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魏德東:尊重佛教文化是促進民族團結的根本之道

魏德東:尊重佛教文化是促進民族團結的根本之道

與虔誠信佛的藏族同胞相處,尊重佛教、尊重佛教人士、尊重佛教文化,無疑是搞好民族團結的根本之道。

魏德東:尊重佛教文化是促進民族團結的根本之道


太陽部落的佛教信仰(圖片來源:資料圖)


從黑龍江省大慶直飛青海西寧,又轉機玉樹,再經過4個半小時的顛簸,我們抵達了世界上最高的縣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石渠縣,這裡有「太陽部落」之稱。次日,我們拜訪了川西北最著名的佛寺——色須寺。短短的兩天時間,我們對川、青、藏三省區交匯處的藏傳佛教,有了初步的體認。


入住石渠縣城,已是晚上10點鐘,第一感覺是頭暈,頭疼。詢問後得知,這裡海拔4200多米,比拉薩高500多米,有高原反應很正常。另外這裡的氣溫偏低,晚上在10度以下,很多人服裝準備不足,容易感冒。當天晚上,同行者大多數嘔吐,有位年輕男士感冒加暈車加高原反應,近乎喪命。當地人告訴我們,石渠縣屬於生命禁區,目前有9萬人口,平均壽命約65歲。內地幹部在這裡工作,如果45歲以前退休回家,或可頤養天年;如果45歲以後才回去,絕大多數在兩三年內就會面臨死亡。


石渠縣主要民族是藏族,保持著非常傳統的藏傳佛教信仰。當地幹部告訴我們,男孩出家做喇嘛是民眾最為榮耀的事情,每個藏族家庭至少有一個男孩出家。在人們的心目中,一個剛出家的小沙彌的社會地位,會高於縣城的公務員。目前全縣有60多家寺院,其中最大的色須寺有2000多喇嘛。在一個家家都有僧人的社區,宗教在地方社會事務中自然佔有很高的地位,宗教人士對於社會事務也擁有很大的影響力。

在青藏高原,筆者體會到藏民族的信仰底蘊與傳承。上午,同來的一位喇嘛出門散步,遇到一位老奶奶帶著六七歲的小孫子。老奶奶立刻摘下帽子,向喇嘛合十,深深地彎腰鞠躬。隨後,老奶奶對小孫子說:「不是和你說過見到出家師父要脫帽行禮嗎?」小孫子立刻回答:「奶奶,我記著呢。」然後和奶奶一樣,脫帽合十鞠躬。那一刻,連喇嘛都感受到了震撼。


中午時分,我們驅車禮拜縣城外45公里的色須寺。色須寺始建於1700年,由60多家寺廟組成。色須寺的特點是特別重視文化,設顯密宗兩大學院,下屬5個分院,15個班,是康區能授格西學位的兩大格魯派寺廟之一。近年來,色須寺在全藏區的格西學位考試中屢獲佳績,聲譽日隆。色須寺的負責人赤巴仁波切年富力強,具有很高的威望。


我們此行跟隨的是甘孜州理塘縣麻通寺的夏壩仁波切。夏壩活佛與赤巴活佛年齡相近,都是四十六七歲的年紀,在弘法利生上皆卓有成就,是藏區中年一代傑出僧才的代表。我們的車隊在色須寺十里之外,就被邀請到卡溪扎草原上的大帳篷里,賓主落座,寒暄致禮。落座未久,草原上一片歡呼,藍天白雲間出現了七色彩虹,牧民們歡呼雀躍,歡喜讚歎。從帳篷出來重新上車後,有600名牧民組成的馬隊,沿車隊兩側,護送前行。牧民們一手御馬,一手持幡,浩浩蕩蕩,歡叫不已。氣派超出想像,宛如拍電視劇。


我們此行前來的目的,是祝賀色須寺大雄寶殿落成開光。在藏區的首要感受,就是佛寺的氣派豪華。新落成的大雄寶殿,可供萬人同時念經,是國內目前最大的佛殿,投資近億元,歷時6年完成。站在大殿中央,似乎仍然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這座全中國最大的佛殿就誕生在偏遠高原的太陽部落,見證著信仰的力量。


坐在佛殿外的台階上,望著廣場上手持佛珠彎腰念佛的人流,筆者意識到,與虔誠信佛的藏族同胞相處,尊重佛教、尊重佛教人士、尊重佛教文化,無疑是搞好民族團結的根本之道。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民族宗教網 的精彩文章:

吃素與吃齋的區別
佛陀教您如何正確減肥
中五台和咸陽道教歷史上的神仙
佛法對治八種通病
德國宗教改革與農民戰爭

TAG:中國民族宗教網 |

您可能感興趣

尊重佛教文化是促進民族團結的根本之道
姓氏文化:中華民族的血脈之根
中國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演化而彙集成的民族特質和風采的民族文化
繁榮傳統文化 促進民族團結
從文物看魏晉南北朝民族關係與佛教文化
美文心語:中華民族永不改變的傳統文化
中華民族傳統體育是中國體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中華民族寶貴的文化遺產
語文老教師傾心整理中華傳統文化知識,民族文化的基石不能丟!
孝文帝改革的歷史背景:北魏試圖緩和民族矛盾
老北京人的春節習俗,中華民族的文化根基
「中華民族文化大系」叢書:天之驕子——蒙古族
帕松列龍庄勐提案《加強中國南傳佛教建設維護民族團結促進邊疆穩定》
淺析「中華許氏文化」在「中華民族文化」或「中華氏族文化」中之「共享性」
「中華民族文化大系叢書」:雪域之光——藏族
亞塞拜然,東西方民族和文化的融合交匯地區
高峻 朱勉:林徽因在國徽和人民英雄紀念碑設計中對民族形式的探索與追求
馮雙白:文化傳統是民族文藝作品的「魂」
太極拳是中華民族辯證的理論思維與武術中醫等的完美結合
中國香道文化|沉香文化是中華民族千年文化傳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