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文宗不是漢武帝

清文宗不是漢武帝

文/譚伯牛


歷史就是這樣,不一定要查明主從才能延續下去。不管誰主謀,圓明園反正是燒掉了,而圓明園那把大火,不過是祺祥故事的背景,我們要追隨御駕從圓明園到避暑山莊的七日行程,辨別出一路上隱伏的殺機。


這趟行程,是避難,或者叫戰略退守。但是,公開說避難、說退守就不好了,所以公開的說法是「謁陵」,也就是上墳掃墓。出發的當天,還有明詔,說要「君死社稷」,為已成前方的首都軍民打氣。

前面說了,僧格林沁格於軍事實力對比,首先建議撤退。日後中央內部討論此行的得失,卻說成了「事多出肅順所贊畫」,懦弱、誤國、不識大體的黑鍋都讓他背上了。不過,肅順沒有建議撤退,撤退路上的具體事務,倒真由他「贊畫」,而「贊畫」的結果,就把未來的兩宮太后都給得罪了。肅順先於大隊人馬離京,安排一路上的供應以及到達之後的安置。事出倉促,他只能盡量安排好咸豐的生活,其他人眾,包括慈安、慈禧二後的供應就管不了那麼多,所以「後、妃不得食,唯以豆乳充飯」。而肅順跟在咸豐邊上,隨身攜帶「食擔」,酒肉俱全,兩位爺一路吃喝拉撒,與出遊無異。二位娘娘天天喝豆奶,純屬逃難級別的飲食標準,當然會「以此切齒於肅順」了。


到了承德,她們一肚子氣沒消化掉,都要出在皇帝身上。抵達承德後,飲食恢復往日標準,慈安就說:「流離羈旅,何用看席?請蠲之。」意思就是老娘一路上沒吃好,乾脆以後也別吃好的了。咸豐說,對,我得吩咐一下肅六(肅順在家排行如此)。肅順多聰明的人,知道咸豐肯定不樂意喝豆奶啊,於是回復:娘娘說得對,資金確實有困難,應該節省。但是突然調低腐敗指數,外人(包括承德的辦事人員以及留京的辦撫人員)必會「驚疑」,妄自猜測行宮的內部情況以及朝廷的財政實力,導致發生不可意料的事情。咸豐「心喜所對」,原來吃香喝辣全是為了社稷的安危,一席之義大矣哉!於是告訴頭髮長見識短的皇后:「肅六雲不可。」可憐的肅順,再次招致兩位娘娘的嫉恨,「後益惡肅順矣」。


儘管吃得不錯,咸豐的心情並不好。九月,和議成,是為中英、中法《北京條約》;而俄羅斯趁火打劫,借口調停有功,也簽了個《中俄北京條約》,將烏蘇里江以東地區盡數吞併。剿匪方面,支撐東南半壁江山的驍將張國樑自幾個月前大營潰散後,杳無下落,江蘇「糜爛」,形勢大壞。內憂外患,百感交集,所以心病引發身病,龍體大大不適。而圓明園被焚的消息,更是令人心碎;留下美好回憶的園池殿閣,如今都成了斷壁殘垣,獨悼遺蹤,情何以堪?本來議和成功即應回京收拾殘局,由此之故,十月一日,詔:「天氣漸寒,暫緩迴鑾。」


身體不好,就要安排後事。雖然這年剛滿三十,但是「咳嗽不止,時有紅痰」,兆頭確實不好,為國家社稷考慮,早一點安排後事,確有必要。皇帝的後事,最要者就是立太子。咸豐只有一個不到五歲的兒子,省去了定嫡的麻煩,但是更大的麻煩卻隨之產生,那就是如何防止太子生母侵權誤國的麻煩。中國帝王自有其一套家學,不論國事、家事,都有列代明君聖主做榜樣,預防像慈禧這樣年富力強的幼帝之母,該拜誰為師呢?

漢武帝過河間,有個媒婆化裝成「望氣」的術士,向他推薦了個患有小兒麻痹症的趙姓「奇女」。找來一看,「兩手皆拳」,武帝伸手一掰,伸屈自如,此女的麻痹症竟然不治而愈。「由是得幸」,給他生了個兒子,也就是後來的漢昭帝。「奇女」居鉤弋宮,史稱「鉤弋夫人」。昭帝五歲時(跟載淳差不多大),漢武帝命畫工作《周公負成王圖》,掛在甘泉宮,「於是左右群臣知武帝意欲立少子也」。不久,武帝自知大限將至,乃無故「譴責鉤弋夫人」,夫人叩頭求饒,武帝但說送去下獄。夫人臨行回顧,使勁拋媚眼,武帝罵道:「趣行!女不得活。」(白話宜譯為:快滾!你死定了。)鉤弋夫人遂在雲陽宮被殺。武帝殺了太子生母還不夠,其他為他生了兒子的妃嬪,「無不譴死」。


左右群臣不解,問:「且立其子,何去其母乎?」武帝說,嗯,你們蠢人不能明白,這很正常嘛。以前國家為什麼亂?就是因為「主少母壯」啊。寡後獨居,必定驕蹇,必定淫亂,必定自恣,誰能管住她?你們就忘了呂后的故事嗎?補續《史記》的褚少孫對漢武帝這招讚不絕口:


「豈可謂非賢聖哉!昭然遠見,為後世計慮,固非淺聞愚儒之所及也。謚為『武』,豈虛哉!」


讀「相砍書」長大的後代君臣,沒有不知道鉤弋故事的,謚為「文」的咸豐帝也不例外。所以咸豐問身後之計於肅順,說不日將效漢武故事,「卿謂何如?」肅順給的建議就是應該照辦。但是,咸豐畢竟不是「聖賢」,不忍在生前動手,而是病篤時寫了封遺詔給皇后慈安,說慈禧若有不法,即可誅之。後來,慈禧在自己身上割了塊肥肉,煲了一鍋高湯,給慈安進補,慈安一時激動,就把這道遺詔燒了。清文宗(即咸豐)不是漢武帝的好學生,將來重修《清史》的袞袞諸公,在此段記載後務必仿照「太史公曰」的格式,加以批語,揭示婦人之仁足以絕後(同治就沒有兒子)、亡國的教訓。


摘自《戰天京:晚清軍政傳信錄》

清文宗不是漢武帝



講史


我們提供知識,以了解人類的過去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講史 的精彩文章:

拒絕湘軍總指揮!解密左宗棠與曾國藩之間的微妙關係
迦太基的漢尼拔為什麼打不過羅馬?
羅馬對外征戰均在共和時期完成,到了奧古斯都才放棄
你肯定知道德川家康,但你一定不了解他的伏見城
她曾謀劃廢掉唐高宗,卻因陰謀敗露而被賜死殞命

TAG:講史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漢朝鼎盛巔峰的皇帝,既不是漢武帝,也不是漢光武帝
漢武帝簡介
漢武帝曾經是個「文青」
漢武帝劉徹簡介 漢武帝之後的皇帝是誰
漢武帝 文治武功
漢武帝的太子是誰 繼承漢武帝皇位的是誰
漢宣帝比漢武帝文治武功還牛?懂歷史的人都說是的
漢朝最有名皇帝是漢武帝,但他卻是以仁、孝振興了大漢
荒唐不靠譜:智聖東方朔不被漢武帝重用的真正原因
古代十大痴情帝王,漢武帝唐玄宗上榜,第一名我竟然不認識!
漢武帝、嘉靖、雍正 這些廟號世宗的皇帝誰才是真正的賢君聖主?
漢武帝一朝政治真相|文史宴
漢武帝,唐太宗,康熙皇帝這些稱呼的意思大不相同
漢武帝劉徹:一代明帝漢武帝的功與過有哪些?
中國西漢皇帝漢武帝劉徹誕生
漢武帝信儒家嗎
漢朝傑出領袖漢武帝劉徹
漢武帝的歷史功績 漢武帝之死解密
大漢最受好評皇帝不是漢高祖,也不是漢武帝,而是默默無聞的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