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歷史的拐點》告訴你,真實的千面商鞅

《歷史的拐點》告訴你,真實的千面商鞅

《羋月傳》里的情懷家商鞅


《羋月傳》電視劇,以商鞅之死作為全劇開篇,——《羋月傳》的小說,倒並沒有這一段。這大概是因為,這部劇外面要一個「正劇」的殼,以商鞅這樣的重量級歷史人物開場,才壓得住。


這段戲不長,對商鞅的美化卻很明顯。

商鞅要住店,店主人說,根據商君的法令,沒有身份證的人,我們不接待。按照《史記》:


商君喟然嘆曰:「嗟乎,為法之敝一至此哉!」


一派很苦逼的調子,而且承認自己的法是壞的。電視劇里,商鞅卻很傲然,覺得這是自己的法令深入人心的表現。被五馬分屍的時候,《羋月傳》版的商鞅更喊出了這樣的豪言:

《歷史的拐點》告訴你,真實的千面商鞅


商鞅雖死,其法不滅,又有何憾?只可惜我商鞅,看不見我大秦一統天下,帝業之成了!


這麼處理,戲劇效果著實不錯。給角色加點史書上沒有的台詞,是影視編導的基本權利,何況,商鞅死了他的法令在秦國繼續實行,也是事實。


但看這種劇情,必須要抱定娛樂心,就是保持「這是假滴,故事好好玩哦哈哈哈……」這樣的心態。歷史上的商鞅,不會這麼有情懷。


當然不光是《羋月傳》,認為深遠的歷史影響來自偉大的情懷,是人們最常見的錯覺之一。

歷史上的商鞅,要複雜得多。


紀錄片《歷史的拐點》,不談情懷,不講道理,用兩個小時,告訴81集的《羋月傳》里沒有說清楚的商鞅,讓你看清一個千面商鞅。

《歷史的拐點》告訴你,真實的千面商鞅



片名:《歷史的拐點·商鞅變法》

導演:余樂


首播:CCTV紀錄 2016年8月21日-25日


時長:25分鐘*4集


紀錄片《歷史的拐點·商鞅變法》好在立體,展示了許多不同視角下的商鞅。

《歷史的拐點》告訴你,真實的千面商鞅



王志飛

《歷史的拐點》告訴你,真實的千面商鞅



鮑鵬山


片子里的訪談對象,有王志飛先生,這是電視劇《大秦帝國》里商鞅的扮演者,這部劇及其原著小說,是美化商鞅到塗脂抹粉地步的作品;也有鮑鵬山老師,鮑老師是商鞅最嚴厲的批判者之一,在他的文章里,曾把商鞅當作中國文化黑暗面的總源頭。


空氣人、賭徒和變法者——來自四線城市的優秀青年商鞅


紀錄片講述歷史,有特別的優勢。


影視劇,不管批評家怎麼說,收視率為王是無法抗拒的事實。既然某幾類人(主要是女同胞)看劇的熱情高,被定義為「主流收視人群」,那麼編故事的時候就得按照她們的興趣來。


歷史上當然有很多她們懶得看見的東西,於是這些東西,電視劇里看不到。


專業的歷史研究,現在有一套很嚴格的規範,一分材料說一分話,材料不足的地方,那就讓它空著。尤其是,它事實上是基本排斥人的共情能力的。如果你的文章里,出現類似「從情理上說……」,「設身處地的想……」,那就是學術不規範。


然而,當年的司馬遷其實就是這麼做的,紀錄片也是這樣做的。從這點上說,紀錄片用鏡頭語言還原歷史情境,其實和古代的那些偉大的歷史記錄者,方式更接近。


商鞅不是從來就叫商鞅的,商是他後來的封地。他是衛國人,所以本來人們叫他衛鞅;他還是衛國某位國君的後人,所以也叫公孫鞅。


衛國是個有趣的國家,西周初年,它是最大的封國之一,它的第一任國君康叔封,曾被周公尊稱為「孟侯」,即諸侯的尊長。但春秋之後,就國力一路下滑,戰國時代已經成了魏國的附庸。再到後來秦始皇統一天下的時候,因為它太弱小,把它給忘了。

《歷史的拐點》告訴你,真實的千面商鞅



在稍微簡略一點的地圖上,你就找不到衛國的位置


作為一個這樣的國家的小貴族,人很容易有一種特別的驕傲和失落,要證明自己,則必須選擇背井離鄉。當年的吳起是這樣,商鞅也是這樣。


商鞅的年輕時代在魏國度過。魏國國君是以亂臣賊子的身份搖身一變成為國君的,它的都城大梁在天下之中,集散著四面八方的人才、財富與訊息。這是戰國初年最具活力的大國,瀰漫著實用主義的空氣。作為一個來自四線城市的優秀青年,商鞅會在這裡發現無數令他心馳神往的東西;作為一個「梁漂」,則必然時時有被當作空氣人的尷尬。這裡有太多暴發新貴,也有太多落魄王孫,誰會注意一個小國的「諸庶孽公子」呢?


《歷史的拐點》中開篇講述了一個著名的故事:病重的公叔痤向魏惠王推薦自己的得意門生商鞅,魏惠王其實是拒絕的,這件事相當典型:對商鞅,他不但不屑於用;甚至不屑於殺。

《歷史的拐點》告訴你,真實的千面商鞅



魏惠王拒絕了公叔痤對商鞅的推薦


公叔痤看出了魏惠王的不可救藥。他對商鞅講出了實情。沒想到,商鞅對公叔痤說:「大王不聽您的話用我,又怎麼會聽您的話殺我?」於是選擇留在魏國不走。


用商鞅為相,對魏惠王來說是大事,必須慎重;殺掉商鞅,對魏惠王卻是小事,小事處理起來往往就有隨意性。——一定不會殺嗎?恐怕商鞅也說不準。


但在那樣一個場合里,商鞅這樣一句響噹噹的話撂出來,炒作效果確實無與倫比的。旁邊的人聽著這句話多震撼。商鞅默默無聞太久了,他多麼渴望被關注。這是典型的賭徒性格。

《歷史的拐點》告訴你,真實的千面商鞅



在這個環境里,商鞅掌握了當時最偉大的變法思想,大約,也埋下了對貴族的蔑視與仇恨。後來他到秦國變法,對貴族下手那麼狠辣果決,對魏國那麼窮追猛打,和這一段人生經驗,也有莫大關聯。


對商鞅這樣的人來說,成功是高於一切的。投機絕不可恥,信義可以踐踏,蒼生皆如螻蟻……司馬遷在《商君列傳》里,寫到很多人預言了商鞅的悲慘結局。其實,這麼把事做狠做絕,自己最終難有善終,以商鞅的聰明,怕是不難預料到的。但相比默默無聞積鬱一生,被車裂的結局,恐怕還是容易接受一些。

《歷史的拐點》告訴你,真實的千面商鞅



商鞅被車裂


如何看商鞅,取決於你是誰


不必講後人的爭論。哪怕在商鞅的生前,不同人眼裡的商鞅,就是截然不同的。《歷史的拐點》中將這些人與商鞅之間的愛恨情仇娓娓道來。


秦孝公喜歡商鞅。商鞅是貴族,但是貴族中屌絲;秦孝公是國君,但天下人鄙視秦國,是國君中屌絲。兩個屌絲逆襲的熱望一拍即合,在那個時代煥發出核爆般的能量。


《史記》里商鞅四次見秦孝公,談了四套不同主張的故事,《歷史的拐點》中解釋為一種相互試探。秦孝公在尋找一位能幫助自己活著的時候就「顯名天下」的臣,商鞅也是在想確定,孝公是不是有這樣的渴望的君。這麼理解不一定對,但確實最聰明的一種解讀。

《歷史的拐點》告訴你,真實的千面商鞅


《歷史的拐點》告訴你,真實的千面商鞅



商鞅面見秦孝公


《歷史的拐點》用五分之一的篇幅來講述秦惠文王與商鞅之間的恩怨糾葛,顯然有著特別的用意。秦孝公的太子,後來的秦惠文王對商鞅的心理則是複雜的。即使不談老師被割鼻子的事件,商鞅是父親任用的臣子,到自己手上如何用也是個難題。但商鞅設計的一整套幫助君主擴張權力的制度,哪個君主能拒絕這種誘惑?


貴族們痛恨商鞅。商鞅對待他們的手段殘酷血腥,看到史料上的相關記錄,你會覺得他們的痛恨完全合理;但想到貴族群體往往顢頇、暴虐、無能,卻坐擁巨大特權,你又會覺得除了商君之法,對他們似乎也沒有別的辦法。


身為太子的老師,連鼻子都被割了下來,——貴族要臉面,所以商鞅就是要用毀你臉面的手段懲罰你。

《歷史的拐點》告訴你,真實的千面商鞅



被割鼻後的公子虔


天下士人,會因為對商鞅的看法分歧而分裂成不同陣營。商鞅把讀書人和商人視為社會蛀蟲,也認為獨立的人格是妨礙政策運行的可惡缺陷,所以儒家、墨家、道家的諸子對他會深感厭惡;但只是追求成功的士人會把商鞅視為自己的偶像,野心沒那麼大,也沒那麼多道德關懷的技術型文官(刀筆吏)也會覺得,商君之法是一種不錯政治結構。


《歷史的拐點》中借用採訪,講述了這樣的史實:漢代文獻記載,商鞅一天可以殺七八百人。結果說渭水為之殷紅。當時有些貴族反對他變法,他把貴族發配。商鞅變法若干年以後,貴族們一看秦國治理得還不錯,井井有條的,轉為讚美商鞅。但是商鞅仍然不高興,總而言之你罵我,我不聽,你讚美我,我還不聽。伸頭是一刀,縮頭還是一刀,要點是什麼,要點是閉嘴。

《歷史的拐點》告訴你,真實的千面商鞅


《歷史的拐點》告訴你,真實的千面商鞅



廣大秦人的心理也是複雜的。商鞅之法剝奪了很多東西,如自由遷徙權和言論自由等等;同時也賜予了很多以前可望不可求的東西,最直接的就是爵位和待遇,斬一顆首級就可以升一級爵位,這是多麼實在的利益驅動,秦國夢,飛九天。


至於對山東六國的臣民來說,實行商鞅之法秦國,則從此成為揮之不去的夢魘。只是他們太弱小了,只能做兵戈下的冤魂或溝壑中的瘐斃的屍體。

《歷史的拐點》告訴你,真實的千面商鞅



燒白起

《歷史的拐點》告訴你,真實的千面商鞅



長平之戰遺址屍骨坑


《歷史的拐點》片中記錄了這樣一個細節,因為對長平之戰後秦軍的屠殺刻骨銘心,山西百姓把豆腐當作「白起肉」食用,然而除了用這樣的方式表達憤懣,他們撥不動歷史的車輪。


其實,不管是喜歡還是厭惡商鞅,都必須承認,戰國中期,是一個註定屬於商鞅們的時代。


春秋以來幾百年的動蕩,產生了太多沒落貴族,也產生了太多受過貴族教育的平民子弟。一句話,產生了太多統治階級邊緣人。


他們有對現實的不滿,也有才華和野心。不論何時何地,他們都是最渴望變革,也最有行動能力的群體。


衛鞅能夠在秦國取得成功,其實有諸多偶然,但沒有衛鞅,也會有鄭鞅曹鞅魯鞅。他們揭開新時代的序幕,然而,迷戀暴力,專註人性中的陰暗面,只相信威逼利誘而無視和諧與平衡……他們卻無法真正為新時代提供穩定與秩序。


這個地方,也許特別能展現編導把握話題的分寸感,講述上商鞅的故事,不是簡單概括幾條歷史規律,也不是專註於展示某個傑出人物的個人傳奇,而是呈現出這樣一種圖景:歷史在偶然與必然交織中前行。


從商鞅到千古一帝


《拐點》有宏大的視野,要描繪出歷史如何急劇的轉折,也要指明轉折後通往何方。


《羋月傳》里,商鞅在第一集死去,卻是始終存在的幽靈。要在列國的縱橫捭闔中始終維持秦國至強者的地位,大秦宣太后必須要不斷從商鞅的陰影中汲取力量。不管這部電視劇有多少宮斗化的成分,這一點符合事實。


這個進程,直到偉大的秦始皇。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始皇帝統一天下的速度之快,令人咋舌。然而之後的土崩瓦解,也一樣是一瞬間事。

《歷史的拐點》告訴你,真實的千面商鞅



秦始皇統一六國


《拐點》的最後一集,用大量的篇幅討論這個問題。到這裡其實專家們的意見基本一致:在商鞅創造的體系中,國家和民眾成了對立的概念,民眾實在太苦了。


對於秦人,商鞅的辦法是威逼利誘:威逼是嚴刑峻法,利誘是軍功爵制,所以史書上說,秦國人一聽說打仗,如餓狼見肉。也就是說,利誘是通過擴張、征服戰爭才能實現的,但一旦山東六國都已經別滅,只剩下貧苦的匈奴和百越,征服也不再能獲得財富之後,利誘這隻車輪就從戰車上滑脫了。


秦國如果想成為吞噬所有牛羊的虎狼,只有把自己導向毀滅。


這時候,儒家的「仁義」,這個看似空洞的教條,就凸顯出它的價值。商鞅還有他的後繼者們(如韓非)都曾嘲笑過儒家的不切實際。然而一旦到了和平年代,儒家的中庸之道,確實可以化解許多衝突,儒家的理想藍圖,確實可以安撫人心。


片子結尾處有一處精彩的採訪:打這麼一個比方,好像一輛汽車,法家,給這個汽車提供了一個非常好的發動機和一個非常堅硬的外殼,但是安全系統沒有,減震系統沒有,甚至於連剎車也沒有,而儒家就是提供這些東西的。儒家提倡要關愛百姓,這個實際上就是提醒皇帝,不要太為所欲為,你不要觸犯那個底線,這個等於就是給車子安上了一個剎車。


片子里引用漢宣帝的名言:「漢家自有制度,本以王霸道雜之。」這種在儒法之間走鋼絲的平衡能力,主導後來中國歷史一治一亂的循環。如何跳出這個循環,則就幾乎是一個永恆的追問了。

《歷史的拐點》告訴你,真實的千面商鞅



敬請收看


《歷史的拐點》第一季


2016年8月21日-25日


每晚八點央視紀錄頻道


兩集連播

《歷史的拐點》告訴你,真實的千面商鞅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上紀錄片 的精彩文章:

TAG:愛上紀錄片 |
您可能感興趣

《大唐榮耀》:這才是真實的歷史打開方式
《三國演義》裡面的哪個人物和真實歷史反差最大?
還原真實的歷史:關於諸葛亮,你必須要知道的8個真相
原創《明朝那些事兒》裡面的歷史都是真的?
被冤枉了千年的潘金蓮真相,真實的歷史是這樣的!
方臘起義在《水滸傳》中是被宋江平的,但真實的歷史卻是這樣的
的「尋衣問道」:從服飾看到的故事都應該是真實的歷史
盤點近代史教科書中沒有告訴你的十個歷史真相
歷史上經典的三次插旗,為什麼說只有中國的才是最真實的?
大歷史告訴你:這才是中國!
這些戲說歷史劇的台詞,都戳中了歷史真相的淚點
十五言作者告訴你:歷史是最美妙的故事
《甄嬛傳》中果親王,歷史上的真實結局令人出乎意料
關於宋朝的五個歷史真相,你相信嗎,有史實為證
毛主席一生不進故宮么?錯!這些圖片告訴你真實的歷史
日本歷史上真實的忠犬八公的故事,我們來看一看!
那些歷史書上沒有告訴你的事
《亮劍》中的六大真實歷史事件
《三國演義》中寫的事情,有哪些不是歷史上真正存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