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求人不如求己

求人不如求己

求人不如求己



求人不如求己

佛印與蘇東坡,一起在郊外散步時,途中看到一座馬頭觀音的石像,佛印立即合掌禮拜觀音。


蘇東坡看到這種情形不解地問:「觀音本來是我們要禮拜的對象,為何他的手上與我們同樣掛著念珠而合掌念佛,觀音到底在念誰呢?」


佛印禪師:「這要問你自己。」


蘇東坡:「我怎知觀音手持念珠念誰?」

佛印:「求人不如求己。」


學佛,其實就是學自己,完成自己。禪者有絕對的自尊,大都有放眼天下,捨我其誰的氣概,所謂「自修自悟」、「自食其力」,那就是禪者的榜樣。


我們不知道自己擁有無盡的寶藏,不求諸己,但求諸人,希求別人的關愛,別人的提攜,稍有不能滿足所求,即灰心失望。


但不知道:一個沒有力量的人,怎能擔負責任?一個經常流淚的人,怎麼把歡喜給人?


儒家說:「不患無位,患所以不立。」只要自己條件具備,不求而有。觀音菩薩手拿念珠,稱念自己名號,不就是說明這個意思嗎?

求人不如求己



師說:


佛法里講了很多形式,通過這些形式來鍛煉自己的內心,來啟發自己的內心。


所謂佛的能量,就是萬事萬物的能量,也是自性的能量。真正的佛是自性佛,是我們的自性,也是諸法的自性,這都是一體的。當你的心平靜下來的時候,你的佛性、能量就顯現出來了。如果你的心不定,就根本覺知不到這個佛性,也根本不可能得到這個能量。

我們不要求,而要修,尤其是大乘修行人,要自信、勇敢,應該如是思維:「我要繼承佛的事業,我要成辦佛的事業……」以這種心態去拜佛、念佛,才是對的。


主要的問題是自己不自信,自己內心的信念不堅定,總動搖,總向外求。那些向佛祈求、臨時抱佛腳的人都是不自信的人,若是自己自信的話,還會往外求嗎?還會向佛求保佑嗎?不會的。


一切的功德、福德都是本具的,但因為我們有業力,這些本具的福德、功德被業力遮蔽了,所以顯現不出來。


當你的信念特別堅定,內心特別自信的時候,沒有什麼事是做不到的。那時,成就就在眼前。

——達真堪布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達真堪布 的精彩文章:

《百字明》的功德和利益
陷在「宮裡」的我們
怎樣以三殊勝來攝持金剛薩垛除障法?
逆境中如何堅持菩提心
學佛修行的人都要吃素食嗎

TAG:達真堪布 |

您可能感興趣

求人不如求己。
【極 簡 禪】求人不如求己
職場上,求己不如求人
佛教故事:求人不如求己
求人不如求己,怎樣自己求自己?
林清玄:求人不如求己
智慧箴言:動口不如親為,求人不如求己
鑒別 錢幣 不求人 自學成才 不點你肯定後悔 求人不如求己
佛門公案:求人不如求己
維護健康這件事,求人不如求己
求人不如求己!想看本子不如自己畫吧
求人不如求己!想看本子不如自己畫吧~
求人不如求己,做到四點不做痔瘡的「俘虜」
「幸福」得之不易 泰達保級求人不如求己
自性需要自度,求人不如求己
求人不如求己:命到底好不好,應該看哪裡?——嘴
求人不如求己,王者榮耀正確的上分姿勢
你知道疾病是咋回事嗎,求醫不如求己
歷史回顧:蔣介石訪蘇時什麼要求被拒絕,感嘆「求人不如求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