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曆朝代表名硯欣賞
辟邪蓋三熊足石硯(漢)
漢,通高14cm,直徑14.6cm。圓形高足式,三足熊形,作跪擎狀。
青灰石製成,硯蓋圓形,表面琢磨光滑,蓋頂雕飾辟邪,體態雄健,四足直立,昂首高視,身飾減地凸起弧線,頗具神韻。蓋內雕刻螺旋式弧線,雕刻痕迹明顯,略顯出黑白相間的石質紋理。
此硯雕刻技藝嫻熟,造型顯示出漢代石雕藝術的風格,古樸生動。
十二峰陶硯(西漢)
通高17.9cm,寬21.5cm,徑18.5cm。
硯細灰陶質,有3個扁形足,左右微高,硯面呈箕形。三面環峰,呈半圓形,分內外兩重,內3峰,外9峰,水可由中峰下龍口滴入硯面,兩邊山峰上各有一負山人像。
陶硯以陶土為胎,經燒制而成。此硯形象古樸,造型奇特,出土於河南洛陽,是西漢古硯中陶硯之珍品。
箕形陶硯(唐)
箕形陶硯,唐,長12.6cm,寬9.2cm,厚1.9cm。
硯陶制,造型小巧,呈風字形。陶色青灰,陶質較細,硯體薄而輕。硯首高翹呈圓弧形,兩側折腰,因似箕形而稱箕形硯。硯面下斜形成硯池,硯堂表面光滑,可與石硯相媲美。陶質箕形硯為唐代較為流行的硯式。
李顥款風字形硯(唐)
唐,長20.5cm,寬13.8cm,高4.6cm。
硯陶制,風字形。硯面池堂一體,硯首高翹,內凹呈鳳池。陶硯兩側出峰,如刀削成,線條平直而流暢,硯素潔。硯底土色凝重,刀削梯形雙足,雙足間陰刻「李顥」二字楷書,清晰可見。
此硯陶土細膩,硯表光滑,硯體薄而輕,硯式獨特,頗具唐代風韻。
青石雕魚紋硯(宋)
宋,長11.5cm,寬6.9cm,厚2cm。
硯青石制,長方形,硯面上窄而下寬,略呈梯形,硯側下斂,背面為平直長方形。硯略有剝蝕,顯出粗糙的石質。硯面開琢橢圓形硯堂,表面光滑,與硯池相通,硯池邊貼塑魚紋,如臨池觀魚,如魚在墨藻,頗為別緻。
三堂款陶硯(宋)
宋,長21.5cm,最寬13.8cm,厚3.3cm。
硯以細陶土燒制而成,色微灰,有用墨痕迹。硯為抄手式,上窄下寬,兩側內斂呈梯形。硯池深凹呈曲線狀,硯堂寬闊,中央略凸起。背面弧形深凹,作抄手式,底部陰刻篆書「三堂」款識,字體清秀。
此硯體寬廣,陶質細膩光滑,造型具較為典型的宋代風格。
端石雕蟾紋長方硯(宋)
端石雕蟾紋長方硯,宋,長19.8cm,寬12cm,厚6.5cm。清宮舊藏。
硯端石制。硯面長方形,略有剝蝕,硯堂呈橢圓形,硯額雕刻彎月形硯池,硯上部又雕出雲形和葉形雙水池,硯面左下角雕飾蟾蜍吞吐雲氣。硯側面分別雕飾海馬、魚、象、牛4種動物。硯背面深凹成內抄手,並刻焦葉紋。
此硯石體厚重,石質較粗,雕工簡略。抄手硯式為宋代遺風。
長方石硯(元)
元,長14.5cm,上寬11.3cm,下寬12cm,厚3cm。
硯粗石質地,上窄下寬,周側均向底面內斂,硯面上方有深凹的花瓣式硯池,池下以雙陰線雕出橢圓形硯堂。硯尾部兩端凸鼓一雙矮足。
依此硯的造型可見宋硯風格的遺緒。硯表面未經細緻的打磨,雕刻線條亦顯狂草,於簡練之中見粗獷。這種風格正是蒙古民族的氣質在工藝美術領域中的反映。此硯被認為是元代制硯的典型作品之一。
端石長方硯(明隆慶)
端石長方硯,明隆慶,長9.8cm,寬9.5cm,厚2.5cm。清宮舊藏。
硯端石製成,長方形,色青紫黑,硯面有青花、焦葉白及火捺紋。硯左側鐫刻陰文楷書「隆慶辛未(隆慶五年,1571年)孟冬識」,其下署一陽文篆書印。硯右側鐫陽文楷書:「劃石骨出雲腴,供吾翰墨,礪我廉隅。」下署「弇州山人」四字。硯背面鐫陰文隸書「直以方,虛能受墨,動如靜,靜則壽」,且署「彭年」篆書方印。
此硯與墨兩錠、筆兩支、銅水丞、銅勺共裝於一紫檀木匣內,組合成套。硯石為舊坑端石,細膩瑩潤,且具確切年款,極為少見。
萬斯同銘端石瓜式硯(清初)
萬斯同銘端石瓜式硯,長20.4cm,寬18.9cm,厚3.1cm。
硯端石制,紫色,隨材成形。硯堂琢為一瓜,肥大的葉子遮成硯邊,葉上有斑斑蛀痕。瓜蒂處鏤雕出硯池。硯背陰文篆書題「維彼瓜瓞,載詠綿綿,根深蒂固,於萬斯年」,末署陰文楷書「萬斯同銘」,並刻「季」「野」篆書印;左下方鐫篆書「山陰吳氏珍玩」款,吳氏乃萬斯同後又一鑒藏者。
此硯造型厚重,構思巧妙,頗具情趣。雕刻刀法簡潔流暢,圓潤無鋒,於渾樸隨意中表現出工匠純熟的技藝,反映出明末清初的制硯風格。





TAG:全球博物館 |
※中國歷代花鳥名畫欣賞
※中國古代文人摺扇欣賞
※中國古代十大名曲欣賞
※中國十大名硯欣賞
※中國歷代大師畫菊欣賞
※國畫名家王寧:中國畫泰山雄姿欣賞
※中國 古代瓦當 欣賞
※名畫欣賞:藏在世界各地的中國古代仕女圖
※中國十大名畫欣賞
※古代名硯精選欣賞
※中國文人摺扇欣賞
※中國十大傳世名畫欣賞
※明代名家陳淳國畫作品欣賞
※中國歷代帝王書法欣賞
※現代中國的寂寞與輝煌-陳子庄國畫欣賞
※中國傳統年畫欣賞
※中國 篆刻藝術 欣賞
※中國十大名花欣賞
※中國九大名山對聯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