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文物市場中存在的騙局

文物市場中存在的騙局

文物市場中存在的騙局



「盛世收文物,亂世藏黃金」是人們常說的一句話。

「往者不可諫,來者猶可追」——《論語?微子》,文物是歷史的遺存,是照進現實的過去。它從根本上擺脫了世人對史籍的灰暗感、枯燥感和抽象感,讓歷史映入眼帘。


面對文物的豐富內涵,世上沒有全能者。面對文物的獨特魅力,人間沒有無情人。


面對文物(古玩)市場,我們聽到最多的一句話是「這行水太深,不敢下水」。其實,這話不準確,正確的說法是:「這行水太渾,水下的流沙深坑太多。」可以通俗地說:在文物(古玩)市場中,身高兩米的人,被淹死在一米深的水坑中是常有的事。常識告訴我們:水深從來就不是淹死游泳者的因素,水渾才是這行最要命的危險,那些不會游泳而勉強下水的人最容易出事。


造成文物市場水渾的原因很多,但歸結起來基本有三點,且聽我一一道來。

贗品橫行

文物市場中存在的騙局



人們經常會聽到一些外行話:現在的文物市場基本上是賣贗品。當前文物市場的贗品橫行是事實,但支撐文物行業的基石仍然是文物真品,我們不能因為社會有壞人就認定這是一個壞人的社會。由於文物行業豐厚的利潤,許多人就走歪門邪道,將大批的贗品混入文物市場,毀壞文物市場的清譽,全然不顧職業操守甚至道德底線。


相互拆台

收藏或經營文物,本應有兩個基本前提:眼力和德行。許多人都在做些損人不利己的事:凡是別人的文物,不管真假,先是閉眼喊假,在實在無法喊假時,便說價位太高。如果說喊假有提高自己水平的動機而有利可圖的話,那喊價太高的人就是作死。首先,真品文物無法用標準市價來衡量;其次,別人的真品價太高,將來自己的真品又該如何盈利?其結果是,每次讓買文物的人都覺得上當了,一來再來的次數自然變少;這種負面信息的散布會讓收藏隊伍出現減縮。


各類專家的忽悠


要麼把文物忽悠成國寶,評估出天價,讓許多原本安分守己的心躁動不安,想一夜暴富,遂改行買賣文物,且專做贗品買賣;要麼見物就喊假,砸成一地碎片,嚇得大家覺得文物市場其實就是一個屠宰場、騙人窟。


在諸多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文物買賣情況類似於十字路口的堵車。不同在於,交通堵車會有交警出現,而文物市場的交流不暢卻沒有人疏通,結果是大家都玩不成。

文物市場中存在的騙局


同樣,在文物市場外面常聽到的另一句話是「這行的門檻太高,入門太難」。這話也有問題,因為,被摔死在文物(古玩)市場的,肯定不是門外漢,而大多是那些經過艱難的努力,終於及格剛剛爬進這行的人。文物門檻,的確不低,但你若有知識及眼力作基石,則再高的門檻,同樣會夷為平地,然後便可如閑庭漫步,文物真品俯拾自如。只是,要到這一層面,是需要多種因素合成的。試問:當前活躍在文物市場的人(包括文物商販)有多少具備了知識和眼力的雙腿?在所有文物收藏的勸告聲中,我們經常能聽到各執一詞的偏見:「沒有眼力,別去收藏」和「沒有相關文化,別碰文物」。準確的勸告應該是:「知識及眼力是文物收藏的雙腿,雙腿有殘,別輕易踏進文物市場!」


「文物有風險,入行需謹慎。」這話同樣有誤:文物如若真品,永遠不會有任何風險;有風險的是文物市場,如果沒有充分的知識及眼力作前提,則進一個,倒一個,進兩個,死一雙。文物買賣真不是民工活,它有相當高的素質要求,當然也有沒素質發大財的好命之人。


眼力斷定真偽,知識解讀文化。文物工藝的新老、包漿的自然、作舊、出土或傳世的屬性斷定,皆屬於眼力範圍。但文物的紋飾內涵一定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如出現了道教文化內容——其文物年代下限就必然在東漢;如宋代瓷器為何在單色釉上能做到盡善盡美——宋人典雅內斂的審美意向及彩瓷精製技術的不成熟;

文物市場中存在的騙局



人們常說學收藏最主要是要跟對了人。即要跟上那些人品及眼力雙優的師傅,此話很對。問題是這種「師傅」本來就少,且就算你能有幸遇上,那對方能否認同你的人品、收你為徒就成了一個特大的問題,除非血緣關係,否則得要有類似「前世的緣分」才行。


在文物市場中的各種騙局中,從來就沒有所謂的常勝法則,找不到經典教案。學校教育中有因材施教的原則,文物市場的騙局中同樣存在因材施騙的原則。若找一百個騙術高手,他們會說出一百零一種騙術,因為最後一種騙術在選用中或實踐驗證中。事實也是如此:法無定法,方為至法,唯一可以通用之法是「見人作法」:不同階層的人有不同的騙法,同一階層的人可以有原理相同、技術細節不同的騙法。比如面對官員性質的買家,你必須拍胸大叫:「隨便拿給專家們鑒定,假一賠十!」因為他們輕易不敢拿自己的文物請別人鑒定。


文物是前人留給後人的歷史標本,通過這些標本,我們可以在最大程度上還原歷史的真實面貌。文物市場有商人給世人精心設計的商業陷阱,避免少遭算計的唯一途徑是學習、學習、再學習。文物市場無教父,天外有天,人外有人。在文物市場的各種騙局中,誰都不是最後的教父!

文物市場中存在的騙局



以上內容選自《文物市場的騙局》,清華大學出版社2016年7月出版,有刪改。


清君想到一個好點子:如果您的朋友因為您的推薦而關注了我們的公眾號,達到10人後,請將他們的微信號發給清君,經過清君核實無誤,將會送出下圖中的任意一本書給您(活動長期有效)。

文物市場中存在的騙局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華大學出版社 的精彩文章:

看姆咪圖畫書,秀可愛「姆咪寶寶」
上海書展,你不容錯過的12本好書!
過敏:太乾淨也是錯?
壁虎是輕功的始祖?百花叢中過,片葉不沾身
手把手教你製作精裝書

TAG:清華大學出版社 |

您可能感興趣

民間文物市場的困頓與破局
近日文物局在京召開文物收藏合法化:如何破解民間文物市場發展困局?
國家文物局局長:博物館要引入市場機制
唐代西市,中國古代市場的管理典範,城管、物價紛紛上場
是否屬於文物的古幣?市場價值幾何
佞臣的市場
物聯網—中國市場的機遇和挑戰
宋代銅鏡的市場價值 宋代青銅鏡的市場行情怎麼樣
存在在隱形市場的高價「隕石」
聯合國小組認為目前以市場為導向的藥物研發機制存在缺陷
無紡布市場存在的問題
實拍迪拜的黃金市場,裡面的商家大都會說中文
文物拍賣新規激活市場發展
資金撤離樓市 或湧向藝術品文化市場
揭秘古錢幣市場中的混亂現象
迪拜的黃金市場有世界最大的金戒指,黃金市場就像菜市場一樣
保障食品安全:銀川市場監管局對牛羊肉市場進行專項整治
韓國菜市場中的臟、亂、差
從古到今,中國書畫收藏市場的發展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