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南懷瑾老師:能做到這六條,天下就太平了

南懷瑾老師:能做到這六條,天下就太平了

南懷瑾老師:能做到這六條,天下就太平了



「於六和敬,起質直心。」六和敬是我們在團體中最重要的相處之道。

和尚是僧,有時被人故意念成「憎」,成了仇恨的意思。僧伽就是僧團,出家人謂之僧,修道的謂之伽,出家的團體總稱叫僧伽。三皈依中,皈依僧是皈依僧伽的意思。僧團不一定指出家,在家真正發心修持的也算是僧團。僧團相處有六和敬,就是六個條件,彼此和平相處,沒有鬧意見,互相尊重。這個敬就是「敬事一切,起除慢法」的敬。我們從經驗知道,只要幾個人相處,乃至兩個人住在一起,就不得了,別人都是混蛋,只有自己是個好蛋。人與人相處能夠做到六和敬,然後再擴充到這個社會,就天下太平了。


什麼叫「六和敬」?


第一是「身和共住」,是什麼意思?你可以解釋成不打架就是身和,沒有一個生病的,四大調和,每人都精神飽滿,無病無痛,彼此客客氣氣。身也包括面孔,沒有壞臉色給人看也是身和。中國的大廟子一進山門就看到彌勒菩薩的笑臉,學佛就先學拉開嘴巴笑,先學假笑也好,慢慢神經拉開了,看到人就笑,總比哭好看嘛!我最怕看到同學整個人綳在那兒,這是學佛的樣子嗎?一點都不能使人喜歡,我看了就討厭,笑臉總可以學吧?


學佛第一步先學中國的彌勒菩薩,肚子大包容大,臉在笑。這個都學不會就是身不和敬。身不和怎麼共住?身和還要注意衣冠整齊,生活整潔,自己生理行為每一點都要搞得乾乾淨淨,不使人家討厭我。最難的是,即使別人做不到,你也要容納他,能做到就不得了。不但學佛,與同事之間也能夠做到才行。人與人之間就是相處不了,身不能和,因此就不能共同生活在一起。

出家要生活在一起,第一就要學六和敬。居士也一樣,自己既然曉得缺點,就自己找一個山頭,孤峰頂上,氣吞諸方,不要說人來不到,就連鬼也來不到,那連八和敬都做得到,要發脾氣可以一個人對著樹發,那氣也出了,多舒服啊。這樣你也做不到!我那時一個人住峨嵋山頂,「通玄峰頂,不是人間,心外無法,滿目青山」,那個境界就是如此,連一和敬也不用。這六和敬真做到,天下就太平了,齊家治國平天下都做到了。


「身和共住」我們誰做到了?每個人身體都不調和,多愁多病之身,都要別人照應你,你照應不了別人。所以佛說多拿醫藥布施,他生他世就無病無痛。我就有這種朋友,活了七八十歲,從來不知道什麼叫傷風感冒,健康得不得了,也不學佛學道。不知道多值得羨慕。


六和敬第二是「口和無諍」,不講傷害人的話,即使罵人也要有罵人的藝術,而且還要看對象。像我罵這位陸居士幾十年,他從來不生氣,再怎麼大聲罵他,還是一張笑臉,我真佩服他。他對我是口和無諍,這難啰!你觀察這世界上很多人的長處是值得學習的。在團體中有的人嘴就不和,本來很好聽的話,他講的就不好聽,真奇怪了。再不然,那嘴厲害的故意找些好聽的話說,但是那些話一聽就曉得,很討厭。


這口要和是要會講話三言兩語就可以把人家的意見調和了,這是高度的道德修養,是很難的。但是這個口業也是修來的,你前生沒有修口業,口德不好,你越勸,人家越要打官司。有的人一來,罵個兩句,「搞什麼名堂!不成樣子!吵個屁!我請你們吃飯去」,別人就不吵了,毫無道理的幾句話,也就解決了。這就是他前生修口業,有威德。所以要修口德啊!這是其一。


其二,嘴巴上吵來吵去沒有什麼事,一句話空的嘛,卻抓得好緊,心裡生氣好幾天,不只把臉氣綠了,還氣烏了。尤其兩夫妻之間的爭吵,到我這兒來訴苦,我肚子里都打好分數了,兩個都不是好東西,為什麼?口和就無爭論嘛!不過你們在勸夫妻不和的時候要注意,他們講另一半的不是,你可不要附和,他們回頭和好了,就會說起你這個中間人的不是了,這是實際的例子。口要和才無諍,這就是修行嘛!你不要以為是空話,你只會南無南無有什麼用?所以大家要反省,有幾個人是口和的?同我一樣,一開口就使人討厭就糟了。

第三是「意和同事」,我們處在團體生活要注意,嘴巴不和還容易,有時口裡說點假話,唉呀!我對不起,抱歉……可是肚子里卻梗著,這會梗出癌症來的,真的喲!癌症就是與生悶氣有關的。非常內向的人,你打他都不放個屁的人,然後臉上發青發烏,在裡面生氣,將來百分百得肝癌。另一種是脾氣非常大的,也有肝癌的嫌疑。中國人肝病特別多,肝癌特別多,就是喜歡在心裡頭生悶氣。因為這個民族很奇怪,表面上有個假面孔的,裝作沒事,心裡卻生悶氣。


意如何做到和?不但和,而且要能與人同事,能與人共同生活。家庭也是如此,你看父母與兒女之間的意見會相同嗎?絕對不會。現在講代溝就是意不和,意和就沒有代溝了。


第四是「戒和同修」,這個戒不但是戒律,也包括生活上的習慣。譬如愛乾淨的同不愛乾淨的,就不容易處在一起。像我是非常愛乾淨的,而且愛整齊,我的東西不喜歡別人亂動亂放,有同學拿了不好好放回去,我就心裡討厭,這就是一種戒不和。但是真碰到了,又能怎麼樣呢?真把我東西搞亂了,你斜眼一瞪,他笑一笑,也算了,你就要想,這東西最後是會壞、會沒有的,就沒有事了。


所以戒和才能夠在一起同修。戒和,照一般的解釋是大家的戒律一樣的好,這怎麼可能嘛?有人道德好,有人道德差一點。差一點好一點要能和最難,你看六和敬除了和還有敬,敬就是要尊重人家啊!這樣才能共同修行。


第五是「見和同解」,見就是意見觀念,人與人之間意見會不同。不要講別的,沒有一對夫妻的意見完全是相同的,但也因為兩人的面貌不同、個性不同,才能結婚,完全一樣是不能結婚的,結了婚會早死一個。吵吵鬧鬧的反而可以吵一輩子,吵完了又沒事了。這種情況我看得多了,如果一直吵架的老伴走了,剩下的一個沒有吵的對象也就差不多了。見和是見解相同,如何溝通來達到見和是很重要的修行。

第六是「利和同均」,利不只是錢,連睡上下鋪的人之間也有利的問題,這是個比方。利害關係之間能夠和平相處是同均,平等平等。發揮起來也包括社會經濟問題,這六和敬在佛經中是應用在僧團的生活上,實際上你們想想看,擴充起來,齊家治國平天下都在其中。你們天天要寫佛法的文章,就不曉得發揮,把六和敬這麼偉大的佛法,只用到僧團中,太可惜了,這是佛的真正教育法,天下太平的大法。


現在考你們一下,「六和敬」從哪裡做起?……算了,我幫你們答吧!「六和敬」有兩層意義,要先從內心做起,身、口、意從個人自我做起,戒、見、利從行為擴大,由內而到外,人人自動自發,這是真民主,真自由,也是真佛法。這些大文章不去寫,一天到晚鑽牛角尖,做什麼學問?世界不能和平,主要問題不在政治制度或是學術文化,而是在每個人此心能不能和平。因為做不到此心的和平,此心不能了、不能度,要想求家庭、社會、國家、天下能夠和平,那是永遠不可能的。


這是人類文化的大問題,所謂人類文化,包括了一切宗教、教育、哲學、政治、社會、經濟、軍事等等,不只是博物館的古書,或是什麼歌舞才算文化,文化包括了整個人類的生活和習慣。如果六和敬能做到了,也許這個世界就能夠太平。但是很難,坦白地說,連所有的宗教團體,人與人之間相處,都做不到六和敬。如果有任何的團體可以做到六和敬,他們就值得我們頂禮膜拜,可以稱作是真正的僧伽。


《維摩詰經》上告訴我們:「於六和敬,起質直心」。人怎麼能做到六和敬的要求呢?《維摩詰經》說:「起質直心」,質是樸實,老老實實,不虛偽不作假。直,是不轉彎,不整人,不害人。質直心就是樸實、不彎曲的心。有些同學講話常挨我的罵,他說起事情來不直,轉了半天的彎,本題都沒說到,我又忙,其實一句話就說清楚了嘛!又有的人喜歡講些討好的話,有彎曲心,我一聽就知道。不需要向長上討好,因為要討好,常常會做錯了事。

什麼是質直心?你們自己的心理都檢查不出來,常在起心動念的下意識里另有目的,這是阿賴耶識帶來的,也就是業力,自己都不知道,因為無明嘛!假使你能找得出來,就是修行人了。「於六和敬,起質直心」,你因為依六和敬修正自己的行為,就能漸漸地生起道心。


《維摩詰的花雨滿天》


-------------


我們一個普通的人,出家也好、在家也好,要修到悟道成佛,先要看你有沒有這個悟道的本錢,先要準備兩種資糧位:福德資糧,智慧資糧。先培養福報,福報怎麼樣培養?從做人做事開始,我們的傳統文化,儒家、佛家、道家統統講這個東西,做好一個人太難太難了。


我真的想辦一個學校辦一個教育,當年我在台灣閉關的時候跟首愚法師也試過一下,現在這幾位宏忍師、永會師、余正如…還能夠跟著我做點事,都是當年嚴格受這個訓練出來的,但是我還沒有覺得嚴。像你們這樣鬆鬆的,「教不嚴,師之惰;養不教,父之過」,要很嚴厲的老師,嚴師出高徒,不是名師出高徒啊,你們這裡老和尚太慈悲了、太好了,如果要我來做老和尚的小和尚管你們啊,那對不起,才不是那麼松,至少我精神比你們好,樣樣都給你們趕上來逼你們上路。


所以要注意啊!做人做事,學佛的人,多替人家著想,不要光顧著自己,尤其出家人,千萬注意六和敬。六和敬是哪六樣?你們都是佛學院的高材生,比我好多了,哪六樣啊?我隨便抽一個人出來,講得出來,當場寫得出來,獎勵一百塊錢,抽到哪個就是哪個,十八號是哪一位?運氣太好了,你當選了,(一位南普陀佛學院出家眾上黑板寫六和敬)這一百塊錢我輸了,我看這位會寫的出來。(師領眾鼓掌)


不錯,出家叫僧團,共同生活在一起就是六和敬,六和敬是真正共產主義、社會主義最高的境界。當年我也研究共產主義,我說那個算什麼,共產主義的領袖是釋迦牟尼,真的!他早做到了。所以社會團體,「身和同住」,考考大家怎麼叫身和?身體怎麼樣才和?所以古代的文化,問候老前輩、問候父母身體和安否?身體絕對的健康,身和同住。


彼此之間沒有磨擦,如果你看我這不對、我看你那不對,就不和了。「口和無諍」,沒有說葬話,也沒有說討厭人的話,也沒有挑撥是非。


「意和同悅」,思想意志是相同的。「戒和同修」,一個團體,譬如說,要出門大家怎麼走、怎麼吃飯,所有的戒律威儀都是和。「利和同均」,共同的利益誰也沒有私心,天下為公。「見和同解」,思想是相同的見解。這樣就是六和敬,從六和敬的基本做起,就學了做人。


諸位同學要每天反省自己做到了多少,能夠做到多少。第一個,先學會未來的教主彌勒菩薩的笑容,笑容學會了你成佛一半了,和氣就生財,不要看到人老是板著面孔那個樣子,那是氣和不安,就糟糕了。六和敬是修福德的初步,至於慈悲喜捨,要幫助人家多做好事,譬如我們普通的教育,教一個孩子日行一善,一天一定要做一件好事。什麼是好事?你說我也做了,路上有塊磚頭我把它搬到旁邊去了,免得碰到人家的腳,這是好事,小之又小。所以修神仙、學佛,福德不夠,你怎麼樣修持都是沒有用的。我的經驗告訴你,真的,多做一件好事,自己的智慧就多開發一些,那個道理的工夫,咚!就大躍進跳一步,我決不騙你,我自己的親身體驗常常如此。所以我自己講自己,我這幾位老朋友都知道,我說我有一個毛病,把人家的棺材抬到自己家裡來哭,就這樣一個毛病,這個毛病我還戒不掉呢!你要學佛、行菩薩道,就要有這種精神,多為人家著想,我還做不到,吹牛的啊。


整理自《南禪七日》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哲學人生 的精彩文章:

南懷瑾老師:真正的福報是什麼福報?
南懷瑾老師:愛的太過分,就是傷害
教你兩種睡姿,睡覺補腎出奇效
佛說:不信因果,因果何曾饒過誰?
南懷瑾老師:誰肯放下自私的包袱?

TAG:哲學人生 |

您可能感興趣

南懷瑾老師:一個人想做到「上善若水「,實在是太難了
南懷瑾老師:佛說人生有八苦,是讓我們找到那個不苦的
南懷瑾老師講述:我九十多歲了,還在忙些什麼?
南懷瑾老師:這六個字,把修道的方法都說完了
世上有五種老師!學太極拳的路上,你遇到的是哪一種?
老師:「今天你怎麼遲到了?」 學生:「我看到一個標牌!
七天就能把老婆娶回家、女兒更是好看到沒話說!劉歡老師年輕時到底是有多帥?基因居然優良成這樣!
南懷瑾老師:打坐工夫做得好,「掉舉」就來了
南懷瑾老師:懂了這一段話,就可以了解「立身處世」了
如果當年我也有這樣一個女老師,早就走向人生巔峰了!
南懷瑾老師:權位就是魔鬼,到手以後,別著魔了。
南懷瑾老師:小孩老人跌倒,千萬不能馬上扶起!
南懷瑾老師:我們由年輕到年老,都犯了這個毛病
南懷瑾老師:這八個字要緊得很!懂了以後妙用無窮
天呀,我們的老師不見了!到底發生了什麼?
第一次見老師和學生上課一起睡覺,也只有金老師了!
蒼老師說 回家再找找,找到你就是富一代了!
小孩子,你都幾年級了,你每天是如何學習的呢?你老師是誰!
老師說:富二代了不起啊,上課就能玩手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