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儒學 > 王陽明VS曾國藩:開明的聖人先賢

王陽明VS曾國藩:開明的聖人先賢

王陽明VS曾國藩:開明的聖人先賢



史上家書是中國教育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以家庭書信的形式,根據家中子弟的具體情況,進行語重心長的教育,一方面娓娓道來,親切溫和,一方面旁徵博引,高屋建瓴,既有理論上的高度,又有親情上的溫度,往往比系統的教育理論更加見效。

而在中國古代家書方面,王陽明、曾國藩可謂是兩座高峰,這兩位經歷相似,思想亦有交集,但具體而言,又有區別,那麼他們的家書又有何異同呢,對現代人有什麼啟發呢?我們來對照一番看看。


一、關於科舉


不必過於看重,讀書做人要緊


王陽明和曾國藩之所以能史上留名,頗有影響,除了他們個人的努力,其實還是得感謝一項古老的制度:科舉制度。他們都是通過這個途徑博得個人出身。

科舉制度在他們那個時代而言,還算是一項比較進步的制度。王陽明二十歲時第一次參加鄉試,考取舉人。


二十二歲時考進士,未中,當時的學術大咖,內閣首輔李東陽對他說:"你這次沒中狀元,不過你寫個狀元賦試試看。"王陽明馬上一揮而就,震驚當場。又過六年,公元1499年,王陽明考中進士,賜二甲進士第七。


再看看曾國藩的功名路。曾國藩小時候是個笨小孩,據說記性奇差,相傳有天夜讀,把一段文章反覆讀了若干遍,還是記不住,連躲在暗處的小偷都忍不住了,說:"連我都記住了,怎麼你還沒記住呢。"


這個傳說並不靠譜,但是也說明曾同學年少時記憶力不太靈光。雖說曾國藩記憶力不突出,但他在功名路上也算是一帆風順,一路考取秀才、舉人,二十七歲考取進士,位列三甲第四十二名,賜同進士出身,當時比王陽明還早一歲。


王同學和曾同學對科舉的態度又如何呢?王同學很小的時候似乎就有先見之明,當他還是十多歲的小朋友時,就對老師說:"科舉並非第一等要緊事","登第恐未為第一等事,或讀書學聖賢耳"。

當年第一次會試不中,王爸爸鼓勵他再接再厲,他卻說:"你們以不登第為恥,我以不登第卻為之懊惱為恥。"


在王陽明的家書里,也表達了這種思想,他的《寄正憲男手墨》這樣寄望於兒子,"科第之事,吾豈敢必於汝,得汝立志向上,則亦有足喜也。"


這時候的王陽明也是一位爸爸了,當時是1527年,王陽明在率師出征的路上,兒子託付給親戚,他對於兒子的期望倒不在科舉功名上,在信中,王陽明認為,讀書考取舉人進士,並非他對兒子的期望,只要兒子能夠立志向上,他就覺得很高興了。


同樣,曾國藩對於弟弟和兒子的期待,也不在考試中進士上。在1842年,曾國藩尚為京官,在正月十八他寫給弟弟們的信中,認為弟弟們只要能夠"發憤自立",即使沒有在科考場上得志,但也能成為他曾大哥的幫手,"雖不得科名,亦是男的大幫手"。


老曾甚至舉例說老家湘鄉有哪些大賢大儒,並無功名,但照樣怡然自樂,鄉里聞名。既然不以功名為念,那麼老曾對於弟弟和子孫的期許是什麼呢?

在1856年(咸豐六年)寫給兒子曾紀鴻的信里這樣說:"余不願為大官,但願為讀書明理之君子",說得很清楚,就是成為"讀書明理之君子"。


二人的家書一對比,他們對於子弟的要求很明確: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修養和道德修養,考不考功名倒在其次。


二、關於修養


為人切忌一個"傲"字

"謙受益,滿招損",這是中國人歷來信奉的做人原則,說到底就是做人不能傲,王陽明和曾國藩的家書里都提到這一點,而且都把"傲"作為重點防範對象而來告誡子弟。


王陽明的《書正憲扇》有這麼一段:"千罪百惡,皆從"傲"上來。傲則自高自是,不肯屈下人。故為子而傲,必不能孝;為弟而傲,必不能弟。"當今人品德上的缺陷,主要就是"傲",很多不良行為和罪惡都是因為傲慢產生的。


因為傲慢,就會自以為是,不肯低下身姿。如果作為兒女傲慢,就不能盡孝;如果作為弟妹傲慢,就不能很好地和兄長姐姐相處。王陽明對於"傲"的危害,羅列得很詳細,同時也認識得很深刻。


分析了問題的嚴重性之後,王陽明又諄諄教誨:"汝曹為學,先要除此病根,方才有地步可進。"你們想要學習進步,必須要除掉"傲"這個病根。


無獨有偶,曾國藩對於"傲"也是極為警惕的,在道光二十四年寫給弟弟們的信中,他語重心長地說:"吾人為學,最要虛心。"曾國藩見過一些頗有才華卻不得志者,原因何在?就在於傲慢蒙蔽了他們的眼光,阻礙了他們的進步。


曾國藩親眼看到這些人的傲慢姿態,自己文章"實亦無過人之處",但是卻心高氣傲,鄉試的時候罵鄉試題目一竅不通,會試的時候罵會試題目一竅不通,罵了同學罵考官,一路罵下去,


"見鄉墨則罵鄉墨不通,見會墨則罵會墨不通",因為傲慢,不肯謙虛求學,最後把自己的前途也罵完了,"傲氣既長,終不進功,所以潦倒一生,而無寸進也"。


因此曾國藩在咸豐十年九月二十三日寫給弟弟們的信中,總結了這麼一句話:"天下古今之才人,皆以一傲字致敗。"這是傳自他的祖父星岡公,他曾對曾國藩說:"爾若不傲,便好全了。"


可見王陽明和曾國藩都把謙虛戒傲列為品格修養的頭等大事,只要不傲慢,其他良好品格就會隨之而來。不傲是做人的基礎。


三、關於人生始發點


最重要的是立志


王陽明從小就重立志,他小時候聽說明英宗在土木堡被瓦拉俘虜,就痛下決心立志,一定學好兵法,強國強兵,因此,他的志向就不在科舉上。後來王陽明能率兵平定寧王的內亂,和他早年立志學兵法有很大的關係。


因此,他在《示弟立志說》就提到:"夫學,莫先於立志。志之不立,猶不種其根而徒事培擁灌溉,勞苦無成矣。"學習一事,首要在於立志。如果沒有立志,就如同種莊稼,沒有先培植好植物的根,卻徒然進行灌溉,再怎麼辛苦,也無非是白白勞作一場。


曾國藩也把立志當成人生的根本和出發點,他認為人如果能立志,哪怕做聖賢豪傑也不是件困難的事情,有志之人何必去藉助他人成事呢?


在道光二十二年寫給弟弟們的信中,提到讀書之道,他認為最重要的是立志,"蓋世人讀書,第一要有志","有志則斷不甘為下流",有了志,讀書就會求上進,不會自甘於落後,可見這立志,也與競爭心理有一定關係。只要立志,哪怕是在"曠野之地,熱鬧之場",都能精心讀書。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陽明心學 的精彩文章:

聖人是如何教育子女的?
心有猛虎 細嗅薔薇
孔子與老子、南子的對話賞析
如何安放我們的心
王陽明40種人生大智慧,一口氣讀完心學精華!

TAG:王陽明心學 |

您可能感興趣

明星中王菲最開明?陳奕迅和歐陽娜娜的爸爸先後發聲,女兒要高興壞了
中國古代開明君主:周武王、唐太宗、康熙治國能力對比
伊朗末代王室:開明君主,美艷王妃,而且沒有頭巾
中國最開明的帝王,被梁啟超稱為中國彼得大帝,不是康熙!
宋朝的繁榮為何能遠超漢唐?源於開明的政治氣氛
康熙和朱元璋比,誰更開明?誰文治武功更高
伊朗末代王室:開明君主,美艷王妃,而且...沒有頭巾
袁開明黃金原油最新亞盤解析布局
保路運動斬殺清廷開明派大臣端方儘是遺憾!引起了英國《泰晤士報》的注意
《快本》公開明星購物車,Mike的暖心、黃軒熊梓淇的搞笑
新疆那麼重要,以開明著稱的李鴻章為何主張放棄
學校擴建發現明朝王爺墓,但墓主竟是老婦,揭開明朝最血腥的制度
日本最時尚的和尚,師傅的開明成就了他的今天
中國古代政治最開明的王朝,天家無私事
海賊王,揭開明哥眼鏡如此堅硬的秘密!
唐朝以胖為美, 是因為這個朝代繁榮昌盛風氣開明?
「對話」梁啟超:一個開明父親的教育經
揭開明朝宮女的悲慘結局:殉葬、凌遲、性虐待
海賊王:為什麼索隆、藤虎破不開明哥的鳥籠?道理很簡單!