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科舉:古人的「一考定終身」

科舉:古人的「一考定終身」

科舉考試是隋唐到清代的歷經了一千三百多年封建王朝分科考選文武官吏及後備人員的制度。


科舉原來目的是為政府從民間提拔人材。相對於世襲、舉薦、九品官人法等選材制度,科舉考試無疑是公平、公開及公正的方法。



科舉:古人的「一考定終身」


隋朝以前採用的九品中正制選拔官員的制度導致出身寒門的普通人無法步入仕途,隋朝開始改為科舉制,使得任何參加者都有成為官吏的機會。


隋朝滅亡後,唐朝的帝王承襲了隋朝傳下來的人才選拔制度,並做了進一步的完善。考試的科目分常科和制科兩類。每年分期舉行的稱常科,由皇帝下詔臨時舉行的考試稱制科。



科舉:古人的「一考定終身」


武則天載初元年二月,女皇親自「策問貢人於洛成殿」,這是我國科舉制度中殿試的開始,但在唐代並沒有形成制度。


在唐代還產生了武舉。武舉開始於武則天長安二年,公元702年。應武舉的考生來源於鄉貢,由兵部主考。考試科目有馬射、步射、平射、馬槍、負重等。"高第者授以官,其次以類升"。



科舉:古人的「一考定終身」


宋代的科舉,大體同唐代一樣,有常科、制科和武舉。相比之下,宋代常科的科目比唐代大為減少,其中進士科仍然最受重視,進士一等多數可官至宰相,所以宋人以進士科為宰相科。


元朝滅亡後,明王朝建立,科舉制進入了它的鼎盛時期。明代統治者對科舉高度重視,科舉方法之嚴密也超過了以往歷代。



科舉:古人的「一考定終身」



明代正式科舉考試分為鄉試、會試、殿試三級。每三年一次,逢子、午、卯、酉年舉行,又叫鄉闈。考試的試場稱為貢院。考期在秋季八月,故又稱秋闈。凡本省科舉生員與監生均可應考。


科舉:古人的「一考定終身」



清代的科舉制度與明代基本相同,但它貫徹的是民族歧視政策。滿人享有種種特權,做官不必經過科舉途徑。清代科舉在雍正前分滿漢兩榜取士,旗人在鄉試、會試中享有特殊的優特,只考翻譯一篇,稱翻譯科。以後,雖然改為滿人、漢人同試,但參加考試的仍以漢人為最多。



科舉:古人的「一考定終身」


科舉制發展到清代,日趨沒落,弊端也越來越多。清代統治者對科場舞弊的處分雖然特別嚴厲,但由於科舉制本身的弊病,舞弊越演越烈,科舉制終於消亡。持續1300多年。


科舉名銜



科舉:古人的「一考定終身」



進士:意即貢舉的人員。唐代科目中以進士科最被重視,明、清兩代,始以進士為考中者的名稱,凡是舉人(鄉試考中者)經過會試考中者為貢士,由貢士經過殿試錄取者為進士。


狀元:科舉考試以名列第一者為元。唐代舉人赴京應禮部考試都須投狀,因此稱進士科及第的第一名為狀元,也叫狀頭。宋代以殿試首名稱狀元。明、清會試以後,貢士須作殿試,分三甲取士,一甲三名,第一名為狀元。



科舉:古人的「一考定終身」



榜眼:科舉殿試一甲第二名稱榜眼。北宋初期,殿試錄取的一甲第二、三名都稱榜眼,意思是指榜中雙眼。明、清兩代專指第二名,第三名稱探花。榜眼授翰林院編修。


探花:科舉殿試一甲第三名稱探花。唐代進士曲江杏園初宴,稱「探花宴」,以同榜俊秀少年進士二三人為探花使,遍游名園,探采名花,探花之名始於此,宋代又稱探花郎。南宋以後,專指殿試一甲第三名。元、明、清三代沿襲不改。探花授翰林院編修。



科舉:古人的「一考定終身」



貢士:古代向朝廷薦舉人才的制度。自唐以後,經鄉貢考試合格的叫貢士。清代,會試考中的為貢士。


會元:科舉制度中鄉試中式為舉人,舉人會試中式第一名為會元。


舉人:原指被推薦之人,為歷代對各地鄉貢入京應試者的通稱。明、清兩代,為鄉試考中者的專稱,作為一種出身資格,中了舉人叫「發解」、「發達」,簡稱「發」,習慣上俗稱為「老爺」。



科舉:古人的「一考定終身」



解元:唐代,舉進士者皆由地方解送入試,故相沿稱鄉試第一名為解元。宋以前稱解頭。


孝廉:漢代選拔官吏的科目之一,為士大夫的主要途徑。明清俗稱舉人為孝廉。


舉主與門生:漢代士人通過察舉和徵辟人仁做官、主持州郡察舉的列侯。刺吏、郡稱為舉主,被舉、被辟的賢士便成為舉主、府主的門生故吏,後科舉考試及第者對主考官亦自稱門生。宋太祖之後,進士由御前殿試取錄,進士從此成為「天子門生」;同時亦明文規定以後舉人不得自稱考官門生。



科舉:古人的「一考定終身」



貢生:明、清時府、州、縣學的生員,凡已考選升入國子監肄業的稱為貢生。意思是以人才貢獻給皇帝。


秀才:別稱「茂才」。本是優秀人才的通稱。漢代以後,成為薦舉人才的科目之一。南北朝時,最重此科。唐代初期,設秀才科,後來漸漸廢去,僅作為對一般儒生的泛稱。明太祖曾採取薦舉的方法,舉秀才數十人,反以知府為官。明、清兩代,專門用來稱府、州、縣的學員。習慣上也稱為「相公」。



科舉:古人的「一考定終身」



最初東亞日本、韓國、越南均有效仿中國舉行科舉,越南科舉的廢除還要在中國之後。16至17世紀,歐洲傳教士在中國看見科舉取士制度,在他們的遊記中把它介紹到歐洲。18世紀時啟蒙運動中,不少英國和法國思想家都推崇中國這種公平和公正的制度。



科舉:古人的「一考定終身」



然而大部分讀書人為應科考,思想漸被狹隘的四書五經、迂腐的八股文所束縛;無論是眼界、創造能力、獨立思考都被大大限制。大部份人以通過科考為讀書唯一目的,讀書變成只為做官,光宗耀祖。另外科舉亦局限制了人材的出路。



科舉:古人的「一考定終身」



唐宋八大家都是進士出身;但到了明清兩朝,無論在文學創作、或各式技術方面有傑出成就的名家,卻多數都失意於科場。可以推想,科舉制度為政府發掘人材的同時,亦埋沒了民間在其他各方面的傑出人物;百年以來,多少各式菁英被困科場,虛耗光陰。


這兩份名單你認識多少?


第一份名單:傅以漸、王式丹、畢沅、林召堂、王雲錦、劉子壯、陳沆、劉福姚、劉春霖。


第二份名單:曹雪芹、胡雪岩、李漁、顧炎武、金聖嘆、黃宗羲、吳敬梓、蒲松齡、洪秀全、袁世凱。


哪份名單上你認識的人多一些?


答案揭曉:


前者全是清朝科舉狀元;


後者全是當時落第秀才。


敬請所有考生和他們的父母淡定、從容。真正的考場其實從來就不在學校,而是在考場外!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陳氏宗族文化 的精彩文章:

金庸筆下人物名字的出處,什麼叫做知識淵博!
被皇帝尊稱為「吾父」的太監是誰
讀書能讓人富裕,但不一定能變得有錢!
孫悟空究竟被壓了多少年?
金庸小說中五種傳說中的武功,其中一個需要修鍊千年

TAG:陳氏宗族文化 |

您可能感興趣

科舉有多難?古人竟為考科舉考瘋,網友表示和高考一樣
考古還原古人的真實身高,史書都是騙人的!
古人也作弊?科舉考試中的奇葩小花招
古人的「高考」都考些什麼?
揭秘古人科考,康有為中舉竟是因為一個清潔工?
科舉趣聞多,看古人如何「高考」|歷史的稗類
考試:古人科舉作弊手段一點不輸現代人
考古還原中國古人真實身高,史書騙了我們?
古人作弊有兩種,有人八次替考當「槍手」,有人終身遺憾
考古還原了古人真實身高, 是史書騙了我們!
古人的九大雅事,一舉一動皆風雅
兩三千年前古人關於革命和王朝更替的辯論與思考
高考來臨,聊一聊古人是如何作弊的
考古:發現古人類製造繩索的證據
古人今人,男人女人,白描人物怎麼畫?一一擊破
古人也健身,盤點古代人那些奇葩的健身方式!
古人秀恩愛羨殺單身狗的八大絕招,每一種都比曬微博有情調
古人死後停屍三天其實是有科學依據的
今天的人永遠無法想像,其實古人的命運是鬍子決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