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我始終懷疑人類汲取教訓的能力

我始終懷疑人類汲取教訓的能力

【Book Of The Month】16 世紀的普通人若想了解自己國家的歷史,可以去劇院,他們擁有莎士比亞。幾百年後的我們,該憑藉什麼理解這個動蕩的世界?


7 月的薦書,主編推薦了《莎士比亞的動蕩世界》。書中,前大英博物館館長尼爾·麥克格雷格從 20 件文物入手,再現莎翁的世界以及當時觀眾的所思所想。戲劇和現實世界重合的部分,比我們想像的更直接。


在動蕩中永生

吳琦


一半是因為工作,另一半的原因——儘管我當時並不願意承認——是一種躲避。躲避劇場管轄之外的世界裡層出不窮的麻煩事。之後,我有了固定的上下班的頻率,新的日程和地理範圍讓我幾乎無法在開場之前準時趕到大多數劇場。偶爾跑出去,大汗淋漓地坐在飄著資產階級香水味的劇場里,就像任何一種娛樂和休閑,身心得到暫時的放鬆。一種泯然眾人的鬆懈。那時候我會感到一種雙重否定,否定現在和既往的生活,未必如我所希望的那般有意義。


如果劇場成為某種真空,人們在裡面瀝干現實的水分,抽掉歷史和政治的神經,那麼這個現代社會中所剩不多的集體空間,可能也就失去了最重大的彼岸——介入、回應、至少記錄的能力,三十年前的小劇場運動曾經到達過那裡。儘管偶有佳作問世,但這種創作取向不再是戲劇的主流,笑話和牢騷是此時的流行。而不斷重演的經典劇作,在翻來覆去的紀念行動中,成為身份,成為符號,成為單純的審美或者獵奇的體驗,最後凝固成為一種震驚。我們缺乏,始終缺乏,進入劇場的途徑。

我始終懷疑人類汲取教訓的能力


我的意思是,進入作為一個整體的劇場,進入劇場的社會情境。在閱讀《莎士比亞的動蕩世界》的過程中,我重新收穫了這種體驗。儘管作者並沒有解開莎士比亞身上的謎團,他仍然只能推測莎的行跡、思想和信念,但他聰明地另闢蹊徑,帶我進入 16 世紀的英國劇場,在泰晤士的南岸,和那時熱衷於看戲的男女坐在一起,吃水果、乾鮮和帶殼的水產,有的人戴著帽子,有的人腰間掛著匕首和長劍(相當於今天的手錶和運動鞋)。作者的語言,簡單易懂,像是不同的角色輪番上台,自陳身世;圖片適時配合,在文字解釋困難時拉出景片,展示舞美和道具——這本書的製作,本身就是一次戲劇實踐。讓我前所未有地靠近四百年前的那位劇作家,體會到伊麗莎白一世和詹姆士一世時期的觀眾席上的緊張和焦慮。


16 世紀 90 年代,是英國的關鍵時刻,新的國族認同正在鍛造中。新教與天主教的角力,從法國、西班牙、愛爾蘭不斷傳來挑戰女王和國家權力的消息,而帝國本身也在新繪製的德雷克航海圖上,尋求擴張自己的權威與秩序。隨著機械鐘錶的普及,就連時間,也在那個年代被重新定義。這是莎士比亞的來路,也是劇場的入口。書里寫,從 1588 年擊敗西班牙無敵艦隊開始,「英國普通人第一次有機會了解自己國家的歷史,如果他們想獲取這方面的知識,最合適的地方就是劇院」。莎士比亞的戲劇,首先會讓當時的觀眾想到自己的生存危機,普遍來說,他們也擔憂失去女王,失去生計,害怕因為瘟疫失去性命,他們也與人決鬥,跟隨不同的信仰,開始為了更大的慾望承擔更大的風險。


其實我們應該可以懂得那樣的焦慮。今天,又一個野心時代在崛起,一些邊界的消失,另一些邊界卻堅不可摧,所謂賦權,無非開啟了一個重新爭奪的戰場,機會來得容易,規則變得混亂,其實更加殘忍。16 世紀的觀眾離開劇院,就可以去對面的教堂,看到戰爭中用過的頭盔、亨利五世的墳墓,那至少是暴力的證據,幾百年後,危險的來源變得切近卻難以分辨,我們習慣了道具、虛擬的感情等等替代品。過去,底層民眾通常戴著帽子,他們被認為是暴民,把帽子拋在空中,就是無政府主義的象徵,今天,暴力就在我們中間,在我們自己。


《莎士比亞的動蕩世界》提供了一種後見之明,當然是比較出色的那一種。作者清晰地分辨出,戲劇和現實世界重合的部分,兩者之間的共振,比我們想像的更直接。在莎士比亞的劇場里,也有流行的曲調、玩笑、歌舞和丑角,他用這些來表達當時的貴族與平民所共有的難題——被禁錮的愛欲,受詛咒的王權,歷史本身的黑暗幽靈。

我始終懷疑人類汲取教訓的能力



在那之後,成為經典而廣泛流傳的莎士比亞,常常被抽象成為一種普遍的戲劇性、本質化的宿命論(當然這正體現了他的超越),而很少引導人們具體地分析每一次社會變革背後的動力。可能,這也是我最終結束劇場生活的原因。那裡總是暗的,可控的燈光和聲音,突然而至的音樂,煙,像是一個巫師用來占卜和預言的黑屋子,盛產那類早熟的東西。


因為我始終懷疑人類汲取教訓的能力。他們總是限於一時一地的處境,限於自己的野心和慾望。看看這個重新開始動蕩的世界,在歐洲、美國、中國,曾經犯過的錯誤,似曾相識的潮流,正蓄勢待發,重新泛起。不管前人如何教訓,總得自己再來一遍,就像一個人的自然成長,試錯,歡呼,覆滅,然後在歲月的盡頭,承認那個最早的真理。哈羅德·布魯姆說,「莎士比亞可以代表最高文學造詣的最良善效用:倘若真正地理解了,它能夠治癒每個社會所固有的一些暴力。」我對他說的「治癒」沒有異議,戲劇的確有能力治癒一些內在的傷痛,但僅憑「理解」,很難隔離歷史進程的頑疾。


巧合,戲劇和歷史都盛產巧合。假如莎士比亞染上當時的瘟疫,或者如作者在最後一章中指出的,假如出版商沒有出版他的作品,那麼他就不會因為印刷時代的到來而成為全球偶像,今天我們很有可能生活在一個沒有莎士比亞的世界。

幾百年後的人們會像我們重讀莎士比亞一樣,反覆演繹我們今天的文化創造。當劇作成為史料,劇場成為廢墟,會不會有一本類似這樣的書,幫助他們理解我們習以為常的戲謔和玩笑,在越來越難以理解英雄史詩和忠貞愛情的時刻,也許它們正是這個時代虛無與混亂的證明?而對於生活在此刻的人而言,似乎只能臣服於局限性,或者,等待同時代的超越者。循環論者未必是悲觀的,那些在動蕩中失去的寶貴品質,似乎只有在下一次動蕩到來之前降臨。

我始終懷疑人類汲取教訓的能力



作者: [英] 尼爾·麥克格雷格

出版社: 河南大學出版社


譯者: 范浩


出版年: 2016-4


編輯 cantabile


單讀出品,轉載請至後台詢問


無條件歡迎分享轉發至朋友圈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單讀 的精彩文章:

這是一場神秘的演出
我打賭,如果你愛建築,這本書一定會讓你想大叫
不要因為「看不懂」就不讀書
重返1941年的冬天

TAG:單讀 |

您可能感興趣

那些歷史上被殺的忠臣,他們究竟做錯了什麼?我們該汲取哪些教訓
大力保護文化遺產 不斷汲取深厚滋養
汲取成功者不為人知的經驗,站在前人的肩膀上
古錢幣知識就像生長在高山上的鮮花,要勤奮才能汲取
汲取當下的力量
國防部警告印度汲取歷史教訓,源於這場鮮為人知的殲滅戰
華夏汲取教訓力避再敗 全力以赴拿下重慶力帆
汲取教訓,等下輩子繼續更好地愛下去
我軍機場防禦應汲取經驗教訓:軍事觀察帶你分析「戰斧」突襲!
實拍亞洲活熊取膽全過程,黑熊被強插導管汲取膽汁
從黨的光輝歷史和 奮鬥歷程中汲取力量
小林麻央的經歷中、有沒有值得所有女性汲取的教訓?
國防部:希印個別人汲取歷史教訓 停止叫囂戰爭
追懷鄉賢懿德 汲取古人智慧
國防部:希望印度個別人汲取歷史教訓 停止叫囂戰爭
江詩丹頓品牌腕錶,從生活汲取靈感,江創意玩到極致
剛剛,國防部強力發聲,警告印度汲取歷史教訓!
私家庭院,從生活中汲取靈感
印小天應該從失敗婚姻中汲取什麼經驗教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