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漢譯佛經梵漢對比分析語料庫

漢譯佛經梵漢對比分析語料庫

漢譯佛經梵漢對比分析語料庫



介紹

「漢譯佛經梵漢對比分析語料庫」(A Database of Chinese Buddhist translation and their Sanskrit parallels for the Buddhist Chinese Studies)是專門為佛教漢語研究者設計的研究工具,包括兩個方面的內容:第一、漢譯佛經與現存平行梵語佛典的文本(段落)對照,第二、漢譯詞語之平行梵語成分的語法和語義描寫和分析。建立語料庫的目的在於方便佛教漢語的研究者了解譯文與平行梵語之間可能存在的對應關係。語料庫目前收入的資料有《法華經》《維摩詰經》和《俱舍論》。


2010年,香港教育大學朱慶之教授與臺灣中央大學萬金川教授、北京大學段晴教授合作設計了題為「漢譯佛經梵漢對比分析語料庫建設及其漢語歷史語言學研究」(Assessing the impact of Sanskrit on the Chinese language: Creating a database of Chinese Buddhist translations and their Sanskrit parallels to facilitate research in historical Chinese linguistics through contrastive analysis)的研究計劃,並得到 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研資局(RGC)GRF的支持 (項目編號為HKIEd844710)。


這項研究計劃具體參與語料庫的設計和製作工作的主要有王繼紅博士(北京外國語大學)、姜南博士(中國社會科學院梵語研究中心)、劉震博士(復旦大學)、范慕尤博士(上海交通大學)、趙淑華博士(臺灣中央大學)、皇甫偉博士(北京科技大學)和邱冰博士(北京語言大學)。其中,王繼紅、姜南和范慕尤分別負責《俱舍論》、《法華經》和《維摩詰經》的梵漢對比;趙淑華和劉震負責對初稿進行校訂,其中趙淑華重點校訂了《法華經》第一、第四品和《維摩詰經》第一、第二品,劉震校訂了《法華經》的其餘部分;語料庫的軟體開發則由皇甫偉和邱冰負責。


這個語料庫僅僅是一個嘗試,一個開端。由於受到知識和能力的限制,語料庫還存在諸多不足,尤其是對語料的分析,錯誤一定不少,對此我們深感遺憾和抱歉。若使用者能夠不吝賜教,將發現的問題隨時擲下,以便定期修訂,我們將非常感激。

?


語法標記縮略語表


?A ātmanepada,middle-voice為己,中間語態


?abl. ablative從格


?acc. accusative業格,對格

?adj. adjective形容詞


?adv. adverb副詞


?aor. aorist不定過去時


?Avybh. Avyayībhāva 不變釋


?Bhvr. Bahvrīhi 多財釋

?caus. causative使役


?compv. comparative-degree比較級


?cond. conditional假定


?conj. conjunction連詞

?dat. dative為格,與格


?dem. demonstrative-pronoun指示代詞


?des. desiderative 願望動詞


?du. dual雙數


?Dva?. Dva?dva 相違釋


?f. feminine陰性


?fut. future將來時


?fpp. future-passive-participle將來被動分詞,必要分詞


?fpt. future-participle將來主動分詞


?gen. genitive屬格


?ger. gerund絕對分詞


?ins. instrumental具格


?impf. imperfect未完成時


?impv. imperative命令語氣


?inf. infinitive不定式


?int. intensive加強式


?inter. interrogarive疑問代名詞


?interj. interjection感歎詞


?Karmadh. Karmadhārya 持業釋


?loc. locativen位格,依格


?m. masculine陽性


?nom. nominative主格


?n. neuter中性


?num. numeral數詞


?opt. optative祈願語氣、虛擬語氣


?ord. ordinal序數詞


?P. parasmaipada,active-voice為他,主動語態


?pap. past-active-participle 過去主動分詞


?pass. passive被動語態


?pers. person 人稱代詞


?per. perfect完成時


?pl. plural複數


?ppp. past-passive-participle過去被動分詞


?ppt. present-participle現在分詞


?prep. preposition介詞


?pres. present現在時


?pron. pronoun代名詞


?rel. relative-pronoun關係代名詞


?sg. singular單數


?superl. superlative最高級


?Tatp. Tatpuru?a 依主釋


?voc. vocative呼格


?√ root語根


?/ or或者


? 表變化: 1. 連音變成不連音 2. 詞類轉用,如m.sg.Ac.adv. 3.複合詞的關係變化,如持業釋多財釋


《法華經》語料編寫說明


《法華經》屬於初期大乘佛典,它久負盛譽,是所有佛教典籍中影響最大、傳播最廣的一部。在尼泊爾,《法華經》是所謂的「大乘九寶」之一。在漢地,它更是屢次被譯成中文,講誦註疏甚多,僅南北朝時期,註疏此經的就達七十餘家;敦煌寫經中,該經的比重也獨佔鰲頭。上世紀初發現的敦煌藏經洞保存了五、六萬號古代漢文寫卷,較長有30000號左右,僅《法華經》的數量就超出5000號,佔六分之一強,大部分寫於南北朝及盛唐階段,而且在敦煌遺書中還保存了30餘種未入藏的《法華經》註疏。這些充分說明了該經在漢地的重要地位。傳入日本後,《法華經》被譽為「大乘之經王」及「鎮護國家之經典」。在亞洲與佛教有關的其它各國中,也保存下來數量龐大的《法華經》寫本、印本及出土斷簡殘篇等。除梵語寫本及漢譯本外,還流傳著吐蕃、於闐–塞、回鶻、龜茲、西夏、蒙、古、滿、朝鮮等多種語言的譯本,加上現代英、法、德、意、日、西班牙諸語譯本,數量更為可觀。擁有如此豐富的文獻資料,對大多數印度佛典來說可謂望塵莫及,《法華經》因此也成為各領域研究者最關注的一部經典,並且已經在佛教學、印度學以及文獻校刊等方面取得了豐碩成果,不僅有經過嚴格校刊的梵本及漢譯問世,還有多種詞典、索引類工具書可供利用。


在迄今發現的梵語佛典寫本中,《法華經》的數量最多,達四十餘種,主要來自尼泊爾、克什米爾、中國新疆和西藏等地。學者們多角度比較諸梵本,已基本確定該經大體以二個體系流傳:一是吉爾吉特–尼泊爾寫本系統,二是中亞寫本(又稱新疆寫本或喀什寫本)系統。而現存的漢譯本恰與中亞寫本同源。


目前幾個有代表性的精校梵本是:(1)H.Kern and Bunyu Nanjio (ed.), Saddharmapundarīka, St. Petersburg, 1908-12. (repr. in Japan, 1977)、(2)荻原雲來(U.Wogihara)、土田勝彌(C. Tsuchida)編《改訂梵語法華經》(Saddharmapundarīka-sutra, Romanized and Revised Text of the Bibliotheca Buddhica Publication by Consulting a Sanskrit Ms. and Tibetan and Chinese Translations ),山喜房佛書林,東京,1934-35。(3)蔣忠新編注《民族文化宮圖書館藏梵語寫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8。


與此同時,漢譯《法華經》語言本身也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據史料記載,該經傳入中土後,凡經八譯,最早為三國吳?支謙節譯的《佛以三車喚經》一卷,今已亡佚。現存完整的漢譯本共有三種,按時代先後分別為:西晉竺法護譯《正法華經》10卷27品(T9,No.263)、姚秦鳩摩羅什譯《妙法蓮華經》7卷28品(T9,No.262)、隋闍那崛多共笈多譯《添品妙法蓮華經》8卷27品(T9,No.264)。其中《添品妙法蓮華經》是對鳩摩羅什譯本的重新校定,除了結構有所變動,略微增加一些內容外,跟《妙法蓮華經》沒有太大不同,所以學者們更多關注3世紀譯出的竺法護本和5世紀譯出的鳩摩羅什本。


《維摩詰經》語料編寫說明


《維摩詰經》又稱《維摩詰所說經》、《維摩詰經》、《淨名經》、《不可思議解脫經》等。維摩羅詰是梵語Vimalakirti之音譯,維摩羅意即「淨名」、「無垢」,詰即為「稱」,故《維摩詰經》又名《淨名經》或《說無垢稱經》。摩羅詰又譯為維摩羅詰、毗摩羅詰,略稱維摩或維摩詰。意譯為淨名,無垢稱,意思是以潔淨、沒有染汙而稱的人。維摩詰是一個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薩,古印度毗舍離地方的一個富翁,家有萬貫,奴俾成群。但是,維摩詰勤於攻讀,虔誠修行,能夠處相而不住相,對境而不生境,得聖果成就,被稱為菩薩。又號金粟如來,維摩詰才智超群,享盡人間富貴又善論佛法,深得佛祖尊重。《維摩詰經》所代表的精神,是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本位而解脫成佛的法門,也指出了十方三世諸佛如何證道,如何得到解脫,如何證得菩提之路。《維摩詰經》是與整個佛法、佛教、東方文化,尤其是中國的文化關係最大、影響最深、歷史最久的經書之一。


此經成立的年代大概在公元1~2世紀,梵本大部已散失,只有一些片斷。漢譯有多個版本,其中最為常見的有三種譯本,按先後順序分別是三國時期吳國的支謙(約221-281)譯《佛說維摩詰經》、姚秦時期的鳩摩羅什(約343-413)譯《維摩詰所說經》,唐朝時期的玄奘(602-664)譯《說無垢稱經》。 直到上世紀九十年代,日本大正大學綜合研究所的學者在西藏布達拉宮發現了《維摩詰經》的梵語本, 在2004年這個研究所出版了《梵藏漢對照》,內容包括梵語《維摩詰經》的拉丁字體轉寫本、藏譯本以及支謙、鳩摩羅什和玄奘的漢譯本。 其中梵語《維摩詰經》的拉丁字體轉寫完全按照抄本的原貌,不作任何文字改動。2006年,他們又 出版了《梵語維摩經》校訂本。我們這裡所用的梵語版本即06年的校訂本。


《俱舍論》語料編寫說明


梵語原典依據柏樂天(P. Pradhan)的校訂本Abhidharmako?abhā?ya of Vasubandhu, Edited by Pradhan, P. K. P. Jayaswal Research Institute, Patna, 1967,並將梵語原典由天城體轉寫為羅馬字母。其中若有明顯錯誤,再參照其他版本改正。參照版本為Abhidharmako?a & bhā?ya of ācārya Vasubandhu with Sphutārthā commentary of ācārya Ya?omittra,Bauddha Bharati, P. B. 49 Varanasi-India-I (India) , 1987.


漢語譯本依據日本《大正新修大藏經》本,高楠順次郎、渡邊海旭主編,東京,1924—1934年。分別選取真諦譯《阿毗達磨俱舍釋論》(22卷,收於《大正新修大藏經》第29冊,P161—310)、玄奘譯《阿毗達磨俱舍論》(29卷,收於《大正新修大藏經》第29冊,P1—159)。


英語譯本主要依據Subhadra Jha的譯本The Abhidharmako?abhā?ya of Vasubandhu, K. P. JAYASWAL RESEARCH INSTITUTE, PATNA, 1983.同時參考Leo M. Pruden的英譯本Abhidharmako?abhā?ya of Vasubandhu, Asian Humanities Press, 1991.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象佛學圖書館 的精彩文章:

牧牛隨筆:讀經
中國發行《玄奘》特種郵票
東禪寺等覺院:崇寧大藏,私刻首部
凡夫和聖者臨終時的心境有什麼不同?

TAG:大象佛學圖書館 |

您可能感興趣

乾貨 | 情感分析語料庫
資源:自然語言處理數據集、語料庫和論文集合
資源|谷歌發布用於有監督詞義消歧的大型語料庫
國內可用免費語料庫
從 500 萬條的微博語料對鹿晗、關曉彤微博的熱門評論進行情感分析
怎樣利用COCA語料庫提升用詞水平?
SSCI期刊《語言與文學》主編McIntyre在2017年第九屆國際語料庫語言學大會的主旨發言「語料庫文體學」
IBM PowerAI編程大賽Q2場來襲!探秘金融語料大數據識別
機器學習問答數據集:這是保險領域首個開放的QA語料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