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書法的「熟」與「生」、「情」與「理」 、「雅」與「俗」

書法的「熟」與「生」、「情」與「理」 、「雅」與「俗」

一、書法的「熟」與「生」


「熟」與「生」是關乎書法藝術創作與欣賞的兩個重要的美學範疇。所謂「熟」,是指書者技法精湛,點畫、結體均符合書法美學規則,毫不含糊;所謂「生」,是指入古出新,書者在臨摹前人的經典作品或書法創作過程中求新求變,以期創作出具有個人面目的書法作品。書者在求新求變過程中,點畫有時會「出格」,這也許會有出奇的效果。其中的妙處非經歷者不能體會到。


「 熟」是「生」的基礎,如果想在書法上取得成績,必需在技法上長期嚴格訓練,臨摹經典書法作品,在技法上達到嫻熟的程度。「熟」的最高境界是熟能生巧。書者技法上達到嫻熟後,就能自由地書寫,達到熟能生巧的程度。實際上,「巧」也就意味著「生」,其中含有求新求變的過程。書法發展至東晉,以王羲之父子為標誌,出現書法史上第一座高峰。唐代由於最高統治者的重視推動,書法藝術又向前發展,在技法上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至此,書法技法已經成熟,給後人習練書法帶來了困惑。是亦步亦趨重複晉唐,還是求新求變,尋找出路。以宋四家為代表的宋代書家,選擇了後者。他們在「生」上下工夫,取得了突破。宋代以來,歷代書家尋求突破,無不在「生」上努力,致力於求新求變。

從書法發展史來看,「生」是筆墨當隨時代,推動了書法發展。對書者個人來講,處理好「熟」與「生」的關係至關重要。只「熟」不「生」,必然會成為重複別人的書匠;只「生」不「熟」,寫出的字是野狐禪。關於這一點,孫伯翔說的很經典:


俗語所謂「熟能生巧」,這句話對一般技術性的操作是可行的,但作為提升藝術創作的格調性的滋養,熟很可能造成一種弊病,因為熟固然生巧,熟還能生俗,還能生死。「畫到生時是熟時」,是先人對藝術規律的最好總結。


二、書法的「情」與「理」


書法的情是指書法作品應彰顯書者的思想感情、審美指向,除了反應時代藝術特色外,還具有獨有的個人風格。如王羲之書法不僅彰顯東晉風流,而且彰顯了其典雅流美的個人風格;張旭、懷素的狂草,不僅反映了盛唐氣象,而且反映了他們率真奔放的個人風格。這都是書法「情」的表現。書法的理是指,書法作品從點畫、結體到章法都要嚴謹規範,符合藝術規律,不可隨意為之。否則,就是狂野。經典書法在技法上都會到位的。

寫字如做人。由書法我想起了孔子關於文與質的觀點。孔子說:「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後君子」。孔子所說的文,是指個人外表上的範疇,如文雅、禮貌、注重外表等;相對於個人外表的「文」,質是指個人真實方面的範疇,如樸實、率真、不拘禮節等。如果我行我素,不在意他人和禮節甚至紀律,就是「質勝文則野」了。在書法上,就是重情輕理,也即不講技法,隨意書寫,屬狂野一路。如果因講究禮節和所謂的規矩紀律而犧牲個人的率真自由,那就是「文勝質則史」了,免不了虛偽,呆板。在書法上,就是重理輕情,注重技法,但輕視個人風格和思想感情,如歷史上的館閣體。當代書法重理輕情的一面比較突出。觀看書展,多數書法作品在六尺以上,大幅作品,一氣呵成,技法上沒的說;但總感覺似乎書者在炫技,個人感情和風格上的東西太少。你這樣做,我也這樣做,整體上給人以呆板、千人一面的觀感。


書法究竟怎樣發展,孔子的話不能忘記:文質彬彬,然後君子。


三、書法的「雅」與「俗」


少則雅,多則俗。比如服裝,時裝是雅,成衣則俗。書法也不例外。王羲之是獨一無二的,所以雅;古今之人學王羲之,天下盡王字,則就俗了。雅有大雅小雅之分。雅俗共賞,實為大雅。王羲之的書法作品,古今之人都喜歡,是當之無愧的大雅;今人大都喜歡毛澤東的書法,毛澤東的書法自然是大雅。還有一種特殊的大雅,是遠離人間煙火的大雅,如八大山人的畫,弘一法師的書法。前一類的大雅,注重技法,後人可學(當然,毛澤東的書法不好學,只氣勢一項就學不來);後一類的大雅不關心技法和功利,可謂無法乃至法,只能欣賞,沒辦法學習。


小雅是指少部分人欣賞,一般是內行人欣賞,如宋四家的書法,徐渭、揚州八怪的書法也屬少數人能欣賞的雅的書法。

之所以少謂之雅,是因為這些書家有獨到的審美、獨到的技法,別人學不來,一學便俗。啟功的書法個人風格明顯,似乎容易模仿,作假者甚至能以假亂真。所以,今人學啟功的很多,寫出的字一多就俗。當代書壇出現的流行書風,實際上也是俗,因為面目差不多。


存在就是合理的。俗也有俗的道理。人吃五穀雜糧,有七情六慾,不可能不食人間煙火,俗也屬正常。很多人在書法上孜孜以求,一個重要目的就是想讓別人讚賞和肯定,有的還依賴書法養家糊口,不俗不行。所以,書家都想入圈內,也就是加入書協,最高目標當然是加入全國書協,成為國家級會員。這樣就能達到大家認可的國家級水平了,也算是功成名就了。


如果習練書法,不求聞達於社會,恐怕很少人能做到。但如果這樣,如果有獨特的審美感悟和獨到而精湛的技法,那離雅也就不遠了。因為無意為佳乃佳,雅的書法都是這麼產生的。


文徵明的行書《途次遇達官長者》

書法的「熟」與「生」、「情」與「理」 、「雅」與「俗」

書法的「熟」與「生」、「情」與「理」 、「雅」與「俗」


書法的「熟」與「生」、「情」與「理」 、「雅」與「俗」

書法的「熟」與「生」、「情」與「理」 、「雅」與「俗」


書法的「熟」與「生」、「情」與「理」 、「雅」與「俗」


書法的「熟」與「生」、「情」與「理」 、「雅」與「俗」


書法的「熟」與「生」、「情」與「理」 、「雅」與「俗」


書法的「熟」與「生」、「情」與「理」 、「雅」與「俗」


書法的「熟」與「生」、「情」與「理」 、「雅」與「俗」


書法的「熟」與「生」、「情」與「理」 、「雅」與「俗」


書法的「熟」與「生」、「情」與「理」 、「雅」與「俗」


書法的「熟」與「生」、「情」與「理」 、「雅」與「俗」


書法的「熟」與「生」、「情」與「理」 、「雅」與「俗」


書法的「熟」與「生」、「情」與「理」 、「雅」與「俗」


書法的「熟」與「生」、「情」與「理」 、「雅」與「俗」


書法的「熟」與「生」、「情」與「理」 、「雅」與「俗」


書法的「熟」與「生」、「情」與「理」 、「雅」與「俗」


書法的「熟」與「生」、「情」與「理」 、「雅」與「俗」


書法的「熟」與「生」、「情」與「理」 、「雅」與「俗」


書法的「熟」與「生」、「情」與「理」 、「雅」與「俗」


書法的「熟」與「生」、「情」與「理」 、「雅」與「俗」


書法的「熟」與「生」、「情」與「理」 、「雅」與「俗」


書法的「熟」與「生」、「情」與「理」 、「雅」與「俗」


書法的「熟」與「生」、「情」與「理」 、「雅」與「俗」


書法的「熟」與「生」、「情」與「理」 、「雅」與「俗」


書法的「熟」與「生」、「情」與「理」 、「雅」與「俗」


書法的「熟」與「生」、「情」與「理」 、「雅」與「俗」


書法的「熟」與「生」、「情」與「理」 、「雅」與「俗」


書法的「熟」與「生」、「情」與「理」 、「雅」與「俗」


書法的「熟」與「生」、「情」與「理」 、「雅」與「俗」


書法的「熟」與「生」、「情」與「理」 、「雅」與「俗」


書法的「熟」與「生」、「情」與「理」 、「雅」與「俗」


書法的「熟」與「生」、「情」與「理」 、「雅」與「俗」


書法的「熟」與「生」、「情」與「理」 、「雅」與「俗」


書法的「熟」與「生」、「情」與「理」 、「雅」與「俗」



王鐸書法立軸

書法的「熟」與「生」、「情」與「理」 、「雅」與「俗」


書法的「熟」與「生」、「情」與「理」 、「雅」與「俗」


書法的「熟」與「生」、「情」與「理」 、「雅」與「俗」


書法的「熟」與「生」、「情」與「理」 、「雅」與「俗」


書法的「熟」與「生」、「情」與「理」 、「雅」與「俗」


書法的「熟」與「生」、「情」與「理」 、「雅」與「俗」


書法的「熟」與「生」、「情」與「理」 、「雅」與「俗」


書法的「熟」與「生」、「情」與「理」 、「雅」與「俗」


書法的「熟」與「生」、「情」與「理」 、「雅」與「俗」


書法的「熟」與「生」、「情」與「理」 、「雅」與「俗」


書法的「熟」與「生」、「情」與「理」 、「雅」與「俗」


書法的「熟」與「生」、「情」與「理」 、「雅」與「俗」


書法的「熟」與「生」、「情」與「理」 、「雅」與「俗」


書法的「熟」與「生」、「情」與「理」 、「雅」與「俗」


書法的「熟」與「生」、「情」與「理」 、「雅」與「俗」


書法的「熟」與「生」、「情」與「理」 、「雅」與「俗」


書法的「熟」與「生」、「情」與「理」 、「雅」與「俗」


書法的「熟」與「生」、「情」與「理」 、「雅」與「俗」



關注《書法密碼》 shufamima 微信公眾號,您會有新的發現。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密碼 的精彩文章:

鍾繇《宣示表》單字版,筆法質樸渾厚,雍容自然
趙孟頫大楷書代表作《崑山州淮雲院記》
王鐸的楷書怎麼樣,看看
沙孟海書法欣賞,大氣磅礴
蔡襄的行草《安道帖》及釋文

TAG:書法密碼 |

您可能感興趣

書法的「疾「與」澀」
書法中的「陰」、「陽」和「韻」
書法中的「陰」「陽」和「韻」
書法「巧」與「拙」
觀點|書法的「巧」與「拙」
道教的「神符」和書法藝術
淺析書法的「神韻」與「精氣神」
真正搞書法的人:深沉、儒雅、睿智、溫暖!
權貴書法,康熙、慈禧、紀曉嵐、和珅真跡鑒賞
書法的巧與拙
書法的疾與澀
書法創作中筆法的運用,「輕、重、緩、疾、抑、揚、頓、挫」
道學和書法的「和而不同」
質樸平和、從容穩健:東漢 隸書精品《肥致碑》書法欣賞
何為書法的骨、筋、脈、肉、皮?
臨摹創作的書法秘籍:力、重、厚、質!
饒宗頤:書法要「重、拙、大」,庶免輕佻、嫵媚、纖巧之病
康熙、雍正、乾隆,誰的書法最好?
疏朗穩健、靈動典雅:清 吳讓之 篆書《庾信詩》書法欣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