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一块石头,皇帝文豪尽折腰

一块石头,皇帝文豪尽折腰

文房四宝之一的砚台,不仅是中国古代文人的文房用具之首,更凝聚了史事传奇、人世沧桑和夙愿宏志。自唐至今,文人多爱砚藏砚,「文人砚」带着它本身的故事一起流传后世。


|李白也称赞|


质地优良的石材与墨相濡相亲,不仅让研墨质量和效率得以提升,且过程舒心愉人,文人自然喜不自胜;石质温润如玉,石纹变幻无穷的天然之美,成就了传统石雕工艺的神技巧思,又让原本单调、枯燥的文房生活变得情趣盎然,更令文人欣喜异常。

一块石头,皇帝文豪尽折腰



《幽荷清气》端砚落款为「康熙癸丑年沈荃」,此砚与原石的石纹相配合——秋波纹上展碧荷,石眼为露珠,筋脉流畅自然。


有太多的唐代著名诗人都曾以诗咏砚。诗人们还互赠佳砚、赋诗以示深情厚谊,诗仙李白在《殷十一赠栗冈砚》中写道:「洒染中山毫,光映吴门练。天寒水不冻,日用心不倦。携此临墨池,还如对君面。」砚在他的笔下尽显一片浪漫情怀。

时入南唐及宋,文人爱砚之情更甚。南唐后主李煜喜砚,还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设置了「砚务官」,掌管造砚,官居九品,每月有俸禄可领。为一块「石头」设立一个特殊的官职,可见它在当时社会上的地位之重。

一块石头,皇帝文豪尽折腰



清代铁保在山东为官时,得到一块上好的淄石,做了几方砚台送纪晓岚。此砚也在《阅微草堂砚谱》中有著录。


苏轼在宋朝算是文人迷砚、藏砚、赏砚的领军人物。其一生不仅访砚、藏砚、赏砚、铭砚乐此不疲,且开设砚屏之雅风。纵观苏东坡一生,其写就砚铭近三十首,几乎占了他全部铭文的一半,足见其爱砚之深。黄庭坚紧跟苏东坡之后,对砚台的钟爱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他曾亲自到龙尾山探砚,作诗《砚山行》而高歌:「不轻不燥禀天然,重实温润如君子。日辉灿灿飞金星,碧云色夺端州紫。」遂成歙砚史上的传世美谈。

清代推动文人砚的关键人物是纪昀,也就是为人熟知的纪晓岚。在他的影响下,清中期之后直至民国,有越来越多的著名文人参与制砚、藏砚,最终将文人砚推至如今都令人仰慕之境。


其实,纪晓岚并不是主动去制砚,而是在写书之余有选择性地收藏。他把阅微草堂的另一个书房取名为「九十九砚斋」——但实际藏砚远超此数。此间的每一方砚台背后几乎都有纪晓岚刻的铭文。


|一石流千古|


端溪石砚是名砚之一,对诸多唐代墓葬的考古发掘可证,端溪石砚是从中唐以后开始有规模开采,至晚唐流行。


至于与端砚齐名、产于江西婺源龙尾山的歙砚,也只是在北宋唐积的《歙州砚谱》中才有追忆——唐开元年间有猎人采歙石为砚;但终不见唐人文献的零星记载。可见,歙砚在唐代仅是以个例初现,至宋代才令文人喜爱。

但也正因中晚唐时期的端州、歙州开启了采石为砚的历史,才让砚慢慢深入文人内心,并确立了文房用具之首的崇高地位,更是造就了砚文化辉煌至今的千年篇章。


从普通的文房用具,到承载情感的文化载体,砚台演化出一个专有名词「文人砚」。

一块石头,皇帝文豪尽折腰


巧用黄膘石雕刻的《将进酒》砚。供图/刘礼福


皆言「文人砚」发端于宋,成形于清,而于清末昭名天下。也正是由于前述上至帝王下至臣宦,包括欧阳修、王安石、蔡襄等知名文人,将砚石之天然与文人之性灵遂渐融合成趣,或参与制砚,或为砚作铭赋诗填词,或著书立说,不仅使砚有别于其他文房用具的单纯工艺品属性,更让砚开始拥有自己蔚为壮观的文化内涵,而且还将砚的发展推向第一个历史高峰,遂成传承中华文化的一种载体。


明代砚制虽基本承沿宋习,但自中后期受社会风尚市井民俗化趋势的影响,分岔路而行:一条是世俗化路线;另一条便是文人砚更趋成熟,书画及文学的养分更多地滋养砚文化,并成为一种流行风尚。砚台被抬高到一个崇高的地位。


到了清代,中国砚台步入最耀眼的「百花齐放春满园」时期,选材配料强调唯美,工艺和雕刻精益求精,形式和题材中诉求丰富多姿,而且「文人砚」更是各自风流。


|主要看气质|


然而,如今为人所津津乐道的「文人砚」,却常与「礼品砚」和「商品砚」难以区别。强调装饰雕刻之美所表现的艺术价值,却是在迎合时代的审美风尚。常从藏家和学者嘴里听到评价如今的文人砚是「美则美矣,了则未了」,说的就是缺少文人的气质。


「文人砚」是砚文化的最佳载体,但文人砚并不是符号化地在砚上雕刻梅兰竹菊。正如王正光常对砚工和求学者所言,砚上之学是表层,旨在知晓雕刻什么纹饰合适;砚下之学是关键,着重表现唯美追求和古雅气质,这才是「文人砚」需要深谙的砚道精神。而「文人砚」的高低之分,便在这文化气息的多少和精神境界的高低。

一块石头,皇帝文豪尽折腰



此方名为《冰肌》的徐公砚为老坑石,此种品质的砚石目前已面临绝产。供图/刘礼福


难怪砚界常言——制砚人的文化素质越高,他的艺术修为越深,他的砚作就越有味道,他的砚作内涵就越丰富;而欣赏砚台的人的文化艺术修养越高,就越能体悟到隐藏在砚台深处和散发于砚台之外的精华与韵味,也越能以丰富的想象力和知识力去诠释和解读砚台,赋予砚台更丰富、更深刻的人文蕴藏。


新媒体编辑/钟新星


以上内容由《世界遗产地理》整理,


文章版权归属原作者,谢绝商用。


|精选文章|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世界遗产地理 的精彩文章:

TAG:世界遗产地理 |
您可能感興趣

「千古一帝康熙皇帝的文治武功
皇帝的稱號來源於三皇五帝,那皇和帝有區別嗎?
古代後宮妃子的侍寢,皇后最好,初一十五皇帝為皇后一人獨霸
【文綉舊照】唯一與皇帝離婚的皇妃
歐文,皇帝身邊的曼巴?
他是歷史上唯一一個集男皇后、皇帝、太上皇於一身的帝王
一生最坎坷的皇帝,三登「皇帝」寶座,被人唾棄!
史上最「小氣」的皇帝——漢文帝
遼國唯一漢族皇后,兒子給皇帝戴綠帽,被閹了!
隋文帝楊堅,中國歷史上第二牛的皇帝
古代五大「嫖客」:文臣武將,風流才子,居然還有一位皇帝
中國古代最成功男寵 皇帝曾提出封其皇后 皇帝謚號文乃一代明君
大唐唯一上了凌煙閣功臣圖的皇帝,也是唯一下過罪己詔的皇帝
古代皇帝後宮佳麗三千,皇帝是靠吃什麼補身體的?
古代皇帝跟妃子床圖,古代皇帝玩弄妃子招數大全
歷史上第一個被戴綠帽子的皇帝,皇后竟和皇叔在一起
雍正皇帝的皇后有幾位?雍正皇帝的皇后的簡介
隋朝開國皇帝隋文帝楊堅一生中最忌諱的一個字
漢朝有一皇帝叫嬪妃只穿開襠褲,但一皇帝的嬪妃連穿裙子都殺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