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本不容錯過的短篇小說集
王安憶說過:「好的短篇小說就是精靈,它們極具彈性,就像物理範疇中的軟物質。它們的活力並不決定於量的多少,而在於內部的結構。作為敘事藝術,跑不了是要結構一個故事,在短篇小說這樣的逼仄空間里,就更是無處可逃避講故事的職責。」要想寫好短篇小說是一件難事,怎麼在幾千或幾萬字講好一個令人難忘的故事也需要技巧。除了多寫多揣摩,還有好的經典文本供我們學習,也是很重要也很幸運的事。
以下十本是我精挑細選出來的短篇小說集,除了公正地以質量為推薦標準,當然也有筆者自己的喜好傾向,因此請大家姑且觀之,有好的推薦也歡迎評論或私信,謝謝。閑話不多說,下面進入推薦正題。
一、《傾城之戀》
作者:張愛玲
豆瓣評分:8.7
?對我影響最大的人,一個是曹雪芹,另一個就是張愛玲。他們塑造了我如今的文風,以及看待人生的眼光。前兩次推書因為她太知名,就想著可以不推吧,反正大家都知道。但這次我要第一個推薦她。沒什麼原因,就是任性……
張愛玲的作品瀰漫著濃厚的悲劇色彩。她以一種近乎冷酷的悲劇感敘述一個個悲涼傳奇,內省、孤傲以及都市人的優越感與孤獨感交織起來形成她對時代「荒涼」特色的心理感受。張愛玲在塑造小說人物形象時無意識地迎合了亞里士多德關於悲劇主人公的美學理論。這與她的身世密不可分的,張愛玲出生於上海一個封建化和西洋化畸形交織的家庭。這樣的家庭環境和文化氛圍使張愛玲過早的成熟,並形成了她怪異頑強的性格和自立於世的人生態度。這對其創作心態的形成產生了直接影響。由於她悲涼的家庭經歷和特定的生活環境,她的作品瀰漫著濃厚的悲劇色彩。她以一種近乎冷酷的悲劇感敘述著一個個悲涼的傳奇,成為中國文學史上一道奇異的風景線。
而她對小說寫作也有天才的把控力,不著痕迹,卻出手非凡。光是把各種感官打通這一項便不知甩了其他作家多遠:「屋頂花園裡常常有孩子們溜冰,興緻高的時候,從早到晚在我們頭上咕滋咕滋挫過來又挫過去,像瓷器的摩擦,又像睡熟的人在那裡磨牙,聽得我們一粒粒牙齒在牙齦里發酸如同青石榴的子,剔一剔便會掉下來。」 「柔滑的軟緞,像《藍色的多瑙河》,涼陰陰地匝著人,流遍了全身。」語言鏗鏘,有詩歌節奏,纖韻徐引;色澤濃烈,「一個灼灼的小而白的太陽」,這是寫月亮,「月光里,她的腳沒有一點血色——青,綠紫,冷去的屍身的顏色」,陰森冷冽,卻又華美。以這樣的筆觸寫瞬息浮生,真真是腐土養繁花。
相關推薦:《紅玫瑰與白玫瑰》
二、《腸子》
作者:[美] 恰克·帕拉尼克
豆瓣評分:8.2
?《腸子》是美國當代邪典小說作家恰克?帕拉尼克的小說。提到這個作者,可能有些胖友還不太熟悉,但提到《搏擊俱樂部》,可能就會有有人恍然大悟了:哦,原來是他啊。
沒錯,這本就是同一作者的短篇代表作。
19個經歷迥異的陌生人因著這種各樣的理由聚集到作家研習營,接受為期三個月的創作訓練,其實是在缺乏基礎物質條件的情況下被軟禁在一個廢棄劇院里。他們一邊講述著自己遭遇或目睹的離奇故事,同時在密室中一次次策劃著想像中的殺戮、暴力和恐怖的死亡。雖然這個「復調小說」到處懸掛著滿身鮮血的屍體,但並不意味著一定有直接的暴露的死亡,病態的性描寫也頗為節制。事實上,血腥與暴力對於優秀的小說家而言既不是救命的稻草也不是炫技的把式,帕拉尼克近年來逐漸嘗試在有限的範圍內製造恐怖氣氛,較之少作,這是他最大的進步,其直接的後果是使人對世界產生極度的不安全感,如始終懸掛在頭顱上方的達摩克利斯劍,一種不確定的恐懼,以及對命運的茫然無措。
其中,我個人最喜歡《足部按摩》《民用暮光》《噩夢之匣》,都是很酷的故事,受不了重口味跟陰暗風格的童鞋慎入。
相關推薦:《搏擊俱樂部》
三、《野菩薩》
作者:[馬來西亞]黎紫書
豆瓣評分:8.1
?黎紫書,馬來西亞女性書寫第一人,「文學奧斯卡」花蹤文學獎獲獎最多的作家;在中國大陸、台灣、香港亦屢獲大獎,包括冰心世界文學獎,台灣聯合報文學獎、時報文學獎,香港亞洲周刊中文十大小說等。
《野菩薩》是黎紫書的短篇小說集。十三篇小說囊括花蹤文學獎、時報文學獎、聯合報文學獎等多個獎項的獲獎作品,完整呈現作者的創作歷程和風格,堪稱華語文學創作的集大成之作。
作品題材風格多樣,從家國情懷、歷史敘事,到個人悲喜、情慾糾葛,以敏銳的洞察力和搖曳的筆觸道盡人性荒涼,文字精緻森冷、視角獨到細膩,得到當代著名作家駱以軍及著名文學評論家王德威的一致推薦讚譽。
在走過許多地方,用你自己的故事記認了好些城鄉以後,你終於抵達此城。你只知道這城市的作者是個女人,這裡是她純粹想像的世界,並被她用無數故事標籤過了——
久雨。閣樓。鏡子。夢。父親。旅館。尋覓與遺失。
這些「物證」在不同的小說中相互參照彼此印證,如同線索串連起十三篇故事,偶爾也如一條只有後半身的狗,把它的半個身軀探入到小說以外的真實世界裡。
在真實的陰影覆蓋中,此城會隨著光線變換投射的角度而轉移或消散。
它不可被尋找,只能被抵達。
相關推薦:《出走的樂園》
四、《台北人》
作者:白先勇
豆瓣評分:8.9
?台北人顧名思義,是指生活在台北的一群人,他們之所以生活在台北,完全是因為國共交戰,國民黨戰敗後,逃難遷居所致。這和作者白先勇的個人經歷也頗有相似之處。他的父親白崇禧曾是國民黨高官,內戰後全家遷往台北。從1965年到1971年的幾年間,在美國執教的白先勇先後在台北的《現代文學》雜誌上發表了十餘篇短篇小說,這些作品的大部分篇章後來被編輯成短篇小說集《台北人》。所以《台北人》由十四個短篇小說構成,它們的寫作技巧各不相同,長短也不相同,每篇都能獨立存在。由於作者生長在一個動蕩的時代里,加之家庭環境的特殊性,所以形成了一種與眾不同的人生觀,在他的作品裡充滿了一種淡淡的感傷與失落。在描寫台北人時也流露出自我對時間及青春的無限留戀。作品主要描寫新舊交替時代人物的故事和生活,富於歷史興衰和人世滄桑感。
白先勇作為張派傳人,文字十分敏感,風格凄婉,某種程度上體現一個政治轉化時期特定人群的歷史命運和晚霞般的感傷心理,縱然是輓歌式的,白先勇卻處理得十分優美,和合而成凄美歌唱,而這一歌唱在某種程度上又與傳統和現代文化元素相結合,最後糅合成以貴族的輓歌為內容,以傳統現代因素相融合的凄婉風格。這一風格體現出白先勇複雜、矛盾的創作心理,以及以他為代表的一個時代的特定的過渡性心態。
相關推薦:《孽子》
五、《老妓抄》
作者:[日]岡本加乃子
豆瓣評分:8.3
??日本近代以來,自樋口一葉之後到明治、大正、昭和之前,女性作家輩出,引人注目。然而,從人數和作品來看,能與男性作家抗衡的女性作家寥寥無幾。其中,岡本加乃子可謂屈指可數的優秀作家之一。
1929年以後,她在經歷了四年的遊歷生活之後,便在小說界嶄露頭角、活躍於文壇。1939年2月18日,因腦溢血引發心臟衰竭而離世。死後留下的大量遺作令世人為之震驚。細讀岡本加乃子的文學作品,可發現其最大的特徵是多姿多彩、華麗絢爛。這在凡事潔身自好、重視素養和清貧的日本人看來,加乃子文學的濃厚和豐潤顯然過於刺眼,以至於許多人產生厭惡感而與之疏遠。但是,當我們再一次細讀那些封陳已久的文字,就會發現加乃子多彩的文學作品別具風格、寓意深刻。正如近代女性作家古屋照子所總結的那樣,「加乃子文學一言以蔽之可以說是生命的文學,表現著生命」。加乃子本人則在隨筆《和歌、小說、宗教》(1936,8)中稱自己是背負著三個駝峰的駱駝。可以說,加乃子五十年短暫的人生,正是通過「和歌」、「宗教」、「小說」,表達自己對「生命」的追求與詮釋。
相關推薦:《十三夜》
六、《我打電話的地方》
作者:[美] 雷蒙德·卡佛
豆瓣評分:8.5
?雷蒙德·卡佛是繼海明威之後對短篇小說寫作方式影響最大的作家。簡約的寫作手法給讀者留下了很多的想像空間。那些不完整的情節,似乎沒有結局的故事迫使讀者思考,更加關心那些沒有寫出來的東西,並根據自己的理解得出不同的結論。
卡佛沒有寫過長篇小說,生前只出版了若干短篇小說集和詩集;這本《我打電話的地方》是他的小說自選集,共收三十七篇小說,其中七篇之前未曾發表,另三十篇收在《請你安靜些,好嗎》、《當我們談論愛情時,我們談論什麼》和《大教堂》中。
卡佛以解剖學的冷靜和精確來對付成為巨大屍體的生活,他以超人的力量和敏感,給我們展現了某個時刻的掙扎痕迹。有著市井的粗魯,但心內卻流淌著一條溫暖的深河。
相關推薦:《大教堂》
七、《都市傳說》
作者:[日]朱川湊人
?日本文學最高榮譽直木獎得主朱川湊人 ,憑藉處女作《都市傳說》一炮走紅,成為日本獨樹一幟的當紅作家與文壇奇才。本書由五篇異彩紛呈的短篇構成,其中《貓頭鷹男》 獲得2002年度「ALL讀物推理小說新人獎」;由《昨日公園》改編的短篇電視劇,是日本國民電視巨作「世界奇妙物語」開播24年以來,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名篇。
朱川湊人將人心的黑暗之處描繪得逼真且恐怖,也讓世間的溫情躍然紙上。他的故事讓讀者在體味驚悚的同時,不可思議地感受到,幸福正在心中慢慢擴散。
當然,《昨日公園》一直都是名篇,也最感人。《死者戀》也格外出色。
相關推薦:《花花飯》
八、《世界上所有的夜晚》
作者:遲子建
豆瓣評分:8.6
王安憶說遲子建:「她的意境特別美好,這種美好,我覺得是先天生成。她好像直接從自然裡面走出來……好像天生就知道什麼東西應該寫進小說。」
遲子建的小說有極光一樣的氣質,冷而晶瑩,最後在底蘊之中幻生出斑斕五彩,令人震顫。
《世界上所有的夜晚》喚醒了我們對魔幻現實小說的回憶。曾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的中國風靡一時,以後又悄悄然偃旗息鼓的魔幻現實文學,其重要標誌之一,是人與鬼神同生共處,一起面對人生疾苦與社會現實。跟傳統的志怪誌異小說不同,這類小說不是將現實中的人引向鬼神的疆域,而是讓魂靈生活在塵世人間。遲子建的小說,同樣營造了一種適合鬼神出沒的氛圍,煤塵漫天的烏壙鎮總下著黑雨,地名不是回陽巷、月樹街,就是青泥街、落霞巷,眾多打黑傘的人像一大群烏鴉在行走;畫匠陳紹純「文革」中被勒令吃下撕成碎紙片的民歌,旋律在他心底生長,歌詞不知飄落何方,只要他唱起無詞的民歌,家中花貓跟著流淚,小孫子不肯吃奶;人們對礦難的解釋,是因為活人下到地底下採煤掘到了閻王爺的房子,引得他從死生簿上提前勾掉那些年輕礦工的名字……亦真亦幻的畫面、聲音、意識,將碧落黃泉人間聯為一體,給了作者將悲憫由生者擴展至死者的更大空間,為再一次提升境界作好了準備。
相關推薦:《起舞》
九、《最初的愛情,最後的儀式》
作者:[英] 伊恩·麥克尤恩
豆瓣評分:8.0
?全書由八個短篇組成,分別從八個位於童年、青春期和青年等不同階段的男性視角出發,以意識和潛意識交接地帶的經驗為揭示對象,有時荒唐,有時傷感,有時溫柔,有時駭人,有時魔幻,卻都無限接近真實,接近每個人的內心。
麥克尤恩素來擅長以冷靜細膩的筆觸打磨幽暗題材,賦予其精妙無雙的質感。八個故事各如黑晶稜鏡之一面,折射出日常生活中平凡人性所可能誤陷的種種魔怔與夢魘。平地與深淵,生與死,真實與玄幻,倫常與變態之間的界限恍若蛛絲般輕薄,看後令人或悵然或倒吸涼氣,同時又覺得其魔力不可抗拒。
相關推薦:《贖罪》
十、《海風中失落的血色饋贈》
作者:[加拿大] 阿利斯泰爾·麥克勞德
豆瓣評分:9.1
?阿利斯泰爾?麥克勞德一生只出版兩部短篇小說集,《海風中失落的血色饋贈》(1976)、《當鳥兒帶來太陽》(1986)和獲得都柏林國際文學獎的長篇小說《沒什麼大不了的》(1999),對於許多作家來說,簡直算惜墨如金。
麥克勞德筆法精緻、細膩、含蓄、老道,撲面而來一股極北之地特有的凌冽味,為每一位讀者勾勒出了一副沉穩又充滿了張力的畫面,你只需要閉上眼,就能感受到自己站在那刺骨的海風之中,看到人世的冷漠和隔閡。
《海風中失落的血色饋贈》所收入的七個故事,有少年渴望擺脫家族在海島世代挖煤的命運而在成年之際離家遠行,有人到中年的大學教師回憶少年時他那心懷壯志但困居海島打魚為生的父親,有散居各地的大家族在老祖母96歲生日之際齊聚老祖母寡居的海角……這些故事勾畫了男女之間、父母與子女之間 緊密的紐帶和難以逾越的鴻溝,既溫柔又殘酷。它們都發生在新斯科舍省布雷頓角那些嚴酷的風景中,寫的都是複雜、神秘的人心。它們被記憶和傳說浸潤,被海水和鮮血沖刷,而這些海水和鮮血,都曾流淌於同土地和海洋漫長的搏鬥中;麥克勞德頌揚的是一種和自然世界的深情交融,以及面對變遷、面對愛與失去,多少世代之間某些一脈相承的東西。
相關推薦:《沒什麼大不了》





TAG:片刻 |
※這十本精選的短篇,喜歡村上春樹的你一定不能錯過
※史上最經典的十部網路小說,沒看完這十本就別說你看過網路小說!
※那些年讓人通宵看的十本經典網路小說,你看過幾本?
※讀完這十本書,心理強大到連鬼都不敢靠近!
※史上最贊的十本硬科幻小說,你看過幾本?
※這十本書你看過後,電影沒有人比你懂得更多
※十本讓你想一口氣讀完的好書
※傳說全球沒人能看懂的十本天書,你知道幾本?
※世界上遭禁時間最久的十本書,你看過幾本?
※一生必讀的十本書,不管什麼時候都一定要去看看
※別讓你家女兒錯過這十本繪本
※什麼樣的小說算是神作?十本網路小說神作
※能看懂這十本書,你就是具有超能力的神仙
※想要修真成仙,得看這十本書
※推薦十本半天功夫就可以讀完的好書
※每個家庭都可以讀的十本書
※要想修真成仙 得看這十本書
※六月份過去了,留下了這十本書
※十本書十個精華句子,世界上好的東西,有些需要等,有些需要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