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特斯拉是怎樣改變世界的-第一期

特斯拉是怎樣改變世界的-第一期

特斯拉是怎樣改變世界的-第一期



電動汽車關係著人類未來利用和儲存能源的方式,更關係著大氣環境和人類的能源結構,並終將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和種族特性,因為化石燃料絕不是一個多星球物種應該依賴的能源形勢,這個思想和火星移民的初衷是不謀而合的,可以說馬斯克真是為人類未來操碎了心。

連刊:


更多敬請關注「博科園」下期更新

特斯拉是怎樣改變世界的-第一期


能量非常重要。沒有能量,我們是這樣的:

特斯拉是怎樣改變世界的-第一期



但是能量到底是什麼?字典對「能量」的定義是:「物質做功的能力」。而字典對「功」的定義是:「力克服阻礙或導致分子變化的作用」。兩個定義結合起來,「能量」就是:「物質和輻射的屬性,體現為施加力來克服阻礙或導致分子變化的能力」。


這種解釋也太乏味了,我們不妨將其定義為「能讓事物幹事的東西」。

但是能量的詭譎之處就在於「能量守恆定律」的存在,該定律表示,能量無法創造或者消滅,只能傳遞,或從一種形式轉換成另一種形式。由於每種生物都需要能量才能做事,但又不能自己製造能量,因此我們都別無選擇,只能從別處「盜取」能量。


幾乎所有地球生物使用的能量最初都是來自太陽(2)。太陽的能量是形成颳風下雨的來源,並為地球生物的總和——生物圈提供動力。


焦耳是能量的通用單位,1焦耳就是1牛頓的力使物體移動1米的距離所用的能量(3)。雖然太陽的能量能為任何動物提供光和熱,但在體內為我們提供動力的能量最初是太陽給予植物的,這些能量正是通過植物進入了生物圈。

特斯拉是怎樣改變世界的-第一期


食物就是這樣產生的——植物知道如何吸收太陽的能量並將其轉化成食物。


從此天下大亂,生物們開始相互殘殺,以盜取對方的能量。


我們使用「食物鏈」這個虛偽的委婉語來指代這個殺害/盜取循環,用「食用」來指代「盜取其他生物的能量並將其殺害」。「捕食者」是一個總是喜歡奪取其他生物的能量的傢伙,而「被捕食者」則是被其他生物欺負並奪取其能量的可憐蟲。植物是唯一謹守規則的無辜者,但這也是因為它們有太陽做乾爹,而人類則是主宰生物圈的黑社會老大,對其他任何生物都毫不客氣,隨時予取予求。這並不是一個多好的系統,但運轉順暢。


在很長的時期里,這一切都運轉正常,但最近幾十萬年,人類開始意識到:把新能量吸收到身體里確實很不錯,但再把這些能量用出去可就讓人不爽了:消耗大量能量去跑步或做事當然沒有安然閑坐、把能量留在身體里那麼愜意。因此人類變聰明了,開始想辦法將能量從其他生物體內取出為自己做事,這樣,人類既能獲取它們的能量,又能食用它們。有時這種方法有些下流:

特斯拉是怎樣改變世界的-第一期



但能量並非僅存在於生物體內。我們身邊就漂著能量在不停旋轉、跳躍,因此人類發明了「科技」這種概念,想出了利用身邊這些能量的方法。他們製造了風車,可以在風吹過時盜取其能量,並將風能轉化成機械能來碾磨食物。他們建造了帆船,可以將風能轉化成可控制的帆船動能。水吸收了太陽的輻射能,並在蒸發時將其轉化成重力勢能,然後在下雨天雨水流過大地時轉化成動能,而人類便由此抓住機會建造了水車和水壩來獲取能量。


但人類發明的最偉大的能量盜取技術是燃燒。對於風或水,你只能在其經過時獲取動能,但當你學會燒東西之後,你就能將一個吸收了多年能量的物體,一次性把它的能量釋放出來。這就是能量的爆發。


他們將這種爆發稱為火,因為火產生的能量是熱能和光能這種對人類有用的形式,因此燃燒物體成為了一種普遍的行為。


馴服猛獸


我們已經學會了如何利用風和水的能量,能夠駕馭它們並將其轉化成動力來用,但在面對能量最強大的火時,除了在旁邊取取暖,做點吃的,獲得一些普通的福利,我們並沒有真正想出什麼利用火的方法。火就是一頭猛獸,還沒有人能駕馭它。


但後來,突破口出現了。這個突破口就是蒸汽。


火能很難駕馭,但如果將其傳導到水中,就會讓水分子越來越躁動不安,到處衝撞,到最後這些水分子將會完全失控並開始躍出水面,藉助下面熊熊烈火的動力向上蒸發。你就這樣將原來不知如何直接駕馭的火的熱能成功轉化成了可以控制的強力蒸汽。


有了蒸汽動力作為工具,18世紀的發明家們掀起了一場創新風暴。他們終於掌握了可以真正用來做事的能量,這開啟了各種可能性。突破又引發了更多的突破,到18世紀末19世紀初,這一系列突破到達高潮——蒸汽機橫空出世,這項發明被稱為人類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轉折點。


請想像水壺燒開時嘯叫的樣子。如果不讓蒸汽從壺嘴裡向外噴,而是將壺嘴連接到一根管子上,再通過這根管子將噴發的蒸汽導引排放到一個空的汽缸之中。蒸汽進出汽缸的過程,便會推動汽缸中的「活塞」有力地前後運動。這是以高度簡化的方式說明蒸汽機的工作原理。在不同的交通工具上,活塞的前後運動可以做不同的事。例如,在機車中,把活塞連接到一個連桿上,其前後運動就會會推動車輪轉動:

特斯拉是怎樣改變世界的-第一期 點擊播放 GIF/192K



利用蒸汽機,人類將帆船升級成了汽船,將畜力車升級成了機動車。在工廠中,人們也利用蒸汽來工作,將水車換成了效率高得多的汽輪機。


由於人類具備了一種新的能力,能以快得多的速度運輸更多的貨物和材料,而且運輸的距離也遠遠超過從前,接收這些貨物和材料的工廠也擁有前所未有的高效率,因此工業革命全面爆發!人們常說工業革命是由蒸汽所推動,但蒸汽其實只是媒介——從燃燒中被動受益了數十萬年之後,我們終於馴服了火這頭猛獸,因此工業革命其實是由推動的。


挖到寶藏


調教好了火就意味著人們現在需要比以前多得多的東西用來燃燒。在人類歷史的大部分時期,當人們想要燒火時,就會去找木頭——這很容易。然而,到了19世紀,由於我們對燃燒產生了新的需求,木頭已經完全不夠用了。


我們知道還有其他東西也可以燒——在英國,作為對木頭的補充,人們常常燒一種他們在水邊找到的岩石狀黑色物質。他們稱之為煤。


問題是,不同於木頭,英國大多數煤並不是裸露在地表,而是藏在地下。工業革命開始後,英國就開始挖煤,因為他們將需要大量的煤。隨著工業革命在歐洲和北美蔓延,歐洲人和美洲人也開始挖煤,因為他們同樣需要大量的煤。


隨著大家都開始挖煤,他們又找到了別的東西。他們在孔隙中發現了我們現在稱為天然氣的可燃氣體,還在油層中發現了我們現在稱為原油的黑色黏稠可燃液體。原來,人類一直沒發現自己的腳底下就藏著一個密封的巨大可燃能量寶藏。這就像狗在林子里挖坑埋骨頭,卻發現了一個滿是豬肉的地洞。


找到一地洞豬肉的狗會怎麼做?它會停下來謹慎思考如何處理,或者考慮健康方面的後果嗎?呵呵,它只會大快朵頤。它想都不會去想,直接大吃特吃。


整個19世紀,煤礦和石油鑽塔到處都是。這種新型能量來源的使用推動了經濟的起飛,同時也有力促進了創新,神奇的新技術隨之產生,電力革命到來了。


像蒸汽機技術一樣,電力革命也應歸功於數百年來眾多創新者的共同努力,但這次革命最終到19世紀80年代才集中爆發。時至今日,這場革命可能仍是人類歷史上最重要的技術變革,在這場變革中,電將燃燒的無序能量轉化成一種高度可控且用途極其豐富的能量形式——電能。利用蒸汽作為主要媒介,所有燃燒的能量都能通過井井有條的線網進行長途傳輸,輸送到住宅和商業建築,呆萌在插座中隨時供用戶使用。電能幾乎可以轉化成任何能量——這種能量可以用來燒水,將水冷凍成冰,為房間提供照明,或者撥打電話。如果說蒸汽是馴服了猛獸,那電力就是將這頭猛獸變成了神通廣大的忠僕,永遠聽候我們的調遣。人類在歷史上首次掌握了能量的開關。


就在這一切正在發生的時候,另一場革命已經起步。那時,火已經在為輪船、火車、工廠甚至最新、最神奇的電力提供能量,但個人交通還停留在1775年,仍由草料提供能量,不過19世紀後期的人類已經知道可以改善這種狀況。如果用火給馬這種動物提供能量,那它一定會抓狂,於是人類再次開始創新,幾十年後,發動機汽缸里充滿火焰的巨大的,金屬的馬兒們便到處都是了。


隨著煤、石油和天然氣激發出了前所未有的創新,它們引發的新技術浪潮催生了空前龐大的燃料需求,這又進一步刺激了挖掘者們的野心。一些公司以日益擴大的規模源源不斷地挖掘、吸取和抽取地下的能源寶藏(如約翰·D·洛克菲勒創立的標準石油公司),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土豪企業。人類從此成為地球上最幸運的群體,隨著人類開始挖掘取之不盡的地下寶庫,一個新的世界拉開了帷幕。。


___________


讓我們回到現代吧。


用地下燃料為世界提供能源已經是兩百多年前的創新成果了。。但在2015年的今天,這還是人類獲取能量的主要方法如圖:

特斯拉是怎樣改變世界的-第一期



我們還是可以用狗來比喻——如果有什麼好吃的,它們往往根本停不下來,並且也沒有其他的因素在作怪 。現代關於能源的爭論歸根結底就是:狗是仍可以在地洞里享受還是因為膩得發慌或豬肉吃光而沒法享受了?


——其實這也是個問題,因為自從找到地洞之後,它的身體長得越來越大,即使走出洞外,它也根本沒法滿足自己已經養大了的胃口。


你可能已經注意到,討論這個狀況的人非常多,他們觀點非常多,理由非常多,說到的東西也非常多。有些人說的很實在,但也有很多人要麼是不知所云,要麼是討論時別有用心。這使得一個本來就非常複雜麻煩毛病多的主題愈發讓人困惑了。


所以我們需要梳理一下到底發生了什麼。


首先,化石燃料究竟是什麼,它們來自哪裡?


化石燃料之所以叫化石燃料,是因為它們是古生物的遺體。此處的「古代」橫跨很長的一段時期。形成當今化石燃料的最古老的生物生活在前寒武紀,也就是陸地上出現動植物之前,要不是成為化石,這些生物本來會成為海洋藻類。人們往往以為化石燃料是由恐龍形成的,但其實汽油中的恐龍成分都來自最近幾億年(比較靠後的一段時期),而且所佔比例很少。化石燃料中占最大比例的是生活在石炭紀(時間跨度為5000萬年,大約結束於3億年前)的植物、動物和藻類,在這段時期,地球上有很多面積巨大、深度較淺的沼澤。這些沼澤非常重要,因為它可以讓死亡的生物得到保存。如果生物死在一般的地方,就會腐爛而不會成為化石燃料。一旦在沼澤中死亡並沉到底部,石炭紀生物往往就會迅速被沙土覆蓋,帶著原封未動的能量埋在地下。


幾億年後,這些有機體都在高溫高壓條件下受到擠壓,轉化成富含能量的固體、液體或氣體,即煤、石油和天然氣。下面的藍框文字簡要梳理了化石燃料的基本情況:


化石燃料事實梳理框


,是一種在稱為「煤層」的地層中發現的黑色沉積岩,在三種化石燃燒中價格最便宜、儲量最豐富,幾乎全部用於發電。它也是二氧化碳排放的罪魁禍首,產生相同熱量時,煤排放的二氧化碳比石油多30%,與天然氣相比則多出一倍左右。美國擁有世界煤藏總量的22%,在所有國家中位居首位,美國之於煤就如同沙烏地阿拉伯之於石油。然而,目前中國已經成為世界最大的煤炭消費國——近年來全世界燒掉的煤有一半以上都集中在中國。


石油,又稱為原油,是一種黏稠的黑色液體,常見於地下深處的油層。原油抽取出來後,便會進行精鍊,在這一過程中人們會利用沸點的不同對其進行分離,得到各種不同的物質。以下是2014年美國每桶石油的典型分離結果:


44.9%為汽車用汽油


29.8%為燃料油和柴油


13.8%為蠟、合成橡膠和塑料等其他產品


9.5%為航空煤油(煤油)


2.0%為瀝青


美國目前是世界最大的石油消費國,消耗掉了全球20%以上的石油,消費量約是第二大消費國的兩倍。美國還是世界三大石油生產國之一,與沙烏地阿拉伯和俄羅斯並列,三國的石油產量大致相同。


天然氣,是地下石油在超高溫條件下蒸發形成的產物,見於地下孔隙中,常常鄰近石油儲藏層。作為三種化石燃料中「最清潔的能源」,它被用作爐灶燃料,或者用於室內取暖(如果不採用電力或石油取暖),並且是主要的電力來源之一(約佔美國電力的20%)。天然氣的使用比重正在日益上升,目前幾乎佔世界能源的四分之一。天然氣比重上升的原因之一是,科學家發現了一種從地球提取天然氣的新方法,即「水力壓裂法」,這種方法利用水、沙和化學物質的混合物將富含天然氣的頁岩上壓出裂縫,使天然氣得以釋放。這種方法非常高效,但由於存在一些嚴重的環境問題,因此也存在一定的爭議——此視頻很好地說明了這個問題。


至於人們究竟為什麼認為化石燃料會造成問題,我們將重點探討最常見的兩條原因:


第1條:氣候變化確實是個問題


先不管各有關部門、專家和各CEO們的說法,請關注三項事實:


事實1:燃燒化石燃料使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上升


在探討數據之前,請首先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燃燒化石燃料會釋放二氧化碳?


答案非常簡單:燃燒是光合作用的反向過程


植物在生長過程中通過光合作用製造養分。按照最簡化的描述,光合作用過程中,植物從空氣中吸收二氧化碳並從太陽吸收光能,將二氧化碳分解為碳(C)和氧氣(O2)。植物留下碳,並將氧氣作為廢產物釋放。太陽的光能作為化學能儲存在植物體內,可供植物使用。


因此,木頭實際上是一個「碳塊」,內部儲存著化學能。


木頭燃燒就是光合作用的反向過程。通常情況下,空氣中的氧會與木頭中的碳分子擦肩而過,因此樹木一般不會著火。但當氧分子運動速度足夠快時,它就會撞進木頭的碳分子,兩者會結合在一起,然後氧和碳會重新組合成二氧化碳。這種結合會釋放出化學能,進而撞上附近的其他氧分子,導致它們速度加快,當它們運動速度足夠快時,便會與木頭的其他碳分子結合在一起,進而釋放更多的化學能。這會導致一種鏈式反應,這時木頭就會著火。因此木頭燃燒就是木頭中的碳分子與空氣中的氧分子結合并釋放二氧化碳的過程。


當然,燒木頭的人完全不關心這個過程——他們關心的是這種二氧化碳形成過程中釋放的能量。木頭中儲存的所有化學能的釋放會產生充滿光和熱的燦爛火焰。樹木多年靜靜地吸收碳分子和太陽能,然後會在燃燒中一次性爆發,將碳和太陽能釋放回自然界。


換句話說,光合作用只是從大氣中將碳和太陽能綁架回來,在這兩者困作人質多年後,燃燒會將其釋放,碳重新組合,以二氧化碳的形式爆發出來,而太陽能則以火的形式發散出來,這意味著火本質上只是密封的太陽能。


但燃燒木頭釋放二氧化碳並不會影響大氣碳含量。為什麼?因為將要釋放的碳之前就是在大氣里的,即使你沒把木頭點著,它也很可能會分解,最終將碳釋放回自然界。木頭中的碳只是暫時的人質,碳通過燃燒釋放幾乎沒什麼影響。


碳從大氣流入植物和動物,進入大地和水,然後又從這些事物中釋放回大氣,這就是所謂的碳循環。在任何時間點,地球的動態碳循環都存在一定的碳含量。燃燒木頭不會改變該含量,因為碳循環「預期」這些碳會在大地、水或空氣中流轉。


但有時,循環中會有少量的碳長期泄漏到循環之外,這是因為植物或動物死亡後由於某種原因並未像平常那樣腐爛。相反,它們還沒來得及腐爛並將碳釋放回碳循環,便被埋到了地下。隨著時間的推移,此類泄漏的碳逐漸累積。現在,地球化石燃料已經累積了大量泄漏的碳——這些碳很早以前就開始被永久作為人質,而且碳循環也預期它們不會參與自己的標準流程。


你必須牢記,當人類發現地下這些被綁架的碳時,對他們來說,碳不是關注重點。他們關注的是歷經3億年形成、密集儲存著太陽能的無限能源寶藏,這是數以萬億計能量原封未動的太古植物,而由於沒有法律保護此類石炭紀植物資產,人類可以將其全部攫取。這是有史以來規模最大的能量盜取。


我們毫不客氣地盜取地下寶藏時,一點都不曾擔心這樣一個事實:提取此類能量也意味著是在攫取最早在前寒武紀就埋藏地下的碳,由於火車需要燃料,汽車需要動力,建築需要供暖,因此能量的誘惑無法抵擋。


這些能量產生了巨大影響,人類現在能享受高大上的生活正是要歸功於它們。但是這些碳分子也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自1958年起,科學家Charles Keeling開始在夏威夷莫納羅亞山的一座觀測站上測量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目前測量仍在繼續。其結果如圖:

特斯拉是怎樣改變世界的-第一期



上升的鋸齒形是由於每年夏季植物吸收二氧化碳導致含量下降,而冬季葉子枯死又導致含量再次上升。但總體趨勢清晰無疑。為了從更大的時間背景探討這一問題,科學家們利用冰層鑽探技術採集了過去40萬年二氧化碳含量的精確數據。以下就是他們取得的研究結果:

特斯拉是怎樣改變世界的-第一期



過去40萬年里,大氣二氧化碳含量都在約百萬分之180到300之間波動,從未超過百萬分之300,但最近一個世紀,二氧化碳含量突然飆升至400(目前為百萬分之403)。


因此現在大氣二氧化碳含量不再是0.02%或0.03%,而是0.04%,並且可能正在向0.05%乃至更高的水平邁進。但我們先不作任何判斷。我們知道的就是第1項事實,它說明了二氧化碳含量正在快速上升。


事實2:隨著大氣CO2 含量上升,溫度也隨之上升


科學家挖掘出的冰芯不僅揭示了以前的二氧化碳含量,還揭示了以前的溫度情況。其結果如下:

特斯拉是怎樣改變世界的-第一期



不難發現其中的關聯。原因非常簡單——二氧化碳是一種溫室氣體。現實中溫室的工作原理是,玻璃可讓太陽能射入溫室,然後又將其作為熱能大量儲存在室內。大氣中存在少量可以起到相同作用的化學物質,它們可讓光線射入,然後擋住部分從地面反射回太空的光線,使地球表面變暖。


火星平均溫度為-55oC,比較恐怖,但金星可就真稱得上是地獄了——平均溫度高達462oC。沒有哪個行星比金星更恐怖了。為什麼?因為二氧化碳。火星大氣層比地球稀薄得多,因此太陽能很容易逃逸,但金星大氣層要厚得多,其二氧化碳是地球的300倍,因此儲存了大量的熱量。水星比金星更靠近太陽,但沒有大氣層,因此溫度低於金星。在白天,水星幾乎和金星一樣熱,但在夜晚它會變得非常寒冷,而金星在夜晚還是和白天一樣熱,因為熱量永久儲存在厚厚的大氣層中。


所以說,大氣二氧化碳增加會導致溫度上升是有道理的,但是會上升多少?與工業化以前的平均溫度相比,目前的平均溫度上升了將近1oC。但由於二氧化碳含量持續上升,很多科學家預計溫度也會持續上升。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UN-supported Intergovernmenta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IPCC)是由來自多國的1300名獨立科學家組成的專家組,該委員會發表了一份報告,其中列舉了大量獨立實驗室對溫度的預測。此類實驗室認為,如果不採取行動改變目前的二氧化碳排放趨勢,將會出現以下情形:

特斯拉是怎樣改變世界的-第一期



有少數人認為這種預測太過誇張,他們指出,根據一種廣泛接受的理論,由於一種「反饋」環路的作用,大氣中的水蒸氣會放大碳排放的影響,在這種迴路中,二氧化碳增加所導致的溫度小幅上升會增加水的蒸發,由於水蒸氣也是一種溫室氣體,因此會導致地球表面變暖,而這又會進一步增加水的蒸發,如此循環不息。如果沒有這種「反饋」環路,二氧化碳排放導致的溫度上升將會減少2-3倍。然而即使是最強硬的質疑者通常也認同,二氧化碳排放的確會導致溫度上升。


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 (IPPC) 還估計,二氧化碳含量和溫度的變化有90%以上可能都是人類活動所導致(呃類似於說,90%以上的暴風雨可能都是雲層活動所導致)。那麼現在問題來了——溫度發生多大的變化才會讓一切變得一團糟?


事實3:溫度不必發生很大的變化就能讓一切變得一團糟


18000年前,全球溫度約比20世紀平均溫度低5oC。這讓加拿大、斯堪的納維亞以及英國和美國的一半地區覆蓋在半英里厚的冰層之下。這就是5oC的威力。


(圖)


1億年前,溫度比現在高6-10oC,南北極都有棕櫚樹,整個地球都不存在永久冰,海平面比現在高200米,那時出現了小短手同學:

特斯拉是怎樣改變世界的-第一期



因此,目前我們處於一個不太大的生存區間內,並且可能要想方設法留在這個區間里:

特斯拉是怎樣改變世界的-第一期



而且,實際情況比表面印象更加脆弱。首先,平均溫度無需「災難性上升」便能導致災難,因為平均溫度只要上升3oC,最高溫度就會上升很多。58oC這樣的異常高溫天氣只要出現一天,地球上的大多數農作物和動物就會滅絕。其次,因為一個行星總體溫度可以一直低到絕對零度:-273oC,所以5oC的變化雖然足以使北半球覆蓋在冰的海洋之下,但實際上僅是約1.5%的溫度浮動,更不用說10%這樣的浮動會帶來什麼後果。我們只要將我們的溫度生存區與整體溫度範圍進行對比,就會明白我們習慣的世界之所以還是現在的樣子,只是因為各種條件處於一種非常特殊與微妙的平衡狀態。

特斯拉是怎樣改變世界的-第一期



如上所述,目前平均溫度正在緩慢上升,與工業化以前的平均溫度相比即將超出1oC(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表示目前上升0.86oC)。關於溫度上升到多少才會導致真正的劇烈變化,科學家們還爭議著。最近20年,100多個國家都已經同意要努力將全球溫度上升幅度控制在2oC以內,但人們對此還存在各種不同觀點。關於溫度上升2oC的影響,我在研究過程中接觸到的有些可靠消息認為,2o的上限過低,我們可以安全承受更大的溫度上升幅度,而其他消息來源則認為,2o的目標太高,我們低估了溫度變化2oC導致的災難會有多嚴重。關於我們能否將溫度變化控制在2oC以內,我也接觸到了各種不同的觀點——有些人認為,如果進行適當的限制,我們能將溫度變化控制在2oC以內;而其他人則認為沒有辦法將溫度變化控制在2oC以內,因為上升勢頭已經足夠強大,即使未來幾年我們停止產生碳排放,地球仍然會繼續變暖,溫度上升幅度將超過2oC。


那我們應該怎麼搞?


我們今天的目標並非研究這些爭論,找出真理,因為沒有人能給出肯定的答案。我們不會討論具體的問題,海平面、污染、暴風雨或者視頻里那隻由於冰山融化而超悲慘的北極熊>。

特斯拉是怎樣改變世界的-第一期



三項事實最終可簡化為一句話:


好吧。但是我們也不要排斥質疑者。我們可以將其修改成一種留有充分質疑空間的結論:


如果我們繼續按照現在的規模燃燒化石燃料,情況可能很快就會真的變得一團糟。


請牢記以上結論,接下來我們將探討人們對於化石燃料的第二大顧慮:


第2條:化石燃料有時盡


到目前為止,我每每提到化石燃料儲量,也就是地下那片能量海洋時,多次用到了「取之不盡」這個詞,因為這是19世紀時它給人們的感覺,而且即便是現在,當你了解到地下仍有多少化石燃料等待開採時,它往往也會給你這樣的感覺。但實際上,地球的化石燃料儲量並非取之不竭,而是「天長地久有時盡」。


化石燃料何時耗儘是一個複雜而模糊的問題。你可以在類似這樣的網站上看到類似這樣的報告,如下的圖表顯示,如果我們繼續保持現狀,化石燃料耗盡的日子就不太遠了:

特斯拉是怎樣改變世界的-第一期



而且,你還可以在此類網站上看到《中情局世界概況》(CIA World Factbook),該文件指出,當石油和天然氣耗盡時,煤炭使用將會增加,因此我們實際擁有的時間更少:

特斯拉是怎樣改變世界的-第一期



其他網站則指出,以上網站上引用的統計數據都是基於探明儲量,而每一年,我們都在發現新的化石燃料來源,如焦油砂中封存的石油或者海底儲量豐富的甲烷水合物,並且都在開發新的開採技術,如水力壓裂法或水平鑽井。此類來源表示,幾百年內我們都不太可能耗盡化石燃料。對於這些消息來源,一種常見的反對觀點是,即使化石燃料不會耗盡,但如果隨著時間的推移化石燃料的開採越發困難、昂貴,我們還是會面臨嚴重的問題。


不管化石燃料究竟幾時會耗盡,如果那時全世界對這類燃料依賴程度不減,到時必然會出現大規模的經濟崩潰。隨著化石燃料越來越稀缺,其價格會扶搖直上。這將導致人們一窩蜂急著去開發可再生能源技術,但到那時才想要防止世界經濟崩潰,可能已經為時太晚了。


其實,我們目前是在依靠在地下發現的信託基金過日子,但最好還是在基金耗盡之前找到工作。


本部分不妨總結如下:


在或早或晚的未來某個時間,我們將不得不停止完全依靠化石燃料,因為它即使不會耗盡,也會變得太昂貴。


這項結論凸顯了一個事實:我們仍處在那個必將被命名為「化石燃料時代」的人類歷史階段之中。

特斯拉是怎樣改變世界的-第一期



現在回顧一下我們的第一條結論——如果我們繼續按照現在的規模燃燒化石燃料,情況可能很快就會真的變成一團糟——該結論說明,如果我們繼續在黑色區域得過且過,直到供應短缺才被迫尋求出路,那就會面臨到黃色區域持續惡化、令人類無法生存的風險。


正因如此,Elon Musk才總是喜歡說,無限期延長化石燃料時代是「歷史上最傻逼的實驗」。他向我強調:「對海洋與大氣的物理化學構成中化學成分的改變越大[由於碳排放增加],長期的影響就會越大。假設某個時間它們終究會耗盡,為什麼要進行這項傻逼實驗來看結果會有多糟?我們知道那結果至少是不怎麼好的,而科學界的壓倒性共識則是,那結局真的會非常糟糕。」


換句話說,請看上面的時間軸——如果待在黑色區域太久,長期來看可能存在嚴重的負面後果,因此我們應該儘快過渡到黃色區域。我通過閱讀發現,有些質疑者提出了看來非常站得住腳的觀點,但即使最強硬的質疑者也認同,燃燒化石燃料會導致一定程度的變暖,且是有害的變暖。即使我們將這些爭論看成是真誠無害的討論,當一種可能是「事實證明燃燒化石燃料實際上不存在危險」,而另一種可能是「事實證明燃燒化石燃料會帶來恐怖的災難」,難道我們不應該選更安全的那種可能嗎?


So, 我們如何才能從黑色區域過渡到黃色區域?


為回答這個問題,我們來了解一下勞倫斯利福摩爾國家實驗室(Lawrence Livermore National Laboratory)及其非常屌的能源圖。他們每年都會更新美國能流圖,我們稍後將進行了解,但首先我們來看一下他們的2011報告中的一些圖表,該報告中包含每個國家的能流圖以及2007年世界綜合能流圖。(圖表是有點煩,但其實非常簡單——就是顯示每種能源的使用量及其在各部門之間的分配情況。)


以下是2007年世界綜合能流圖:

特斯拉是怎樣改變世界的-第一期



單位PJ即拍焦。1拍焦 = 1千萬億焦耳。一些想法:


– 我注意到所有國家最一致的一點就是,石油(即原油)在交通部門中佔據主導地位。世界交通94%依靠石油,而且在大多數發達國家,這一比例甚至更高。


– 生物質使用相當可觀,幾乎全部來自發展中國家,很多都在非洲。生物質通常是指燃燒木材、穀物等食物蒸餾出的油類以及肥料之類的物質。


– 右側是大量廢能。廢能是我們浪費的能量,通常表現為熱能,是由於低效率而導致。交通部門的表現特別差,發動機實際只用到了所燒燃料能量的四分之一。


接下來,我們來看一下法國:

特斯拉是怎樣改變世界的-第一期



思考:


– 核能用得非常多,因此煤用得非常少。這使得法國成為二氧化碳排放量非常低的一個國家。


– 但與其他國家一樣,其交通依賴石油。


– 法國是以下問題的典型案例:化石燃料在某種程度上是一種地緣政治噩夢,這個問題本文不會探討,但非常重要。國家獨立可產生巨大的動力,這非常重要,一個國家依賴其他國家生存從來都不是好事,化石燃料進口需求是現代國家無法獨立自主的主要原因之一。法國在交通上完全依賴石油,並且完全依賴其他國家供應石油,這使其處於一個非常危險的境地。美國不存在這樣的依賴性。十年前,美國60%的石油依賴其他國家,但之後它成為了三大產油國之一,美國能源情報署預計石油凈進口量將僅佔美國2015年石油消費量的21%。而且令人驚訝的是,我發現美國的石油進口只有很小一部分來自中東:僅僅12.5%來自沙烏地阿拉伯,20%來自整個波斯灣地區。更多的是來自西半球:加拿大目前佔總進口量的37%,比例最大,墨西哥和委內瑞拉也非常突出,各佔9%。


中國情況如何?

特斯拉是怎樣改變世界的-第一期



中國是一個能源消費大國,這主要是因為咱們是一個工業大國。中國還是一個煤炭燃燒大國,每年燒掉的煤炭佔世界煤炭總消費量的近一半。57000拍焦的煤炭消費量簡直是變態,這超過了法國總能流量的五倍。


沙烏地阿拉伯:

特斯拉是怎樣改變世界的-第一期



這是一個能源結構非常單一的國家。


不出所料,朝鮮的能流圖比較奇怪:

特斯拉是怎樣改變世界的-第一期



你還可以閱讀完整報告,了解一下其他國家的情況。


現在我們看看2013年的美國能流圖。圖中單位不同。1 quad = 1千萬億英國熱量單位(BTU),約等於1000拍焦。

特斯拉是怎樣改變世界的-第一期



兩大重點:


– 美國已成為天然氣消費大國,目前是世界第一大天然氣消費國。


– 美國更是石油消費大國,消費量幾乎是第二大石油消費國中國的兩倍,比表中的第三大石油消費國日本高出四倍有餘。


為了用對比的方式顯示美國的石油消費量,我為每個州都找到了一個消費量相當的國家:

特斯拉是怎樣改變世界的-第一期



最後,讓我們回到之前開始了解以上圖表的目的——弄清楚我們如何才能從時間軸上的黑色區域過渡到黃色區域,走出化石燃料時代。勞倫斯利福摩爾國家實驗室還提供了一張有關美國碳排放及其來源的圖表。美國是世界第二大碳排放國(中國是第一大碳排放國,排放量比美國高50%),也是世界交通排放大國,因此如果我們能弄清楚美國需要採取什麼補救措施,也算是一個不錯的開始。


從黑色區域過渡到黃色區域意味著要消除碳排放。我在美國排放流圖中發現了兩個非常觸目驚心的數據:

特斯拉是怎樣改變世界的-第一期



要想過渡到黃色區域,需要做的事很多,但這兩項數據佔據了美國排放總量的72%,看來是最大而且最亟待解決的問題:


1) 全世界的電力生產約佔總能流量的40%,約三分之二的電力生產是通過燃燒排放碳的化石燃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煤炭。簡言之:電力生產佔比巨大而且採用污染性燃料


2) 交通在世界能流量中佔據了相當大的部分,在大多數發達國家占將近三分之一,全世界幾乎所有交通都依賴石油。簡言之:交通佔比巨大而且採用污染性燃料。


至此,本文已進行了一些粗略的外圍探討。現在應該深入一下詳細探討,我們將詳細探討上面列出的第二個大問題——交通,或者說更精確一點:汽車。交通工具包括飛機、火車、輪船、卡車和汽車——但汽車所產生的碳排放量比其他幾種交通工具的總和還多,如果沒有重大改變,預計到2030年將增長50%以上。通過詳細探討汽車排放這一大問題,並研究它是如何成為問題的,以及它為什麼到現在仍然是個問題,還有解決這個問題的潛在方法,我們將更清晰地了解這場鬥爭的真實情況。


文/ Tim Urban


微信號:Bky-natural-sciences


於本文末留言評論、建議、發表觀點等

特斯拉是怎樣改變世界的-第一期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博科園 的精彩文章:

從人死後細胞仍可繼續存活說起
希臘文化——西方文明的豐碑
沒有宗教信仰,對於中國來說意味著什麼?
什麼是科學?除了托馬斯庫恩,造詣不深的哪有資格說?
盤點10大宇宙探索!

TAG:博科園 |

您可能感興趣

那是特別平常的一天,那是改變命運的一天
改變世界的一場戰役 希特勒徹底輸了!
第一個把賽文奧特曼打到爆燈的怪獸,從此改變奧特曼的命運
貝拉·哈迪德改變了她的風格,弄了一個古怪的捲髮
第一次改變為什麼總是那麼酷?
這一年,愛因斯坦的4個研究,徹底地改變了世界!
從諾基亞到三星,為什麼改變世界的只有蘋果?
卡斯特羅:被他改變和改變了他的世界
貝索斯一條推特改變慈善界
改變歷史的十大天才科學家,愛因斯坦排第三,第一真的跪服!
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特斯拉Model 3,將再一次改變世界
一點點的被世界改變,你沒見過的巴基斯坦的另一面
和五年前相比,杜蘭特面對詹姆斯改變了什麼?
尼古拉·特斯拉改變了世界,然後世界忘記了他!
一戰,一英國士兵看到受傷的希特勒,他改變整個世界
喬布斯為什麼成為了改變世界的喬布斯?
這十年,GD唯一改變的好像只有這
你是否改變了對這個世界的期待?
一條改變世界的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