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為什麼我們要經常思無常?

為什麼我們要經常思無常?

為什麼我們要經常思無常?



為什麼我們要經常思無常呢?萬事萬物都沒有永恆的存在,一切都在不斷變化中,外器的所有環境,小到剎那生滅,大到宇宙的「成、住、壞、空」都是如此。內器一切眾生,也皆處於無常變化中,沒有一個能免於死亡。過去七佛均已示現涅槃,所有歷代的高僧大德也沒有永恆陪伴在我們身邊,一切曾經叱吒風雲的皇帝、君王,無數聲名顯赫的權貴富豪,都不能抵禦無常的到來,正所謂「死期不定,無常總在」。現在我們通過五種喻義來思維「無常」這個無處不在的夥伴。

第一、生際必死


無論是皇親貴族還是貧民百姓,出生來到人世間,只能一步步走向死亡。有些人在嬰兒階段就夭折了,有些人年紀輕輕就往生了,還有些經歷了無數生老病的痛苦,就算人壽很高,也終有撒手人寰的一天。人們都希望自己長命百歲,希望自己健康長壽,甚至行為處事常常狂妄到忘記自己隨時可能死亡。有生必有死,如果生時將暇滿人身浪費在各種世俗慾望的追求中,對正法卻毫無希求之心,對輪迴中的我們,就毫無意義與利益可言。


第二、積際必盡


萬般帶不走,唯有業隨身。你所累積、聚集的一切名利財富、古董珍玩、房屋親眷等等,在臨死之時什麼都帶不走。無論是國王的江山還是乞丐的討飯碗,在臨死之時都一樣,全都帶不走。《入菩薩行論》中告訴我們:「縱然多資財,久樂常受用,終如賊人奪,似奴空手行。」有一些人發願追求更大的財富和權利去利益眾生,身口意卻被世間法捆綁束縛地不得自在,最後往往只是沉迷於對各種慾望的追求之中,喪失出離心,退失信心,行持惡業不自知,不斷墮落,離究竟解脫越來越遠。

第三、合久必分


《寶頂經》中告訴我們:「此生敵友實無常,轉瞬即逝如湍流,愚人不知其迅猛,常因貪著陷迷亂。」萬事萬物以因緣和合而聚,緣聚緣散無有恆常不變的道理。敵會變友,友會成敵;苦中有樂,樂中藏苦。夫妻、親眷之間,無論是甜蜜地互相愛慕,還是每天爭吵不斷,都有分離的一天。一切相聚,必將分離。


第四、堆際必倒


歷史上無論曾經多麼輝煌的建築,都有坍塌的一天。無論是由細胞堆積起來的人,還是由磚瓦堆積起來的房屋,無論是泥土堆積而成的高山,還是水滴聚積而成的河流,都會在無常中有毀壞滅亡的一天。


第五、高際必墮

無論多麼位高權重、聲名顯赫之人,都有墮下的一天。大到朝代的更迭中,不可一世的君王命喪黃泉,小到任何人在追求超越自己的過程中,一定會在某個高度墮落塵埃。反腐倡廉中,多少貪腐高官落馬,多少行賄作惡的權貴成為階下囚,沒有人能夠永遠高高在上。


以上,我們以五種喻義思無常,無論你是不是信佛,常常思維無常,都將對你的人生帶來非凡的意義。明白了外境與內境皆無常,就不會執著在眼前的煩惱與痛苦中,讓身心持續煎熬。《華嚴經》中有云:「心似工畫師,能畫諸世間,五蘊皆從生,無法不造作。」我們必將死去,所以不能再昏沉度日,任由生命一天天空耗直至走向死亡;「死期不能定,任誰無力救」,這不是消極,恰恰是最大的積極,讓我們能夠重新認識人生,珍惜每個當下,累積福報、懺悔罪業、祈請上師佛菩薩的慈悲加持。


「明死誰人知,今日當精進,彼死主大軍,豈是汝親戚。」修行人看待死亡,就如同看望一位老朋友一樣,內心安寧且充滿喜悅地擁抱死亡,而觀修無常,實則是修行的重要竅決!(嘎瑪仁波切)


福 慧 共 修


2016年大勢至菩薩聖誕供燈共修

農曆七月十三(2016年8月15日),是大勢至菩薩聖誕。菩薩頭頂寶瓶內存智慧光,能讓智慧之光普照世界一切眾生,使眾生解脫血光刀兵之災,得無上菩提之力。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佛教知乎 的精彩文章:

怎樣停止妄想,如何察知是否在真心狀態?
努力改變自己但命運卻沒有改變,該怎麼辦?
名號的含義?
因果规律与佛菩萨加持有没有矛盾?
如何通過讀書找到常說的「明白」呢?

TAG:佛教知乎 |

您可能感興趣

為什麼我們會經常做一些相同的夢?
你為什麼經常感到飢餓?
准媽媽為什麼通常都要做「唐篩」?
我們為什麼要「吃苦」?
他們為什麼寧可曖昧,也不要真正交往?
為什麼我們非常在意別人的看法?
黑白無常,他們原本姓什麼?
為什麼人們常常愛爆粗口?
那些我們經常掛在嘴邊的話,說的是什麼?
我們為什麼要哭泣?
正常人往往沒有什麼才氣,而天才卻常常像個瘋子。
我們為什麼要結婚?
為什麼我們都需要朋友?
為什麼我們需要友情?
為何我們總是不知道自己想做什麼?
女生說不要對她太好,是什麼意思?
宋朝為什麼要常常提拔「帶病」的官員呢
我們為什麼很難記住自己的夢?
我們為什麼會覺得無聊
清代的常見病都有什麼,能治好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