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儒家哲學:修己安人與內聖外王

儒家哲學:修己安人與內聖外王

儒家哲學的中心思想:「修己安人」「內聖外王」



儒家哲學:修己安人與內聖外王


世界哲學大致可分三派。印度、猶太、埃及等東方國家,專註重人與神的關係;希臘及現代歐洲,專註重人與物的關係;中國專註重人與人的關係。


中國一切學問,無論那一時代,那一宗派,其趨向皆在此一點,尤以儒家為最博深切明。


儒家哲學,範圍廣博。概括說起來,其用功所在,可以《論語》「修己安人」一語括之。其學問最高目的,可以《莊子》「內聖外王」一語括之。


做修己的功夫,做到極處,就是內聖;做安人的功夫,做到極處,就是外王。

至於條理次第,以《大學》上說得最簡明。《大學》所謂「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就是修己及內聖的功夫;所謂「齊家治國平天下」,就是安人及外王的功夫。


然則學問分做兩橛嗎?是又不然。《大學》結束一句「一是皆以修身為本」。格致誠正,只是各人完成修身功夫的幾個階級;齊家治國平天下,只是各人以已修之身去齊他治他平他。


所以「自天子以至於庶人」,都適用這種工作。《論語》說「修己以安人」,加上一個「以」字,正是將外王學問納入內聖之中,一切以各人的自己為出發點。



儒家哲學:修己安人與內聖外王


以現在語解釋之,即專註重如何養成健全人格。人格鍛煉到精純,便是內聖;人格擴大到普遍,便是外王。儒家千言萬語,各種法門,都不外歸結到這一點。


* 智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


以上講儒家哲學的中心思想,以下再講儒家哲學的範圍。孔子嘗說:「智仁勇三者,天下之達德也。」


「智者不惑,仁者不憂,勇者不懼。」自儒家言之,必三德具備,人格才算完成。這樣看來,西方所謂愛智,不過儒家三德之一,即智的部分。所以儒家哲學的範圍,比西方哲學的範圍,闊大得多。


儒家既然專講人之所以為人,及人與人之關係,所以他的問題,與歐西問題,迥然不同。西方學者唯物唯心多元一元的討論,儒家很少提及。

西方學者所謂有神無神,儒家亦看得很輕。《論語》說:「子不語怪力亂神。」孔子亦說:「未知生,焉知死。」把生死神怪,看得很輕,這是儒家一大特色。亦可以說與近代精神相近,與西方古代之空洞談玄者不同。



儒家哲學:修己安人與內聖外王



* 儒家哲學中辯論最熱鬧的問題

儒家哲學的缺點,當然是沒有從論理學認識論入手。有人說他空疏而不精密,其實論理學、認識論,儒家並不是不講。


不過因為方面太多,用力未專,所以一部分的問題,不如近代人說得精細。這一則是時代的關係,再則是範圍的關係,不足為儒家病。


東方哲學辯論得熱鬧的問題,是些什麼?如:


1.性之善惡,孟荀所討論。


2.仁義之內外,告孟所討論。


3.理欲關係,宋儒所討論。


4.知行分合,明儒所討論。


此地所要說明的,就是中國人為什麼注重這些問題。他們是要討論出一個究竟,以為各人自己修養人格或施行人格教育的應用,目的並不是離開了人生,翻騰這些理論當玩意兒。


其出發點與西方之以愛智為動機者不同。凡中國哲學中最主要的問題,歐西古今學者,皆未研究,或研究的路徑不一樣。


而西方哲學中最主要的問題,有許多項,中國學者認為不必研究;有許多項,中國學者認為值得研究,但是沒有研究透徹。


另外有許多問題,是近代社會科學所研究的,儒家亦看得很重。在外王方面,關於齊家的,如家族制度問題,關於治國的,如政府體制問題,關於平天下的,如社會風俗問題。


所以要全部了解儒家哲學的意思,不能單以現代哲學解釋之。儒家所謂外王,把社會學、政治學、經濟學……等等都包括在內;儒家所謂內聖,把教育學、心理學、人類學……等等都包括在內。



儒家哲學:修己安人與內聖外王



* 儒家哲學實則為「儒家道術」


因為以上原故,所以標題「儒家哲學」四字,很容易發生誤會。單用西方治哲學的方法,研究儒家,研究不到儒家的博大精深處。最好的名義,仍以「道學」二字為宜。


先哲說:「道者非天之道非地之道,人之所謂道也。」又說:「道不遠人,遠人不可以為道。」 道學只是做人的學問,與儒家內容最吻合。


但是《宋史》有一個《道學傳》,把道學的範圍,弄得很窄,限於程朱一派。現在用這個字,也易生誤會,只好亦不用他。


要想較為明顯一點,不妨加上一個「術」字。即莊子《天下篇》所說「古之道術有在於是者」的「道術」二字。


道字本來可以包括術,但再分細一點,也不妨事。道是講道之本身,術是講如何做去,才能圓滿。



儒家哲學:修己安人與內聖外王



儒家哲學,一面講道,一面講術;一面教人應該做什麼事,一面教人如何做去。就前文所舉的幾個問題而論,如性善惡問題,討論人性本質,是偏於道的;如知行分合問題,討論修養下手功夫,是偏於術的。


但討論性善惡,目的在教人如何止於至善以去其惡,是道不離術;討論知行,目的在教人從知入手或從行入手以達到理想的人格境界,是術不離道。


外王方面亦然,「民德歸厚」是道;用「慎終追遠」的方法造成他便是術。「政者正也」是道,用「子帥以正」的方法造成他便是術。


「平天下」、「天下國家可均」是道;用「所惡於上毋以使下,所惡於下毋以事上……」的「絜矩」方法造成他便是術。


道術交修,所謂「六通四辟小大精粗其運無乎不在」。儒家全部的體用,實在是如此。


由此言之,本學程的名稱,實在以「儒家道術」四字為最好。此刻我們仍然用「儒家哲學」四字,因為大家都用慣了,「吾從眾」的意思。如果要勉強解釋,亦未嘗說不通。


我們所謂哲,即聖哲之哲,表示人格極其高尚,不是歐洲所謂Philosophy範圍那樣窄。這樣一來,名實就符合了。


文 | 三度 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品讀更多經典詩詞、國學文化與精美文章,歡迎關注微信公眾號:唐詩宋詞品讀


很高興能夠在這個紛紛擾擾的世界裡與你相識。每天推送經典詩詞與精美文章品讀,讓我們在這浮躁的年代,靜下心來,陪三度一起品讀鑒賞那些快被時光遺忘的經典古詩詞,修身養性,傳承經典,約否?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古詩詞品讀之家 的精彩文章:

詩詞里看江南,那一場不願醒來的夢
雨纏綿,且聽風雨且品茶
青青河畔草,鬱郁園中柳,詩詞里的美與和諧
梨花開在唐詩里,姿百態,意趣萬千
唯美中國風,一窗一世界

TAG:古詩詞品讀之家 |

您可能感興趣

儒家、道家的哲學
科學家和哲學家的宗教信仰
釋迦摩尼,屬於科學家?哲學家?藝術家?
英國皇室穿搭學問!揭露黛安娜王妃、凱特王妃、英女王的用包哲學
宇宙及未來科學家雷爾的哲學
德國哲學家謝林逝世
詩人哲學家李小龍
丹托:從藝術家到哲學家
儒家的「中和」哲學與茶道精神
書畫家的人生智慧哲學:悟道、立願、修身
著名西方哲學史家楊祖陶去世
《阿修羅》吳磊梁家輝劉嘉玲傳遞東方哲學
詩人哲學家尼採的故事
專訪法國哲學家塞爾:我們的政商領袖對科學仍是門外漢
廚房裡的哲學家
勵志故事:農夫與哲學家
道家的人生哲學
《安妮聊哲學》
哲學中的女性——劍橋大學女哲學家社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