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事到臨頭該咋辦!唉!前念多餘,後念不該!

事到臨頭該咋辦!唉!前念多餘,後念不該!


事到臨頭該咋辦!唉!前念多餘,後念不該!



1

帶著女兒去逛商場,玲琅滿目的商品和熱鬧的人群,讓女兒顯得很是開心。


當我們經過商場的一個門口時,我看見門那邊有一個青年。


他染著一頭紅髮,又用了什麼東西做了奇怪的造型,看上去極其張揚;一身的破洞乞丐服,耳朵上帶著閃亮的耳環,形狀也誇張得刺眼。


我憑著感覺,就認定了這是一個不良青年,「混混」這是我腦子裡冒出來的標籤,下意識地,我想要抓緊女兒的手,怕她接觸到那個「不良青年」。

沒想到,我的手竟然一把抓了空。


女兒在我不知道的時候就已經跑到了門口,還沒等我出聲,女兒就已經走到了門口,為那個青年推門。


出乎我預料的是,那個我眼中的「混混」非但沒有做出什麼不禮貌的舉動,反而還露出了略帶羞澀靦腆的笑容,對女兒用一個大男孩的溫柔語氣說了句「謝謝你,小妹妹。」


我停下了準備衝上去保護女兒的腳步,站在那裡看著女兒一臉歡喜地跑回我身邊。


我問:「妮妮,你不覺得剛才那個哥哥有點奇怪嗎?為什麼會去給他開門呢?」

女兒歪著頭說:「那個哥哥手裡提滿了東西,沒法開門,所以我就幫他開門咯~媽媽,那個哥哥哪裡奇怪了嗎?他還跟我說『謝謝』呢!」


2


出門辦事,在地下通道里有不少乞丐,剛一走入,就有兩三個圍了上來,他們伸著手,嘴裡熟練地念叨著「行行好,幫兩個」「這位太太好福報」「好人有好報,恭喜發大財」……


我心中不由得糾結又煩悶起來——糾結的是,這些人里有多少是真,我到底要不要給;煩悶的是這群沒眼力價的,嘴上說著好聽的,可是就這麼圍上來著實讓我心情不爽。


我手按在隨身小包上,心裡一面想著這些人還是可憐的,另一面又因為近來看了些因果故事,覺得這都是他們自己作的因果,哪裡值得可憐?這樣一想,手的動作就更猶豫了。

我回頭看向同行的同事,只見他從兜里掏出來一些零錢,圍上來的乞丐,他幾乎都會多少給一些。


走過「丐幫」的「地盤」,周圍又恢復了安靜,我問他:「你不擔心那些都是假乞丐來騙人的嗎?」


同事一愣,反問:「為什麼要想那麼多,我只是兜里恰好有零錢,可以給。」


3

從打看過些因果、佛學的書籍,漸漸開始喜歡上了學佛,慢慢踏上了修行的路。


作為在家佛弟子,我偏愛獨自獨自持戒,喜歡一個人默默看些公案禪話一類的書籍,在公司休假的日子裡,焚一炷香、讀兩卷經,這樣安安靜靜的日子裡,心中也漸漸有了些許的感悟與寧靜的體驗。


樓上的鄰居張姐是個「老修行」了,在小區里也是出了名的,與我的不喜張揚不同,她喜歡朝山拜廟,趕法會,到處去「做功德」,也認識不少個傳說「有些本事」的現代「高僧大德」,偏好給人傳播佛法,在日常和人交往的過程里,她也總以「修行人」自居,常常穿著類似僧服的衣服,表現出一些「修行人」特有的「姿態」。


張姐常常對我是一副「恨鐵不成鋼」的神態,又一次次耐心地勸我、教我:「你看看你,學佛咋能不去拜廟呢!這怎麼能行?」「XXX的法會特別殊勝,這是個好機會,你得把握,我給你訂票?」「你看你現在像什麼樣子嘛!哪裡是在修行,跟我去XXX,那裡在建廟,拿點錢去發發心,這功德不可說不可說啊!」……


雖然自己心裡並不喜歡熱鬧,但還是被張姐拉著去過幾次大大小小的法會,所謂的儀軌之類、居士的衣服、佛教的「法器」,也是搞回來不少;同時,也漸漸有了幾個佛學的小圈子;心下也覺著自己已然入了門,上了道。


某一次機緣,能與另一個小群里的幾位生活中沒見過幾次的同修,一起去一座名不見經傳的小廟參加一個短期的學習。我歡喜前往,包里裝得都是佛具店裡請來的居士服、海青、居士鞋、念珠……把自己收拾得很有「佛味」。臨行前,又暗暗記下了幾種特定的儀軌,唯恐哪裡有失了「修行人」的身份。


等到了地方,才發現,大家幾乎都是日常便服,每個人都是自然放鬆的樣子,幾乎沒見到擺成「正統修行人」姿態的師兄。我反而有點格格不入,束手束腳,當時就慌了起來。


飯桌前,我按照自己出門前默背的儀軌,準備開始誦經念咒,對著這一桌飯菜進行觀想。我口中念念有詞,卻被旁邊的人用手一敲,她輕聲說:「不搞那一套!吃飯就吃飯!」


那幾日里,我的「修行人」外衣被打個粉碎,大家告訴我「吃飯就吃飯」「睡覺就睡覺」「走路就走路」……


我從起初的慌張到後來,就索性將自己以前記下的「修行人」的樣子反其道而行之,做出一副什麼都不管的樣子,沒想到,又吃了「棒子」:「像點樣子!」最初叫我「吃飯」的那個師兄這樣說。


我端著飯碗,愣了半晌,這飯,到底咋吃?


「我到底該怎麼做?」我在群里發問。


「不作。」一個師兄說。


「平常。」另一個師兄說。


我反思這三件事情,其實事情本身並不複雜,修行也好,生活也罷,一切本該自自然然就好,反而是我到處貼標籤,硬是搞成了非此即彼、非黑即白,還在這分別揀擇之後,硬生生扯出許多思慮,偏要撈摸出個行跡可依。於是我猜疑那個在我眼裡奇裝異服的青年,把布施乞丐的行為和上當受騙畫上等號,把外在表現等同於了修行的模樣。


亦如師兄們的說法:「吃飯就吃飯」,也許這就是我一直追尋而不得的關於這些問題的答案。


門,要不要幫忙開?


錢,到底給不給?


飯,應該怎麼吃?


一顆真心,就是不欺的保障。


不作,


平常。


當下應時應事,發乎於心,止乎於禮,應過了了,無住分明。


若真能如此,也可以算是自在了吧?


唉!


又生了一事!


前念的,多餘;


後念的,不該!


版權聲明


本文作者:光明覺照網.編輯團隊


攝  影: t 小牛 | tanxiaoniu.com


來源:光明覺照網(ID:gmjz8com)


本文為光明覺照網(ID:gmjz8com)原創,歡迎任何非商業用途的轉載。轉載必須註明作者及來源並保證文章完整性。公眾號轉載請提前聯繫授權。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覺照 的精彩文章:

「看海」模式下,大暑養生的正確打開方式
女眾,了解人性,棄除女態方可成道
半部論語治天下?原來老趙讀的不是書啊!
「大暑小暑,上蒸下煮」桑拿天來了,怎麼養生你知道嗎?

TAG:光明覺照 |

您可能感興趣

當初的手串包漿了嗎,事到如今只好祭奠嗎?
她覺得有本事到哪都不難,結果小宇宙爆發後被罵慘……
難產孕婦跳樓事件:分娩這事到底該聽誰的?
「烏鴉叫喪事到」到底是咋回事?
可怕!4歲寶寶看牙,再遇兇險,這件事到底該怪誰
管不住的「屎」事到底是怎麼回事兒?專家談大便失禁!
那些恐怖故事到底是從何而來?看完嚇死了!
鄭爽花式回答問題也是傲嬌不得了,不過人生大事到底是啥時候解決?
寶寶哭鬧總像吃不飽,可能是這件好事到來了
月子里,這些事到底能不能做?會不會落下「月子病」?
為什麼「卸了貨」還不能解放?這些事到底多久才能做?
事到如今,薛之謙還有救嗎?
朋友到新公司請同事到家吃飯,一桌下來花了四百多背後還被說摳門
帶你們感受一下,在我們國家,安保這件事到底能謹慎到什麼程度……
靠譜!事到如今,怎麼舒服怎麼來吧
南懷瑾老師:事到臨頭才後悔害怕就晚了,所以說「菩薩畏因,凡夫畏果」
低調做事到能讓別人忘掉他,司馬懿比不上諸葛孔明?
薛之謙:事到如今,我還是最愛你。
哺乳期間,這 6 件事到底能不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