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劉備一生為何不帶諸葛亮出征

劉備一生為何不帶諸葛亮出征


劉備一生為何不帶諸葛亮出征



劉備一生幾乎不帶諸葛亮出征

在《三國演義》中,諸葛亮在軍事方面的才能和謀略似乎無人能比,如借東風、草船借箭、空城計等演繹得出神入化,彷彿就如同神仙。可歷史真相如何呢?讀過《三國志》的人都知道,諸葛亮這些所謂的軍事方面的謀略都是虛構的,真正的演繹者其實是另有其人,如借東風那是周瑜在赤壁之戰的傑作;草船借箭那是孫權的傑作;空城計那是陸遜的傑作。而且,大家發現沒有,劉備在得到諸葛亮之後,幾乎所有的軍事行動,諸葛亮幾乎就沒有參與過,至少沒有帶領諸葛亮出征,如劉備西征劉璋,佔領益州,是另一謀士龐統隨行,而且採用的是龐統的謀略,最後與法正裡應外合謀得益州;漢中戰役,那是劉備最光輝的勝績,可劉備帶領的是法正出征,發動漢中戰役用的也是法正的謀略,雖然劉備後來將諸葛亮、趙雲等從荊州調了過來,但在整個漢中戰役中,我們並沒有看到諸葛亮有什麼功勞;後來,劉備親自東征,發動夷陵戰役,在龐統、法正已經死亡的前提下,而且張飛在征戰開始時突然被部下害死,但即使如此,劉備也沒有帶領諸葛亮東征。


一直號稱是劉備手下最重要的謀士、軍師,可劉備出征為何幾乎就不帶諸葛亮出征呢?無論如何從哪方面講似乎都不正常。要知道同時代的英雄曹操,出征前那是必帶謀士,無論是荀彧、荀攸、郭嘉、程昱、司馬懿等,還是其他重要謀士,都隨曹操南征北戰過,尤其是赤壁之戰,除郭嘉已死之外,荀彧與曹操鬧矛盾沒有出征,那當時手下幾乎是所有謀士,曹操都帶在身邊,雖然最終大敗,但曹操出征必帶重要謀士那是曹操的慣用手段,而東吳的孫權,更是全面使用謀士,重要戰役乾脆就交給謀士全權負責,如三國鼎立之戰的赤壁之戰,就交給大都督周瑜全權總指揮;與劉備爭荊州,相繼交給魯肅、呂蒙全權處理;夷陵戰役,那就交給這個時候的大都督陸遜指揮;所有北伐,孫權雖然也有親自出征,但從來都是各種謀士跟在身邊,而且大部分的北伐就交給陸遜、諸葛瑾、朱然、全琮、陸抗等人全權指揮,自己從不干涉。


為什麼劉備在全盛時期,擁有諸葛亮、龐統、法正三大謀士時,出征不帶諸葛亮,即使在龐統、法正相繼去世後,出征同樣不帶諸葛亮呢?其實,劉備之所以不帶諸葛亮出征,通過反覆閱讀《三國志》,丁丁認為,應該有以下五個方面的原因:


一是諸葛亮的職責是負責管理內政。在劉備時期,諸葛亮其實很少插手軍務,在赤壁之戰聯合孫權對抗曹操時,諸葛亮雖然出使過東吳,促使孫權下定決心聯合劉備對抗曹操,但是,諸葛亮這個時候的任務是負責管理荊州,收取捐稅,以充軍資,所以,諸葛亮主要管理後勤,後來,劉備取得益州之後,諸葛亮主要是管理後方,雖然名為軍師,實際從事的是丞相工作,如編寫系統的法律如《蜀科》等,建立全面的國家管理系統,發展經濟是諸葛亮最主要的工作,而且這些工作在劉備看來與戰爭同樣重要,也是一個國家穩定的基礎,這也是劉備建國後,諸葛亮任丞相一職的根本原因。

二是劉備其實不認為諸葛亮的軍事才能有多優秀。諸葛亮是經天緯地之才,也是劉備三顧茅廬請出來的,對於天下形勢認識得相當清楚,而且劉備也是按照諸葛亮給出的隆中對策的布局謀得三分天下有其一的。但是,有天下謀略之人,在大方向方面的把握無人能比,但軍事方面,講究的是謀一城一地一時一利,劉備認為諸葛亮在這方面並非內行,尤其在得到龐統、法正之後,這兩位謀士在軍事方面的謀略展現似乎更具體,對於戰爭的把握更有利,而且經過事實證明,他們對戰爭的謀劃能夠取得勝利,獲得成功,取益州、漢中稱王,都是鐵的事實。而相比之下,諸葛亮在軍事方面的謀略除了謹慎之外並無特別之處,所以,劉備出生征不帶諸葛亮那是認為其軍事謀略普通,起不到關鍵性的一錘定音效果。


三是劉備自認為是全才。劉備南征北戰,在各大英雄中周旋,從流浪多年到終於三分天下有其一,接著通過取代劉璋,打敗曹操漢中稱王,那是從槍林彈雨中經歷過來的,雖然先後有龐統、法正為其謀劃,但劉備認為自己是全才,無論是文治武功,還是戰爭的走向,他都能夠把握,尤其是終於打敗曹操之後,自認為天下無敵,所以,劉備的最後一戰夷陵之戰,即使沒有了龐統、法正,也沒有了關羽、張飛,劉備依然不帶諸葛亮,是因為劉備憑自己的本事,同樣能夠打敗孫權,至少奪回荊州。


四是戰爭需要一個穩定的後方。劉備出征,先後有龐統、法正跟隨,但戰爭打的不是一場簡單的戰鬥,而是需要經濟作基礎,更需要穩定的後方,諸葛亮作為管理內政方面的天才,再加上諸葛亮的忠心,能夠讓劉備專心在前線打仗,而且能夠確保戰爭所需要的一切軍需。所以,劉備出征不帶諸葛亮,那是對諸葛亮的高度信任,在當時的劉備集團中,沒有人在管理內政、穩定後方方面比諸葛亮更優秀。即使在劉備發動夷陵戰役時,關羽、張飛已死,龐統、法正早亡的前提下,劉備既不帶諸葛亮,也不帶趙雲,那是因為劉備害怕後方不穩定,需要諸葛亮這樣的人來管理後方,讓自己沒有任何後顧之憂,進可攻,退無慮,這也是夷陵之戰劉備大敗之後蜀漢政權能夠保全的根本原因,也是劉備能夠隻身而逃的根本原因,因為後方有諸葛亮帶著趙雲這樣強有力的後盾,不至於戰爭失敗後被孫權打到老巢。


五是劉備不想再擴大諸葛亮的影響。劉備獲得諸葛亮之後,按照諸葛亮給他的隆中對策謀得一方根據地,這種貢獻是無人能比的,而且諸葛亮在管理內政方面更是無人能比,劉備能夠取代劉璋,漢中稱王,沒有穩定而強大的後方,劉備是不可能做到的,現在,劉備如果讓諸葛亮隨征,那諸葛亮在軍事方面的才能得到展現,那諸葛亮在蜀漢的影響對於劉備來說是致命的,會有可能高於自己,那不是取代自己尤其是後代的節奏嗎?所以,軍事方面必須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這也是劉備在去世時,臨終託孤既選擇諸葛亮,又選擇李嚴,其目的很明顯,想讓他們分而管理國家最重要的兩個方面,諸葛亮管內政,李嚴管軍事,相互制約,這樣,權力才不會高度集中,取代劉氏的可能性就要少許多。然而,讓劉備沒有想到的是,自己死後諸葛亮通過南征迅速的將軍政大權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劉禪只不過是名義皇帝,但諸葛亮的忠心讓劉蜀政權一直沒有變顏色。


但是,諸葛亮在劉備去世之後,為何有勇氣北伐,並且也能夠展現出一定的軍事指揮才能呢?根本原因有兩個方面,一是通過南征取得了戰爭的經驗。劉備死後,內部出現了混亂,南方並不穩定,諸葛亮率領大軍掃除內亂,平定南方,同時建立了一隻特種部隊無當飛軍,而且發現了馬謖這樣的軍事人才,諸葛亮初步展現了軍事方面的指揮才能;二是通過北伐達到諸葛亮在蜀漢無人可以取代的目的。劉備死後,諸葛亮在蜀漢的地位還是有爭議的,尤其是同是託孤大臣李嚴肯定不會服氣。所以,諸葛亮要想樹立威信,無人敢爭議,那就必須在管理內政之外展現自己非凡的軍事才能,南征只是小試牛刀,北伐才能讓不相信他的人閉嘴,而且可以通過北伐清除異己,李嚴、魏延都是在北伐過程中漸漸靠邊站的。

可惜的是,諸葛亮雖然在管理內政方面無人能比,確實展現了他偉大而非凡的才能,然而,人非全才,諸葛亮在軍事方面的才能對付南方少數民族綽綽有餘,但對付強大的曹魏還是稍遜一籌,五次北伐幾乎無勝績,而且自己看好並重點培養的大將馬謖最終也淪為北伐的最大敗著,用對付南方少數民族的做法來對付曹魏,顯然是不可行的,而且戰爭過於謹慎,採取四平八穩的戰術也是難以奏效的,從不用魏延的「子午谷奇謀」戰術來看似乎能夠證明,諸葛亮最終也沒有達到九錫加身的願望。而且在諸葛亮之後,諸葛亮或許害怕魏延否定自己的軍事才能而讓內部發生鬥爭,導致了魏延被害,楊儀自殺,讓本來就缺乏人才的蜀漢陷入更加窘迫的境地。如此看來,劉備出征不帶諸葛亮確實是正確的,也是有先見之明的,更是人盡其才的體現,是對諸葛亮才能的全面正確認識。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丁征宇 的精彩文章:

男人更願意娶普相女的五大原因
誰是歷史上第一個開拓海洋權益的皇帝
曹操為何選擇在南征前殺孔融
曹操「挾天子」到底收穫幾何
老實男人竟然成為亂性女人的遮羞布?

TAG:丁征宇 |

您可能感興趣

劉備出兵伐吳,為何諸葛亮不隨軍出征?主要有這3個原因
劉備入川為何不帶諸葛亮一起同行?
劉備三顧茅廬才請出諸葛亮,諸葛亮這麼做有何深意?
劉備東征為何沒帶上諸葛亮?背後有何原因
劉備東征時,為何沒有帶上諸葛亮?
曹操為何不和劉備一樣三顧茅廬去請諸葛亮出山
劉備臨死出了一計,註定諸葛亮此生不能取劉禪而代之
劉備出征為何總帶著張飛而不是關羽
劉備出征為何總帶張飛而不帶關羽?
趙雲勇猛無比,為何諸葛亮不肯重用他?劉備生前四個字,一針見血
劉備入川為何不用諸葛亮一起同行?
劉備為何一定要三顧茅廬請諸葛亮出山
劉備為報仇全軍東征,卻為何不帶上諸葛亮
諸葛亮自己為什麼不諫阻劉備東征?
劉禪智慧不輸劉備,諸葛亮都沒看出來!
劉備為何非要請諸葛亮出山?看完諸葛亮家族背後的勢力,我明白了
諸葛亮曾給劉備出了哪些餿主意
諸葛亮為啥選擇為劉備出山而不是曹操?
同為劉備的託孤重臣,李嚴為何迅速被諸葛亮搞出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