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航天合作為何困難重重?答案其實並非中國不對
圖為中國宇航員
近日,有媒體報道稱,為了更好地探索太空,中美應加強相互合作,從而最大限度的利用資源,減少太空探索的成本。不過,有分析人士指出,美國航天部門有眾多明文規定,禁止和中國航天展開敏感技術合作,除了有遏制中國航天發展的因素在裡面,很多條文都帶有嚴重的歧視性在裡面,因此,阻礙中美航天之間的這一原因,並不是因為中國哪裡做的不對
作為世界航天大國的中國和美國,早在1970年代中後期,就開始了航天領域的合作。當時美國官方向中國贈送過月球土壤的樣品,並多次邀請中國航天領域的代表團前往美國訪問。即使是中美關係在1989年之後嚴重惡化的時期,當時的美國總統老布希還是放行了中美航天領域的一項重大合作,即使用中國長征-3號運載火箭發射美國製造的亞洲-1號通信衛星。這也是中國長征系列運載火箭首次執行商業發射任務。
圖為中國宇航員
1990年代,中美兩國在航天領域最大的合作項目就是使用中國長征-2號運載火箭發射美國銥星公司的通信衛星。而在發射過程中,美國方面對華採取了極為嚴格的保密措施,除必須向中方提供的數據資料外,一律拒絕。然而1999年美國的考克斯報告,還是列舉了大量沒有任何證據的「事實」,指責中國有計劃、有步驟的「竊取」美國航天機密。
尤其是從美國摩托羅拉公司獲取了智能分配器技術,而這項技術最大的軍事用途,就是用來控制洲際彈道導彈分導式多彈頭的釋放。此後,美國更是把中國分導式多彈頭技術的突破和所謂的「竊取美國航天機密」划了等號,禁止和中國進行任何形式的航天合作。在美國主導的國際空間站項目中,幾乎邀請了全世界所有的航天大國參加,唯獨把中國排除在外。
圖為美國太空梭
2003年初,隨著哥倫比亞號太空梭的機毀人亡,美國逐漸淘汰了全部的太空梭,但新的載人航天項目卻「後繼乏人」。一時間美國宇航員只能搭乘俄羅斯的載人飛船前往國際空間站。2014年初,美俄關係因「烏克蘭危機」而急劇惡化,美國在載人航天方面隨時可能被俄羅斯「卡脖子」。在2013年的美國大片《地心引力》中,主角最終是依靠中國的載人飛船脫險、重返地球的。 這雖然是一個虛構的場景,但展現了中美航天合作的美好前景。特別是現在的國際空間站2020年之後將會退役,即使超期服役,也很難撐過2025年。而那時外太空唯一在役的空間站就是中國的空間站,本著平等互惠的原則,中國向美國宇航員開放載人飛船和空間站,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同時美國在重型運載火箭、深空探測等方面的豐富經驗,也值得中國吸取。
目前對現貨原油、天然氣、白銀等投資有興趣 ,卻無從下手或虧損的朋友。有些人因為貪婪,想得更多的東西,卻把現在所有的也失掉了,貪婪的心像沙漠中的不毛之地,吸收一切雨水,卻不滋生草木以方便他人。看不清的時候請遠離,學會自我冷靜,看懂得的時候別猶豫,學會自我肯定。
投資是一個完整體系包括投資理念 ,投資心態 ,資金管理 ,風險控制 ,投資策略 ,操作系統。一個投資體系正常運轉需要專業團隊完備制度和科學流程。一兩單的收益並不能幫助你成就什麼,而一個具備以上條件的團隊肯定是能幫助你得到什麼。
【736,916,430】
現-貨,原-油,天-然-氣,銅,白-銀,投-資-指-導
TAG:軍事午報 |
※絕對霸氣 中國航天用實際行動給了美國沉重一擊
※避免重蹈美國尷尬,歐洲提前布局航天裝備合作,呼籲價格便宜點
※中國要成為真正航天強國還缺這樣技術:進度之快讓美國無法適應
※中國航天絕對不會止步!美專家稱沒做好準備前 不能貿然攻擊北斗
※未來中國航天形式將大好,多國主動表示想與中國進行合作
※印度航天實力究竟如何?與中國爭鋒是自不量力,但還真不弱
※中國航天最近做了一件大事!答案讓國人感到非常奮進
※「航天母艦」不是騙局,中國即將擔此重任,美日急紅了眼
※美國呼籲與中國航天合作 中國看不上
※歐洲航天局表示要與中國合作:中國工程師這樣回應
※俄航天透露重要消息,中俄正商談一大事若敲定,連美國都要急了
※英國脫歐表決促使歐洲航天界競相尋求應對措施
※中國破解了一道美國解不了的航天難題:美科學家驚呼不可能!
※美國終於笑不出來了,中國航天事業正在全速發展中
※印發射最重火箭 這下它將有資格與中國參與全球航天項目了嗎?
※中醫理論結合先進工藝 緩解避免失重生理效應 功能食品伴飛中國航天
※美國「閉關鎖國」竟是怕中國超越!中國航天專家簽證為何頻頻遭拒?
※這國在中國航天最困難時伸援手,美俄歐對他恨得牙癢
※日本驚羨中國航天科技,想自主載人登月卻怕能力不足,希望同中國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