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中國科幻最強CP是誰?今年上海書展會在一起嗎?

中國科幻最強CP是誰?今年上海書展會在一起嗎?

中國科幻最強CP是誰?今年上海書展會在一起嗎?



圖片轉載自上海《文學報》「新批評」公號:iwenxuebao。

CP


=Couple(中文:一對)


來,跟小編學習現在最火的網路用語:CP。它起源於日本的二次元文化圈,本意就不說了,現在的含義是「最有愛的一對」!


作者:許曉青

在這個刷臉、「站CP」的時代,中國科幻最強CP究竟是誰?是董仁威和王晉康嗎?或者把姚海軍和誰配在一起?


所有科幻迷,包括迷妹們,一定會在上海書展上大聲喊出他們的名字,那就是——


韓松和劉慈欣

中國科幻最強CP是誰?今年上海書展會在一起嗎?


兩個人畫風:迷の萌感。圖片轉載自「凡者紀錄」公號:weilaistudio


大劉和韓松要在同一個周末出現在上海書展上,這在書展歷史上都是沒有過的。


小記內心OS:尷尬臉,兩位大神,之前總是單獨出現在書展,現在好了!


WOW!太酷了!這對最強CP簡直太火了,也是因為我們的科幻正在崛起吧!


來看看,中國科幻的成績:2015年《三體》英文版獲得雨果獎!大劉和小劉(劉宇昆)組合太棒了!今年又有郝景芳獲得提名,一切還待揭曉,但足夠「科幻宅」嗨翻!然後是,《三體》大電影一直在拍拍拍!後期製作,做做做!據說明年一定有……這個具體不要問我了,呵呵一下。

韓松最新長篇——《醫院》這次在上海書展首發,還沒正式簽售,就已經賣出好多。


小記內心OS:哇~所以就和電影票一樣一樣的,現在可以預售了哈?


再回到我們的CP話題上。人稱「大劉」的劉慈欣和韓松真是惺惺相惜、惺惺再相惜的典範。


看看他們都是怎麼說對方的:

劉慈欣


我寫的是二維科幻,韓松寫的卻是三維科幻。如果說中國科幻是一個金字塔,二維科幻是下面的塔基,而三維科幻則是塔尖。


劉慈欣寫的《三體》,已經超越了科幻本身的影響。《三體》,尤其是看到第三部,寫到人類的命運,人類可能毀滅,這樣的創作很不容易。


韓松


:感覺格外有愛呢~~


話又說回來,據小記的火線偵察,這次上海書展,韓松和大劉帶來的可是各自的力作。


看這裡:韓松最新長篇《醫院》,20日下午在上海書展首發。21日下午,是大劉的《三體3》英文版首發,聽上去好牛的,英文出到第三部了。


所以主辦方告訴我們:前後只差不到86400秒,這對最強CP又要在魔都擦肩而過了!比如在高鐵站上擦肩而過,這畫面也是醉了!


好吧!稍微回放一下,也許這是這對CP最新最美合影!小記是星探級的。

中國科幻最強CP是誰?今年上海書展會在一起嗎?



貴州FAST項目啟動現場,猜猜這是幾月拍的?拍照的人也好懂!


我是沖向書展現場的分割線


福利一號:

中國科幻最強CP是誰?今年上海書展會在一起嗎?



《醫院》 (韓松最新長篇、科幻現實主義扛鼎之作)


韓松 著


上海文藝出版社2016年5月出版


定價:35.00元


編輯推薦:


時隔四年,繼《地鐵》《高鐵》的熱銷之後,韓松為我們帶來了又一部里程碑之作!


「得什麼,也不能得病」,這一次,歡迎來到「葯時代」。進入夢境一般栩栩如生的「醫院」, 直面白大褂的誘惑,重置醫患關係與性別關係,而治療,抑或逃離,我們是否真有選擇?……


如何思考我們時代的醫療變局?看病難看病貴的實質是什麼?究竟為什麼會有醫療糾紛?科技革命將怎樣重塑生命和健康?怎樣理解人生層面和宇宙尺度的病與痛?韓松給出了科幻現實主義的解決之道。作品不僅對看病就醫的迷離繁蕪現象作出了詳盡的探索和歸納,還「用科幻的思維,把現實中的荒誕重新組織成為具有強烈邏輯性、理性的東西」,就像偵探一樣,不僅目擊案件的現場,而且挖掘記憶的秘密,把那些正在遺忘中的,卻噬咬人的心靈及潛意識的,陰陽交界處的,重新回憶並記錄下來,形成一幅更精細確致的地圖,從而抵達生存的本質。


1


對話韓松,解密《醫院》


問:如何思考我們時代的醫療變局?


韓松:三大變局,一是生命和健康從未變得如此重要,很長時間,我們像草芥一樣生活,命不值錢。一九四九年,中國人均壽命才三十五歲,現在是七十六歲,是發達國家的壽命標準。二是看病難看病貴、醫患糾紛從來沒有這麼突出。醫療成了一個核心問題。三是包括合成生物學在內的新一輪科技和產革正在給醫療帶來劇變,甚至要重新塑造生命,人類發展到了一個十字路口。


問:看病難看病貴的實質是什麼?究竟為什麼會有醫療糾紛?


韓松:站在患者的角度觀察,看病難看病貴的實質,可能跟醫院本身特點有關。提供更昂貴產品和服務的,一是醫院,一是國防,都跟別的行業的規律不同。因為它們對待的是生命。生命是最花錢的。而人活著只會越來越依賴技術。跟生命相關的頂級技術只會越來越貴。關鍵是,還不是有錢就能買到。這就是難。


另外還有三個跟國情相關的問題,一是人多,結果是造成人均GDP和人均收入都排在很靠後,呈現發展中國家的特點。你看到很多到醫院看病的人很窮,大病要傾家蕩產。二是匱乏,醫療資源不夠用,稀缺。尤其是好醫院好醫生稀缺。三是不均。醫療資源城鄉、地域和行業分布不均。同時,有些人又佔有了大量醫療資源,有的人則佔有很少。


醫療糾紛是利益衝突。醫患本質上利益一致的,都是為了挽救生命,保持健康。但是,醫患不對等,醫生在信息和技術上都與病人不對等,病人把能挽救生命的醫生當成神,送紅包就相當於到廟裡給菩薩燒香。這又與真正的宗教信仰不同,中國的病人是很功利很實際的。但醫生不是萬能的,他是人不是神,甚至醫生本身也是病人。一旦願望受挫,病人就可能走向另一面。所以,根本是虛無感和幻滅感的問題。


問:科技革命將怎樣重塑生命和健康?


韓松:基因測序已經在中國實際應用。輿論最近在談論精準醫療。還有的講顛覆醫療。這會帶來很多變革。以前很多難以診斷和治療的疾病,今後都可以被解決掉。隨著合成生物學的發展,還有人的重塑和再造,走向後人類、新人類。當然會帶來一些問題,影響到傳統的家庭、社會和國家。小說是藝術,寫得比較誇張,比如講醫院消滅了家庭,整座城市成了一個大醫院。人類的歷史經過農耕時代和工業時代後,進入了葯時代。


問:怎樣理解人生層面和宇宙尺度的病與痛?


韓松:我們的世界是一個天生缺陷和不足的世界,它甚至是扭曲的。但人們認識不到這個,都在要求完美,覺得世界能帶來完美,這是做不到的,由此產生種種怨恨和衝突矛盾,形成疾病的根源。像有的娛樂明星,一般人看上去,他們財富名譽地位美貌都有了,很好了,可是他們仍然遭遇痛苦,這就是病。整個宇宙也是這樣,它為生命提供的前提條件是有限的。進化就是一場磨難,相當於進醫院。疾病來自人的貪婪本性,來自無節制的慾望,但它更是世界本身的疾病的投射和反映。


福利二號:

中國科幻最強CP是誰?今年上海書展會在一起嗎?



《三體3》英文版首發樣張


2


《三體》三部曲英文版翻譯出版的幕後


2012年夏天,中國教育圖書進出口有限公司出口綜合部總監李贇在開車回家途中,無聊打開收音機,中國國際廣播電台正在播放一檔讀書節目。正是通過這檔節目,李贇第一次知道了《三體》。


通過節目的介紹,李贇對這部作品產生了興趣:中國最受歡迎的科幻小說,銷量(2012年數據)已達40萬套,不止是普通科幻讀者,甚至是互聯網和企業家也有很多人閱讀,並自發推薦。他隨即購買了全套《三體》三部曲。經過一定的市場調研和深思熟慮,他決定嘗試在部門開啟版權貿易新業務,將這部優秀的中國科幻作品推向國際。


《三體》「走出去」的故事便這樣開始了。


李贇是個說干就乾的人,從不願意浪費時間。2012年7月,在激烈的版權競爭中,中教圖憑藉誠意與務實的運作方案獲得了認可,與劉慈欣簽訂了《三體》三部曲英文版合作協議。


《三體》三部曲英文版項目的開啟,起初並不被人看好——中教圖公司並不是一家出版社,此前並沒有出版過圖書,在版權貿易方面的經驗為零。相比於獲取版權的競爭,後面的過程也並不容易。


譯者團隊終於在2012年11月初步確定:《三體》、《黑暗森林》、《死神永生》將分別由劉宇昆(Ken Liu),周華(Joel Martinsen)和陶建(Eric Abrahamsen)翻譯。後來因為個人職業選擇原因,陶建辭掉了譯者的工作,《死神永生》最終由劉宇昆擔綱翻譯。


劉宇昆,知名美籍華裔幻想小說作家及翻譯家,曾先後獲得過星雲獎最佳短篇小說獎、雨果獎最佳短篇小說獎,以及科幻與奇幻最佳短篇翻譯獎。劉宇昆的語言水平和科幻素養已經遠超一流中英譯者的標準,是中教圖公司最開始就鎖定的譯者人選。


劉宇昆和周華,兩個有著深厚科幻功底的譯者不負眾望,提供了高質量的作品英文譯文,奠定了後來《三體》在國際上成功的基礎。


《三體》在中國是毋庸置疑的暢銷科幻小說,但再好的作品也需要包裝。為此,中教圖公司在確定出版合作方前就做了一系列努力。


幾經輾轉,《三體》被介紹給托爾圖書出版公司(Tor Books)的利茲·格林斯基(Liz Gorinsky)。托爾圖書是世界最大、最成功的英文科幻奇幻出版社。


格林斯基女士是該社的資深科幻編輯。對於出版翻譯小說,托爾是謹慎的,這種謹慎來源於他們對翻譯小說沒有太多經驗,而實際上所有的美國科幻出版社都對翻譯作品心懷恐懼,因為此前有人嘗試但並不成功。但幸運的是,中教圖提前準備好了《三體》的全文譯文,因此格林斯基女士可以直接閱讀整部作品進行評估,結果大家都知道了:托爾決定出版《三體》三部曲。


事實證明,選擇與托爾圖書籤約是正確的。簽訂出版合同之後,托爾隨即展開了編輯工作。格林斯基女士具有豐富的編輯經驗,對美國科幻圖書市場的偏好也有精準把握,儘管前期《三體》已經經過原作修訂,也經過劉宇昆流暢翻譯,在出版社編輯過程中,編輯標記仍達上千處之多。正是這樣一遍又一遍苛求完美的打磨,加上托爾的強大營銷能力和發行網路,使得最終面世的《三體》英文版一躍成為迄今美國乃至世界最受歡迎的中國文學作品之一。


其實,《三體》「走出去」的成功也包含著許多意外的幸運。比如,中教圖一開始就注意到的譯者劉宇昆,就是通過陶建的牽線認識的。而劉宇昆恰恰也聽到了《三體》即將外譯的消息,正有意翻譯這部作品,雙方一拍即合。科幻圈將劉慈欣稱為「大劉」,劉宇昆稱為「小劉」,《三體》英文版的外譯出版,也成就了大劉小劉合作的一段佳話。


另一件幸運的事情是,《三體》譯者簽約儀式中,中教圖邀請了科幻文學研究專家吳岩教授和青年作家陳楸帆。中教圖的運作思路得到吳教授的充分肯定,吳教授也基於自己多年的研究和觀察,向中教圖提出了寶貴的建議。陳楸帆出席活動時,邀請了他的朋友汪梅子(一位英文譯者)到場。而正是汪梅子將編輯格林斯基女士介紹給具體負責《三體》項目的宋亞娟認識。


通過各種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偶遇」,介入到《三體》項目中的各路人物逐漸形成愈發密集的網路,最終促成了這部作品的「走出去」。


科幻「走出去」本身路依然很長,《三體》三部曲的成功之後,「我們的征程依然是星辰大海」!


(故事提供:中國教育圖書進出口公司;編輯整理:許曉青、屈婷)


(文中圖書由上海文藝出版社、中教圖公司、未來事務管理局提供;配圖除註明外,其它由未來事務管理局提供。)


版權聲明:關於轉載的相關圖片,本公號依法保障版權所有人的相關權利,對於轉載使用時未及核實的權利人,可以聯繫本號,我們將根據有關規定酌情處理。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我報道@新華 的精彩文章:

世界首顆量子衛星升空 將傳送不可破解的密碼
圓明園歸來——在虛擬世界裡
中國未來主力火箭,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TAG:我報道@新華 |

您可能感興趣

過去一年,中國科幻都說了點啥?
中國國際動漫遊戲博覽會:今年CCG上拍到的一些科幻元素:
BLAST!一個展看遍當下最火的科幻劇
美國科幻,歡迎來看!
兩年了,為什麼中國科幻電影的元年還沒來?
他出生在蘭州,以一己之力將《三體》、《北京摺疊》推上世界科幻的巔峰,他卻說:我是個美國人
今年最期待的星際科幻大片,沒有之一!
中國科幻崛起的時刻就要到來啦!
科幻巨制:下月起,將會有12部歐美科幻大片在中國上映!
我國未來海上軍艦會變成什麼樣?這一科幻艦,或將成為現實
有史以來最好看的科幻劇TOP11:你看過幾部?
外國人看中國,簡直就像在看一部「科幻小說」
未來9部國產科幻大片,中國科幻大片的崛起就看它們了
從晚清到當下,科幻文學在中國意味著什麼?
劉強東:今天在科幻片中的場景,未來十二年有可能全部實現
幾十年前的科幻畫,看起來還是饒有興趣,這就是大師
中國科幻電影弱在哪兒?只是CG特效嗎?
全球十大科幻戰艦,中國上榜了兩艘,你肯定猜不到!
好萊塢科幻走下坡,而中國科幻為何還沒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