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漁父教孔子:以真為貴,道法自然

漁父教孔子:以真為貴,道法自然

孔子感嘆道:「我孔丘一身行仁義忠信之事,卻不免被魯國驅逐,到了衛國也沒有機會發展,受困於陳國和蔡國,如此這樣,身心所受勞累,卻不知道自己到底錯在哪裡?」


文/方崇陽


《道德經》第二十五章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強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遠,遠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莊子 漁父》中有一則孔子向漁夫問道的故事。一日,孔子帶領弟子們在綠葉茂盛的蒼林間遊學,安坐於杏壇之上。弟子們在下讀書朗朗,孔子在上撫琴悠悠,好是自在閑適。孔子彈琴還沒有彈到一半,一位漁父從遠處順河而下,划船而來。這位老人鬚眉全白,披髮捲袖,將船停靠在了岸邊,左手托著膝蓋,右手撐著下巴,很自在地聽著孔子彈琴。琴曲終了,這位漁父喊子貢、子路過來,於是二人前來應答。

漁父教孔子:以真為貴,道法自然


孔子向漁夫問道(資料圖:圖源網路)


身行仁義忠信之事卻身心受累


漁父問道:「彈琴的人是做什麼的?」子路回答:「是魯國的君子。」漁父接著問:「此人是哪個家族的?子路回答說:「孔氏家族」。


漁父又問,「孔氏治理些什麼事?」子路沒有回答,子貢卻回答說:「孔氏行忠信仁義之事,以禮樂人倫為綱常。對上忠心於當世君王,對下濟化普通百姓,以利於天下之人。這些呢就是孔氏所治理的事宜了。」漁父又問:「那麼,有一塊土地給孔氏去治理這些事嗎?」子貢說:「沒有」「那麼,現在有候王可以去輔佐嗎?」子貢說:「沒有」,漁父於是笑了笑就離開了,離開的時候說道:「仁義是仁義啊,恐怕免不了勞累了身心,而又危及了生命的本真啊!哎!這樣是離道很遠了啊!」


子貢回來將此事告訴了孔子,孔子立即推開手中的琴,迅速地站了起來:「這是聖人啊!」徑直往河流的下游去尋找這位漁父,到了一處菏澤邊,發現了漁父。而此時漁父也將船撐到岸邊,回頭看到了孔子。孔子往後走了幾步,整頓了衣冠,向漁父作了作揖,往漁父身邊靠近,漁父問:「你有什麼要問的嗎?」孔子恭敬地回答道:「剛才先生走的時候,說了幾句意猶未盡之言,孔丘沒有才德,不能理解這些妙語,還恭請先生明示。」漁父感嘆道:「好啊!你很好學啊!」

孔子感嘆道:「我孔丘一生行仁義忠信之事,卻不免被魯國驅逐,到了衛國也沒有機會發展,受困於陳國和蔡國,如此這樣,身心所受勞累,卻不知道自己到底錯在哪裡?」

漁父教孔子:以真為貴,道法自然



一生行仁義忠信之事卻不免驅逐勞累(資料圖:圖源網路)


漁父說:「有個人非常害怕自己的影子和自己的足跡。於是,他為了躲開自己的足跡,就拚命的跑,但是,越跑的厲害,跑的越遠,這個足跡就越多,自己的影子也就是甩不了。自己還以為是自己跑動慢了、緩了,也就更加拚命地快跑,最後呢,氣力完全耗盡了,也就死去了。如果他知道安靜地呆在陰涼的大樹下,那麼他的影子和足跡就沒有了,他也就不會這樣愚笨的死去了。今天你孔丘也是這樣,拚命地想要將仁義傳播給他人,將自己的思想標準也要求別人做到,這樣的執著也就像那個人一樣執著,所以難免身心受累。」

漁父接著說道:「謹慎地修持好自身、安分地保守好自己的本真,尊重他人他事的自然發展規律,那麼就不會有身心的勞累了。現在,你不能謹慎地修持好自身、安分地保守好自己的本真,不能給予他人他事按照自然而然的發展規律去發展,你不是離道遠了嗎?」


本真是天道


孔子嚴肅而不安地問道:「那麼,先生什麼又是『本真』呢?」


漁父回答道:「真者,精誠之至也。不精不誠,不能動人。」「所以,那些勉強哭泣的人雖然看上去悲傷,卻不是真悲哀;那些裝作發怒的人雖然看上去嚴厲,卻不是真嚴厲;那些勉強裝作親和的人雖然笑臉可掬,卻不是真親和。真悲傷,即使沒有聲音卻哀痛萬分;真怒,即使沒有發作卻整個人很威嚴;真親,即使沒有微笑卻也感受到祥和。真誠在於內,而神態自然而發於外,所以,我們以真為貴。」

漁父教孔子:以真為貴,道法自然



以本真為貴,不拘泥於世俗(資料圖:圖源網路)


「以真為貴,我們用於人事。那麼,孝養雙親自然就慈悲祥和,侍奉君王自然就忠貞不二,歡聚飲酒自然就歡樂融洽,處理喪事自然就悲傷哀痛。忠貞不二侍奉君王的以建立為國為民的功勛為中心,而不用一點自己的私心雜念;歡聚飲酒的以內心的喜樂為中心,而不會刻意選擇和關注喝酒的酒杯、酒壺;處理喪事的以悲痛哀傷為中心,而不會在禮數和風俗上計較;孝養雙親的以雙親安然舒適為中心,而不會去討論和疑慮如何去盡孝。」


「對於禮節和禮儀,這是世俗的人願意去考慮和討論的。本真是天道,本真是自然,永恆而不會改變。所以,聖人『法天貴真』,以天性為法,以本真為貴,不拘泥於世俗。而愚笨的人,卻反過來行事,不能『法天貴真』,而被俗世的人和事所困擾和禁錮,一生庸庸碌碌地在世俗間命運變化,起伏不定,永不能滿足,而不能獲得本真自然之道。可惜啊!而你孔丘過早地沉溺於世人之大偽狀態,而過晚地聽聞道法啊!」說完這些,漁父將船撐離了岸邊,不一會就消失在蘆葦間,不見蹤跡。


孔子嘆息而回。


道法自然


《道德經》第25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大道無所不在,無所不能,人人具足道性,人在天地間,和天地一樣,在道的運化下,發生變化,而這種道的運化規律,我們稱為「自然」法則。


我們一生,有很多人會像那個想要甩掉自己影子和足跡的人那樣,甩掉憂慮和煩惱,痛苦和哀怨,但是結果也如同那個人,怎麼甩都甩不掉,最後還是在憂慮、煩惱、痛苦和哀怨中終其一身,而不明真相。

漁父教孔子:以真為貴,道法自然



自離其偽而不內擾於心(資料圖:圖源網路)


如果我們能夠如同漁父所說那樣,安靜下來,走到陰涼的大樹下面,靜靜地享受那一刻地清靜,那麼足跡和影子就自然消失了。而我們也就自然地甩掉了那些煩惱、憂慮、痛苦和哀怨。


我們的執著,耗散了我們的精氣,遠離了我們的本真,脫離了我們的大道,而對此我們卻絲毫沒有去真正覺察。讓我們自己沉溺於這些煩惱、憂慮、痛苦和哀怨,不能自拔,不知出離。


道法自然,我們可以自修其真而不用外求於人;道法自然,我們可以自離其偽而不用內擾於心。法天貴真,我們可以開發自身天性,找回原來本真;法天貴真,我們可以融合自然玄妙,而與道合真。(編輯:妙眼)


方崇陽道長簡介


無錫市道協副秘書長,周鐵城隍廟住持。江蘇無錫人,2008年至2011年於武當山道教學院學習,2011年至2012年於中國道教學院講經班進修,2010年榮獲全國「嶗山論道」玄門講經二等獎。

漁父教孔子:以真為貴,道法自然



(本文由騰訊道學授權發布,文/方崇陽,選編自方崇陽道長著《道德經與人生》,文匯出版社2015年7月出版。)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道學 的精彩文章:

梨膏糖中續仙緣:天道無情是無私,誰說神仙皆是自了漢?
張三丰祖師《親口訣》解讀
工作求成無可厚非 貪圖捷徑福盡禍來
張至順道長所傳八部金剛功之——預備式至第三部
悵然憶往事:民國道士的窮游風

TAG:騰訊道學 |

您可能感興趣

莊子天道全文譯文 思想家莊子漁父讀後感
打漁父子兵,一家三口漁民,父子出海打漁母親在岸上打理
失意之時去江邊,漁父正在給孔子講課
北宋蘇軾行書《漁父詞》拓本,真是精彩!
明 文彭 草書《漁父詞》賞析:墨痕淡雅,輕鬆洒脫
《三希堂法帖》精品:康里巎巎《漁父辭》,筆畫遒媚、轉折圓勁
流暢俊美:元康里巎巎草書《漁父辭》
蘇軾行書《漁父詞》拓本
沈尹默行書張志和《漁父歌》欣賞
子山《漁父辭》!(清)《三希堂法帖》(第二十三卷:康里巎巎書跡)
現當代名家:王漁父寫意花鳥欣賞(2)
現當代名家:王漁父寫意花鳥欣賞(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