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傳統醫藥領域蘊含原創性科技資源

傳統醫藥領域蘊含原創性科技資源

(原標題:傳統醫藥領域蘊含原創性科技)


2015年10月5日上午11時30分,瑞典卡洛林斯卡學院將2015年諾貝爾生理學或醫學獎授予中國藥學家屠呦呦以及另兩名外國科學家威廉·坎貝爾和大村智,以表彰他們在寄生蟲疾病治療研究方面取得的成就。屠呦呦因發現青蒿素創製抗瘧新葯而成為首位獲得諾獎科學類獎項的中國人。


兩個月後,屠呦呦以《青蒿素——中醫藥給世界的一份禮物》為題作獲獎演講。她說,中國醫藥學是一個偉大寶庫,應當努力發掘,加以提高。青蒿素正是從這一寶庫中發掘出來的,通過抗瘧葯青蒿素的研究經歷,我深感中西醫藥各有所長,二者有機結合,優勢互補,當具有更大的開發潛力和良好的發展前景。

正如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陳竺所言,「屠呦呦的工作是用科學方法促進中醫藥傳承創新並走向世界最輝煌的範例。」屠呦呦獲諾獎也給中醫藥發展打開了新的認識窗口,人們受此啟發開始思考:如何進一步挖掘中醫藥這座偉大寶庫?中醫藥又該如何走向現代化?


策劃/統籌:黃沁 撰文:南方日報記者 徐樂樂 攝影:南方日報記者 王昌輝


1.傳統中醫藥給屠呦呦「關鍵啟示」


位於惠州市博羅縣羅浮山景區的青蒿園正在成為時下景區最熱門的景點。每逢周末,各地的遊客紛紛來到園內所立的「青蒿治瘧之源」石碑前拍照留念。為紀念東晉著名的醫藥學家葛洪,羅浮山在葛洪當年採藥的地方築碑為證,建立青蒿園,並用木牌掛起了葛洪《肘後備急方》裡面記載的部分藥方,向遊客展示了中醫藥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

葛洪在羅浮山所著的《肘後備急方》正是屠呦呦獲得諾獎的關鍵之一。上世紀60年代,因瘧原蟲對抗瘧特效藥奎寧類藥物已產生抗藥性,瘧疾的防治重新成為世界各國醫藥界的研究課題。在世界各國苦苦尋找有效的新結構類型化合物而沒有結果時,代號為「523」的「瘧疾防治藥物研究工作協作」項目也正在夜以繼日地進行中。


作為「523」項目中醫研究院科研組長,屠呦呦通過翻閱歷代本草醫籍、四處走訪老中醫,終於在2000多種方葯中整理出一張含有640多種草藥、包括青蒿在內的《抗瘧單驗方集》。可在最初的動物實驗中,青蒿的效果並不出彩,屠呦呦的尋找也一度陷入僵局。


「當年我面臨研究困境時,又重新溫習中醫古籍,進一步思考東晉葛洪《肘後備急方》有關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 的截瘧記載,這使我聯想到提取過程可能需要避免高溫,由此改用低沸點溶劑的提取方法。」中國古老醫學再次給屠呦呦及科研團隊「關鍵啟發」,在經歷191次試驗後,屠呦呦課題組終於發現了抗瘧效果為100%的青蒿提取物。


然而,與諾獎榮譽隨之而來的也有不同的聲音。有人認為,屠呦呦做的是西藥研究,走西方研究道路,獲的是西方的獎。對此,國醫大師鄧鐵濤並不認可。他在接受南方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屠呦呦發現青蒿素並非完全採用的是化學分析法,其靈感恰好來自中醫的經典,「可見,她是在中醫經典中找到了導師。」


2.傳統中醫藥的科學實踐

自從西醫傳入中國後,中醫藥的主導地位便一直受到挑戰。甚至解放後幾十年,中醫是否「科學」仍在辯論不休。鄧鐵濤在《中醫戰略》一書中認為,中醫最大的不平等,不僅在於環境條件等因素,更在於被一切以西方文化為準則的「科學主義」所牽絆。


他舉例證明中醫的科學性說,2003年「非典」,廣東中醫介入早,取得了顯著的療效,不僅退熱時間短、沒有反覆,而且患者恢復好,平均住院日短,沒有後遺症。香港還特別邀請廣東省中醫院的專家前往香港援助,開中醫藥進入香港公立醫院的先河,受到了世界衛生組織的肯定。


實際上,翻看中醫藥發展歷史就能發現,中醫藥作為中國最具有原創優勢的科技領域一直表現突出。東漢時期的張仲景以治療「傷寒」病著名,其中醫經典著作《傷寒論》論述了對多種傳染性疾病不同時期的治療方法,不但書中的方葯沿用至今,其靈活多變的辯證施治方法也奠定了中醫臨床實踐的基石。日本漢方醫的經方派至今還用張仲景的原方治療病毒性肝炎等傳染病。


還有,中國早在1000多年就發明了人痘接種術。人痘接種是牛痘接種術發明以前最有效的預防天花的方法,在中國曾廣泛應用,後來還西進歐洲流行美國,拯救了千百萬人的生命,並促進了現代免疫預防醫學的誕生。


屠呦呦獲得諾獎之後,不少專家學者認為,在浩如煙海的中典古籍中,不乏類似「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漬,絞取汁,盡服之」這種能給研究者帶來靈感和智慧的例子。但如何應用現代科技,發揮團隊優勢,多學科融合,以更加自信、開放、融合、求真的心態,更為精準地辨別、提取出其有效成分,開發出更多新葯,提高臨床效果,才是擺在現代中醫藥人面前的艱巨使命。

著名已逝中醫戰略研究專家賈謙在《中醫戰略》一書中認為,中醫治未病的思想即養生和保健的思想體現了醫學的真正目的,中醫不僅簡便廉驗,中醫整體論的思想和研究方法有可能指導現代自然科學的發展,引領社會進步。


3.中醫藥原創思維


應與現代科技相結合


從青蒿素的研究過程可以發現,研究人員正是參照古今醫書的記載和民間用方,用現代的研究方法對數千份植物提取物通過動物篩選,再從中分離、鑒定其中抗瘧有效成分,最後找到近10種抗瘧有效單體,將它們的抗瘧活性、毒性、化合物穩定性和資源情況進行綜合比較後的結果。

中國中醫科學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張伯禮對此深有感悟。他認為,中醫藥原創思維與現代科技相結合,能產生原創成果。中醫藥學從來不是封閉的,而是與時俱進、不斷發展的,吸收不同時代的新認識和新技術方法為我所用。當代,科學技術突飛猛進,中醫藥發展也需要與現代技術相結合,不斷豐富中醫藥的科學內涵和時代特色。


他還認為,中醫藥是我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主要領域,中醫藥獨特的理論體系和原創思維可謂科技創新的不盡源泉,蘊含著巨大的創新潛力。「我們提倡中醫藥現代化,不是說傳統不重要,探索中醫科技創新的路徑和方法,既要善於從古代經典醫籍中尋找創新靈感,也要善於學習借鑒先進科學技術。」


對中醫藥的原創優勢,中國中醫科學院中藥研究所所長陳士林這樣說:「越是民族性的東西,越具有生命力。在傳統醫藥領域,蘊含著巨大的原創性科技資源,與現代科技結合,就有可能產生許多原創性的重大科研成果,並造福人類,如砒霜(三氧化二砷)治療白血病、漢防己鹼抗病毒、黃連素治療糖尿病等。」


中國中醫科學院中國醫史文獻研究所副所長朱建平認為,中醫藥要在繼承的基礎上進行創新,創新需要遵循中醫藥發展規律。而著名中西醫結合研究專家李恩也呼籲,必須增強理論自信——陰陽五行藏腑經絡學說;道路自信——走中西醫結合途徑;方法自信——利用現代科技,促進中醫藥現代化。「發展中醫學的創新思維模式,一定要以中醫藥學的形象思維思辨學為指導,以中醫基礎理論內容為核心,以臨床疾病為切入點,以現代科學方法為用,以法求理,達到發展和創新。」


責編:海聞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海外網 的精彩文章:

中醫科學大會期間遊客可免費體驗艾灸
看中藥如何精準打擊
早期陸地植物或造就當今富氧大氣
清代濟南的軍樂隊
你知道有第五種基本作用力嗎?宇宙中或存在將改變人類認知

TAG:海外網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傳統文化蘊含投資哲理
科學家制出蘊含生長潛力的生物工程血管
頂測科技解讀軟體測試小用例中蘊含的大智慧
袁大頭蘊含豐富的歷史文化內涵
大火山揭示出火星蘊含豐富的礦物資源
大碗吃面不「扎勢」,蘊含科學和文化
力學參照物所蘊含的物理思想
古代埃及教諭文獻中蘊含的人生哲理
《道德經》中蘊含的人類命運共同體構建智慧
博大精深:中國飲茶文化中所蘊含的人文哲學
青藏高原蘊含著何種戰略哲學?
生肖雞蘊含著濃郁的文化氣息
茶中所蘊含的生活智慧
馬家窯文化蘊含豐富史前信息
氣為血帥,滋陰補血湯蘊含養生大價值
鬼谷子《轉丸》篇蘊含的頂級權謀智慧
《水滸傳》石碣碑蘊含著的秘密
蘊含三種不同形式的品牌靈魂成分-神奇活性精粹
藝術風格博大, 蘊含著人格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