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馬偉明說中國電磁技術不輸美國 中國電磁炮如何發射

馬偉明說中國電磁技術不輸美國 中國電磁炮如何發射


馬偉明說中國電磁技術不輸美國 中國電磁炮如何發射



圖片為電磁炮發射的基本原理動畫圖,我們可以看到,電磁炮發射炮彈實際上就一個個電磁線圈組成的」接力比賽「,我們知道,電磁炮分為電磁線圈炮和電磁軌道炮兩大類,電磁應用歷史已久,電磁線圈炮跟直線電機一樣,線圈產生的磁流和彈體產生的感應電流相互作用推動炮彈運動。多極電磁線圈產生的磁流,逐級把炮彈加速到極速,上面的圖片就是一個簡單的電磁線圈炮,通過一個一個線圈推動炮彈彈丸發射。

【鷹眼圖說軍事 天天漲姿勢第56期】電磁線圈炮可以使用傳統式樣的炮彈,屬於「安靜」發射,還不產生煙塵,但是並不節能,線圈產生磁流的同時也產生渦流,大量的能量在線圈中變成熱量,義不容辭的高耗能,難於實際運用。電磁軌道炮結構就簡單多了,靠電力容器積蓄能量,發射時過流經炮彈的電流在軌道和炮彈間產生斥力推動炮彈運動,和線圈炮的區別是,通過炮彈的電流更大,更直接,所獲得的洛倫茨力也更大。


電磁軌道炮的炮彈需要或部分需要通過大量的電流來產生洛倫茨推力,電流同樣會在炮彈上產生高熱,炮彈一般不能充填轟爆炸藥,只能靠蠻力硬撼。不光如此,極大地電流隨時會把炮彈和滑軌焊接在一起。別跟我說你沒見過電焊啊,這道理跟電弧焊沒有區別,你把它當成超能量電焊機都行。解決之道就是在滑軌電極和彈體之間增加易蒸發介質比如鋁,在電流通過時先行蒸發形式高壓離子氣團充當「潤滑」劑,保證炮彈在電極軌道間滑行,所以發射時照樣電閃雷鳴。



馬偉明說中國電磁技術不輸美國 中國電磁炮如何發射


2014年曝光的中國電磁彈射器裝備再次證明中國在電磁發射技術上已經有了突破性進展,有外媒稱,中國正在進行電磁彈射器系統的研製工作,雖然電磁彈射器技術要比電磁炮複雜的多,但實際上,電磁彈射和電磁炮的基本原理是相同的,核心技術和關鍵所在都是強迫儲能裝置,電磁彈射系統的強迫儲能系統要求在45秒內充滿所需要的能量,而電磁炮的要求則更短,簡單講,強迫儲能就是可以在短時間儲備能量,同時在瞬間發出能量的技術。


如果能量加大,牽引飛機的電磁彈射也可以推送彈丸,它就變成電磁炮。所以,外國媒體認為既然中國已經能夠做出電磁彈射器,那麼中國在電磁炮研究領域應有相當進展。據香港媒體在今年年初的報道,海軍動力與電氣工程專家馬偉明少將曾經表示,中國艦載機彈射起飛技術完全沒有問題,實踐多次也很順利,有信心運用到現實當中去,他強調,中國掌握的技術已經不輸美國,甚至更為先進。據了解,馬偉明團隊在我國率先攻克電磁武器核心關鍵技術,是中國航母電磁彈射器之父,也是中國海軍電磁炮項目、綜合全電控制技術和全電推薦艦船技術發展的主要負責人,被外國媒體譽為「第二個錢學森」。



馬偉明說中國電磁技術不輸美國 中國電磁炮如何發射



軍事專家稱,在上海能建造這樣大規模的彈射實驗設施,證明中國已全面驗證和掌握了大型直線感應電機、高強度強迫儲能裝置以及高性能脈衝發生器等電磁彈射器的關鍵技術,而這些技術同樣可以讓中國解決一系列電磁炮技術難題。

那麼,中國電磁炮技術到底怎樣呢?外國媒體認為中國在上世紀80年代就開始進行電磁炮技術的早期研究,上世紀90年代末進行了多次實驗打靶,2005年開始研製一系列原理樣炮,總體上來說,在該技術上,中國並不落後。2015年,英國媒體曾經報道稱,在中國包頭市的西北地區,被稱為白城裝甲設備與火炮測試中心內,有兩門非同尋常的超級火炮。報道猜測,這顯示該測試中心正在對高速炮彈進行穿透力測試,這是中國目前正在秘密進行火炮試驗項目之一,這些火炮和實驗設計據稱都與中國的電磁炮技術有關。

TAG: |

您可能感興趣

美國嘲笑中國水中無武器 院士怒了 曝光中國水中最新秘密武器
文化中國專訪李守力:中國崛起離不開國學
中國石龍「入住」阿根廷中國城 弘揚中國傳統文化
傳中國首艘國產航母或將明年下水 電磁彈射測試中
美國加強對華技術封鎖:這個國家卻將神秘雷達送給中國氣暈美國
韓國國產火炮波蘭訂單:中國軍貿出口為何贏不了韓國
中國海軍的電磁炮真實水平保底如何?美國專家的驚人評價道破天機
美國嘲笑中國核潛艇在老遠就能聽見,中國亮出這項技術讓美國打臉
中國傾全國之力援助越南:如今它買俄導彈封鎖中國港口 國人寒心
黃埔精神完勝武士道精神 崑崙關立國威 他把中國軍隊推向了國際
美海軍將放棄電磁炮 曾自稱能把中國航母炸成兩截
中國前女主播英國創業:把英國戲劇帶回中國
中國駐法國大使館電唁吳建民去世
中國國防改革及對美國的影響
中國國際廣播電台台長王庚年會見越南駐華大使鄧明魁
中國駐英大使在英媒發文:奉勸各國不要在南海玩火
美國批准起訴中國鋼企 英媒:或封殺中國鋼材進口
中國一技術首次出口美國為何美專家瞬間黑臉?竟擔心中國讓美斷電
保障中國海岸線的 中國「六大武器」
中國實現在軌衛星「太空加油」 攻克關鍵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