與有氣質的你共勉高尚趣味 -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那個叫 Club Med 的度假村為什麼讓中產階級欲罷不能?
如何把茶像咖啡一樣賣給年輕人?

TAG:好奇心日報 |

您可能感興趣

韓國最近鬧大發了,朴槿惠遇到大麻煩了。
昔日強國淪落靠韓國發展海軍令工期延誤,起初找中國結局完全不同
韓國美女的生產線,實拍韓國強大的整容業
嫁入中國的韓國媳婦,實在不能理解為什麼中國女人想嫁韓國!
韓國媒體笑開懷:中國反薩德,這一韓大陸品對中國的出口量不減反升起了!
韓國遭中國經濟封殺,這一行竟受中國反薩德影響,對華出口大幅提高
韓國認為什麼都是它的,歷史上韓國到底是誰的?跟中國有很大關係
全球校服大比拼,中國亮了,韓國不是最美
中韓藝考大不同,中國完爆韓國!
美要求韓國唯一國產戰機不能參加中國航展,美國:害怕泄密給中國
穿著性感旗袍露大腿,韓國人對中國風的誤解太大了吧
都說世界是韓國的,其實韓國地盤沒多大
泰國為何放棄中國而選擇韓國,原來是韓國的艦艇有這些好處
韓國果然是偷襲大國:新五代機設計抄完美國抄中國
二戰後在韓國尋歡作樂的美國大兵
「沒生在韓國太好了」,日駐韓大使
到韓國旅遊 發現在韓國整容前後的中國女孩 看著讓人受不了
實拍美國大兵在韓國和日本大秀「軍民魚水情」,但往往都是徒勞
對付韓國,一中國人曾獻出大膽策略,若實施此策韓國為中國一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