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兩岸日常語言文化差異,真的不可小覷!

兩岸日常語言文化差異,真的不可小覷!

兩岸日常語言文化差異,真的不可小覷!



文/朱效民

1993年,我到北師大讀研究生,教英語口語的是位不會說中文的華裔女教師,其父母是移民美國的台灣人。一次她好心地給每人發了塊包裝精美的台灣點心,我們都愛不釋手,發現上面居然是繁體字,但要命的是生產日期卻寫著「82年」。


大家面面相覷,既不好意思問,也沒敢貿然吃:這塊點心竟然存放了十年之久,那還能吃嗎?


那位女教師看到我們的表情也露出些許困惑。終於有個勇敢的同學說出了大家的疑慮,才明白原來台灣食品的生產年分用民國記年,是要加上11的。


2015年底,我有幸來台訪問。很快從電視發現,一些漢字竟然在台灣有完全不同的讀法。如發酵(ㄒㄧㄠˋ/ㄐㄧㄠˋ)、垃圾(ㄌㄜˋㄙㄜˋ/ㄌㄚㄐㄧ)、曝(ㄆㄨˋ/ㄅㄠˋ)光等,這可真讓我意想不到。電視評論里經常出現的諸如「素人」,「陽春立委」等辭彙,如果沒有台灣朋友及時指點迷津,我往往會不自覺地穿鑿附會,很可能謬以千里了。

台灣新聞里的一些用語非常生動活潑,同樣為大陸所罕見。2016年春節前夕,台南不幸發生地震,很多媒體都稱之為「地牛翻身」,想一想倒也挺形象的。聽說高雄地震時,當地人均是一派稀鬆平常的樣子,頗具超然之態。我瞎猜,台灣大概也會把夏季的颱風稱作天馬行空,或飛龍在天什麼的吧。


一位台灣大學的「學生大使」在贈送我的明信片上這樣寫道:「很喜歡和您一起研究台灣和中國的文化差異,我以前可是從來不知道,原來隔個台灣海峽也有如此多不同之處!」對比一下1993年我們一個班十幾位研究生不敢吃台灣點心的誤會經歷,20多年過去了,兩岸日常語言文化之間相互誤解的現象依然大量存在啊。


這類日常語言和大眾文化里隨時隨地可能出現的誤讀、誤解如果任其累積發酵,不無可能導致兩岸民眾之間的猜忌誤判、若不經過解釋,心理隔膜可能不斷加強、加深,甚至於影響彼此信任,那肯定是兩岸均不會樂見的,不可小覷。


我曾看過台灣有個電視節目,每天教一個字的繁體和簡體的兩種寫法,以及可能存在的繁簡兩種字的不同含義。這無疑顯示出台灣有識之士對兩岸民眾文化交流與互動的善意和遠見,值得持續支持推廣。


2014年世界語言大會形成的「蘇州共識」指出:「語言是人類文明世代相傳的載體,是相互溝通理解的鑰匙,是文明交流互鑒的紐帶。」「人之所以為人者,言也。」在中央研究院胡適紀念館入口的牌子上,有胡適先生的一句名言:「要怎麼收穫,先那麼栽」!是啊,要想收穫兩岸和平發展與共同繁榮,那就先從海峽兩岸老百姓每日都在說、每天都在用的日常語言文化的認知學習、相互理解開始吧。

在這裡讀到的台灣


你也許從未聽說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你不知道的台灣 的精彩文章:

來台灣當交換生,別太一廂情願│我有話說
記一個台灣朋友
灣灣與陸陸,現在說愛還來得及
兩岸,用談戀愛的心思去交流
我眼中的大陸90後女生│台灣人看大陸

TAG:你不知道的台灣 |

您可能感興趣

沒文化,真可怕!
沒文化真可怕!
端午文化知多少?,除了粽子竟然還有這麼多的文化常識是你不知道的?
文玩手串太土了?沒文化真可怕!這是我們民族的文化,炎黃的根
《文盲》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練太極拳不可不知張三丰!與道無緣,尋他不著。積善種緣,真人自來真事和歷史文化功績!
沒文化真可怕!笑噴了~
為什麼俗語常說「富不易妻,貴不易交」,有何文化典故?
文化常識大全,不收藏絕對可惜!
沒文化真可怕,語文老師要哭瞎了!
日本人覺得牙齒亂很漂亮,文化差異很神奇啊
盜墓賊沒文化,真可怕!
地痞流氓不可怕,最怕流氓有文化!
盤點歷史上那些害人無數,卻被奉為美的時尚潮流,沒文化真的很可怕
沒文化真可怕!六小齡童節目中罕見發聲,怒批周星馳惡搞太可悲!
10句很經典的勵志短句,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
沒文化真可怕,娛樂圈中因沒文化而鬧笑話的八位明星
古今通天文化的差異,豪情不在,情懷已遠去
沒文化真可怕!深度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