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這隻「大貓」,不喜歡在陸地上奔跑

這隻「大貓」,不喜歡在陸地上奔跑


這隻「大貓」,不喜歡在陸地上奔跑



文 | 萬里

圖 | Jaseam Pretty 水蓮


雲豹


特立獨行的叢林殺手


雲豹身上的雲紋和斑點形成了天然的偽裝色,當它潛伏在樹上,就跟自然融為一體,很難被發現,一旦有獵物從樹下經過,它便一躍而下將其捕獲。雲豹分為兩個不同的種:生活在亞洲大陸,包括海南、台灣等島嶼上的雲豹,統稱為「大陸雲豹」;生活在婆羅洲和蘇門答臘的雲豹,則統稱為「巽他雲豹」。過去,雲豹曾遍布亞洲的森林地帶,如今卻因為人類的貪慾和對森林的濫砍濫伐不斷而瀕臨生存絕境,總數已不足1萬隻。


這隻「大貓」,不喜歡在陸地上奔跑



在人類對動物的認知里,「熊的力量,豹的速度」是一種普遍的觀點。熊的強悍自然毋庸置疑,而關於豹的印象,主要是指在陸地上高速衝鋒的迅捷形態。但是,豹類中也有「奇葩」——不喜歡在陸地上奔跑,卻喜歡在樹上潛伏,這種「奇葩」就是雲豹。



這隻「大貓」,不喜歡在陸地上奔跑


從尼泊爾開始,一直向東延伸到中國台灣;從中國秦嶺開始,一直向南延伸到印尼群島,在這片遼闊的區域內,都有雲豹分布。這種捕食者晝伏夜出,在樹上捕食猴、鳥,或從樹上一躍而下,追捕鼠、兔、小鹿等小型哺乳動物,偶爾還會潛入農民家中偷吃雞、鴨,但由於它們長期慣於潛伏,人類很難見其身影……


天賦的體色偽裝


隱秘的樹棲獵手


從樣貌上看,雲豹給人的第一印象是一種溫馴可愛的「大貓」,而一旦它露出嘴裡的尖牙利齒,捕食者的原形就展現出來了。雲豹的頭部線條柔和,面龐像貓,眼睛炯炯有神,嘴角也向左右伸出長長的鬍鬚,尾巴很蓬鬆,幾乎與身體一樣長,因此,過去的人們偶爾見到雲豹,只是把它當成了個頭較大的野貓。事實上,在大型貓科動物中,雲豹的身材確實「小巧玲瓏」,一般成年雲豹體長只有70~110厘米,尾長70~90厘米,體重約15~40公斤,在未成年之前,的確比貓大不了多少。



這隻「大貓」,不喜歡在陸地上奔跑


雲豹的體色以金黃為主,覆蓋有大塊的深色雲狀斑紋,因此得名。這些班紋外圈為黑色,中心逐漸過渡成黃色,多塊斑紋交錯相連,彷彿龜背上的飾紋,因此又有「龜紋豹」之稱。不要小看那些深色的雲紋和斑點,這是雲豹天然的偽裝色——當它安靜地蜷伏在樹枝上,很容易和樹榦融為一體,無論是樹下經過的走獸,還是從樹上掠過的飛鳥,甚至是經驗豐富的獵人,都很難發現它的在,因此雲豹又被稱為「叢林殺手」。



這隻「大貓」,不喜歡在陸地上奔跑


身上的花紋讓雲豹有了適合潛伏的偽裝,而它們的身體結構則讓其能在樹上往來自如:粗短而矯健的四肢,使得重心降低,便於在樹上保持平衡;粗大的腳掌加上利爪,能讓它們在樹木之間跳躍時牢牢地穩住身體;又長又粗的尾巴,則是攀爬時重要的平衡工具。雲豹的「樹上技巧」令人驚嘆,不僅能像耍雜技般地將頭向下,穩穩噹噹地從樹榦上爬下,也能在水平的樹枝上倒掛著行走,甚至還能只用後腿佇立在枝頭……



這隻「大貓」,不喜歡在陸地上奔跑



因此,在樹上活動的雲豹,不僅在跟蹤獵物時能更好地隱藏自己,也能有效地避開其他食肉動物的襲擊。白天,雲豹在樹上睡大覺,晨昏和夜晚就潛伏在樹上,待小型動物靠近,迅速一躍而下將其撲殺,然後帶回樹上飽餐一頓。



這隻「大貓」,不喜歡在陸地上奔跑



雲豹看似溫馴,卻是擅長罕見的「叢林殺手」,加上數量稀少,因此很少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但在中國台灣地區卻是個例外——以前台灣島上的許多民族,都跟雲豹結下了不解之緣,其中以魯凱族最為突出。



這隻「大貓」,不喜歡在陸地上奔跑



魯凱族居住於台灣島中央的山區,主要分布在屏東縣霧台鄉、高雄市茂林區及台東縣卑南鄉一帶。相傳他們的祖先當年從東海岸登陸,隨即向山上走,來到中央山脈南段的肯杜爾山暫時定居。隨後,部落首領帶人四處探查,靠一隻通靈的雲豹領路,還有一隻老鷹在空中「導航」,去尋找更好的居住地。當他們翻山越嶺來到北大武山上的舊好茶時,雲豹停佇良久,不肯離開,於是他們就在此立起石柱,定為部落居住地。後來,魯凱族將這裡命名為「古茶布安」,意為「雲豹傳人」——他們認為自己正是在雲豹的帶領下,才找到了這處美好的家園。為了感恩,他們把雲豹視為「神犬」,禁止狩獵雲豹,並自稱為「雲豹的民族」。



這隻「大貓」,不喜歡在陸地上奔跑



雲豹家族傳奇


揭開「叢林殺手」的神秘面紗


在過去很長時間裡,由於行蹤詭秘,人們對雲豹的了解非常有限,直到近幾十年,通過一些高科技手段,結合一些目擊者的描述,以及對少量雲豹標本的深入研究,才逐步揭開了這種「叢林殺手」的神秘面紗。



這隻「大貓」,不喜歡在陸地上奔跑



由於雲豹獨特的生活習性和身體結構,科學家將其劃分為貓科下面的一個獨立分類——雲豹屬,而根據最新的遺傳和外形特徵研究結果,又進一步把雲豹分為兩個不同的種:主要生活在亞洲大陸,包括海南、台灣等島嶼上的雲豹,統稱為「大陸雲豹」;生活在婆羅洲和蘇門答臘的雲豹,則統稱為「巽他雲豹」。



這隻「大貓」,不喜歡在陸地上奔跑



大陸雲豹分布最為廣泛,它們全身大部分地方都被黑色斑紋覆蓋,包括頭頂和臉部,遠看幾乎全身黑色,加上喜歡在夜裡活動,因此經常被誤認為其他動物。曾有報道說,湖北神農架的一位農民,曾捕獲了一頭華南虎幼崽,並留下了照片資料,後來有記者追尋出當年的照片,經過仔細辨認,發現所謂的「華南虎」竟然是雲豹。



這隻「大貓」,不喜歡在陸地上奔跑



大陸雲豹分為3個亞種,其中分布在中國台灣地區的台灣雲豹,已經多年不見蹤跡,學者普遍認為已經滅絕。而中國其他雲豹的歷史分布區域內,最近數十年發現雲豹的確鑿信息也是寥寥無幾,僅在雲南、四川、廣西等地有零星報道。



這隻「大貓」,不喜歡在陸地上奔跑



巽他雲豹是近幾年才被宣布發現的新種,它們原先被當作大陸雲豹的同種,但經過深入研究發現,巽他雲豹的基因與大陸雲豹並不相同。並且,它們的皮毛顏色要比大陸雲豹更深、更暗,身上的雲狀斑紋也比大陸雲豹小,還出現了連貫、清晰的雙背脊線。而大陸雲豹的雲狀斑紋較大,但斑紋內的斑點較少,毛色顯得更加亮麗,沒有連貫的雙背脊線。



這隻「大貓」,不喜歡在陸地上奔跑



長期以來,無數專家學者深入山林,極少發現雲豹的蹤跡,不過卻發現了一個事實:雲豹對棲息地的要求非常苛刻——它們僅出現在中低海拔範圍內、保存完好、生態環境較為成熟的原始森林中。在東南亞,雲豹的捕食對象主要是中小體型的動物,從靈長類的豚尾猴、蜂猴、灰葉猴,到有蹄類的鹿、野豬,再到松鼠、黃鼠狼等小型獸類以及各種鳥類,甚至還包括魚類等少數水生動物。但由於人類的濫砍濫伐日益加劇,適合雲豹生存的原始森林已急劇減少,它們賴以生存的獵物被捕殺殆盡,食物鏈遭到嚴重破壞,導致其族群數量銳減。



這隻「大貓」,不喜歡在陸地上奔跑



近年來,在野生雲豹難覓蹤跡的情況下,人們開始嘗試人工繁育,然而成功率卻非常低。人工馴化後的雲豹,行為非常呆板,且由於長期獨居的特性,很難長時間與同類和睦相處,彼此間會相互攻擊,甚至殺害「配偶」的情況也時有發生。



這隻「大貓」,不喜歡在陸地上奔跑



野生雲豹的生存困境


保護雲豹任重道遠


過去,雲豹曾遍布亞洲的森林地帶,但如今,由於人類貪圖它們鋒利的牙齒、美麗的皮毛以及骨頭,雲豹的生存陷入了絕境。



這隻「大貓」,不喜歡在陸地上奔跑



雲豹的牙齒與眾不同,犬齒長度與體型大小的比例,在貓科動物中排名第一,不僅鋒利無比,而且兩側均有兩道明顯的血槽,這與史前已滅絕的劍齒虎相似,因此雲豹又有「小劍齒虎」之稱。在市場上,雲豹的犬齒被當成了一種相當完美的工藝品,收藏價值極高。



這隻「大貓」,不喜歡在陸地上奔跑



雲豹的皮毛像雲朵一樣美麗,加上骨骼在中醫中的價值,給這種神秘的動物帶來了滅頂之災。過去在某些地方,土著居民都以能獵殺雲豹而作為部落英雄的榮耀,另有許多地方的男人,則以擁有一張雲豹皮作為身份的象徵,因此雲豹皮毛堪稱天價……如此的貪慾,使得雲豹遭致過度獵殺,這一珍稀物種的數量由此急劇減少。



這隻「大貓」,不喜歡在陸地上奔跑



另一方面,人們尚未沒有直接發現雲豹群居或具有社會性的證據,它們很可能是一種獨居動物。雌雲豹多在冬春發情,孕期大約3個月,於夏季產仔。幼豹在出生12天左右才睜開眼睛,在此之前毫無自我保護的能力,跟隨母親10個月後,它們才開始獨立生活。因此,相對來說,小雲豹成功的生長率較低,這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雲豹族群的數量。同時,近年來,人類大肆砍伐森林,雲豹棲息地逐漸喪失,無疑使得其生存雪上加霜。據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估計,如今全世界雲豹的總數已經不到1萬隻,而且這一數字仍在不斷下降。



這隻「大貓」,不喜歡在陸地上奔跑



在我國,雲豹數量較多的省份是台灣、江西、福建、湖南、貴州,在20世紀70年代,這些地方目擊雲豹還不是難事,但到了90年代末,絕大部分地方就已經看不到雲豹的蹤跡了。近年來,中國已經展開了對雲豹的保護工作,將其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在一定程度上保護了雲豹。同時,國家相關部門還建立了有少量雲豹的自然保護區,如湖南桑植八大公山保護區、江西宜黃華南虎保護區、廣西九萬山保護區等。



這隻「大貓」,不喜歡在陸地上奔跑



世界上大部分有雲豹活動的國家和地區,也都制定了相應的法律,對其進行保護。在東南亞的越南、新加坡等地,私自狩獵雲豹的行為將受到法律制裁;在尼泊爾、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等國,還建立了專門的國家公園,以維持雲豹的種群數量;美國通過了將雲豹列入瀕危物種的法案,禁止在美國境內進行任何涉及雲豹的交易;世界自然保護聯盟也將雲豹列為瀕危物種……但願這些有利的措施,能緩解雲豹的生存危機,讓這一珍稀物種持續健康地繁衍,長久地與人類和睦相處。



這隻「大貓」,不喜歡在陸地上奔跑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人文地理 的精彩文章:

兩座滴血大教堂:俄國沙皇非正常死亡的見證
美國66號公路:開著車哼著歌,一路向西

TAG:環球人文地理 |

您可能感興趣

這是一隻喜歡在沙灘遛彎的貓
是不是柯基都喜歡,翻肚子在地上打滾啊
泰迪經常喜歡趴在地上,是喜歡跟地面親密接觸還是另有原因?
小黑喜歡趴在大白身上睡覺,等長大了,這貨竟還這樣
疑似外星人喜歡去的十大地方,看看都在哪
各國經濟艙飛機餐大比拼,看看哪一份是你喜歡的?
被一海豹喜歡並且賴上,小傢伙親昵的靠在他背上打盹
快遞小哥深受當地人喜歡,只因他肩上的這隻小傢伙!
水裡果然還是鱷魚的地盤,為什麼獅子這麼不喜歡水!
對於這種喜歡撩一下就跑的男人,還是趁早遠離吧
為什麼喜歡你的人你不喜歡,喜歡的卻又追不上?
家裡狗狗老是喜歡在地上刨來刨去,怎麼回事啊?
比基尼瘋狂大比拼,亮閃你的眼,看看你喜歡哪一款
喜歡多肉的人,一旦前往雲南大理,這個地方不去都不好意思說自己愛肉!
這些貓咪,真的好大一隻!你喜歡嘛?
貓咪就是這麼喜歡扎堆
去倫敦一定要坐地鐵,誰讓明星都喜歡玩偶遇
不去躲貓貓,他是一個瘋狂貓人,喜歡四處找貓貓
這隻貓就喜歡在微波爐里玩,這可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