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情感 > 被拒絕了,如何科學地笑著活下去

被拒絕了,如何科學地笑著活下去

大多數時候,我們在人際關係中感受到的「痛」,都和「感到被拒絕」有關。有時這種拒絕是很顯然的,比如愛人突然的離去;或者被朋友背叛和疏遠。而有時這種拒絕也可以是很細微的,比如你給了對方一個微笑的眼神,對方卻移開了目光;或者你鼓起勇氣給對方發了一條微信,對方卻過了很久才簡短地回復。


人們理解和處理拒絕的方式是不同的。斯坦福大學Lauren Howe等人的研究把人們在面對拒絕時的反應分為了兩類:一類人會傾向於向內歸因,他們會把被拒絕的經歷和自我認同聯繫起來,他們會認為「拒絕」事件某種程度上定義了他們。另一種人則認為,被拒絕這件事和自己的關係並不大,傾向於從外部歸因


這兩種面對拒絕時不同的反應,長期影響著我們對人際關係的態度、以及我們在關係中的表現。拒絕在我們生活中各種類型的人際關係中都會存在。今天我們以親密關係的語境為例來談談拒絕。

被拒絕了,如何科學地笑著活下去 點擊播放 GIF/923K



以上為主創α與主創β的日常


面對拒絕,

向內歸因會帶來長期負面影響


Lauren Howe讓891名參與者反思自己被親密的人拒絕的經歷,這其中既包括現實生活中的被拒絕,也包括在他們假想中被拒絕的情況。結果發現,有一部分人會把被拒絕的經歷和自己的身份認同聯繫在一起。被拒絕的經歷使他們覺得,是對方發現了自己身上某種非常不受歡迎的特質,一些「隱藏的缺點」,有一些是自己之前也沒有注意到的。


繼而,他們開始改變對自己的看法,甚至質疑自己的基本價值。通常出現的情況是,他們深信自己擁有一些「有毒的」人格特質,它們會一直給關係帶來負面的影響。


當研究者讓他們描述自己對於被拒絕的看法時,他們是這樣說的:


「本來我們的關係發展的不錯,但Ta突然就不理我了。我不知道為什麼,但我猜是太粘人,所以才把Ta給嚇跑了。」

「是我過分敏感,所以在他推開我之前,我已經推開了他。」


「自私、貪婪、佔有慾太強——是我個性中的某些東西毀掉了我的幸福。」


「我努力告訴自己,這不是我的錯,拒絕我是Ta的損失。但我仍然控制不住自己地感到,我這樣的人不配擁有幸福。」


在被拒絕後,反思自己身上的問題,有時是健康的,能夠幫助我們提升下一段親密關係的質量。但這一類人會在自我反思的路上走得太遠,從而從根本上開始質疑自己的價值、以及自己被愛的可能。


1992年,Arthur Aron等人的研究發現,當人們進入一段非常親密的關係中,我們不僅會和對方共享朋友、業餘時間、生活空間,我們的自我也會和另一半的自我糾纏在一起。我們會擁有彼此身上的一部分——就像兩個圓的部分重疊——彼此的性格特質、記憶、對自我的認識會交織在一起。比如,我們剛開始一段戀情時,往往想要了解ta的過去,把對方的愛好作為自己的愛好,了解對方最喜歡的書籍電影等等。

顯然,這種交織和重疊,在處於關係當中時是積極的。因為,當接納另一個人的知識、價值觀和性格特質時,我們便將「我」暴露在熟悉的區域之外,拓寬了視野,獲得了新的看問題的視角。


但在關係結束時,這種交織和重疊卻有了負面的作用。當我們失去Ta,我們會同時失去一部分自我,顛覆一些對自我的認識,這使我們變得混亂而無所適從。在一項2009年的研究中,研究者讓一些剛剛被伴侶拋棄的人描述過去的這段戀情,同時描述此刻的自我形象(self-image)。結果發現,如果人們描述「自己在一段關係中的變化/成長」越大,他們在分手後,就越有可能出現自我形象大幅貶損的情況。


Lauren Howe的研究發現,那些傾向於把被拒絕的經歷和自己的自我身份/自我形象聯繫起來的人,會出現以下3種後果


1. 痛苦的持續時間會格外長

參與者的報告顯示,被拒絕的痛苦持續時間最長的,正是那些會把親密關係中的拒絕和自我身份聯繫在一起的那些人。越經常質疑「我到底是什麼樣的人」這樣的問題,就越可能在想到拒絕自己的人時仍然悲傷沮喪。在一小部分報告者身上,這樣的影響甚至會持續10年以上的時間。


2. 對新的關係產生恐懼


當你開始對自我的一部分產生懷疑,你可能會產生對愛的恐懼,你會給自己砌一堵牆,對於進入新的關係感到更加戒備。就如同一個參與者所描述的那樣:「對於接受可能的親密關係,我似乎在本能地退縮,因為我害怕再次被拒絕。」


由於相信過去被拒絕的經歷揭示了自己的某些缺點,他們會害怕在和新的人相處的過程中,認為不管自己如何努力,關係都會再一次失敗。正如那首大家都熟悉的歌里唱的一樣:「害怕悲劇重演,我的命中命中,越美麗的東西我越不可碰。」正是一個把被拒絕的經歷和自身緊密聯繫在一起的例子。在這個句子描述的情境中,ta把被拒絕歸因為是自己身上的某種特質導致,因此註定會悲劇重演。


3. 開始質疑「愛」這件事本身


在一些案例中,被拒絕還可能從根本上改變人們對愛的看法,從而對愛情、親密關係本身充滿悲觀失望的情緒。這是一名被拒絕者的描述:「對於我而言,被拒絕就像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愛與信任似乎變成了從未存在過的幻想。」

被拒絕了,如何科學地笑著活下去



面對拒絕,


向外歸因能夠有效降低傷害


在一部分人深陷自我懷疑的時候,另一部分人卻不這麼想,他們能夠將受到的情感打擊最小化,並且繼續向前(move on)。研究發現,這一類人反思被拒絕的原因時,會弱化被拒絕這件事和自己的關係。在他們看來,被拒絕是一件不可預測的、受外力控制的事情,並非是由一個人決定和改變的。


因此,當他們被拒絕、被分手時,會試著去分析原因,看看究竟在於「對方的性格和我不合適」,還是「現在不是一個合適的時間點」。總之,他們不會認為是由於自己的缺點,導致了被拒絕的必然結果。


當研究者讓他們描述自己被拒絕的經歷時,我們能夠看到另外一種敘事方式:


「有時候,她們只是不想戀愛,這是她們自己的問題,和我沒有關係。」


「我們都是很棒的人,但這並不代表我們就適合在一起。」


「每個人都會被拒絕的,這是生活必經的部分。」


用這種方式面對拒絕的人能夠從中習得一些具體的技能,從而幫助改善今後的關係。


在參與者描述自己習得的技能時,「溝通」被反覆提及。他們學會了更清晰地溝通對彼此的期待,了解雙方在目標上的相同與不同之處,更好地表達出自己想要什麼和不想要什麼。


還有很多人表示,拒絕使自己明白了一件很重要的事,那就是我們永遠不能控制他人的思想和行動

被拒絕了,如何科學地笑著活下去 點擊播放 GIF/524K



為什麼人在面對拒絕時,


會有兩種不同的反應?


Lauren Howe和Carol Dweck進一步探究了這兩種面對拒絕時的不同表現,他們想要知道,是什麼不同的思維(mindset)導致了不同的人面對拒絕會有這樣兩種不同的反應。


在對人的心態進行研究時,Carol Dweck發現不同的人存在「本質觀」(entity view)和「遞增觀」(incremental view)這兩種不同的觀點。


他以「智能水平」舉例:有一些人在很早的時候,就認為自己的智商和能力是相對固定的,並不能隨著後天的努力而發展變化,因此會更容易接受失敗,因為他們覺得「我的能力只能是這樣了」;而另一些人,則認為智力和能力是可以發展的,他們在失敗時會更多地選擇堅持,尋找解決方法,因為他們覺得,通過努力可能會有不同的結果。


他繼而發現,在看待自我時,也有一部分人會認為「人生是相對固定的,人的個性特質是穩定的」;而另一部分人則認為「人生本來就是充滿了不確定的,在各個點上都還有延伸和發展的空間」。


在面對拒絕時,那些更相信不確定、承認人生流動性的人,會傾向於認為自己是變化的個體,人生還有更多的可能性。因此,他們會以更積極的方式來處理,而不是久久難以忘懷。但那些認為自己的個性特質難以改變的人,會更容易在發現自己的缺點時,認為「無濟於事」而選擇消極地接受,當他們受到拒絕時,會認為這是自己身上一些無法改變的東西導致的,因此會感到巨大的痛苦,並且恢復過程非常困難。


我們應該怎麼面對拒絕?


為了避免在被拒絕後陷入惡性循環,有些什麼樣的方法能夠讓我們更好的面對和接受拒絕呢?


在前面,我們也提到過,向內歸因的人會選擇自我貶低的敘事方式,而更健康的人會運用積極的敘事方式。因此,Lauren Howe說,如果希望從被拒絕中恢復得更好,可以嘗試運用良好的敘事方式來描述這段被拒絕的經歷。


研究表明,如果在描述那些關鍵的決定(比如結婚、離婚、換工作)的時候,將其看作是朝著希望的未來前行,而不是逃避那些不如意的過去,會獲得更高的生活滿意度。因此,在被拒絕時,可以嘗試在敘述這段經歷時換一種方法。


比如說,一個人原本是這樣敘述的:「我在親密關係中的溝通能力很差」,「我可能不再能對他人敞開心扉了」;


Ta可以把自己的敘事方式調整為:「我在這段親密關係中的溝通存在問題,但這是可以改變的,在未來的親密關係中會更好」。


時刻關注自己採用的敘事方式,是幫助你應對生活里各種拒絕的好策略。也許你可以考慮養成習慣,經常性地留意自己的敘事方式,只要你堅持這樣做,你會發現自己在面對痛苦時的恢復力得到顯著提升(主創親測有效)。


另外,「No pain, no gain」 這句話,用在人際語境中是最為合適的。任何發生在人與人之間的接觸都不可能完全「無痛」(無痛這個詞怎麼也好像有點污)。而有一些最珍貴的東西,偏偏只能在人和人的接觸里發生。我們能做的,只有做好被刺痛的準備,一次次走進人群吧。


以上。

被拒絕了,如何科學地笑著活下去 點擊播放 GIF/1308K


被拒絕了,如何科學地笑著活下去 點擊播放 GIF/261K



References:


Slotter, E. B., Gardner, W. L., & Finkel, E. J. (2010). Who am I without you? The influence of romantic breakup on the self-concept.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36(2), 147-160

被拒絕了,如何科學地笑著活下去 點擊播放 GIF/252K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KnowYourself 的精彩文章:

一個「愛無能」的人,會度過怎樣的一生?
出軌了,還有可能么?
一個被社會自覺保守起來的秘密:約有20%的已婚人士處於無性婚姻中
遠距離的愛,最多可以持續多少年?
他是因為可以統治他們,才「愛」他們

TAG:KnowYourself |

您可能感興趣

如何科學地拒絕?
科學界鬧的這些烏龍,可不是笑笑就能解決的!
科學證明,懶癌也是好事!終於可以名正言順地懶下去了嗎
霧霾撩了你的鼻毛,如何科學地挖鼻孔
為何蹲著比坐著更有便意?馬桶上的蹲廁到底科不科學?
得了腎臟病,還在被這些不靠譜的忌口方式「蠱惑」?科學飲食吃起來!
搞懂這些終於可以科學的瘦下來了
拒絕當胖子,減脂人群如何科學瘦下來?
喵被主人拿著爪爪,左右晃來晃去,都不反抗,不科學
為了滾滾們的婚事,科學家是如何操碎了心的?
情人節,學霸們如何科學地說愛你……
如何科學地去除臉上的痘印、痘坑?
不開刀不住院不嗑藥不打槍,如何科學地讓自己爽翻天……
不想回憶?科學家發現了如何刪除不想要的回憶!
謊言背後竟有如此複雜的科學真相,明白這些就沒人能騙你了!
如何科學有趣地在家練瑜伽?沒想到竟如此簡單……
媽的不科學,試了一下,根本尿不出來!
如何科學地看待一隻貓
如何機智科學地回答「我從哪裡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