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重慶這條街,登上《美國地理雜誌》,從此火遍全世界

重慶這條街,登上《美國地理雜誌》,從此火遍全世界

在重慶長江南岸,東水門大橋南橋頭,一天門與覺林寺之間的凹地,殘存著一片青瓦屋頂的「村落」,這裡,就是重慶三大吊腳樓集中區之一的下浩片區。


下浩老街是重慶的那條最為有名的老街,這一條隱藏在山勢溝壑中保存下來得老街,成為除十八梯後重慶最有名的老街,也是長江南岸舊重慶的標本。



重慶這條街,登上《美國地理雜誌》,從此火遍全世界


這一條老街,是在前不久才被很多重慶本地人所熟知。


沿著青石小路拾級而下,茂密黃桷樹一棵接一棵,綠油油青苔爬滿樹根、牆角、屋檐,隨處可見塵封歲月痕迹。下到三岔路口,便是曾經繁華一時而今人少幽靜的下浩正街。



重慶這條街,登上《美國地理雜誌》,從此火遍全世界


這個被時光與歲月打磨的光亮的石板路



重慶這條街,登上《美國地理雜誌》,從此火遍全世界



這條街聚集了幾代人的青春,卻逐漸被人遺忘在角落。

這裡幾十年過去了,雖然裡面還住著那些人,但這條街卻早已沒了當年的生氣。那些人還是那些人,但更多的那些人卻早已搬離了這條街。


從朝天門那喧囂的市場從東水門大橋走過往裡走,時間便是停滯。八十年代自建的青瓦矮房擁擠排列,整條老街都還帶著淡淡的煙火氣,也是主城區為數不多的能生起炊煙的街區。



重慶這條街,登上《美國地理雜誌》,從此火遍全世界




重慶這條街,登上《美國地理雜誌》,從此火遍全世界


是的,這條老街離主城只有一座橋的距離,很近很近。差不多就只有五分鐘的距離。



重慶這條街,登上《美國地理雜誌》,從此火遍全世界


下浩老街之上,青藤蔓延,青瓦紅牆相列而間。


就是這充滿了破敗與舊爛的舊巷,卻登上了《美國國家地理雜誌》。



重慶這條街,登上《美國地理雜誌》,從此火遍全世界



或許我們身處石板路,路過綠茵下時,方才能知曉幾許這條街曾經的繁華。


它是屹立在這座城市的最邊緣地區,曾是連接龍門浩碼頭和上新街的必經之地,百年前就十分繁華。而如今,這裡離繁華的南濱路只有幾步路,是一片遺世而獨立的市井天地。



重慶這條街,登上《美國地理雜誌》,從此火遍全世界



翹起的重檐亭角幾乎要撞上隔壁玻璃


這樣的深藏不露,讓下浩老街,處於與世隔絕的狀態里。2015年,有傳聞說會有拆遷隊入住,當時在下浩還掀起一陣大波。


或許下浩老街並沒有人們傳言中的那樣完美,但他確實是長江南岸的標本——上方連著民國重慶的繁華和驕傲,下方連接著長江碼頭的市井。



重慶這條街,登上《美國地理雜誌》,從此火遍全世界



在這裡,其實是有著兩種極端存在著,一種是悠閑而無聊著的原住民老人,一種是年輕而又有活力的外來戶年輕人。


老人似乎就是這條街的見證,而年輕人則是為這條衰敗的街添上了幾分色彩。所以,下浩憑藉歷史與獨立,登上了《美國國家地理雜誌》。



重慶這條街,登上《美國地理雜誌》,從此火遍全世界



可以細細看看下浩老街中到底存在著什麼,吸引著我們去一探究竟?


下浩里


沿米市街行走,有家叫下浩里的茶館,茶館裡就有著三位年輕人,一男兩女,為了不被打擾,就在這條幽深而又寧靜的街上開了這家茶館。



重慶這條街,登上《美國地理雜誌》,從此火遍全世界



茶館一角



重慶這條街,登上《美國地理雜誌》,從此火遍全世界



兩層樓的吊腳屋,像隱在城市的一抹」綠「


這家由三位都市白領花費八月時間改造而成的茶館,現在已然成為這條老街的一大風景點。有了茶,還有了故事,你怎麼能不停下腳步在這裡看看?



重慶這條街,登上《美國地理雜誌》,從此火遍全世界



茶室三位主人的名字分別叫:「流雲」、「小安」、「海上」,他們三位有著共同的興趣,所以才一起組建了這家叫做『下浩里』的茶室。



重慶這條街,登上《美國地理雜誌》,從此火遍全世界



廢棄的舊傢具在這間茶室里煥發了新生。


小館


這家小館,是建在一座曾失火燒毀的舊址之上,現在小館內,仍然可見被燒焦的木頭痕迹。



重慶這條街,登上《美國地理雜誌》,從此火遍全世界



」小館「建在失火後毀於一旦的溫家院子上,燒焦的木板之上,還鐫刻著兩個行楷小字,似是在控訴著哪一場火災。



重慶這條街,登上《美國地理雜誌》,從此火遍全世界



而據說這裡起火的原因是原主人精神有問題,然後一不小心就將房子給燒了。可是現在經人這麼一修繕,卻是變了一種意味。



重慶這條街,登上《美國地理雜誌》,從此火遍全世界



而這裡現有的主人,也是幾個年輕人,他們盤下一座搖搖欲墜的穿斗式民居老屋而打造成這樣的一個嫻靜幽怨的小院館。


註:穿斗式木構在山牆露出,成為老屋們特有的符號,一格格,連著屋架,接著土地。看似樸素的民居,抵擋著長江中上游的潮氣和洪水,地震中也屹然不倒,以柔克剛,肆意生長在下浩老街的各處。



重慶這條街,登上《美國地理雜誌》,從此火遍全世界



他們將小院館改造成了小茶館,將這片焦土賜予了新的生命,而這,似乎也意味著這條老街在以後的日子裡或許會重新煥發新生。



重慶這條街,登上《美國地理雜誌》,從此火遍全世界



小館的大門,隔絕了城市的喧囂,只留下一絲幽靜,矗立在這裡。這種地方,在重慶這座城市裡,卻是不多見的。這幾位年輕人用自己的時間與精力,將這裡細細的打造成了自己所想要的地方。



重慶這條街,登上《美國地理雜誌》,從此火遍全世界



你走進院館後,從小館的窗望去,入眼之處,滿是歲月的痕迹。你也許想不到,在重慶主城這個地方,竟然會有這種地方。


下浩老街


我們所處的時間,是一個很尷尬的時間。下浩老街在百年前,繁榮至極,人流攢動。如今我們也只能從這些依舊矗立卻稍顯冷清的舊建築,感受那百年前的繁榮。我也只能唏噓一下,也期待他們在未來的日子裡能長存一段時間...



重慶這條街,登上《美國地理雜誌》,從此火遍全世界



而外商和民族企業在這裡交匯,老屋的符號便不是單一的。



重慶這條街,登上《美國地理雜誌》,從此火遍全世界



南岸的洋行在形制和規模上雖比不上的外灘萬國建築群,但洋樓和民居交融也算是下浩的一景了。


磚石和木構的對比,精美和質樸的呼應,西式建築的「重慶表達」,民居的符號的應接不暇,形成老街一幅無盡的畫卷。



重慶這條街,登上《美國地理雜誌》,從此火遍全世界



中國人民銀行舊址



重慶這條街,登上《美國地理雜誌》,從此火遍全世界



「冠生園食品廠」



重慶這條街,登上《美國地理雜誌》,從此火遍全世界



永興洋行高管住宅



重慶這條街,登上《美國地理雜誌》,從此火遍全世界



世界五大公司之「卜內門洋行」



重慶這條街,登上《美國地理雜誌》,從此火遍全世界



當時重慶大資本家黃錫滋,成立的聚福洋行



重慶這條街,登上《美國地理雜誌》,從此火遍全世界



這看似落寞的街區,實際上卻深藏功與名。你惆悵周末閑暇無去處,卻不知離你不到一公里的地方,有著這樣一片天地。


我們無數次提及老建築,是希望美好的舊物,能在超速前進的城市裡得以保存。但既然要發展,就避免不了消亡。我們不知下浩還能存在多久,我們只是知曉,他現在依然存在。



重慶這條街,登上《美國地理雜誌》,從此火遍全世界



文章內容來源於:網路


由重慶頻道整理髮布


一更多重慶資訊請添加重慶頻道一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重慶 的精彩文章:

TAG:重慶 |
您可能感興趣

寧夏:美國《紐約時報》評為全球必去的旅遊目的地之一
美國《國家地理雜誌》記錄的黑白民國南京,最難忘城牆下的吹笛人
世界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內幕:全美國只有十幾人知道
美國史上最大桃色醜聞,讓美國精英圈的節操碎了一地!
盤點全球十大自殺聖地,日本英國各兩地,美國最多!
這是世界上最大的湖,美國人卻愣說它是海
中國人發明了月亮門,被全世界抄襲,包括美國!
美國媒體評選世界十大軍事家,毛主席世界第一
美國這樣拉跨歐盟,此局面讓中國喜聞樂見
全世界經濟最慘除美國俄羅斯之外,讓日本忌憚的國家
中國向世界推出美國管不住的武器,第三世界從此真正站起來了
環球世界,從美國開始
世界上最大的土豆在美國巡展
實拍:美國夜店一條街——流連忘返的各國美女
世界上最具特色的十座橋:中國佔兩座,美國三座
登月之前,美國宇航局做了這麼一件事
喬良:美國雙重圍堵,中國如何破局?
他的去世,讓美國中央情報局鬆了口氣,宣布放假三天
世界第一顆原子彈爆炸內幕:全美國只有12人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