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蘇軾與門生:一群段子手,一門忠義士

蘇軾與門生:一群段子手,一門忠義士

蘇軾與門生:一群段子手,一門忠義士



還記得蘇門弟子那些才華橫溢的文人逸事嗎?今天再來看看這群段子手歡脫卻又肝膽相照的日常吧~

蘇軾與門生:一群段子手,一門忠義士



蘇軾與門生:


一群段子手,一門忠義士

文/康震


蘇軾門下之所以能匯聚英才,還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個性與道德。六君子與蘇軾之間,不僅是文學的認同,還有個性的認同以及道德觀念的認同。這包括兩個方面:第一、六君子基本上都是個性洒脫、性情詼諧之人,他們雖然都是儒家思想的信仰者、追求者、實踐者,但是並不打算讓儒家的思想僵化成為束縛自己性情個性的繩索,所以他們的個性性情都是比較洒脫自由的。蘇軾就是這樣一個人。


宋哲宗元祐元年九月一日,司馬光去世。這一天,哲宗皇帝率領百官在京城南郊祭祀天地神靈祖先,安放神宗的靈位,宣布天下大赦。九月六日,朝廷的祭祀活動結束,大臣們都趕往司馬光的宰相府弔唁。程頤負責主持司馬光的喪事,卻不許大家在這個時候弔唁司馬光,為什麼?理由來源於孔子的《論語》。因為《論語》中說過:「子於是日哭,則不歌。」於是程頤說:「你們剛剛參加了朝廷的吉禮活動,現在又來參加喪禮,太不嚴肅,不符合古代的禮儀。明天來吧。」 孔子的這段話的確是對禮儀之道的規範,但這種規範也是建立在人們真實情感基礎之上的。轉悲為喜不大符合人之常情,但是樂極生悲、從喜悅轉為悲傷,從情感上來講就比較順暢。正因為如此,當時就有人反駁程頤道:「孔子是說過哭則不歌,但並沒有說歌則不哭呀。」程頤有些尷尬,滿臉漲得通紅,不禁提高了嗓門,繼續高聲爭辯。

蘇軾與門生:一群段子手,一門忠義士


程頤


這件事情本來與蘇軾沒有直接關係,但是一則蘇軾本來就很討厭程頤古板僵硬的作風,二則他看到這種尷尬而滑稽的場面,覺得非常可笑,似乎如鯁在喉,不吐不快!於是止不住加入爭辯的隊伍,進一步挖苦程頤道:「此乃鏖糟陂里叔孫通所制禮也。」(事載宋李燾《續資治通鑒長編》卷393)這句話是什麼意思呢?「叔孫通」是秦漢之際的儒生,劉邦稱帝後,他為漢朝制定了一整套規章與禮儀,算是漢朝開國的大儒、禮儀策劃的總監。「鏖糟陂」則是一處污泥爛草、骯髒不堪的沼澤地,位於東京汴梁西南十五里處,「夏秋積水,沮如泥淖」(宋庄綽《雞肋篇》)。「鏖糟陂里叔孫通」的意思是:程頤是一個從京城郊區污泥髒水泥坑中爬出來的冒牌叔孫通,這套偽規矩都是村學究制定的。這是譏諷程頤拘泥小節,不識大體,是個沒有見過世面的村學究、假學者。


為了司馬光的葬禮,兩人還爆發了進一步衝突,這在《貴耳集》中被記錄了下來:


元祐初,司馬公薨,東坡欲主喪,為伊川所先,東坡不滿意。伊川以古禮斂,用錦囊裹其屍。東坡見而指之曰:「欠一件物事,當寫作信物一角送上閻羅大王。」由是與伊川失歡。


可不是,將屍體用錦囊包裹,不就像一個郵包?直接打包寄給閻羅王,也不用下葬了。這其實是一個玩笑,諷刺程頤拘泥古制,迂腐不堪。當然,這個玩笑開得很刻薄,也只有蘇軾開得出這種玩笑來。我們可以想像出來,司馬光去世的哀悼現場,一派莊重肅穆的氛圍,程頤則是一副僵硬、尷尬、激動的神情,蘇軾勾畫出的卻又是一個漫畫式的程頤形象,這兩者形成鮮明的反差、對照,在場的官員們禁不住哄堂大笑。

蘇軾與門生:一群段子手,一門忠義士



洒脫隨性的蘇軾


蘇軾的這種做派,也影響到了他的弟子們。一次,秦觀與蘇軾兩人在一起閑談,蘇軾取笑秦觀鬍鬚太多。秦觀與老師開玩笑說:「君子多乎哉!」這句話出自於《論語·子罕》,有人稱讚孔子多才多藝——孔子回答說,我從小家境貧寒,所以學會了很多生活技能。但在孔子看來,君子的最高境界在於仁愛,而不在於掌握多少技能。所以他自問:「君子多乎哉?」——君子需要這麼多的技能嗎?自答曰:「不多也。」秦觀巧妙借用原話的諧音,成了「君子多『胡』哉」!將字面意思轉換成「鬍鬚多的就是君子」。蘇軾立即打趣地回答說:「小人樊須也!」這是《論語·子路》中孔子的一句話,原話是「小人哉,樊須也!」樊須是孔子的學生,他向孔子請教如何種地,孔子認為執政者各司其職,要善於抓大事。樊須只關心如何種田這一類具體的小事,不關心仁愛治國的大事,所以是小人,是沒有智慧的人。蘇軾也巧妙地借用諧音,轉換成「小人『繁』須也」,凡是鬍鬚多的人都是小人。用孔聖人的話來開鬍鬚的玩笑,也只有蘇門師生想得出來。這讓程頤知道了,還不知道怎麼嗤之以鼻呢!

還有一則有關程頤的故事,也可說明蘇門上下的性格:


他日國忌,禱於相國寺,程頤令供素饌,子瞻詰之曰:「正叔不好佛,胡為食素?」正叔曰:「禮,居喪不飲酒食肉,忌日,喪之餘也。」子瞻令具肉食,曰:「為劉氏者左袒。」於是范諄夫輩食素,秦、黃輩食肉。(《二程外書》)

蘇軾與門生:一群段子手,一門忠義士



「為劉氏者左袒」是一個典故,當年劉邦死後,呂后不是要專權嗎,周伯就號令劉邦的部下起來反對呂后,以左袒為標誌。左袒,就是把左胳膊都露出來,彷彿纏了一塊紅布似的。凡是擁護劉邦的,就把左邊胳膊露出來。這裡引用這個典故,意思是凡是吃肉的,就把左胳膊露出來。當然,這只是一種說法,也不可能在祭日上真得袒胸露臂。最後,凡是程頤那派都吃白菜,凡是秦觀、黃庭堅這撥蘇門的人都吃肉,這就是北宋很著名的義氣之爭。這不僅僅是一則有趣的故事,更反應了北宋時期兩種不同的性情觀念,兩種不同的做人風格,兩種不同的對待禮教的態度。這不代表蘇軾等人蔑視禮法,而是代表著對禮法的不同理解。禮法是用來規範人性的,而不是用來束縛人性的。如果是束縛的話,蘇軾他們就寫不出那麼多活潑、生動、可愛、為我們所喜愛的作品了。


這是說個性洒脫自然、不拘於禮法。蘇軾與六君子之所以備受後人推崇,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因為他們都大節不虧,都有君子的操守。古人判斷一個人,不僅看其政治才能、文學才華的高下,更要是看其歷朝之大節。說具體點兒,就是彼此之間肝膽相照,榮辱與共,同舟共濟,彼此關愛,不離不棄。關於作為政治家、君子的操守問題,司馬光的學生,外號「殿上虎」的著名學者劉安世這樣評價蘇軾:「士大夫只看立朝大節如何,若大節一虧,則雖有細行,不足贖也。東坡立朝大節極可觀,才意邁峻,惟己之是信。在元豐,則不容於元豐,人慾殺之;在元祐,則雖與老先生議論,亦有不合處,非隨時上下人也。」這叫什麼?這就是政治品格。


蘇門六君子作為一個群體,一直肝膽相照,榮辱與共,同舟共濟,彼此提攜。由於有這個堅定的信念在,使得他們在政治問題、政治觀念上,有自己的獨立人格。一旦被貶,也不會苟且猥瑣,而是光明正大,可以平靜地面對苦難。如當初蘇軾被貶惠州、儋州之後,六君子中擔任官職的人大都被貶。秦觀被貶藤州去世之後,其子秦湛與女婿也就是范祖禹的兒子范溫侯護喪北歸,在長沙與南貶宜州的黃庭堅相遇。黃庭堅與二子執手大哭,遂以銀二十兩為贈。秦觀的兒子秦湛說:您現在也被貶謫,自顧不暇,怎麼能把錢給我呢?黃庭堅跟他講說,你父親在世的時候,我們倆情同骨肉,親如兄弟,現在我也落難了,不能親自去埋葬他,只有用這種方式來表示我對我兄弟的懷念,你們收下吧,這代表著我對他的一番忠義之情(事載《獨醒雜誌》)。

蘇軾與門生:一群段子手,一門忠義士



蘇門諸君子留給後人的印象,多是他們一則則風趣的言談,一篇篇妙絕的詞章,但其實不僅如此,他們有更核心的東西。這就是蘇軾所說的,道德和忠義。這一點,在陳師道身上有更集中的體現。


陳師道一身傲骨,既不屈服於名人,也不屈服於權貴。早年他曾拜曾鞏為師,後來蘇軾非常欣賞他的詩文,希望收入自己的門下,誰知陳師道竟以兩句詩婉言推辭,詩云:「向來一瓣香,敬為曾南豐。」曾南豐就是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這首詩的意思是說,我已經拜曾鞏為師了,所以不便再做你的弟子。但蘇軾絲毫不以為忤,回復說你是曾鞏的學生,曾鞏是我的朋友,並不妨礙你也可以成為我的學生啊,仍然對他加以指導。蘇軾當時是文壇盟主、士林領袖,能成為他的弟子是多少人夢寐以求的。陳師道婉拒這件事,既說明了蘇軾的氣量,也說明了陳師道有幾分文人的傲骨,不盲從、不攀附。


由於陳師道沒有考中進士,無法做官,後來任翰林學士的蘇軾與其他幾個官員推薦他任徐州州學教授。幾年後,蘇軾出任杭州太守,路過南京(今河南商丘)。陳師道便離開徐州,專門到南京來為蘇軾送行。結果朝廷以擅離職守罪名,將他彈劾去職,好不容易得來的官職就這樣沒了。但他並不在意,說「一代不數人,百年能幾見?」——像蘇軾這樣的人,當世能有幾人?我因送他丟官,毫不後悔。有人會說,一開始他不是不願意結交蘇軾嗎?這是兩回事?因為當時他只看到了蘇軾在世俗的地位和名聲,所以不願攀龍附鳳、屈從於權貴。如今當他真正認識到了蘇軾的價值和意義,真心尊崇仰慕。於是,他不惜丟掉官職,只求能親送他一程。這才是真正的欣賞,是超越了世俗浮華的靈魂上的相知與共鳴。


六君子既是文學之士,又是道德之士,我們覺得甚至是金剛之士。他們都堅守原則,又有自己的個性,這樣豐富多彩的人才能走到一塊兒,共同形成北宋歷史上一段非常富有華彩的文學現象和文化現象。蘇門四學士、蘇門六君子給我們的啟發也正在於此:有文學、有道德、有個性、有色彩,有忠義。所以,蘇軾和六君子之間才能結下深厚的友誼,一生中相互欣賞、相互扶持、相看兩不厭。

蘇軾與門生:一群段子手,一門忠義士



作者介紹


康震,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青年長江學者,百家講壇知名學者。

蘇軾與門生:一群段子手,一門忠義士


蘇軾與門生:一群段子手,一門忠義士



欄目主持人


謝琰,文學博士,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講師。章黃國學主編。


特別鳴謝


書院中國文化發展基金會


敦和基金會

蘇軾與門生:一群段子手,一門忠義士



章黃國學


有深度的大眾國學


有趣味的青春國學


有擔當的時代國學


北京師範大學章太炎黃侃學術研究中心


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古代漢語研究所


微信號:zhanghuangguoxue


文章原創|版權所有|轉發請注出處


公眾號主編:孟琢 謝琰 董京塵


責任編輯:蔡若葵 孫雯


美術編輯:張臻 孫雯 高佳玉


專欄畫家:黃亭穎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章黃國學 的精彩文章:

四大名著命名的奧秘
失落中的詩意——讀賈島《尋隱者不遇》
國學漫畫《孔子曰》:一場鬥雞引發的血案
文藝朋友圈:蘇軾與六君子
說說龍泉青瓷

TAG:章黃國學 |

您可能感興趣

對一張琴,一壺酒,一溪雲——蘇軾
「蘇軾」一生文風豪放,他什麼將到手的老婆拱手讓人
蘇軾的一生就像一陣風 揮一揮衣袖不帶走一片雲彩
蘇軾這句詞,是林黛玉一生的總結!
林黛玉一生的境界,都蘊藏在蘇軾這句詞中!
君子火併:蘇軾與他的政敵們
蘇軾是詩詞界的段子手,也是 「北宋第一吃貨」!
千古一遇的才子,蘇軾與章惇互評,眼光都不是一般的歹毒!
蘇軾這句詞,說盡了林黛玉的一生!
詩與蘇軾齊名,詞風多樣,為蘇門四學士之一
蘇軾被捕的那一刻,也曾六神無主,「拉一太守如驅雞犬」
宋初三大文豪之一,自稱孔子門前老虎,蘇軾讀了他的詩差點吐了
蘇軾曾命其子保密一事,生怕同僚知曉,背後的東西正是我們缺失的
文藝朋友圈:蘇軾與六君子
十年生死兩茫茫,曠世奇才蘇軾一生中的三位女子
他是蘇軾烏台詩案的主導者之一,也是宋朝官場的一股清流
原來北宋第一段子手,是蘇軾,驚呆了!
蘇軾的紅顏知己侍妾朝雲是一個怎樣的女子?
蘇軾人生三境界:一蓑煙雨任平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