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顾晋:我的第一节医学人文课 | 视频

顾晋:我的第一节医学人文课 | 视频


法国印象派画家亨利·马丁的作品




有些人总要离开

且不再回来


如何帮助他们坦然面对疾病、肿瘤和死亡?



撰文 | 顾晋(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



  





那是20多年前,作为实习医生,我第一次走进病房和病人直接接触。这是一个简易的单人病房,一张病床占据了整个病室的大部分。床上躺着一个女病人,消瘦,两眼微闭,脸色阴沉晦暗。



带教老师告诉我,「这是一个50多岁的工程师」,肺癌正吞噬着她原本健壮的身躯。大概是因为第一次单独采集病史,我在狭小的病房内,感受到的是一种无形的恐惧,紧闭的窗户、半开半闭的窗帘,加上天气寒冷,室内弥漫着一种阴冷的感觉。夕阳的余辉,从细细窗缝中不大情愿地探进头来,映照着一个无助的男人——这是病人的丈夫。他一直垂着头,长吁短叹。


 



 「您好,我是新来的住院医师,能和您谈谈吗?」我对病人说。但她并没有搭理我,眼睛稍微斜了我一眼。



「大夫,她刚服过药,有点不舒服。」她丈夫说。




屋里一片沉寂,只有电视机播送着中国女排的实况转播。「今天排球结果如何?」,我实在是怕这样的尴尬,找个话题和她爱人说。




没想到,病人突然睁开了双眼。




「您很懂排球?」我问。




她立刻来了精神:「我大学时是校排球对的主攻手呢!」,接着一扫刚才脸上的阴霾,谈起了她大学时代的排球生活……




我当时想,这个晚期癌症病人真够可怜的,干脆找个她高兴的话题聊聊吧。她真的很高兴,说到她的大学生活时,神采飞扬,甚至坐起来和我手舞足蹈起来。




时间过得挺快,护士推门叫我「刘大夫叫你去一下」,我忽然意识到该干的正事还没做呢,走出病室,正寻思着如何向老师交待,病人的丈夫紧随跟了出来。他突然握住我的手,眼里噙着泪花:「小顾大夫,真的太感谢你了」,说着说着,他的眼泪,落到了我的手上。




我糊涂了:「没——没什么,我只是个实习大夫,我没有做什么呀?」




「不,小顾大夫,是你给她带来了快乐,今天下午这几十分钟,是她半年来最高兴的一天!你知道,她是肺癌晚期,您虽然没有给她什么治疗,但是您带给她了真正的快乐,在她最后的日子,我们每天度日如年,今天她真的是很开心!您知道,这几十分钟对她多重要?我们家属没有别的奢望,只要她高兴,我们就得到最大的安慰!」




短短几句话,使我受到了巨大的震动。





?更多本文故事,7分22秒有相关叙述。


感谢一刻talks视频(微信号:yikeyanjiang




20多年过去了,作为肿瘤外科医生,我治疗过无数的病人,但这个病人让我至今难忘。我在思考,几句与疾病无关的话,为什么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如今医学模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医学从注重疾病本身的生物医学模式发展到社会—心理—医学模式。转变的核心,是现代医学不仅要关注病人的身体疾病,更要关注因疾病带给病人的一系列心理问题。对于一个肿瘤病人,他(她)需要承受的不仅是身体上的痛苦,还要承受对死亡的恐惧,甚至有人说,一半肿瘤病人是因疾病发展而不治,还有一半,是被肿瘤吓死的。面对他们,我们做医生的,应该关心的不仅仅是诊断、治疗方法、药物选择,还应该学会关心病人的心理感受,他(她)能接受这个事实吗?他(她)能够正确面对即将要面对的各种治疗吗?如何让我们的病人坦然面对疾病、肿瘤和死亡?





一个人得了重病,几乎所有的人,包括家属和医生,都把注意力集中在疾病上,尤其癌症患者的家庭内,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还齐心协力对肿瘤隐瞒到底。有多少人,能去真正理解病人的彷徨、恐惧、失望和焦虑?此时他们需要的是什么?此时,他们需要的不是金钱能够买得到的物质需要,而是感情上的支持和共鸣,而人们忽略的恰恰是这个方面。对肿瘤的隐瞒,使家属和病人承受双重痛苦,但这种做法是最常见的。


 


而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也同时提醒我们的医生们:除了高超的技术,过硬的手术技巧,还要有良好的沟通训练,需要掌握相关的心理学、伦理学、法律道德等诸多方面的知识。我理解的「人文」:就是理想的人性,理想的人。




一位有经验的肿瘤科医生曾告诉我,如何安慰即将离开人世的病人:「如果我们把人生比作一列正在运行的列车,把那些生病的病人比作即将下车的乘客,那我们会对生病的病人说,我们是在一个列车上的朋友,人生就是这样,有上车,也有下车,人总得下车,只是早晚。我们今天在一个车上,明天我们都可能在车下某个地方见面。死亡没有什么可怕的,关键是我们要珍惜每一天,享受每一天。您想想,高兴也是一天,不高兴也是一天,为什么我们不高兴呢?」我们要用这样的话去鼓舞我们的病人,这就是人文精神的体现!




本文原载顾晋医生的个人网站,《知识分子》获授权刊发,略有修订。




欢迎个人转发到朋友圈,


公众号、报刊等转载请联系授权


copyright@zhishifenzi.com





▼点击查看相关文章


放手也是爱 医学何为 给青年医师 排毒?


屠呦呦 | 张亭栋 | 白岩松 | 何江 | 张锋 | 杨振宁


高考招生 | 冬虫夏草 | 艾滋 | 疫苗 转基因笑话


邵逸夫奖 | 饶毅谈读书 | 核心期刊 | LIGO



知识分子
为更好的智趣生活
ID:The-Intellectual
投稿:zizaifenxiang@163.com
授权:copyright@zhishifenzi.com
长按二维码,关注知识分子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知识分子 的精彩文章:

高能物理学家的读书味:爱金庸、史哲,厌鸡汤 | 科学家与书
换血变年轻?女性高潮非必要? | 每周科技播报7月31日-8月6日
大洪水开启夏朝?证据有限引发学界争议
太阳也有「生老病死」
知识分子「直播科学家」第二弹

TAG:知识分子 |

您可能感興趣

医学漫画:糖尿病到底是怎么回事,终于有人说明白了!
它的名字如长相一样奇特!它被多种医学视为珍宝!
每天步数排名第一,你好开心?运动医学专家告诉你走多少步最健康
熔医学与丹道于一炉的《黄庭经》
一个震惊世界的医学发现:口渴,竟然意味着?
科学和经验是临床医学的两条腿,二者缺一不可
《美国预防医学杂志》:每周锻炼3小时,极大缓解关节炎疼痛!
「会议预告」第三届华夏医学论坛——清华血管论坛(TEC2017)
法医学家竟拍摄到野鹿啃食人类遗骸!整个人都不好了
高科技领域的又一场世界性角逐-透视精准医学「热」
【中医学习】中医最全五行系统对照表
国货护肤品里有医学背景的靠成分和配方说话的几个牌子和单品
道医学堂,浅论「中医」是「神传」文化
吴家睿:精准医学,应该叫精确医学更好
联手顶级期刊Science!这家巨头公司新设“再生医学与细胞治疗”大奖
医学检查的辐射,到底安不安全?检查多了会致癌吗?
乙肝究竟是怎么回事,医学漫画告诉你!
他是「母亲的救星」,却被医学界视为「叛徒」最终惨死精神病院
探秘3D打印医学应用:把「病变器官」拿在手中诊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